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散文诗二首》提升检测卷及答案+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565707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散文诗二首》提升检测卷及答案+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散文诗二首》提升检测卷及答案+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散文诗二首》提升检测卷及答案+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散文诗二首》提升检测卷及答案+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散文诗二首》提升检测卷及答案+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散文诗二首》提升检测卷及答案+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全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散文诗二首》提升检测卷及答案+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散文诗二首》提升检测卷及答案+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散文诗二首》提升检测卷及答案+知识点梳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请举例简要分析。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3.结合语境体会妈妈的两句话,说说分别体会到了妈妈怎样的心情。

⑴“孩子,你在哪里呀?

⑵“你到哪里去了,你这个坏孩子?

4.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六、课外阅读

(一)阅读冰心的《繁星》完成下列问题: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这首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运动变化。

B.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

C.“芽儿”“花儿”“果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

D.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

(二)

对岸[印·

泰戈尔]

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

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

人们在早晨乘船渡过那边去,肩上扛着犁头,去耕耘他们的远处的田;

在那边,牧人使他们鸣叫着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场去;

黄昏的时候,他们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这满长着野草的岛上哀叫。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据说有好些古怪的池塘在这个高岸之后。

雨过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鹜飞到那里去。

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水鸟在那里生蛋;

竹鸡带着跳舞的尾巴,将它们细小的足印印在洁净的软泥上;

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过来,渡过去,所有在林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诧异地望着我。

太阳升到中天,早晨变为中午了,我将跑到你那里去,“妈妈,我饿了!

”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树底下,我便要在黄昏中回家来。

我将永远不像爸爸那样,离开你到城里做事。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节诗的大意:

第一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第三节:

2.诗人通过优美的诗句表现怎样的思想境界?

3.本诗的题目是“对岸”,若改为“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是否可以?

为什么?

4.“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

”使用的修辞方法和作用是()。

A.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海天一色图。

B.拟人,形象地描绘残阳如血,长草白花与月光一同涌起的波浪图。

C.拟物,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月光照长草白花的水墨画。

【参考答案】

一、印度 泰戈尔 冰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二、hà

ndà

n;

ihuá

i;

qī;

ng;

yīn;

祷;

三、D

四、1.上文写到“妈妈叫道:

孩子,你在哪里呀?

”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也一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嗔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2.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3.祖父和“我”在院中乘凉赏莲时,祖父的话暗示了“我”和红莲的关系。

把“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铺垫。

五、1.“我”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机灵、爱妈妈的孩子。

从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从“跳舞”、“暗暗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我不告诉你,妈妈”等地方可以看出他的天真活泼、可爱机灵;

从“开放花瓣儿”、“嗅到花香”等处可以看出他热爱妈妈。

2.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总之,是孩子想为妈妈做点事。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3.

(1)找不到孩子焦急的心情。

(2)看到孩子时惊喜的心情,虽有责怪,却体现了妈妈对孩子时时刻刻的关爱。

4.略

六、

(一)1.排比 拟人

2.发展 贡献 牺牲

3.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

4.C(“芽儿”、“花儿”、“果儿”是青年的象征)

(二)1.第一节:

“我”立志做船夫开拓新的世界。

第二节:

“我”立志做船夫探索自然、改造自然。

第三节:

“我”立志做船夫为村民服务,报答祖国母亲养育之恩。

2.本诗表现了“我”甘愿做一名船夫,为探索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村民服务,报答养育自己的母亲、祖国的深恩的思想感情。

3.不能。

“对岸”是诗人追求的目标,要达到理想的对岸,诗人立志从一名普通的船夫做起,甘愿把追求理想对岸的人先送到目的地,同时也实现自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如果改为“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过于直白,缺乏深意和内涵。

4.B

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是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泰戈尔的作品。

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的孩子形象,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孩子热爱妈妈的深厚感情。

《荷叶·

母亲》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

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本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冰心。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①,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②,却一声儿不响。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③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荷叶·

母亲①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

不但有并蒂②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

“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③。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④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

——徘徊⑤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⑥。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⑦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⑧?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一、作者介绍

(一)拉宾德拉纳特·

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出身于加尔各答市名门望族。

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20世纪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其创作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已命运的强烈愿望,充满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主要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生辰集》等。

另有长篇小说《沉船》、《戈拉》、《两姐妹》等以及剧作和散文作品。

一生共写有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

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

(二)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诗句来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为意。

福建长乐人,因一生刚好度过了一个世纪,所以被称为“世纪老人”,深受人民的喜爱。

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

世纪老人"

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二、写作背景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

梦幻多于现实"

20世纪最初的几年,是泰戈尔个人生活中最不幸的时期。

1902年,他的妻子逝世。

第二年,他的一双儿子又相继夭亡。

正是在悼亡伤逝的悲痛的日子里,他怀着对孩子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写出了这部充满童稚想象和纯真感情的优美动人的诗集,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儿童心理深刻的理解和善于用儿童天真无邪的眼睛和心灵来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特点。

母亲》是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红莲,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红莲,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三、注释

(一)《金色花》

1.金色花:

又译作“瞻波伽”或“占博迦”,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2.匿(nì

)笑:

偷偷地笑。

匿:

隐藏,不让人知道。

3.祷(dǎo)告:

向神祈求保佑。

4.《罗摩衍那》:

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和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罗摩是诗中的主角。

为了履行对父亲的诺言,维持兄弟间的友爱,他抛弃了继承王位的权利,和妻子在森林生活了14年。

(二)《荷叶·

母亲》

1.荷叶母亲:

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

原题作《往事

(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2.并蒂(bì

ngdì

):

指两朵(及以上)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3.花瑞(ruì

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本文指花带来好预兆。

4.菡萏(hà

n):

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未放。

5.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6.攲斜(qī):

倾斜、歪斜。

歪斜不正。

7.慈怜(cí

liá

慈爱怜惜。

8.荫蔽(yīnbì

):

树木遮蔽。

“荫”,树荫。

四、主题思想

《金色花》:

这首散文诗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描绘孩子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母亲》:

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荫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孩子的呵护与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五、艺术特色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各种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

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

“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

“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他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而善意的“说谎”。

细味之,“我”的奇特行为深藏着对母亲的依恋:

散发出香气是对母亲暗中表示依恋;

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

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作品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

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

“我”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

母亲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

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浓浓的意趣。

品读至此,我们已经领略了该诗的丰富、有趣的诗味。

然而,泰戈尔创设诗意若仅限于此,那就不是大文豪泰戈尔了;

泰戈尔高于普通诗人之处,正在于他能在普通诗人的感觉和思路止步的地方还向前、向深处更进一步,进入妙悟的境地,进入“入神”的境界。

“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严羽《沧浪诗话》)。

如果我们对《金色花》往更深更远处探究,我们会有更惊奇的发现。

在我们面前展现的,原来又是一幅神灵显形的画面。

画面的中心仍是“我”──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

这个小精灵有着无所不能的神性。

它一动意念,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着的,诗人吟咏此花,本来就含有对神的虔敬,创造了一种宗教氛围。

(另外,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保持着一种沉静、安详的性格,也给诗作带来了些许宗教氛围)。

小精灵可以忽上忽下,随意摇摆,随意跳舞,随意开花,随意散发芬芳。

最后一动意念,又变成人了。

它的所作所为有无限的自由,绝非人间肉身凡胎可以比拟。

当然它不光有神的能耐,也有神的品性──那就是如上文所述的善与爱。

这种善与爱既然出自小神灵──是来自高风绝尘的天国世界的小神灵,也就具有神秘性和崇高性。

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作的主题,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就是颂神。

原来诗人宣扬的是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宗教感情提升了诗的感情,宗教思想提升了诗作的主题。

这后一幅画面的意味更值得重视。

一般人只能实实在在地写儿童对母亲的嬉闹和亲热;

只有泰戈尔才能写出人格化的神灵的行迹与心理,而且写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地轻灵、巧妙、自然。

他写出了东方诗、东方文化的神秘与蕴藉。

在这点上,他的诗也与西方诗大不一样。

西方诗坛尽管在历史上也曾受宗教思想、宗教情感的影响,但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这种思想感情已经逐渐淡化、疏远了,还没有见到哪位著名诗人像泰戈尔这种痴迷地信神,并以颂神作为诗歌创作的一个主题的。

因为泰戈尔生活在一个佛教为国教的国度中,他是东方文化培养出来的诗人。

遍观泰戈尔散文诗,可以处处感觉到浓厚的、神秘的宗教气氛。

诗中经常出现神灵的“一鳞半爪”,虽然不点明神灵的名字,但“你”“他”“她”等指示代词通常明示或暗示着被敬颂的神灵。

因此可以说,颂神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基本母题,也是《金色花》的深层主题。

我们当然可以仅从凡间、凡俗的主题来解读这首诗,但那样毕竟流于浅俗,而且与泰戈尔诗作原有的意义期待不甚切合;

如果我们借助对宗教情感、宗教思想的体认来解读,作品的意义将变得深宏,庶几能把捉诗人的情感与理念。

本首散文诗主要使用的手法是借物喻人,抒发对母亲的深情。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雨荷图,作者由此联想到女儿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对女儿的呵护。

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并以莲自比,讴歌伟大的母爱,自然贴切,新颖独特。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

白莲在繁杂的雨点的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飘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这里明显地表现了作者怜惜的情感,用以作为红莲的对比。

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可以说是美的象征。

在大雷雨中,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

这自然界的雷声雨点,无疑也是黑暗、动荡时代的风雨,它摧残着娇嫩的花朵,侵袭着美好、纯洁的心灵。

在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着开满的红莲。

尽管雨势并不减退,而左右敧斜的红莲又稳稳地玉立着,狂暴的雨点,只能在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这里的“倾侧”、“覆盖”,透露出一种崇高的、感人的美。

荷叶勇敢地抗击自然界的风雨,无私地保护着红莲,寄托着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坚强的力量,英勇无畏的精神,扶持新生、美好事物的行动的赞颂。

文章的主题自然地得到了升华。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

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

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