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照彬有效教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557225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35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照彬有效教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孟照彬有效教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孟照彬有效教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孟照彬有效教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孟照彬有效教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孟照彬有效教育Word格式.docx

《孟照彬有效教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照彬有效教育Word格式.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孟照彬有效教育Word格式.docx

学习方式系列I、学习方式系列II、学习方式系列III、

学习方式系列IV、学习方式系列V、学习方式系列VI、

MS--E评价方式(十个基本范畴):

经典性评价、单要素评价、项目性评价、学科性评价、流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计量性评价、科学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能动性评价。

MS--E课型方式(十大主流课题):

要素组织方式、平台互动方式、哲学方式、三元方式、体验方式、图文转化方式、案例方式、目标演化方式、模拟方式、情景交互式。

MS--E备课方式(五个基本形式):

图文结构式、三位一体式、逻辑框架式、综合标准式、GR变式。

MS--E管理方式(十个基本范畴):

单元组管理、团队管理、社团管理、逻辑框架管理、E--S管理、周日常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活动常规管理、诊断与规划管理、能动性管理。

MS--E考试方式(五个基本维度):

一维度考试、二维度考试、三维度考试、四维度考试、

D维度考试。

高级形态

MS---E技术方式(九大技术体系):

18技术、28技术、38技术、48技术、58技术、

情景交互技术、大教教育场、全息技术、泛智技术。

MS---E诊断方式(三个基本层面):

个别诊断、团队诊断、区域性诊断。

MS---E认证方式(三个结构系列):

MS8000--III认证、MS8000--II认证、MS8000--I认证。

MS---E控制方式(七个基本形态):

项目控制、人力资源准市场化、定鼎制结构、问题向

度系统、上下结构系统、弹性方式、系统控制。

全体教师要学习、实践和应用内容

程度水平

EEPO方式:

操作系统(2009--I版)

系列

MS--基本方式MS--中国标准

MS--国际标准

功效1:

领略中国特色的基本教学元素

功效2:

提高课堂教学功效20-30%

功效3:

提高师生综合素质1-2倍

功效4:

有效促进中国课程教程改革

功效5:

包容世界优秀教育文化的基础

有效教育,有效教学,有效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功效30-50%

提高师生综合素质2-3倍

有效解决中国教育的三高问题

走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前列

基础形态

类别

I型

II型

MS评价方式

经典性评语单要素评语

流程性评价

*单要素评价

项目性评价

*学科性评价

MS课型方式

要素组合方式

平台互动方式

*哲学方式

三元方式

*目标演化方式

MS学习方式

单元组--YD---5J

团队--KBB--5F

5J--5F*5S

PX--*5K

MS备课方式

图文结构式模块结构式

模块结构式

标准结构式

MS管理

Z管理.C管理.X管理.M管理

MS诊断

Z诊断.C诊断.X诊断.M诊断

KBB------卡(K)、板(B)、表达呈现(B)

YD------约定

5J------约定、表达呈现、板卡、单元组、团队

5F------防空讲、防花架子、防泡沫、防以学生为敌、防形式单一。

5K----时间控制、空间控制、问题控制、人为资源控制、物质资源控制。

5S----合作、思维、阅读、记忆、书写。

5C----缓冲度、梯度、强化次数、向度、少就是多。

PX----排序

1、EEPO教育思想(摘要)

教育是社会的产物,而有效的教育可以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基石。

一个民族是否具有持续的、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是否在整体上具有创造力。

人人都具有成长的潜在素质,而且每个人都具有实现它的优秀特征,教育是发展发掘这种优势的有效活动。

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

在中小学训练学生的思维比训练具体的知识更重要。

在教学领域:

谁把西方最擅长的“个性”、“创造性”,与东方尤其是与中国最擅长的“知识性”有效结合起来,并为之大众化,谁的教学水平就走入世界前列。

在学习领域:

有一个联动结构:

互动----主动----能动。

谁要使人才培养进入一流水平状况,谁就要使联动结构进入常规教学活动状态。

在评价领域:

谁实现了对任意一个教学要素的多向度评价,谁就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满意性

评价。

在备课领域:

