山东省临沂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583554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5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省临沂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省临沂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省临沂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省临沂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山东省临沂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临沂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3.胰蛋白酶原是胰蛋白酶的前体,其由胰腺合成后,在肠激酶作用下,第6位的赖氨酸和第7位的异亮氨酸之间的肽键被切断,从而转化为胰蛋白酶,如图所示。

下图中的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中能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分解的区域。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胰蛋白酶原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B.胰蛋白酶的活性中心与反应底物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C.肠激酶和胰蛋白酶都可以作用于肽键结构

D.胰蛋白酶原可以发挥与胰蛋白酶相同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

胰蛋白酶原和胰蛋白酶相比,肠激酶识别了胰蛋白酶原首端的一段序列,并在6号和7号两个氨基酸之间进行了切割,此时切割的也是肽键,形成的六肽中也存在肽键。

【详解】A、胰蛋白酶原的本质也为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A正确;

B、胰蛋白酶的活性中心与反应底物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从而使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B正确;

C、肠激酶识别了胰蛋白酶原首端的一段序列,并在6号和7号两个氨基酸之间进行了切割,破坏了肽键,而胰蛋白酶水解蛋白质也是断裂的肽键,C正确;

D、胰蛋白酶原是胰蛋白酶的前体物,不能发挥与胰蛋白酶相同的作用,D错误。

4.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ID-19)和埃博拉病毒(EBOV)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高致病性RNA病毒。

两种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的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种病毒均需先合成病毒RNA的互补链才能获得子代病毒RNA

B.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为单链RNA,结构不稳定,变异性较强

C.SARS-COVID-19的RNA可直接作翻译模板,EBOV的RNA需复制后才能作翻译模板

D.两种病毒首次RNA复制所需的酶并不都是在侵入宿主细胞后合成

【分析】

题图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ID-19)的RNA(+RNA)中含有RNA复制酶基因,先翻译形成RNA复制酶,接着形成-RNA,再复制形成+RNA,-RNA转录形成信使RNA,翻译形成多种病毒蛋白,与子代+RNA组装形成子代病毒;

埃博拉病毒(EBOV)的RNA(-RNA)先形成+RNA,再复制形成-RNA,其中亲代-RNA转录形成信使RNA,翻译形成酶和多种蛋白质,与子代-RNA组装形成子代病毒。

【详解】A、据图分析,两种病毒均需至少复制两次才能获得子代病毒RNA,A正确;

B、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均为单链RNA,结构不稳定,变异性较强,B错误;

C、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ID-19)的RNA上含有RNA复制酶基因,可直接作翻译模板,而EBOV的RNA需复制后形成信使RNA,才能作翻译模板,C正确;

D、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ID-19)的酶是侵入宿主细胞后合成,而埃博拉病毒(EBOV)的酶来源于宿主细胞,D正确。

故选B

【点睛】

5.某雄性动物(2N=6)

基因型为AaBb,如图是该个体的个初级精母细胞中部分染色体组成。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出现如图所示现象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B.此时该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12个核DNA分子

C.若发生隐性突变,则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配子种类为AB、aB、ab或Ab、ab、aB

D.若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则可使A和a之间发生基因重组

图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两两配对,故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详解】A、因为该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出现图示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Aa)的现象,既可能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又可能是基因突变,A正确;

B、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由于2N=6,所以含有6条染色体,12个核DNA分子,B正确;

C、若发生隐性突变,基因未标出的那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应为aa,则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B、aB、ab或Ab、ab、aB,C正确;

D、若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则可使A和a之间发生基因互换,与A和a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其他非等位基因才可与A和a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6.果蝇的缺刻翅由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现用缺刻翅红眼雌蝇与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子代表现及比例为缺刻翅白眼雌蝇:

正常翅红眼雌蝇:

正常翅红眼雄蝇=1:

1:

