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教学名师推荐表Word下载.docx
《数控技术教学名师推荐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技术教学名师推荐表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请人填写的内容,所在学校负责审核。
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
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一、候选人基本情况
学校: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院(系):
机电工程学院
姓名
政治面貌
职业资格证书
及获取时间
行政职务
及任命时间
从事相关专业领域教学时间累计(年)
27
固定电话
传真
联系地址、邮编
何时何地
受何奖励
2012年湖北名师
2009年湖北省优秀教师
2010年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说课比赛叁等奖
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六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3/5)
2010年全国机械职业教育优秀实践性教学成果三等奖(1/5)
2007年主编的《数控加工与编程》教材获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职优秀教材三等奖
1998年武汉无线电工业学校教研成果二等奖
1998年武汉无线电工业学校优秀教师
2007~2008年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
2008年度、2009年度学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先进个人
学生评价情况
能有效地将自身工作实践的经验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风趣易懂,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效果好。
2009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主要学习培训经历
起止时间
学校/培训单位
所学专业/培训项目
1981。
9~1985。
7
锻压工艺及设备专业
1985年~至今
模具设计、数控技术等
1985。
9~1986.2
塑料工程(进修)
2007。
5~2007.7
德国马格德堡市,德国INWENT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教育部中德高职师资进修项目“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及课程开发”
相关产业领域主要工作经历
工作单位
所从事专业领域及岗位
2003年~至今
技术主管、设备维修
2007年~2010年
技术支持及员工培训(兼职)
近10年主要教学工作经历
所从事教学专业领域及岗位
年教学时数
2002年~至今
数控技术
350
二、候选人教学工作情况
1.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内容与
课程开发改革
自1985年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原武汉无线电工业学校)执教以来,先后讲授过《塑料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冲塑设备》、《液压传动》、《计算机应用基础》、《CAD/CAM》、《快速成型原理》、《数控加工与编程》、《数控加工工艺》、《数控车削加工》、《综合数控加工及工艺应用》等十几门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模具、数控技术等,目前主要从事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是省级精品课程《数控车削加工与编程》、院级精品课程《综合数控加工及工艺应用》负责人,国家精品课程《数控加工技术(单元教学)》主讲教师。
1.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教学内容
自2000年学校开办数控专业以来,高职数控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先后经历了以理论讲授为主的“理论+实验”型、“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单元教学型、到目前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型教学改革发展进程。
为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需要,先后主编出版了与课程教学改革相配套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在探索中与时俱进地不断更新.通过逐步在数控课程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由实验课开设到实训专周的转换,并将数控加工中级工职业资格标准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强化学生数控应用技能的培养,对理论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实践探索,使学校数控专业从课程内容到课程教学模式都顺利完成了从理论为主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转型。
2.克难奋进,积极开展工学结合课程改革
作为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带头人,主持完成了该专业的课程改革,建立了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并开发出数控专业7门工学结合课程、34个项目单元的课改方案,其课程设计框架成为整个学校课程改革的模板,并在湖北省高职院校推广.2006年以来,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教学效果突出,曾获学校教学比赛一等奖、湖北省高职院校教师说课比赛三等奖.2008年和2009年主持完成2门专业核心课程的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多次应邀到省内高职院校交流,多次在湖北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中介绍经验,为推动湖北省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训实习
项目设计
1.2003年开发设计了《电切削加工技术》职业技术资格考核实训项目,并通过教学实践编写出版了《电切削加工技术》教材
2.2004年开发设计了《数控加工技术》职业技术资格考核实训项目,并通过教学实践编写出版了《数控加工技术实训教程》教材
3.2006年实施《数控加工与编程》集中专周式单元教学形式,开始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设计与教学实践
4.2008年配合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开始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以教科研课题的形式主要负责完成了《数控车削加工》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与实践(2008年省级)、《综合数控加工及工艺应用》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与实践(2008年校级).编写出版了基于工学结合的《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课改教材和《综合数控加工及工艺应用》校本教材