不同的教学要素、不同的功能取向、不同的优势特征、不同的环境条件,决定这备课方式具有不同形式和不同策略。

在诊断领域:

要素结构水平和教学活动中哪些学生善于听、哪些学生善于看、哪些学生

善于讲、哪些学生善于想、哪些学生善于做、哪些学生善于综合以及哪些学生得快、哪

些学生得慢、哪些学生得有特色等方面的区分和针对性教育才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

在管理领域:

只有实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管理,管理才是健全有效的。

在考试领域:

人的素质结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系统。

知识、方法、技术、品格、体格、能力、信息、创造、活动、能动是它的要素形成。

其不同的排列组合是考试评估的基本形式。

在教程领域:

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关联度和复合程度等都是教程的基本问题。

必须看到:

教程的多样性决定这人才培养形式的多样性。

在教材领域:

内容、主题、关键要素、相关系数;

单位时间长度、梯度、缓冲度;

容量、难度系数、强化次数;

文本与线条、图与情景故事、动画与音像、模拟与虚拟的转化交替;

主体形式、过程形式、小组形式、团队形式、互动形式、能动形式;

检测方式、考核方式、评估方式、教材的二次开发和个性化、多向度、少就是多的调控处理等都是它的基本范畴。

其中,重要性内容与兴趣内容之间、有限的时间与无限的内容之间、成人的认识水平与青少年儿童的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它的基本形式(三大矛盾)。

三、MS教育—理论体系

第六种教学方式

MS教育基本的观点

在教学领域:

谁把西方最擅长的个性、创造性,与东方尤其是与中国最擅长的知识性有效结合起来,并为之大众化,谁的教学水平就走入世界前列。

作为当代最经典的教学方式:

把知识性、个性、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简称“三性合一”的教学方式),并被列入五大教育猜想范畴,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实验。

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的三大基石之一。

孟赵彬教授把它称为第六种教学方式,它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以及它的可操作性和实际功效都已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五种基本教学方式。

从结构上看,第六种教学方式有两个基本范畴和一个操作系统。

此三个部分都具有特别的功能指向性。

而操作系统则涵盖了教学活动中的普遍规律,具有典型的整体效果,是较完整地实现教学目标和教育目标的基本方法论和具体的方法途径。

1、两个基本范畴是

经典表达式:

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三性合一)

一般表达式:

互动----主动----能动(三联动)

2、一个操作系统是:

EEPO方式

学习方式、评价方式、课型方式、备课方式、管理方式、考试方式、技术方式、

诊断方式、认证方式、控制方式。

五大模块与新基本功

1、学习方式(见第二章学习方式训练)

(1)五项基础(5J):

约定、表达呈现、板卡、单元组、团队

单元组指标:

关照、关注、倾听、约定、资源利用、亲和力

团队指标:

标识、目标、角色与分工、规则与约定、共同完成任务、共同分享成果

(2)五项防范(5F):

防空讲、防形式单一、防泡沫、防花架子、防以学生为敌

2、课型方式(见第三章课型方式)

要素组合方式(听、看、想、讲、做、动、静)

平台互动方式(关键项、多向度平台、交互与强化次数、检测)

哲学方式(问题扩张和向度、问题汇集、主题演化)

3、备课方式(见第四章EEPO备课方式)

图文结构式(关键项、方法策略、反思与评价)

模块结构式(模块结构式、纲要能力、对应能力、注释与情景故事)

4、评价方式(见第五章评价方式)

经典性评价:

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

单要素评价:

流程性评价:

关键目标项、KBB、后续作业

学科性评价:

学科性、学科性活动、比较评价与反思

5、管理方式

单元组管理、团队管理、逻辑框架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活动常规管理等。

第二单元学习方式的训练

学习方式是教师与学生普遍掌握的一系列有用的学习的方式方法。

学习方式是组织学生在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中经常使用的系列方法的总称。

进行学习方式训练指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和主动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实现学生健康、协调和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习方式与课型方式结合,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教学效率。

