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青年教师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修改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562857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学青年教师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培养小学青年教师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培养小学青年教师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培养小学青年教师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培养小学青年教师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小学青年教师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修改版Word下载.docx

《《培养小学青年教师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修改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青年教师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修改版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小学青年教师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修改版Word下载.docx

数学组:

丛勇梅(组长),课题指导者。

英语组:

李晓晶(组长),课题指导者。

市骨干教师:

孙彩舒

李志丹

赵兴海

实验教师为全体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问题意识的研究,迅速提高青年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以规范和优化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促进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一支全面素质型青年教师队伍。

3、提高学校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全体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四、研究基本内容及研究方法以“培养小学青年教师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为总研究课题。

针对年级和学科特点确立教研组及个人研究重点。

研究的基本内容有四点:

1、培养青年教师对教材的问题意识。

2、培养青年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问题意识。

3、培养青年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培养青年教师在教学反思中的问题意识。

研究方法:

以我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为研究对象,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广泛吸收各地先进经验,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配以经验总结、调查法、文献法、和个案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研究任务。

五、课题提出后的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思路

(一)课题提出后工作情况

第一阶段:

2007年5月---10月,准备阶段。

1、主要任务是宣传动员,明确目的,提高认识。

组织全体研究人员进行理论学习,查找国内外研究现状经验资料。

成立课题组,建立课题档案,制订实验方案。

2、组织各组组长及成员研究分析教师和学生现状,提出本组及个人研究重点,确立子课题。

青年教师以问题为单位组成4—5个小课题组,针对子课题进行问题式研究。

3、汇报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体会。

撰写心得体会或论文。

4、学校根据以上情况撰写研究报告,举行开题仪式。

(二)、今后工作思路

第二阶段:

2007年11月---2008年7月,研究实施阶段。

课题研究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归因——措施与行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反思意识”四个循环往复的阶段进行。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教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题材,重视与同行和专家的伙伴关系,重视研究过程对教师观念和行为所带来的变化与改进,不断修正。

1、抓好校本培训,让青年教师走上名师成长之路。

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青年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学校将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着眼于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把开展校本教研作为教师发展的动力。

2、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青年教师是课题的研究者,就必须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校本教研中获得充实感,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教学、科研等方面,增长青年教师的才干,激发他们“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热情,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合作研究,共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的先锋带头作用。

3、加强研究工作的管理。

什么样的教学管理有助于激发老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答案只有一个——赋予自主权。

我们让青年教师带着疑问和困惑,进行理性的思考,作为研究者、作为主人来参与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⑴各组的课题研究以“问题即课题”、“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学生实际的小课题”为原则,大力加强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小课题研究。

各组的课题研究不是要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做专门的宏大理论研究,而是从新课程的问题出发,从学生发展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留心自身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⑵加强业务学习。

只有不断地汲取,才能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因此,学校将建立业务学习制度,要求青年教师读教育杂志,并记下读书笔记,每学期结合课题研究等写一份心得体会。

学校还将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让各组组长围绕研究课题汇报,汇报进展情况,即取得的实效和不足之处及改进的方法。

⑶研究资料管理

各组的活动资料,包括:

活动记录、各种比赛的原始材料、课后反思及体会。

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让青年教师在充分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基础上,确定研究问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研究,强化问题意识,促成青年教师的快速健康成长。

⑷不断丰富和更新理论储备。

随着研究的进展,要提高教育研究的质量就必须不断丰富和更新理论储备。

为此,我们向青年教师不断推荐和组织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

为各教研组订阅报刊杂志、专著,并且要求青年教师自己征订1-2份教学杂志,不断充实自己,更好的提高研究能力。

第三阶段:

2008年7月---2008年12月,总结汇报阶段。

组织课题组成员研究结题形式,组织青年教师撰写个人课题总结论文,收集整理案例、课例、反思,形成《论文集》、《课例、反思集》等。

课题领导小组撰写研究报告和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总结。

六、研究预期成果

1、准备阶段:

形成实验方案

教师完成个人实验计划。

2、研究实施阶段:

