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题内部资料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562082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题内部资料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题内部资料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题内部资料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题内部资料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题内部资料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题内部资料docWord文档格式.docx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题内部资料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题内部资料doc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题内部资料docWord文档格式.docx

17.逍遥散中配伍茯苓、白术、甘草,作用在“培土生金”

18.痛泻要方中用防风,可使内陷肠胃的风寒之邪向外透散,故治风寒内陷肠胃之泻。

19.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组成内均有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20.白虎汤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均用石膏,其配伍作用,前者长于清胃,后者重在清肺。

21.竹叶石膏汤实由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冬、竹叶、半夏而成。

22.犀角地黄汤中丹皮,功专清泄虚火。

23.黄连解毒汤中所有药物均大苦大寒,为“苦寒直折”火邪的代表方。

24.凉膈散中用大黄、芒硝,是取其泻下而清上。

25.风热疫毒之邪发于头面之红肿焮痛,目不能开,最宜仙方活命饮治疗。

26.清瘟败毒饮用药由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加减衍变而成。

27.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小便淋浊,最宜用八正散。

28.龙胆泻肝汤用柴胡,是为引诸药入肝胆而设。

29.泻白散泻肺清热,止咳平喘,专治肺有伏火之喘咳证。

30.芍药汤内用肉桂,其作用是温阳散寒止痛。

31.白头翁汤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内陷血分之泻下赤痢。

32.当归六黄汤中“六黄”是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黄精。

33.新加香薷饮与清暑益气汤均可治暑病,但前者解表之力比后者强。

34.小建中汤中重用芍药,功专缓急止痛,故为治虚劳里急腹痛之主药。

35.四逆汤中附子生用,回阳救急汤中附子熟制,故温壮元阳,祛寒破阴之力,四逆汤要强于回阳救急汤。

36.当归四逆汤既可治血虚寒厥,又可治寒入经络之腰、腿疼痛。

37.大柴胡汤解表攻里,主治太阳阳明合病。

38.四君子汤与理中丸均用人参、白术、甘草,但前者配茯苓长于渗湿,后者伍干姜,重在温中。

39.气虚下陷之久泻、久痢,最宜用补中益气汤。

40.参苓白术散中茯苓、薏苡仁、晚蚕砂共用以和胃化湿。

41.归脾汤主治心脾两虚,是指心血不足,脾阳亏损。

42.炙甘草汤重用炙甘草、干地黄,可治虚劳肺痿症。

43.六味地黄丸功专补阴,治夜热早凉。

44.左归丸用六味地黄丸加龟板、鹿胶、枸杞子、菟丝子、牛膝而成。

45.一贯煎与逍遥散同治肝郁胁痛,故均用柴胡疏理肝气。

46.肾气丸用药配伍方法,属于“阴中求阳”之类。

47.朱砂安神丸与清胃散组成内均有当归、生地、黄连,故两方均有养血清热作用。

48.酸枣仁汤与天王补心丹均可治失眠,但酸枣仁汤治肝,而天王补心丹兼治心肾。

49.牡蛎散所治,既有阳虚自汗,又有阴虚盗汗之症。

50.真人养脏汤所治久泻久痢,是由中脏气虚,清阳下陷所致。

51.四神丸之命名,是指方中四药功效神速之意。

52.桑螵蛸散的功用是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53.脾虚肝郁,湿浊下注之带下色白,清稀无臭,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脉缓,治宜完带汤。

54.越鞠丸主治“六郁”症,是指寒、湿、气、血、痰、火等六种病症。

55.半夏厚朴汤中生姜作用是温肺止咳。

56.枳实薤白桂枝汤除方名中三药外,还有半夏、白酒二味。

57.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胀,治宜天台乌药散。

58.半夏厚朴汤除有行气温中作用外,方内配伍肉豆蔻,更有芳香化湿之功。

59.苏子降气汤用药“上下兼顾”,但以治上为主。

60.定喘汤主治痰热内蕴,而用于复感风寒之人,则更为适宜。

61.旋覆代赭汤中以旋覆花、代赭石并用为君,取下气消痰涎,降逆除噫气之功。

62.桃核承气汤主治下焦蓄血证,故有少腹急结,小便不利等症。

63.血府逐瘀汤由桃红四物汤和四逆散,枳实改枳壳,加桔梗、牛膝而成。

64.复元活血汤方中用瓜蒌根,作用在生津止渴。

65.补阳还五汤与复元活血汤组成内均有桃仁、红花、当归、地龙四药。

66.温经汤功能温经散寒,祛瘀养血,但其组成内并无破血逐瘀之品。

67.生化汤中配伍炮姜,借其辛热以温经止血,以免恶漏下而不止。

68.凡热迫血行之咳嗽痰稠带血,均可用咳血方治之。

69.小蓟饮子用药:

止血之中寓以化瘀,清利之中寓以养阴。

70.黄土汤与归脾汤均可治出血病症,但前者作用比后者强。

71.川芎茶调散功专疏风止痛,既可用治偏正头痛,也可用治巅顶作痛。

72.羚角钩藤汤是一首凉肝熄风,增液舒筋的治风剂。

73.镇肝熄风汤有生麦芽消食导滞,凡肝风内动兼食滞之人,用之更为合适。

74.大定风珠为平肝熄风常用方剂,但组成内无直接平肝熄风药。

75.地黄饮子用药阴阳平补,上下兼顾,但以治下、治本为主。

76.杏苏散由参苏饮去人参、葛根、木香,加杏仁而成。

77.清燥救肺汤治温燥伤肺证,因其邪浅病轻,故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为使用要点。

78.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天王补心丹组成内均有生地、玄参、麦冬,故均有养阴清热之功。

79.麦门冬汤所治之证,乃肺胃阴亏,虚火上炎,气机逆上引起,凡咳逆,呕吐而见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虚数者,均可用之。

80.平胃散用治胃气不合,寒热错杂之脘腹胀满,呕吐,下痢等病症,均有良效。

81.藿香正气散与半夏厚朴汤中均配伍苏叶,前者取其散寒、化湿,后者取其理肺、舒肝。

82.茵陈蒿汤使用于一切面目俱黄之症。

83.三仁汤功能清热利湿,主治湿温病而见湿热并重之证。

84.八正散清热利水通淋,方中大黄属“通因通用”法。

85.五苓散与猪苓汤组成内均有猪苓、茯苓、泽泻。

86.风湿身痛而见身重、汗出恶风者,可用防己黄芪汤。

87.《金匮要略》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其代表方是苓桂术甘汤。

88.真武汤为温阳利水之方,其用白芍者,取其益阴扶阳,阴生阳长。

89.实脾散因能“实脾培土”,故凡脾气虚弱,湿邪内盛之水肿,宜用本方。

90.羌活胜湿汤所治头身疼痛,系风湿之邪留着肌表所致,故其用药以散为主。

91.二陈汤原方中用乌梅生津敛液,以防半夏等温燥药物消灼阴液,使化痰而不伤正。

92.清气化痰丸主治痰热内结,以痰稠、色黄、舌红、苔黄、脉滑数为主要特征。

93.止嗽散功专于“止”,故为治一切咳嗽的有效良方。

94.健脾丸与归脾汤中均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故均有益气健脾之功。

95.枳实消痞丸所治之痞满为虚实相兼,寒热错杂所致,但以热重于寒,实多虚少为特点。

96.乌梅丸、补中益气汤均可治久泻久痢之病症,是因二方都具有涩肠固脱之功。

97.仙方活命饮为治热毒壅聚疮疡要方,方中君药金银花与连翘并用,突出清热解毒疗疮的治则。

98.仙方活命饮和阳和汤均能治疗痈疡。

99.阳和汤与金匮肾气丸的用药,都体现了“阴中求阳”的配伍方法。

100.苇茎汤与大黄牡丹汤均治内痈,二方均配伍桃仁、冬瓜仁逐瘀排脓。

101.朱砂安神丸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的心神不安证。

102.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103.四君子汤是治疗心肺气虚证的常用处方,亦是补阳的基本方。

104.参苓白术散主治脾虚兼湿食停积证。

105.补中益气汤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106.玉屏风散主治表虚自汗,也可治虚人腠理不固,易于感冒。

107.生脉散主治温热、暑热、久咳气阴两虚证。

108.四物汤主治营血虚滞证。

109.归脾汤的证治要点是:

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脉细弱。

110.六味地黄汤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证治要点。

111.大补阴丸中熟地、龟板与知母、黄柏的用量比例为3:

2。

112.一贯煎主治阴虚肝郁胁痛,也治疝气瘕聚。

113.肾气丸主治肾阳虚之小便不利,痰饮,水肿,和转胞。

114.地黄饮子的功用是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115.真人养脏汤的功用是涩肠止泻,健脾袪湿。

116.四神丸的药组是由二神丸和五味子散两方组合而成。

117.固冲汤是主治湿热带下的代表方。

118.小柴胡汤为和解剂,一般服药后不经汗出而病解,但也有药后得汗而愈者,这是邪却正复,胃气调和而致。

119.蒿芩清胆汤适用于少阳湿热之证,属热重于湿者。

亦可用治暑湿时邪所致之疟疾。

120.四逆散能透邪解表,疏肝理气,用治阳虚厥逆证。

121.逍遥散既是调肝健脾的代表方,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

122.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为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123.大柴胡汤能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用治少阳阳明兼病。

124.麻黄汤中桂枝既可助麻黄发汗解表之力,又能使邪气去而营卫和。

125.桂枝汤中,桂倍于芍,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散中寓补,调和营卫。

126.九味羌活汤的配伍特点之一就是外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

127.小青龙汤的配伍特点有:

一以麻黄、桂枝解散在表之风寒,配伍白芍酸甘敛阴,制麻黄而使散中有收;

二以干姜、细辛、半夏,温化在肺之痰饮,配五味子敛肺止咳,使开中有合,使之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128.银翘散的配伍特点之一是辛凉之品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温之旨。

129.银翘散与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的辛凉解表之平剂,组成中都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味药。