5.2008~2012年指导开发了《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数控机床机械保养与检查》、《数控机床电气连接与检查》等几门专业核心课程工学结合项目,并开发设计《综合车铣项目实训》、《多轴加工项目实训》等一些综合实训教学项目。
条件改善
1.开放实验室,促进了模具拆装实训的开展
早在1990年,在管理模具陈列实验室期间,就开放实验室,发动学生对库房中各类典型模具进行拆装,既提高了学生对模具结构的了解,同时也为相关课程教学绘制出了一批教学挂图,推动了模具专业的模具结构拆装实训课程开设的进程。
2.开发课程教学实用软件,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
在1997年数控课程开设的初期,本人就独立开发了基于DOS/WINDOWS的数控加工自动编程教学与实用软件系统,获得了学校教研成果二等奖,有效地解决了当时数控课程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的问题,既可用于加工实训又能作指导手工编程的工具,在专业建设初期几届学生的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应用,同时也在一些小型企业的零件加工中进行了推广应用。
3.积极推进学校的国家数控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2003~2005年,对学校现代制造中心购置的一批数控机床进行安装、验收检查和配套工程建设,负责对外加工协作的技术管理工作,同时开始推进数控专业的数控加工技术实训教学工作。
建设并申报了学校的国家数控实训基地,参与了第二届国家产、学、研现场会的承办工作.并利用自身与协作单位业务合作的有利条件,构建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4.建设专业课程现场教室,实现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
为推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改革的建设,方便实现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构建了数控专业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将课堂教学和生产现场有机地融合起来,使课堂讲解、编程调试和机床操作能交叉进行,便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步提高,同时,能让学生熟悉专业工作的具体过程,感受企业工作氛围以及企业文化。
近几年来,按设计建设的专业教室为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所使用,有力地推动了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料建设与使用
教材:
《数控加工与编程》主编2004/2007第1/2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教材:
《电切削加工技术》主编2004.1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数控加工技术实训教程》主编2006.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主编2011年电子工业出版社
《数控加工工艺》副主编2008年武汉大学出版社
《数控机床机械保养检查与故障排除》副主编2012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冷冲压模具设计》参编2004年山东科技出版社
《综合数控加工及工艺应用》主编2010年校内课改教材,即将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以上教材中的《数控加工与编程》深受各职业院校欢迎,每年印数近10000册,获得了电子教育学会高职优秀教材三等奖,并成为湖北省数控专业自考指定教材,《电切削加工技术》为天津市精密机械技术专业指定的自考教材。
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还整理编写了《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综合数控加工及工艺应用》课程教学的全套教学文本(含课业工作页)以及实训指导书等
数字化状况
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发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近年来,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实践性强,与其他相关课程联系紧密的特点,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制作了全套的电子教案,录制了理论教学和部分实践教学的录像。
2006年利用Authorware平台开发了《数控车削加工》的教学软件,通过文字、动画、视频、插图、背景音乐等多种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数控机床运动、走刀路线、加工过程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
2010年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制作及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产品加工工艺案例、机床操作维修等的操作案例。
2.充分发挥数控车间DNC数字平台的网络功能,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利用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车间DNC网络资源,实现了课程教学中数控调试程序的网络传送及生产现场工艺案例资料的网络共享,开发了基于CAM的工艺文件定制单元;
建设了省级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和课程教学资源库,及时向学生展示数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动态;
提供了数控技术有关的网站链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数控技术的自主学习;
设有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创造了条件,拓宽了专业课程教学的表现形式。
2.因材施教做法及效果
1.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优势,鼓励并指导其积极参加职业技能赛事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优势,有目的地引导并鼓励其在优势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几年来,作为主教练指导学生参加了各类数控技能竞赛活动,2004年指导4名学生在全国首届数控技能大赛湖北赛区获一、二等奖,2名学生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获一等奖;
2005年指导学生在湖北省首届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的三维数控车模制造项目中获一等奖;
在2006年数控大赛湖北选区比赛中指导5名学生获高职组二、三等奖;
2007年湖北省首届技能状元大赛中指导学生获得三个一等奖;
2008年指导学生在数控大赛湖北选区比赛中获高职组第二名。
很多学生毕业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企业骨干,部分学生能在短短2年之内从本企业内选中胜出,代表其企业参加职工组的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既体现出了我们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成效,也向社会展示出了自己的能力.