课题研究专题论坛活动(青年教师共同参与)

课题研究论文(全体青年教师完成)

3、总结阶段:

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完成)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总结(课题负责人完成)

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材料,形成《实验成果汇编》。

七、保障条件

1、组织保障:

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课题实施组织管理。

2、时间保障:

学校保证实验所需时间。

3、场所保障:

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就是课堂,研讨场地在教研组和会议室。

4、经费保障:

学校保证实验所需全部经费,包括外出学习和资料费等。

5、待遇:

实验教师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学校相应给予奖励。

大连开发区新桥小学

2007年6月20日

第二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张夏镇纸坊小学2012年10月

一、本课题研究目的、选题意义

1、通过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内涵、因素、特征研究,调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探索出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方法途径及其评价指标,为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主体性提供典型的案例。

2、《数学课程标准》也把“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列为具体的目标。

可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上课很安静,都认认真真地听我讲课,却从来不提问题。

平时我听其他教师的数学课时,发现他们的学生也从来不问问题,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带着学生学。

冷静地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

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整个教学过程机械、沉闷、缺乏乐趣,学生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的机会,更谈不上对现实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

另一方面,学生回答错误或是问得不好,就可能受到批评和嘲笑,这样让学生产生厌恶、烦燥。

就出现了学生对老师的提问的兴趣越来越小,出现无疑可问、不敢问、不知怎样问的局面。

一个习惯接受现成答案而不能产生问题的学生,何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

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作为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爱因斯坦曾提出:

“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专门书诗《每事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可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

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

问题意识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材的束缚、应试教育的困扰、教师教学的遏制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提不出问题或不敢质疑,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零问题状态”或“问题意识淡薄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①缺乏批判、怀疑精神,迷信权威。

②解题能力很强,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很差。

③问题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次上。

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具有喜欢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的心理趋向。

教师要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勇于质疑;

教师要着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从而提高其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问题意识有就可以直接转化为学习者的动机和热情,实现教学过程主体作用的发挥。

因此我们要借新课程改革之机,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保护。

三、课题的界定和研究目标、主要内容

1、课题界定: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碰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数学问题意识是对数学“内在理性”的一种突破,是一种叛逆思维习惯,也是一种批判精神。

数学问题意识,是指:

数学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矛盾和疑难;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提出的新数学课题;

数学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和潜在危机。

数学问题意识以质疑为内核,以发表不同意见为表现形式。

2、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内涵、因素、特征研究,调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探索出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方法途径及其评价指标,为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主体性提供典型的案例。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内涵、因素、特征研究。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其成因。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方法和评价。

(4)、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典型案例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归纳有关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问卷调查法:

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观察法:

通过对学生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改变的观察,来确定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4、经验总结法:

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总结奠定基础。

五、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就是针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现状,提出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上进行深刻的变革,探索出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与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主体性。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根据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计划、调查、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内涵、特征与教学策略、方法途径。

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2年9月)

1、根据济南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的要求,确定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和主要参加者,并给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

3、撰写课题立项报告,填写课题立项•评审书,做好课题申报材料准备工作,呈报上级主管机关审批。

4、派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上级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

5、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做好课题开题论证准备工作,并顺利开题。

第二阶段:

研究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4年7月)

1、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聘请省、市教育科学课题管理领导、专家对开题论证报告、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进行技术指导。

2、召开课题研究小组会议,进一步明确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做好研究小组成员内部分工,布置课题研究任务。

3、每个阶段各研究小组均应写出具体的实施计划,写出阶段性总结,提交学校课题组。

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研究进行全程监控,进行有效指导,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4、组织有关人员编写《纸坊小学教学实践反思文集》,要求课题组成员发表一定数量且质量较高的论文。

5、定期开展课题经验交流会,对各子课题研究绩效进行评估。

6、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第二阶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以总结和论文的形式形成阶段性成果,为课题研究积累资料。

这一阶段要积极探讨学生自我教育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

7、撰写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

研究总结、结题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2月)