EEPO学习方式共有十二组,我们主要学习训练第一组是五项基础和第二组是五项防范,学习方式是以一组一组的方式出现的,训练时要一组一组地训练,而不是单项训练。

4、五项基础(5J)学习方式训练

五项基础(5J):

约定、表达呈现、板卡、单元组、团队。

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训练。

(三)约定(YD)

是指师生为了有效地控制教育教学活动而专门设计并形成一种默契的文化。

如:

击掌

数数、手势等。

约定的目的是简洁明快地控制课堂教学。

约定的功能和运用:

一是有次序地调控动静的转换,尽量减少结束分组过程中的无效率时间,腾

出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一便迅速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手势---使用的课堂约定

表示自己的意思,或要求发言回答问题。

(举左手)

要求别人讲话控制音量。

(一手食指放在嘴上,另一手示意)

暂停。

(左手指顶右掌心)

表述明白(掌心相对),不明白(掌背相对)

能判断:

正确(右手手指成V型)与错误(两手相交X型)

表达看法:

非常好(竖大拇指)

传递“表示停止活动的信息(往下传递的掌声,倒数几个数)

准备就绪(OK手势)

表扬激励:

节奏鼓掌。

发言要面向大多数。

(四)表达呈现方式

表达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成果的个性呈现加上交互次数的强化,是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教师可在不同年级,根据需要训练以下表达呈现方式。

阅读方式

(1)指读初入学的小学生要在一段时间内用手指字,指读课文。

(2)朗读能按照课文内容不加字、不减字、不调字,有感情的放声都课文。

(3)默读不出声的快速读。

(4)略读简单地看,把握大概内容。

(5)浏览大略的看,迅速的捉到或选出自己所需的内容。

(6)精读挑选重要部分或自己喜欢部分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

口头表达方式:

(1)表述能将自己想说的意思说清楚。

(2)转述能将课文的内容或别人的话转换人称表达出来。

(3)复述①把说过的话重复叙述一遍,②能将课文的内容或别人的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4)演讲能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自己对事理、发表见解或围绕一个主题有感情的表达出来。

(5)辩论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和共同的意见。

书面表达呈现方式:

(1)学习卡文字记录。

(学科专用学习卡、知识积累卡片)

①纯文字详细记录;

②用提纲式,抓住要点,关键词句的简略记录,

(2)结构图表表达式

(1)线状结构;

②逻辑框架结构;

③表格结构;

④树状结构;

⑤气泡图状结构;

⑥饼状结构;

⑦网状结构⑧图文结构;

⑨鱼刺结构;

⑩个性化的自创结构图状表达方式……

①线状结构

②逻辑框架结构

③表格结构(横向内容,纵向数量)

④树状结构

⑤气泡图状结构

⑥饼状结构

⑦网状结构

⑧图文结构

热气球

探险

打地道

直升飞机

说明:

1、有关专家的实验证明:

一般人识记一个单元符号所需要的时间为:

文字2.8秒,线状1.9秒,图文1.2秒,情景0.4秒。

2、单元符号指一个集体的内容,一个单元可指一个符号、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段话或一个场面、一个完整的意思、一种方法等,可以用文字来表达,可以用线状来提示思路顺序,可以用图文结构的方式来表明,还可以用画图再现情景来呈现。

3、从第一点可以看出:

单纯的从文字表达所需要的时间最长,用图文结构的方式可以减少一半的时间,用图画再现情景的呈现力效率更高。

因此,我们要学习运用科学的呈现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4、学习表达的呈现方式有许多种,再此不一一列举,让学生掌握呈现方式,也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增强学习能力。

比学生在学习时把纯文字的内容变为图文结构方式,就能加深理解和快记忆速度。

训练要求:

(1)口语表达方式中的“表述、转述、复数”等内容是首先应该训练的内容,训练时,应给学生具体的要求,以便让学生通过训练达成要求。

口语表达的基本要求:

站位:

面向听众,面向多数。

站姿:

身体直立,神态自然。

说话:

清晰响亮,语述适中。

表达:

条理清晰,言简意赅。

礼仪:

鞠躬致谢,落落大方。

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微调。

(2)“①线状结构;