1。

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缺刻翅果蝇的缺失片段位于X染色体上

B.子代缺刻翅白眼雌蝇中缺失了红眼基因

C.染色体片段缺失可导致雄果蝇致死

D.杂合缺刻翅雌蝇与正常翅雄蝇杂交,子代缺刻翅果蝇约占1/2

分析题意可知,已知果蝇的缺刻翅性状是由染色体缺失导致,子代中不存在缺刻翅雄蝇,说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A、已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代出现白眼雌果蝇,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恰好位于染色体缺失的片段上,A正确;

B、亲本雌果蝇缺失片段位于X染色体眼色基因所在位置,故F1缺刻翅白眼雌果蝇的X染色体为一条缺失眼色基因片段,另一条带有白眼基因,B正确;

C、若亲代雌蝇产生含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致死,则F1中雌雄个体比例仍应保持1:

1,实验结果为F1中雌雄个体比例为2:

1,说明是缺刻翅雄性果蝇个体不能存活,C正确;

D、杂合缺刻翅雌果蝇(X-X)与正常翅雄果蝇(XY)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X:

XX:

X-Y(致死):

XY=1∶1∶1∶1,则子代缺刻翅果蝇约占1/3,D错误。

7.神经电位及兴奋传导速度是评价神经功能的常用指标,实验人员多用直径为0.2mm的钨电极作用于相应神经纤维来测定神经电位及兴奋的传导速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电位变化幅度与细胞外液离子浓度无关

B.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神经细胞膜上相关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

C.将两电极分别置于某神经元细胞膜外侧不同位置可测量静息电位

D.将两电极置于突触两侧的神经元细胞膜上可测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分析】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主要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和维持,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主要由钠离子产生和维持。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

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

【详解】A、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形成是钠离子内流导致的,当细胞外和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差越大时,内流的钠离子越多,动作电位的值越大,所以神经电位变化幅度与细胞外液离子浓度有关,A错误;

B、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导致的,钠离子内流的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神经细胞膜上相关蛋白质的协助,蛋白质在该过程中存在结构的变化,B正确;

C、神经元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此时存在于膜外和膜内的电位差叫做静息电位,C错误;

D、突触两侧的神经元细胞膜属于两个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属于某一个神经元的一部分,所以将两电极置于突触两侧的神经元细胞膜上,不能测:

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D错误。

8.格列美脲为第三代磺酰脲类长效抗糖尿病口服用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胰岛B细胞表面的磺酰脲受体结合,促使K+通道关闭,引起电压依赖性Ca²

+通道开放,Ca²

+内流而促使胰岛素的释放,并抑制肝脏中葡萄糖的生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格列美脲适用于胰岛细胞无法产生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

B.K+通道关闭会导致胰岛B细胞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

C.格列美脲可能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来降低血糖浓度

D.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可以缓解部分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答案】A

【分析】1.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紧扣题干信息“促使K+通道关闭,最终促进胰岛素分泌”答题。

【详解】A、格列美脲的作用是促进胰岛素分泌,不能用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治疗,A错误;

B、K+通道关闭会导致钾离子无法外流,即无法恢复静息电位,因此可以使胰岛B细胞保持兴奋状态,B正确;

C、由题可知,格列美脲可抑制肝脏中葡萄糖的生成,进而来降低血糖,C正确;

D、合理控制饮食可降低糖的来源、适当运动可以加快糖的分解,可以缓解部分糖尿病患者的症状,D正确。

故选A。

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通常在植物体内某一部位产生,并在同一部位起作用

B.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信息的化学载体,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

C.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使用2,4-D作为除草剂,巧妙运用了其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原理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生长素:

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增大细胞体积促进生长;

赤霉素:

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脱落酸: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植物生命活动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详解】A、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A错误;

B、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信息的化学载体,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但不能参与化学反应,B正确;

C、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较高有利于生根、比例较低有利于生芽,比例适中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分化,并不是相互对抗的作用,C错误;

D、使用2,4-D作为除草剂,巧妙运用了高浓度抑制的原理,D错误。

10.科研团队以华北某地区樟子松、云杉和落叶松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的调查。

树种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

密度(株/公顷)|

密度(株/公顷)

|密度(株/公顷)

