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教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5809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苯酚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苯酚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苯酚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苯酚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苯酚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苯酚教案.doc

《苯酚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苯酚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苯酚教案.doc

苯酚教学设计苯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知特征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苯酚的组成和结构;理解苯酚的酸性、苯酚的取代反应、显色反应、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技能,及协作精神;培养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获得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化学与环境、生活的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教学重点是:

苯酚的化学性质(酸性、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确定该重点的依据是,学生只有掌握了苯酚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才能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化学思想。

教学难点是:

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的相互影响;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确定该难点的依据是:

学生极容易将乙醇的性质全部应用到苯酚上。

突破该难点的关键是对苯酚和乙醇进行类比分析。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因此:

教法选择及分析:

通过创设情景探究实验理论推导反思应用等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实物感知、演示实验和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体现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学法指导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逐层明确试验探究的思路学法分析及指导:

和教法相呼应,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对比、,迁移、分析、和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1、新课引入、新课引入出示医生手术生活图片。

设问:

医生在外科手术时,用什么来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

石碳酸。

再讲述石碳酸的应用历史故事:

使石碳酸首次声名远扬的应归功于英国著名的医生里斯特。

里斯特发现病人手术后死因多数是伤口化脓感染。

偶然之下用苯酚稀溶液来喷洒手术的器械以及医生的双手,结果病人的感染情况显著减少。

这一发现使石碳酸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外科消毒剂。

里斯特也因此被誉为“外科消毒之父”。

从而引入新课。

展示22、苯酚、苯酚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展示用密封的试剂瓶盛装的苯酚,让学生“看一看”,仔细观察苯酚的色、味、态,有哪些物理性质。

【探究实验一】学生实验:

(1)组织学生观察苯酚的色、态,并小心的闻它的味。

(2)溶解性实验(溶剂分别为冷水、热水和乙醇)重点归纳出苯酚的色、态、味和溶解性。

(3)产生疑问:

色泽变红的原因是什么?

药皂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说明苯酚可能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33、苯酚的结构苯酚的结构出示吗啡结构等生活图片,投影苯酚分子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分子模型,对比醇类羟基和酚羟基的异同,比较酚的分子式和苯的分子式,从而得到苯酚的结构,结构简式,官能团,加深对苯的结构的体会。

44、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出示“虎门销烟”,由“虎门销烟”中采用将鸦片投入石灰池,猜想苯酚可能有酸性。

再提出问题:

怎样证明苯酚的酸性?

指导学生由酸的一般通性,思考、设计实验。

1)【探究实验二】苯酚溶液是否有酸性?

苯酚中滴加紫色石蕊后,发现并不显红色是苯酚酸性太弱,苯酚的酸性究竟有多弱呢,提起了学生的兴趣。

在水溶性实验中得到的苯酚浑浊液中滴入NaOH溶液,指导学生观察浑浊液变澄清的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论;而后在苯酚钠的澄清液中通入CO2气体,指导学生观察澄清液变浑浊的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论;前面我们得出结论:

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那么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在实验室如何制备苯酚,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得到结论:

可以用盐酸和苯酚钠溶液,也可以往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来制备苯酚。

2)取代反应【探究实验三】通过苯可以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而苯酚中也含有苯环,对比后,那么苯酚会不会也具有这条性质呢。

将苯酚逐滴加入溴水中,引导学生观察白色沉淀从有到无的过程,并分析生成的三溴苯酚的去向。

组织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重点强调取代基的位置在羟基的邻位和对位。

指出实验现象明显,可以用做苯酚定性和定量检验。

,引出显色反应3)显色反应、氧化反应演示苯酚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指出此实验也可以用作苯酚的定性检验。

再回顾引导学生分析在空气中色泽变红可能是苯酚与空气中某些成分反应了,学生很容易判断出苯酚变红不是与水反应造成的,既然不是与水反应造成的那就可能是与空气中氧气反应造成的。

性质小结: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用途55、苯酚用途、苯酚用途在介绍时让学生结合化学性质分析,并补充介绍关于有毒“香味”玩具、文具的内容,以及有关苯酚泄漏事件。

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关注生活66、小结小结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带着刚才的思考、讨论的结果再次梳理思路,从整体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77、反馈练习:

、反馈练习:

88、课外探究、布置作业、课外探究、布置作业设计实验证明葡萄和葡萄饮料中含有酚类物质。

通过这个生活小常识和一个课后实验,加强学生对酚类物质的辩证的认识。

板书板书一)、物理性质:

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熔点43;在水中溶解度不大,65以上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苯酚有毒。

二)、苯酚的分子结构分子式:

C6H6O结构简式:

或C6H5OH官能团:

OH三)、化学性质1、苯酚具有弱酸性2、与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3、苯酚与FeCl3溶液反应,溶液显紫色4、苯酚比醇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可被氧化成黄色的对苯醌四)、苯酚的制备五)、苯酚的用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