2.充分发挥学习小组传帮带的作用,保持学习团队的均衡发展
利用专业课程实训教学与学生亲密接触的有利条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学习小组的结构组成,尽可能地保持小组成员的优势互补态势,并充分发挥小组的传帮带作用,给接受能力稍慢的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时间、机会并给予更多的帮助指导,保持学习团队的均衡发展.当其学习吃力时少一点指责,在其特长良好发挥时多一份鼓励,并积极引导其往能充分发挥特长的专业方向上努力。
比如引导女生在CAM、质检、库房管理等方面发展,对识图、编程方面吃力的学生,引导其往机床操作、刀具经营等方面发展。
从数控专业几年来就业反馈情况来看,这些引导对其就业及其稳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成效。
3.发挥校内对外协作车间学习的缓冲作用,提升学生就业信心与竞争力
对毕业前在专业学习方面尚缺乏就业信心的学生,安排到我们校内对外协作的数控车间进一步学习和实施就业前的强化训练,通过在校内与企业相一致的工作环境中真刀实枪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职业能力,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对愿意继续学习的,即安排在车间预就业。
很多学生在我们校内车间学习1~2年后都很轻松地找到了更好的就业单位,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给我们专业创造出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3.教学组织特点及效果
1.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于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
自2004年起开始在课程教学中探索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集中专周式单元教学方式,以半天理论讲授然后半天在机床上进行实操训练,当年即有几名学生在湖北省及国家数控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主讲课程《数控加工技术(单元教学)》也先后获评省级及国家精品课程。
2.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组织
自2007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重点专业建设启动后,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承担的《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综合数控加工及工艺应用》课程教学中,参照企业进行产品零件数控加工的工作过程,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工作阶段组织教学,对应到零件从工艺分析、工艺与程序编制、操作加工到质量检测的完整过程的教学与实操训练。
课程教学针对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与工作任务相关信息采集的资讯阶段,采用考察调查、引导文教学等;
在制定工艺方案、程序编制等的计划决策阶段采用计划工作、小组研讨、案例教学等,对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采用讲授、引导文教学等;
对零件加工实施阶段具体职业岗位实践技能性工作活动,以掌握操作技巧为主,采用学练做一体化教学,并以引导文教学激发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检查评价阶段,采用任务分析法、反思教学法,各组制定评价标准,对照标准分析别人已做的工作、任务完成状况,提出被评工作过程的优化建议,并反思本组的工作,汲取经验教训、接受优化建议。
通过以上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在教、学、练、做一体化工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合作与交流沟通的社会能力、工作学习技巧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等。
经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对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4.教学考核方法改革及效果
1.考核评价方式呈多样化的改变
在引领课程教学由传统课程向工学结合课程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基本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的考核评价不再为单纯的试卷形式,而是依照不同的学习活动阶段采用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
当学生在理论运用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比较欠缺的时候,以考核单项的实操技能为主,并注重相关岗位职业习惯的养成;
当已进入到核心职业技能的实践训练阶段,根据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考证的内容和要求组织考核,在理论运用及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涉及;
对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为主的课程部分,采用专题研讨、辩论、情景模拟、社会调查等多样化的活动及开放式的考核评价方式;
对职业技能拓展类的课程部分,其考核方式可以是技术设想与构思、口试、开卷、小组讨论、小论文等。
课程教学的考核评价呈多样化形式。
2.从重视考核结果转变到注重考核过程
由于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的不同,考核成绩不再以结果性考核成绩为主,特别是对于工学结合类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而言,过程性考核成绩占主导地位.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学习能力和操作技能(包括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有效性、选择学习资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动手能力和操作的熟练程度)、学习效果(指掌握课程内容、完成作业、参加实践环节的数量与质量)等方面.
通过这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平时不努力,考试前突击"
的现象,消除了学习中单纯重视专业技能而忽略职业素养、工作方法形成等问题.