⑦网状结构⑧图文结构”等书面表达呈现方式也是现阶段要重点训练的内容。

要训练学生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表达方式呈现学习成果,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自创新颖实用的结构图状表达呈现方式。

(3)要对学生如何呈现学习成果进行训练。

分别有:

个别呈现、小组呈现、团队呈现、广泛利用资源呈现等。

3、板卡使用

教具:

小黑板或小白板。

学习卡按大小可分为:

微型卡、小卡(A4或16开纸)、中卡(4开纸)、大卡。

教师要求会因地制宜地使用各种材质的板卡作为学习卡。

使用板卡最大的好处是为了防止空讲,是小组交流的基础。

另外板卡还有其特有的功能:

(1)留存功能:

大量节约联动课时间;

(2)交互功能:

有效地促进强化次数;

(3)展示功能:

局部与整体性相得益彰;

(4)空间利用:

实现处处是讲台、处处是黑板、处处是展台;

(5)综合利用:

若与表达呈现方式结合,就能形成多样性;

(6)强化度与量:

再交换强化时可以有效的防止强化疲劳;

(7)多功能功效:

有利于动静转换中的有效学习活动,防止单纯的动静转化。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微型卡、小卡、中卡、大卡”,并能根据不同的任务需要熟练运用上述学习卡。

(2)教会学生利用不同的位置便捷地展现自己或本组的学习卡。

(3)教会学生介绍展示自己或本组学习卡的内容。

(4)教会学生通过浏览其他同学或其他组的学习卡,达到防止空讲、攀升强化次数、拓展思维、取长补短的目的。

(5)教师要有广义的“学习卡”的概念,学习卡不仅仅指学生课堂上用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纸张,广义上,凡是能用书面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又能让学生实现交互的资源都可以成为学习卡。

例如:

学生的练习本、草稿本等,加入老师由让学生在书本上勾画批注,再让学生交换课本实现交互,这时候,课本也就成了学习卡。

(1)单元组(单元管理方式)

单元组有小组、大组、超大组三种形式。

小组人数一般在2--6人,大组人数7--10人,超大组人数10人以上。

小组活动叫小动,大组、超大组活动叫大动。

一节课小动3--5次,大动1次为宜,大动一般安排在后面。

1单元组(小组和大组)

单元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便捷、最灵活多样、最具弹性、最有小的组织形式。

单元组水平的五项指标:

(1)关注:

①关注组内每个成员表情;

神态:

②关注组内动态;

③组内有分工合作。

(2)关照:

①合理使用空间;

②主动谦让,人人都是有合适的位置;

③互相照顾本组成员与别组成员。

(3)倾听:

①注视发言人;

②认真听;

③在听的过程中记录;

④在听的过程中思考记忆;

⑤听时相互交流。

(倾听为什么要注视发言人?

你思考过这问题吗?

(4)资源利用:

①小组占位合理;

②桌椅挪动轻捷、使用恰当;

③能利用恰当位置展示本组作品;

④时间合理安排。

(5)亲合力:

①相互关心照顾;

②相互看得见;

③方便讲与听;

④噪音控制好不打扰別组;

⑤主动关照边缘人员,活动有效。

单元组的作用

一调节身心,二是分组本身就是变换一种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感到新鲜,消除心理上因单一学习方式的厌恶感,即心理疲劳。

三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组合,发挥使用学习的效力。

分组活动的作用:

一是调节身心,学生通过分组活动得到用,可以在运动中解除轻微的生理疲劳,二是分组本身就是改换一种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感到新鲜,消除心理上因单一学习方式的厌恶感,即心理疲劳。

另外,因为老师布置的新内容,适合学生各自个性化的学习,因而学生就会感兴趣,刺激学生活跃思维,也起到消除心理疲劳的作用,三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组合,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力。

分组学习有调节身心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进行思维的训练。

在强化训练内容的关键项,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对知识要点、训练要素进行讨论,交换思想,交流经验,展示思维过程,共同探究,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力。