樟子松

12

58

210

云杉

8

46

208

落叶松

460

464

568

A.该生态系统中樟子松、落叶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属于增长型、稳定型

B.落叶松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其种群密度为1492/公顷

C.表中数据是多个样方调查数据的平均值,要求每个样方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

D.针叶树和阔叶树所占比例随海拔高度呈现不同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C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三种类型:

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

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

①样方法:

一般针对植物;

②标志重捕法:

较大动物;

③取样器取样法:

土壤动物。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④抽样检测法:

微生物(如酵母菌)。

【详解】A、该生态系统中樟子松种群中幼年树所占比例最大、落叶松种群中老年树、成年树和幼年树所占比例相当,故樟子松、落叶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属于增长型、稳定型,A正确;

B、落叶松在该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最大,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其种群密度为460+464+568=1492/公顷,B正确;

C、表中数据是多个样方调查数据的平均值,取样时需随机,并不要求每个样方的非生物因素相同,C错误;

D、随海拔高度呈现的种群分布的不同变化,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故选C。

11.某科技小组调查一块方圆为16hm2的森林里灰喜鹊和画眉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

一天捕获鸟共306只,将捕获的鸟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10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鸟网,捕获鸟共298只,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捕获总鸟数

灰喜鹊

画眉

第一次捕捉

306

48(标记后放生)

37(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298

43(其中6只标记)

32(其中8只标记)

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B.根据统计结果估算该区域灰喜鹊大约有344只,画眉大约有148只

C.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鸟的实际数量可能更少

D.若第二次捕获引起鸟死亡,会直接影响估算的结果

【分析】1、标记重捕法的注意点:

①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

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

③不能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

④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2、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

种群密度(N)/第一捕获并标记个体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则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调查的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详解】A、标记物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和感染,如果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有影响,会造成实验误差,A正确;

B、标志重捕法中的相关计算:

进行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

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

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标记个体数量,则灰喜鹊大约有=48×

43÷

6=344只,黄鹂大约有=37×

32÷

8=148只,B正确;

C、进行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

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标记个体数量,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分母减小,所以计算的结果应偏大,C正确;

D、第二次捕获引起鸟死亡,可以进行计数,不影响估算的结果,D错误。

12.山东酱豆的制作要经过两次发酵。

第一阶段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或细菌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质。

第二阶段以蔬菜与发酵过的大豆为主,进行乳酸发酵。

A.第一阶段在空气中发酵时保湿,有利于霉菌的菌丝生长

B.第二阶段定期通入空气有利于乳酸菌活动

C.毛霉、曲霉产生的蛋白酶能促进大豆蛋白质、脂肪分解,可以丰富营养成分

D

乳酸发酵能促进蔬菜中纤维素水解,损失了营养

【分析】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大豆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详解】A、第一阶段在空气中利用毛霉、曲霉或细菌的作用,发酵时保湿,有利于霉菌的菌丝生长,A正确;

B、第二阶段定期密封有利于乳酸菌活动,B错误;

C、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C错误;

D、乳酸发酵能促进蔬菜中纤维素水解,有利于人们食用后消化吸收,没有损失营养,D错误。

13.SRY基因控制男性睾丸发育,是决定人类男性性别的基因,在进化上高度保守。

SRY-PCR技术是现阶段进行人类胚胎性别鉴定最准确的方法,具有取样少、对胚胎损伤小、检测时间短等优点。

A.SRY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B.SRY-PCR前应制备足量的两种引物

C.SRY-PCR利用了DNA热变性的原理

D.应将PCR产物与胚胎提取物进行抗原-抗体杂交以鉴定胚胎性别

【分析】SRY一PCR胚胎性别鉴定技术:

利用PCR技术扩增被测胚胎的DNA时,需要以SRY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作引物,用被测胚胎的DNA作模板;

检测扩增的DNA产物,应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在检测的过程中,需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SRY基因作探针。

【详解】A、SRY基因控制男性睾丸发育,是决定人类男性性别的基因,是男性特有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A正确;

