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18550620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玉米(谷子、糜子)田被害株率大于10%。

(三)防治技术

1、成虫诱杀技术:

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诱杀,可搭配性诱剂和食诱剂提升防治效果。

2、幼虫防治技术:

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

3、化学防治:

可选用防控夜蛾科害虫的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喷雾防治,可用于应急防控的化学农药有两类:

一是对草地贪夜蛾卵具有较高的杀卵活性的:

20%甲氰菊酯EC、15%唑虫酰胺SC、25g/L溴氰菊酯EC、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

二是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5%啶虫脒EC、6%乙基多杀菌素SC和20%甲氰菊酯EC。

4、生物防治:

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制剂以及多杀菌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

5、生态调控及天敌保护利用:

玉米与豆科作物间作套种,有趋避作用,发挥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控制优势,形成生态阻截带。

种植显花植物,如芫荽、苦菜等吸引天敌,保护农田自然环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

(四)档案保存

在防治过程中需建立并保存档案,需要记录的主要信息包括:

虫情发生的时间;

虫情发生的面积与危害程度;

完整的监测数据;

采取的防治措施、防治的时期以及防治次数;

防治效果的最终评估。

四、宣传培训

各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要多渠道、多途径培训技术人员,提高技术人员的防控意识和技术水平。

针对关键时期和关键防治环节,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工作,做好保苗、保功能叶、保穗的工作。

大力推广统防统治、科学安全用药和综合防控技术。

保证本区域内各农药门市、种植基地、统防组织、村组宣传到位,各级群众认识害虫基本掌握防控技术,积极开展群防群治,保障防控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五、应急处置

按照相关规定,草地贪夜蛾入侵突发事件由高到低划分为三个等级:

Ⅰ级突发事件:

在不同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内同时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事件,或草地贪夜蛾疫情造成200亩以上连片农作物减产、绝收或经济损失达5万元以上,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的。

Ⅱ级突发事件:

在不同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内同时草地贪夜蛾入侵事件,或草地贪夜蛾疫情在一个乡境内造成100亩以上连片农作物减产、绝收或经济损失达3万元以上,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的。

Ⅲ级突发事件:

在一个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内新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事件,或草地贪夜蛾造成50亩以上连片农作物减产、绝收或经济损失达2万元以上,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的。

草地贪夜蛾迁飞、扩散、繁殖能力极强,危害极大,各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启动响应等级,确保玉米不出现大面积连片成灾毁种。

草地贪夜蛾较大面积发生时,各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要及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就地控制消灭,杜绝蔓延成灾。

要以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统防统治作业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推进统防统治和区域联防,提高重大病虫害的防控扑灭能力。

六、组织实施

按照“属地管理,属地防控”的原则,各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要成立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小组,制定应急预案和实施方案,落实应急防控专项资金。

较大面积发生时,各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和县植保站负责开展应急处置;

小面积局部发生时,镇村组和就近区域站组织实施群防群治。

植保部门要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强化技术普及与宣传培训,切实做好监测预警,全面推进综合防控,努力实现“虫口夺粮”和农药减量增效。

附件:

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方法(试行)

附件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草地贪夜蛾成虫诱测,雌蛾卵巢解剖,卵、幼虫和蛹的田间调查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和预报。

2成虫诱测

草地贪夜蛾成虫一般在夜间进行迁飞、交配和产卵等活动,温暖、潮湿的夜晚最为活跃,白天藏身在地面的植物残枝叶片或其他隐蔽处,也可在叶片基部的叶腋处。

成虫寿命为7-21天,平均约为10天,多为2-3周。

草地贪夜蛾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趋性诱性,可利用灯具和性诱剂在适宜成虫发生场所进行诱测。

2.1测报灯

选用黑光灯为光源的测报灯进行常规监测。

在玉米等主要寄主作物田,设置1台测报灯,灯管与地面距离为1.5m。

安置地点要求周围100m范围内无高大建筑遮挡、且远离大功率照明光源,避免环境因素降低灯具诱蛾效果。

灯管每年更换一次。

成虫诱测需逐日统计成虫诱集数量,并将雌蛾、雄蛾分开记录,结果记入表1。

单日诱虫量出现突增至突减之间的日期,记为发生高峰期(或称盛发期)。

监测时间,长江以南地区全年监测,长江以北地区4-10月监测。

2.2高空测报灯

高空测报灯为1000W金属卤化物灯,由探照灯、镇流器、时间和感光控制器、接虫和杀虫装置等部件组成,能够实现控温杀虫、烘干、雨天不断电、按时段自动开关灯等一体化功能,诱到活虫后处理灭杀、翅膀鳞片完整,翅征易于辨别。

高空测报灯可设在楼顶、高台等相对开阔处,或安装在病虫观测场内,要求其周边无高大建筑物遮挡和强光源干扰。

在观测期内逐日记载诱集的雌、雄成虫数量,结果记入表1。

长江以南地区全年开灯监测,长江以北地区4-10月开灯监测。

表1草地贪夜蛾成虫灯诱记载表

日期

(月/日)

作物种类和生育期

测报灯

高空测报灯

备注天气要素

雌蛾(头)

雄蛾(头)

合计(头)