5.教学思想、教育理论等研究的创新成果及教学运用成效
近年来,参与和承担的教学研究项目如下表。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主持或参加
起止日期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二年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06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
规划专项资助重点课题
参与,排名第3
2006年~2008年
数控技术(二年制)专业省级教学改革试点
参与,排名第5
《数控车削加工》课程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主持
2008年~2010年
基于工作过程的《零件的综合数控加工》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2008年~2011年
基于工作过程的《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参与,排名第2
2008年~2009年
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机床机械保养与检查》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参与,排名第2
《数控加工技术(单元教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2006年
《数控车削加工与编程》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2008年
《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参与,排名第3
2009年
《综合数控加工及工艺应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数控机床机械保养与检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2010年
以上这些研究中有多项获得国家及省级成果奖。
其中,“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六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
《数控加工技术》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数控车削加工与编程》、《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为省级精品课程;
“数控加工核心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2010年度全国机械职业教育优秀实践性教学成果三等奖。
通过参与以上项目的研究,在教学思想、教育理论等的研究方面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先后公开发表了4篇关于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方面的论文,其中有3篇文章分别获得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的二、三等奖。
6.候选人在教学团队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及效果
作为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骨干教师,课程教学改革的带头人,始终把团队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摆在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
一是积极利用国家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设备,对陆续充实到数控技术教学团队的6名年青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并鼓励及指导他们参加数控技能大赛和争取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有4名青年教师在2006年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湖北赛区的竞赛中获得好成绩,其中2名教师取得教师组二等奖,2名教师取得三等奖.目前,这6名年轻教师全部具有数控加工相关职业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二是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施为契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设中来,对年轻教师开展传、帮、带,拓宽他们的知识结构,优化他们的技术素养,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利用一起外出进修和出国进修学习的机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
三是借助设立数控技术专业“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利用与协作企业构建起来的密切合作关系,配合数控专业教学团队聘请校外企业实践专家,开展技术讲座和生产实际案例的解剖分析,帮助年轻教师提高实践技能和了解企业生产和技术应用状况,鼓励和指导他们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学习。
通过以上措施,使学校数控专业教学团队已成长为一支教学水平齐整、创新动力强劲、人际氛围和谐的成长共同体,并于2008年评为湖北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7.候选人近期推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设想及实施方案
近期,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已获批为2010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专业建设项目,正在申报湖北省中高职衔接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项目,同时也在推进学校品牌(特色)专业项目。
作为数控专业教学团队的带头人之一,将全身心投入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示范后的建设中,进一步深化专业及课程建设的改革.
1.深入探索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规律。
及时总结几年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及数控重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与教学实践的经验,深入研究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规律,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持续进行清理思路,进一步深化对新型课程教学理念的再认识,积极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工作学习的考核评价体系。
同时,加强与中高职兄弟院校及企业间的合作,积极探索适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
2.深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
紧密结合本专业已开展的几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实践,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标准;
优化课程情境及项目教学的设计,建立可选的载体库和工艺案例库以便于因材施教的展开;
进一步整理和修订课程教材,优化课程教材和课业工作页的内容;
借助学校网络共享课程建设的平台,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开发课程考核题库系统,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升课程建设的水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加强与兄弟院校间对课程改革建设经验的交流和探讨,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建设的步伐.
3.加强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促进数控专业建设。
进一步理顺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关系,整理出前后课程间衔接内容的要点,合理调配专业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知识点,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核心作用,以优化数控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
同时,结合中高职衔接教学的要求,开发出适合中高等职业教育多层次目标培养,并具有梯度及方向可选、适合自身发展的中高职相互衔接的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数控专业就业岗位及其职业能力结构、培养目标及其人才规格要求,制定出中高职衔接分层次培养的课程体系方案及教学计划、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的分配关系、中高职就业与升学的分流关系及其考核评价标准。
三、候选人产业融入度与影响力情况
企
业
经
历
与
行
影
响
力
1.长期负责校内对外生产车间的技术管理工作,在积累经验的同时,积极面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自2003年学校组建对外生产车间起,一直在车间兼任技术管理工作,在对外协作加工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积极承担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4个科学研究项目、8个教学研究项目,获得了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多项成果奖。
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完成了“开放流动激光器特种零部件加工工艺研究"
973项目6132802子项目,正在进行“准分子激光器放电室研制”的部件加工横向课题项目;
为校内车间及部分协作单位完成了“数控机床USB接口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项目;
为武汉元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完成了年生产8000件的SG1020汽车卡钳体零件数控加工及其技术服务项目等。
从2005年以来,为七一零、七一七、七三三等企业军工项目和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科研项目提供了大量配套产品,年均产值超过100万元.
2.为协作企业及兄弟院校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培训服务,为学校创出品牌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
自2004年起,先后为七一零、七一七、九六零三工厂、武汉航空仪表厂、武汉元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凡谷电子、东方电气等多家企业进行职工技术培训服务,培训内容包括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的编程、加工工艺设计及CAM自动编程等;
为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武汉工交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学生进行数控实训服务;
为国家中职骨干教师提供培训服务;
多次为我省和新疆、西藏等地职业院校的数控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培训,先后培训专业教师86名,为兄弟院校和企业员工培训达600人次。
3.在合作企业兼做技术支持、员工培训,同时进行学生专业实习的指导,使校企合作更融洽。
2007年至2010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