B、SRY-PCR需要引物,DNA的两条链所需的引物不同,扩增后引物成为新的DNA分子的一部分,所以在SRY-PCR前应制备足量的两种引物,B正确;

C、SRY-PCR利用了DNA加热变性打开双螺旋,形成两条单链作为复制模板的原理,C正确;

D、应将PCR产物与胚胎提取物进行DNA分子杂交以鉴定胚胎性别,D错误。

14.我国规定1L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3个。

某兴趣小组利用滤膜法(下图所示)对校内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量进行检测。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取样水龙头应用火焰灼烧,打开水龙头一段时间后再取样

B.滤膜的孔径应小于大肠杆菌,过滤水样应足量

C.伊红美蓝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含有琼脂

D.进行细菌培养的同时需进行未接种培养基的培养

【分析】培养基按功能的分类:

种类

制备方法

特征

用途

选择培养基

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成分

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

加入青霉素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

鉴别培养基

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

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而设计

鉴别和区分菌落相似的微生物,如伊红和美蓝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

【详解】A、为避免杂菌的污染,在取样时水龙头应用火焰灼烧杀灭杂菌,打开水龙头一段时间后再取样是避免温度过高杀死目的菌,A正确;

B、实验将待测水样进行过滤,得到的滤膜进行微生物培养,因此水中的大肠杆菌应留在滤膜上,故滤膜的孔径应小于大肠杆菌,B正确;

C、加入伊红美蓝能够鉴别大肠杆菌,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C错误;

D、为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实验的同时应设置对照,即进行细菌培养的同时需进行未接种培养基的培养,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掌握微生物培养的过程及原理,尤其要区分不同培养基的分类依据及应用。

15.使用高效的细胞毒素类药物进行化疗可以有效杀伤肿瘤细胞。

临床上运用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将药物与抗体结合,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

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如细胞毒素)三部分组成。

A.ADC中的抗体主要是发挥治疗效应

B.ADC中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

C.ADC中的抗体可以通过杂交瘤技术大量制备

D.可以将ADC中的药物换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单克隆抗体进行靶向放疗

【分析】高效的细胞毒素类药物可高效的细胞毒素类药物,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伤害,而将细胞毒素与抗体结合,抗体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胞吞的方式把细胞毒素一并带进靶细胞,引起靶细胞溶酶体膜的破裂,最后导致细胞凋亡,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

【详解】A、ADC中抗体的作用是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并与之结合,A错误;

B、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与其结合,题中ADC中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B正确;

C、杂交瘤细胞可以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C正确;

D、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可对肿瘤进行靶向治疗,D正确。

二、选择题

16.不同质量分数的Cu2+对白蜡幼苗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如下表,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Cu2+质量分数

叶绿素总量

(mg•Kg-1)

叶绿素a/b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气孔导度

(μmol•m-2•s-1)s-1)

胞间CO2浓度

(μmol•mol-1)

2.27

3.83

5.92

0.073

237.20

2.5×

10-4

2.33

3.84

6.18

0.079

243.21

5.0×

2.06

4.00

5.27

0.064

219.78

1.0×

10-3

1.87

4.18

4.26

0.059

225.56

2.0×

1.79

2.58

0.050

227.12

A.Cu2+对白蜡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B.Cu2+质量分数与叶绿素a的含量呈正相关

C.Cu2+质量分数大于1.0×

10-3时净光合速率下降与气孔导度降低无关

D.Cu2+质量分数为2.0×

10-3时叶绿素含量下降是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唯一因素

【详解】A、根据表格分析可知,低浓度Cu2+对白蜡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Cu2+对白蜡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A错误;

B、Cu2+质量分数越高,叶绿素a/b的比值越高,但叶绿素总量先上升后下降,不能确定叶绿素a含量是否一直升高,B错误;

C、气孔导度是通过影响CO2的吸收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Cu2+质量分数大于1.0×

10-3时气孔导度降低,但胞间CO2浓度反而升高,说明CO2的吸收大于CO2的消耗,此时外界CO2的吸收速率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因此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