因此,分组学习必须有值得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展示内容,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使学生有一吐为快的迫切要求,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小组交流,激发潜能,学习吸收别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认识,拓宽自己的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分组学习用得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用得不好,就会流于形式,既浪费时间,又学不到知识。

因此,要做好单元组训练。

单元组训练要求与操作

1对学生分组学习的表现有个明确的要求,学生都能按照这个要求去做才能高效率。

(要求:

见单元组水平的五项指标)。

单元组五项指标是检验学生单元组形成水平的依据,在训练时最好别把五项指标作为对学生的要求直接呈现给学生,应将它转换成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具体要求呈现出来,对学生进行训练。

例如“倾听”是指标之一,训练时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要求:

认真听,要注视发言人,边做笔记、边思考;

训练“关注”时,训练学生学会位移,面向说者等。

2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

一般分为:

组长或召集人、记录员、发言人、声控员......(可根据需要设置)小组的人员组合具有多变性,角色的安排具有弹性。

3对分组活动的内容要有用,要实在,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扩张向度思维(引导学生纵横向思维):

2 向纵深挖掘(引导学生纵向思维):

3 动手操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

4 总结归纳,感悟方法;

5 交流经验,吸收信息;

6 分工合作,短时间完成大容量的任务。

4对分组活动的方式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一)干什么?

(2)怎么干?

5要把握时间。

A分组收组要顺序。

因为分组收组的时间是无效学习的时间,必须在最短时间完成,一般分组收组时间,小组3-5秒钟内,大组10秒钟内,超大组15秒钟内完成。

B、提出问题后,要明确分组活动给多少时间,让学生自己把握。

而且给的时间只能比估计要完成的时间稍微少一点,到时间尚未完成,还可以宣布延时多少时间,训练学生注意速度,注意效率。

6、要关注分组活动的过程

(1)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可以以学生身份参与;

(2)监测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没有亲和力,会不会互相关照,是否关注别人的表情、语言、神态,是否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否共同完成小组任务;

(3)监测各小组活动有无边缘人物;

(4)分组和收组行动是否迅速。

团队是在单元组的基础上,更为高级的学习组织形态,它至少由8人组成。

它更注重团队中角色分工和学生才能和发挥。

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组长、监督员、记录员、操作员、发言员、助理员、声控员等。

只有明确的分工,学生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分工角色可以转换,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

团队合作要素:

单元组水平+标识+目标+角色分工+共同未完成任务+共同分享成果。

团队训练要求:

(1)团队一定要在单元组的水平上形成,如果单元组珲不合格,不宜进行团队训练。

(2)团队相对于单元组而言,除了其学习型组织的要求更高外,它完成的任务也应该比单元组更难或者更多,必须依靠团队力量才能以攻破,这时候用团队,才是合适的。

(3)团队合作要充分地发挥三个一的作用。

即:

通过分工合作组建一个团队;

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共同分享一个成果。

关注      资源利用       标识     目标

关照    单元组             团队   角色分工

倾听        亲和力       共同分享成果  共同完成任务

课堂团队操作(见“第二部分 团体活动基本要求”表)

学习方式训练项目的年级要求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要求

要对每个年级每个学生进行训练,对照要求经常对学生进行检测,不强化,每个星期有侧重点。

第二部分团队活动基本要求

小组活动要求

组员数量

一二年级侧重训练4人小组,可适当训练6-8人小组,大组和超大组不作要求;

四-六年级侧重训练小组和大组,超大组不做要求。

分组形式

一二年级;

自由分组、指定分组按特长分组。

四-六年级增加随机对应分组、随机异地分组和特殊任务组三种形式。

分工形式

要对每个年级每个学生进行训练。

衡量标准

要作为全体学生的标准

团队组建要求

从四年级开始训练。

第三部分

思维方法

一、二、三、四项内容――三年级训练,五、六项内容四年级以上进行训练。

第四部分

学习表达呈现方式

一二年级训练1、2项,三年级增加第3项,四、五、六年级增加4、5、6项。

口头表达方式

一、二年级训练1、2、3项,三、四、五年级增加第4项,六年级增加“辩论”训练的内容。

书面表达呈现方式

按照学科要求随机渗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