2.3性诱剂

在玉米等寄主作物生长期开展监测。

设置倒置漏斗式干式诱捕器或桶形诱捕器,诱芯置于诱捕器内,诱芯每隔30天更换一次。

每块田放置3个诱捕器。

苗期玉米等低矮作物田,3个诱捕器呈正三角形放置,相距至少50m,每个诱捕器与田边距离不少于5m,诱捕器距地面1m左右或高于植物20cm。

成株期玉米等高秆作物田,最好选田埂走向与当地季风风向垂直的田块,诱捕器放置于田边方便操作的田埂上,与田边相距1m左右,诱捕器呈直线排列、间距至少50m。

虫量少时5天调查1次,虫量多时1-2天查1次。

调查日上午检查记载诱到的蛾量,结果记入表2。

表2草地贪夜蛾成虫性诱记载表

诱捕器1

诱捕器2

诱捕器3

合计数量(头)

数量(头)

2.4雌蛾卵巢解剖

在成虫盛发期,从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取雌蛾,解剖检查卵巢发育级别和交尾情况,结果记入表3。

如果卵巢发育级别较低,说明此批种群有迁飞外地的可能,需继续监测;

如级别较高,成虫将宿留在当地繁殖后代,应由此作出当代幼虫发生为害的预报。

表3草地贪夜蛾雌蛾卵巢发育情况记载表

雌蛾

来源

检查

虫数

雌蛾卵巢发育级(头)

交配率(%)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3田间调查方法

草地贪夜蛾雌蛾产卵前期约3-4天,第4-5天产卵量最大,有的产卵可持续至第3周。

卵期通常2-4天。

幼虫期依温度和其他环境条件而变化,多为12-30天,夏季14天左右,天气冷凉季节可达30天。

在25°

C温度下饲养,1-6龄幼虫平均发育时间为3.3、1.7、1.5、1.5、2.0和3.7天。

蛹期各个季节表现不同,夏季约为8-9天,春秋季约为12-14天,天气冷凉季节可达20-30天,蛹不能承受漫长的寒冷天气。

田间主要调查卵、幼虫和蛹发生数量和状态,依据当地温度估算各虫态发育进度,作出发生期和发生程度预测。

3.1卵调查

当灯具或性诱诱到一定数量的成虫(始盛期)、雌蛾卵巢发育级别较高时,开始田间查卵,5天调查1次,成虫盛末期结束。

调查苗期至灌浆期的玉米,采用5点取样,每点查10株,田间每点取样方法见图1,每点间隔距离视田块大小而定。

主要调查植株基部叶片正面、背面和叶基部与茎连接处的茎秆,成虫种群数量较大时,卵也会产在植株的高处或附近的其他植被上,应注意调查。

卵通常数十到数百粒堆积成块,多为单层排列,有时会分几层。

卵块上覆盖有棕黄色鳞毛,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

记载调查株数、卵块数和每块卵粒数,结果记入表4。

表4草地贪夜蛾查卵情况记载表

调查

株数

卵块数(块)

估算单块卵粒数(粒)

产卵部位

最多

最少

平均

图1草地贪夜蛾卵、幼虫和蛹田间取样方法

3.2幼虫调查

苗期至灌浆期的玉米均可受害,也要注意观察甘蔗、高粱、小米、棉花及各种蔬菜等作物发生情况。

田间受害株呈聚集分布,发现1株受害,其周围可见数量不等的受害株。

幼虫虫量调查自卵始盛期开始调查,直至幼虫进入高龄期止,5天调查1次,田间取样方法同卵调查。

观察为害状后,再调查叶片正反面、心叶、未抽出雄穗苞和果穗中幼虫数量和龄期,同时注意观察天敌发生情况,结果记入表5。

表5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和龄期记载表

调查株数

各龄幼虫数(头)

折百株虫量(头)

天敌种类

备注

1龄

2龄

3龄

4龄

5龄

6龄

合计

草地贪夜蛾幼虫龄期不同,玉米的受害状显著不同,根据为害状可区分田间幼虫发育状态、明确重点调查部位。

低龄幼虫取食叶片的叶肉后剩下叶表皮而形成半透明薄膜状“窗孔”,或叶片被吃透后随着叶片的伸长呈大小不等的孔洞,3龄以上幼虫喜好钻蛀在幼嫩玉米的心叶、雄穗苞中取食为害,种群数量较大时,幼虫可通过雌穗一侧外苞叶蛀洞进入取食籽粒。

幼虫体色、头宽和体长随龄期而变化,1-6龄幼虫体长从1mm至45mm,平均头宽和体长参见表6。

表6草地贪夜蛾1-6龄幼虫平均头宽和体长

龄期

1

2

3

4

5

6

头宽(mm)

0.35

0.45

0.75

1.3

2.0

2.6

体长(mm)

1.7

3.5

6.4

10.0

17.2

34.2

3.3蛹调查

当地幼虫进入老熟发生期后,7天调查1次。

田间5点取样方法同卵和幼虫,每点查1m单行。

草地贪夜蛾老熟幼虫通常落到地上浅层(深度为2-8cm)的土壤做一个蛹室,形成土沙粒包裹的茧,也可在为害寄主植物如玉米雌穗上化蛹。

如果土壤太硬,幼虫会在土表利用枝叶碎片等物质结成丝茧,也可在为害寄主植物如玉米雌穗上化蛹,要注意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