1、收集、分析、整理课题研究结果

2、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所有材料,申请评审鉴定。

六、研究成果

实验研究目标全部到位,提供课题研究报告,课题优质课与课题实验有关的论文和学生材料记录,给有关专家组按既定的实验目标、方案,进行鉴定验收后加以推广。

第三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大全

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爱因斯坦曾指出: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益处。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严重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法仍然盛行,因而使学生养成了等待老师向他们提问,向他们质疑的习惯,而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还要去力求遵循老师的提问意图和思路,这不仅抑制了学生对发现问题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冷静的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我们培养出来的都是“解题能手”“考试强手”,却与诺贝尔无缘。

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概念界定和研究目标

(一)概念界定

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

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问题意识是基于问题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

它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使学生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实现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所产生的一

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研究与培养,解决学生上课只听讲,不会思考,不会提问的现状。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3、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

2、如何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如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

4、在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问卷调查法:

(3)观察法:

(4)经验总结法:

五、研究步骤

(一)研究准备阶段(20

11、11—20

12、1)

主要工作:

1、选题、申请立项;

2、构建课题实验思路,研究目标与内容;

3、进行与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二)研究实施阶段(20

12、2—20

12、5)

1、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反思,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

研究活动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研究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二个月时间),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提出来,有不同的想法就说出来,要敢于质疑。

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爱问“为什么”,教师要抓住这一教学契机,适当引导、激励,让学生学会质疑;

第二阶段是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个月时间),这一阶段其实也是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遇到问题要多想一想“为什么”,形成有“疑”必“问”的习惯;

第三阶段是研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个月时间),这一阶段要研究如何提高学生提问题的质量,不要让学生误认为为提问题而提问题,如何提有价值的问题。

3、注意积累、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材料,把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体会、个案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交流。

(三)研究总结阶段(20

12、6)

1、收集材料,健全、整理材料。

2、撰写结题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申请专家予以鉴定,形成实验成果、推广。

六、研究成果

第四篇: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是马鞍山市科研所批准立项的市级课题,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小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和目的

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

阅读具有快捷传播知识、加深理解、提供范例、培养认知能力等功效。

在数学教学中。

不少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学习数学就是老师多讲解,学生要多做题,课本被当成了教师的讲解材料和学生的练习册,对课本中的内容的阅读重视不够。

学生也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学习中若有问题,也往往直接问老师,很少通过钻研课本来寻找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阅读的作用,有效地发挥数学阅读的教学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另一目的是想通过课题研究,让老师体会到阅读数学课本内容的重要性,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教材;

同时,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国内研究的现状分析

从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可以看出,目前,有一部分中学比较注重开展对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小学虽然也有教师对此问题比较关注,能看到一些老师写的理论文章,但在我所听到的各种级别的数学公开课上,还很少看到有教师能够把这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体现出来。

实际上,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数学阅读具有“有助于规范学生语言,加深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其自学能力”等特点,应该说,是数学教与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数学教学改革应该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

同时我也认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

但是,由于在小学阶段,老师总感觉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电脑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书,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而读的少。

这种教学现状,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目前小学生使用的教材,是许多专家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小学生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来组织编写的,编写过程中,一定是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小学生应该是可以看懂的。

所以,利用现行教材开展阅读教学,完成是可能的。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阅读内容的选择研究:

如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概念、公式的推导过程、数学知识、单元小结、算法指导等。

阅读措施的选择研究:

如课内读和课外读。

课内读主要有:

对概念的阅读。

对公式的阅读和对数学习题的阅读。

课外读还包括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读课外书等。

相关研究:

教学设计形式的研究、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阅读效果评价方式的研究和阅读教学与其他教学形式想结合的研究。

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从2004年开始启动校本教研活动,经过两年的实验和摸索,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开展话题研究的实践经验。

2.人员结构。

以市级骨干教师牵头,教科室指导组织实施,以校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和一线青年教师为主要研究力量。

课题负责人:

汪尊明,男,市级骨干教师,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教导处副主任;

参与研究人员:

徐勇,男,小学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