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782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4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观测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沉降观测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沉降观测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沉降观测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沉降观测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降观测工作报告.docx

《沉降观测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工作报告.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降观测工作报告.docx

沉降观测工作报告

城际铁路

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报审表(TA1)

工程项目名称:

城际铁路工程施工合同段:

站前标编号:

-I-3-TA1-20100103-12

致:

城际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施工合同要求,我单位已编制完成DK11+664~DK14+370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复评报告,并经我单位技术负责人认真审核,现上报贵公司,请予以审批。

承包单位(章):

专业工程师: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日期:

年月日

项目监理机构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章):

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年月日

设计单位意见:

设计单位(章):

专业负责人:

日期:

年月日

评估单位意见:

评估单位(章):

专业工程师:

负责人:

日期:

年月日

建设单位意见:

建设单位(章):

专业工程师:

负责人:

日期:

年月日

注:

本表一式5份,承包单位、监理、设计、评估、建设单位各1份。

关于对线DK11+664~DK14+370

段进行沉降变形观测复评的申请报告

城际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大学沉降观测评估组:

我中铁局城际铁路工程站前Ⅰ标项目部在开展沉降变形观测工程过程中,严格按照《沪宁城际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细则》等相关文件认真开展工作,于2009年1月开始对路基沉降观测标,进行了沉降变形监测。

此次申请复评的沪宁线DK11+664~DK14+370段总线路长度为2.706km。

初评时最早通过的跨友谊路特大桥的时间是2009年8月13日,最迟通过的一段路基时间是2009年11月15日。

根据复评的相关要求,现特将该段路基的沉降变形观测资料呈报城际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和大学沉降观测评估组,敬请贵单位对我项目部施工的沉降变形观测成果进行评估。

特此申请

 

专业负责人:

总工:

中铁局城际铁路工程站前Ⅰ标项目部

2年1月3日

一、工程概况·······································4

1、工程范围···································4

2、工程地质···································4

3、地基加固处理·······························7

4、编制依据···································8

二、检测网的建立及测量情况························8

1、区段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

附后·············8

2、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

附后·········8

3、时间—荷载—沉降曲线图·····················8

4、观测仪器情况······························8

5、测量标准及实施情况·························10

6、沉降监测···································10

7、水准测量记录手薄:

附后·····················12

8、沉降观测记录表:

附后·······················12

9、特殊情况说明·······························12

 

城际铁路站前Ⅰ标三队

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报告

一、工程概况

本次复评里程为:

DK11+664~DK14+370全长2.706km;此次复评的路基基本情况:

1个车站、1座特大桥、1座大桥、1座中桥、2座涵洞。

主要技术标准

⑴铁路等级:

客运专线

⑵正线数目:

双线

⑶基础设施速度目标值:

正线350km/h;

⑷正线线间距:

4.8m

1、工程范围

本次提交的评估报告为城际铁路站前I标三工区无砟轨道施工路基段,本次路基里程为:

DK11+664~DK14+370。

路基底沉降板31个断面,路基面监测桩14个断面,共45个断面,135个沉降变形观测标。

2、工程地质

2.1路基:

DK11+664~DK12+709

地形地貌:

属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附近有公路,交通条件较好。

地层岩性:

(1)、m1Q4人工填土:

褐黄色,松散;

(2)1、a1+p1Q4粉质黏土:

褐黄色软塑,Ⅱ级;

(2)2、a1+p1Q4淤泥质粉质黏土:

褐黄色软塑,Ⅱ级;

(3)1、a1Q3粉质黏土:

褐黄色软-硬塑,III级;

(3)3、a1Q3粉质黏土:

褐黄色硬塑,III级;

(4)1、1-2J砂岩:

褐黄色,全风化,III级;

(4)2、1-2J砂岩:

灰褐色,强风化,Ⅳ级;

(4)3、1-2J砂岩:

灰黄色,褐黄色,弱风化,Ⅳ级;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为河塘水,地下水发育,为空隙潜水,季节性降水影响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

2.2大桥里程:

DK12+709~DK13+015

大桥桥址区场地地貌单元较简单,地形平坦开阔。

根据工程地质机动钻探的勘察资料及现场调查测绘分析,测区未发现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桥址区内基岩岩体主要为侏罗系泥质砂岩,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上更新统冲击层所覆盖。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层中,属孔隙水,水位埋深1.2~3.0m。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通过地下径流形式由高向低处排泄。

地下水及地表水均无化学侵蚀及氯盐侵蚀性。

2.3路基:

DK13+015~DK13+147

地形地貌:

岗地区,地形稍有起伏,附近无道路可通,交通条件不便利。

地层岩性:

(1)、Q4m1人工填土,褐黄色,密实,厚0~2.1m;

(2)、Q3a1粉质黏土,硬塑,厚4.0~11.4m,Es=10.57Mpa,б=220kpa;(3)-1:

J1-2泥质砂岩,灰黄色,全风化,Es=10.0Mpa,Ⅲ级,б=200kpa

(3)-2:

J1-2泥质砂岩,灰黄色,强风化,Ⅲ级,б=350kpa;

(3)-3:

J1-2泥质砂岩,灰黄色,弱风化,Ⅳ级,б=600kpa。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不发育,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水为主,深约0.6~2.0m,季节性降水影响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

2.4特大桥里程:

DK13+147~DK14+133

特大桥桥址区场地地貌单元较简单,地形平坦开阔。

表层为第四系覆盖,其厚度小于20m,因地势不同而成因、性质各异,局部有较大面积人工填土分布;根据局部地段基岩露头及钻孔揭示,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下统地层,基岩为长石石英砂岩。

2.5路基里程:

DK14+133~DK14+370

地形地貌:

属丘陵边缘和谷地,地形稍有起伏,植被发育,附近有公路,交通条件较好。

地层岩性:

(0):

m1Q4人工弃土:

I级;

(1)-1:

a1+p1Q4黏土:

软塑,厚0~3.1米,σ=120kpaⅡ级;

(1)-2:

a1+p1Q4淤泥质黏土:

软塑,厚0-3.1米,σ=80kpaⅡ级

(2):

e1+d1Q3黏土:

硬塑,σ=200kpaIII级;

(3)-1、T砂岩,全风化,σ=250kpaIII级;

(3)-2、T砂岩,强风化,σ=400kpaⅣ级;

(3)2、1-2J砂岩:

灰褐色,强风化,σ=600kpaV级;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不发育,地下水发育以第四系空隙潜水为主,深约6.0-7.0m,受季节性降水影响,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

3、地基加固处理

(1)、DK11+664.7~DK12+040段地基采用CFG桩处理,桩径0.5m,桩间距1.5~1.6m,桩长6.5~18.5m。

(2)、DK12+200~DK12+550段地基采用CFG桩处理,桩径0.5m,桩间距1.5~1.6m,桩长4~12m。

(3)、DK13+015.66~DK13+147.4段地基采用CFG桩加固,桩间距1.6~1.8m,桩长8.0m,按正方形布置。

(4)、DK14+133.025~DK14+182.5段地基采用CFG桩+C30钢筋砼筏板加固处理。

(5)、其余地段段地基采用挖除换填A、B组填料,基底挖除换填压实度按基床底层控制,过渡段填筑级配碎石加5%的水泥。

(6)、全段采用堆载预压处理,路桥过渡段预压土柱高于路基面4.0m,其余地段预压土柱高于路基面2.0m。

(7)、所有大桥、特大桥的墩台均采用钻空桩处理,并进入持力层。

4、编制依据

⑴《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⑵《城际轨道交通施工图路基工点设计图》

⑶《城际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细则》

⑷《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⑸二、监测网的建立及测量情况

1、区段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

附后

2、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

附后

3、时间—荷载—沉降曲线图:

附后

4、观测仪器情况

4.1观测采用TrimbleDiNi天宝电子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

电子水准仪及配套水准尺均经相关单位鉴定合格且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4.2TrimbleDiNi电子水准仪精度

技术参数:

电子测量—精密条码标尺0.3mm

测量范围--精密条码标尺1.5m-100m

距离测量精度

电子测量20m视距

--精密条码标尺2.0mm

最小显示单位0.01mm/0.0001ft

高程测量0.0001in

距离测量1mm

测量时间

电子测量3秒

望远镜

放大率32X

光圈40mm

视场(100m)2.2m

电子测量视场(100m)0.3m

补偿器

倾斜范围+/-15'

设定精度+/-0.2〃

水平

圆水准8,/2mm

水平度盘

度盘类型400度/360度

刻度间隔1度/10

估读0.1度

合格证书年检情况附后

4.4观测人员:

5、测量标准及实施情况

所有水准测量应满足三等变形等级测量技术要求,按国家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施测,测量精度:

±1mm,读数取位至0.1mm。

每次观测前,都对水准仪进行了校验,观测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固定,转点位置使用尺垫,并且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下部结构的沉降变形观测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6、沉降监测

6.1路基观测标构造

沉降板:

由钢底板、金属测杆(φ20mm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φ49mm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30cm×30cm,厚8mm;具体按设计图样焊接组装。

沉降板应埋入褥垫层顶部嵌入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

6.2路基观测点的埋设

根据要求,路基沉降观测桩为每个断面埋设3个观测标,左边为观测标L1,中间为观测标L2,右边为观测标L3。

路基面临时观测标,左边为观测标G1,中间为观测标G2,右边为观测标G3。

6.3桥梁观测标构造

墩身沉降变形观测标采用φ14mm不锈钢螺栓。

墩身预埋φ20mm带螺纹的套筒,套筒埋深12cm,不锈钢螺栓外露出墩身2cm。

梁体徐变观测标采用φ20mm的不锈钢棒,钢棒露在外面部分经过了磨圆处理。

6.4桥梁观测标的埋设

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需要,在梁部、桥墩及承台上设置观测标。

墩(承)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