130.临床使用麻杏石甘汤,只要见肺中热盛,身热喘咳,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便以本方加减治疗,都能获效。

131.败毒散治疗外邪陷里而成疟疾,其为外邪从未陷里,用此方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症自止。

132.安宫牛黄丸的功用是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133.越鞠丸能行气解郁,主治六郁重证。

134.半夏厚朴汤为理气剂中降逆平喘的代表方。

135.枳实消痞丸主治证特点为虚多实少,寒重热轻。

136.苏子降气汤主治证中的上实为痰热壅肺,肺失宣降。

137.定喘汤的功用为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138.旋覆代赭汤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气逆证。

139.桃核承气汤主治下焦蓄水证。

140.血府逐瘀汤的功用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141.补阳还五汤中黄芪重用的目的是益气摄血。

142.温经汤既可以治漏下,又可治经停不致。

143.生化汤为产后必用之剂。

144.十灰散为缓慢止血之剂。

145.小蓟饮子既可治血淋,也可治尿血。

黄土汤主治脾气虚,脾不统血的出血证。

146.黄土汤主治脾气虚,脾不统血的出血证。

147.葛根芩连汤中重用葛根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下痢。

148.白虎汤的用法是先煮石膏,后下粳米。

149.清营汤中用银花、薄荷清热解毒,清宣透邪,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150.犀角地黄汤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用治热伤血络的便血、尿血证。

151.黄连解毒汤为大苦大寒之剂,久服易伤脾胃,非火盛者不宜使用。

152.普济消毒饮能清热活血,疏风散邪,用治痈疡肿毒初起。

153.仙方活命饮的药物配伍体现了外科阳证内治托法的配伍特点。

154.导赤散能清心利水养阴,用治心热移于小肠,溲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155.龙胆泻肝汤能清肝胆,利湿热,凡属肝胆实火上炎或湿热下注所致的各种症候,均可使用。

156.泻白散主治肺有伏火郁热的肺热喘咳证。

157.清胃散中升麻清热解毒,升而能散,可宣达郁遏之伏火,有“木郁达之”之意。

158.芍药汤中重用白芍,取其苦酸微寒,柔肝理脾,调和气血,而止泻痢腹痛。

159.白头翁汤与芍药汤的主要区别在于:

前者是清热燥湿与行气调血并用,后者是清热解毒兼涼血燥湿止痢。

160.青蒿鳖甲汤的证治要点为:

夜热早涼,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161.乌梅丸既可治上寒下热之蛔厥证,又可治久泻、久痢属寒热错杂,正气虚弱者。

162.独活寄生汤主治痹证初期,气血运行不畅之证。

163.平胃散为燥湿行气的代表方。

164.藿香正气散主治一切霍乱证。

165.茵陈蒿汤所治之湿热黄疸无论大便秘结与否,均可使用。

166.八正散主治一切淋证。

167.三仁汤主治热多湿少之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证。

168.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既外解太阳之表,又内助膀胱气化。

169.“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代表方为苓桂术甘汤。

170.真武汤为治脾肾阳虚,水气泛滥的主要方剂。

171.实脾散为治疗阴水的主要方剂。

172.完带汤为治带下的主要方剂。

173.王氏清暑益气汤用于夏月感湿,伤津耗气之证。

174.二陈汤随证加减为祛痰的通用方剂。

175.温胆汤主治肝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

176.清气化痰丸主治邪热壅肺证。

177.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风痰上扰的眩晕。

178.理中丸主治中有气虚失血,小儿慢惊。

179.小建中汤的功用为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180.吴茱萸汤的主治证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证。

181.四逆汤的证治要点除四肢厥逆外,应见神衰欲寐,舌淡苔白,脉微细。

182.当归四逆汤的证治要点是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舌淡。

183.阳和汤的功用为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184.保和丸为治食积的通用方剂。

185.枳实导滞丸既可治大便秘结,又可治下痢泄泻。

186.健脾丸既可健脾止泻,又可和胃消食。

187.大承气汤治里热实证之热厥,这种以寒下剂治疗厥寒证的方法,亦称之为“寒因寒用”

188.温脾汤具有润补于攻下之中的配伍特点,是为润下之著名方剂。

189.麻子仁丸为调味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蜂蜜而成。

190.十枣汤用大枣10枚煎汤送服,取其益脾缓中,防止逐水伤及脾胃,并加强诸药攻下之性,使邪去而正不伤。

191.大黄牡丹汤治肠痈初起,证属湿热血瘀之实证者,脓已成或脓成未溃,均可用之。

192.川芎茶调散主治内风上亢之偏、正头痛。

193.羚角钩藤汤主治肝阳化风证。

194.镇肝熄风汤为治疗内中风的常用方。

195.大定风珠主治阴虚动风证。

196.百合固金汤的功用是健脾保肺,温阳化痰。

197.杏苏散为治外感凉燥证的代表方剂。

198.清燥救肺汤为治外感温燥证的方剂。

199.麦门冬汤可治肺胃阴虚,痰涎不止的肺痿证。

200.养阴清肺汤为治白喉的代表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