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运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5426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运用.docx

《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运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运用.docx

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运用

【摘要,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十分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本文在全面分析了斯金纳对强化的类型、强化的安排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新情境中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与管理中的运用;并对其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做了适当评价。

【关键词】:

斯金纳;强化理论;塑造;程序教学

斯金纳是美国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发展了巴甫洛夫和桑代克的研究,揭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他设计的用来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被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广泛采用。

他的研究领域很广,著有10多部专著,110多篇论文。

他是一个彻底的行为主义者,也是一个激进的决定论者,并且具有明显的反理论化倾向。

但是,正如1958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卓越的科学贡献奖时介绍他所说,“•…尽管他反对理论,人们仍然认为他是一个重要的系统化者,他发展了对行为的首尾一贯的描述。

这种描述极大地提高了我们预测和控制有机体(从老鼠到人)的能力”o这些可见,虽然巴甫洛夫的经典的条件反射理论和桑代克的试误说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到了强化这个理论,但是斯金纳则是更加全面且系统的研究了强化理论。

一、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一)强化理论的概念

强化(reinforcement)是斯金纳从巴甫洛夫那里借用来的一个概念,但是内涵发生了变化,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指伴随于条件刺激物之后的无条件刺激的呈现;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

虽然巴甫洛夫用经典条件反射对强化作过部分研究,但斯金纳是对强化问题作比较全面研究的第一人。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自变量,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的作用,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

因此,强化理论是斯金纳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和基础。

斯金纳首先把行为分为两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即是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如分泌唾液、眨眼等;操作性行为即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行为,不存在刺激物或刺激物不明显,如散步、朗诵等。

与此相对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分为应答性条件反射(又称S型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R型条件反射)。

斯金纳认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只适合解释应答性行为,而人类的大多数有意义的行为都属于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区别于应答性条件反射的地方在于:

应答性条件反射是反应与刺激直接关联,没有刺激就没有反映;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反应与强化直接关联,强化刺激伴随着反应的发生,使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

(二)强化的类型

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他曾根据不同的标准,把强化分成不同的类型。

首先,按照强化物的性质来分,可以将强化分为正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和负强化(negativereinforcement(阳性强化和阴性强化或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由于一刺激物在个体作出某种反应(行为)后出现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该刺激物称为积极强化物。

如给予微笑、赞扬、奖品,提供学生喜欢的活动。

负强化是指由于一刺激物在个体作出某种反应(行为)后而予以排除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发生的概率,该刺激物称为消极强化物。

如收回批评、停止打骂、取消学生不感兴趣的活动。

正、负强化物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即它们都能提高有机体以后做出某种反应的概率。

由此可见,负强化与惩罚有着本质的区别。

惩罚是在反应发生之后紧跟刺激从而导致反应发生概率的下降。

惩罚包括反应之后撤消正强化物和出现负强化物两种情况。

例如,某学生上课讲话,教师对其说:

“下课后不能出去玩”,这个学生的不良行为被制止了,那么出去玩就成了正强化物,失去它就是一种惩罚;教师对上课讲话的学生进行批评,学生的讲话行为被制止了,那么批评就起到了负强化物的作用。

惩罚可以抑制反应,但无法消除反应,当惩罚消除了,被抑制的反应还可能恢复。

因此斯金纳坚决反对使用惩罚,鼓励用积极强化的方法来教育儿童。

斯金纳指出:

“教师也常常设想,自己的作用只是指出学生错在哪里,但是如果指出学生对在哪里,常常会使课堂的气氛和教学效果产生巨大的差异”。

其次,根据人类行为受强化影响的程度的不同,斯金纳把强化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是指满足人和动物生存、繁衍等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

一级强化物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物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

二级强化物如金钱、学历、关注、赞同等,这些二级强化物初时并不具有强化的作用,而是由于它们同诸如食物、性欲之类的一级强化物相匹配而具有了强化的作用o例如,金钱是和许多生活必需品(一级强化物)的提供联系在一起的;学历虽然不如金钱那么直接,但也是和一级强化物的获得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考试就可以得到文凭,进而可以有利于找到工作,可以自立门户,可以自己买食物和所需的其它东西,可以有吸引配偶的能力);来自他人的关注,赞同和关爱之所以成为二级强化物,也是因为它们与来自他人的对一级强化物的满足联系在一起(那些给予儿童赞同和关爱的成人也能够给孩子提供食物,温暖等一级强化物)。

最后,斯金纳和同事们在研究什么条件下强化能发挥最佳作用时,根据行为发生与强化物出现间隔的时间,把强化分为连续式强化(也称即时强化)和间隔式强化(也称延缓强化)。

连续式强化即每一次正确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间歇式强化即不是对所有的正确反应都给予强化。

间歇强化又可依据反应时间的间隔或反应的次数分为比例强化安排和间隔强化安排。

例如,每5次正确反应后给予一次强化,则为比例强化安排;每5分钟给予一次强化,则为间隔强化安排。

上述两种强化安排还可进一步划分,根据给予强化的方式是固定的还是变化的,可分为:

固定比例强化安排(每若干次正确反应后给予一次强化)、固定间隔强化安排(每隔若干时间对正确反应给予强化)、变化比例强化安排(如,第一次强化在达到5次正确反应后给予,第二次强化在达到10次正确反应后给予,…,随机安排)、变化间隔强化安排(如,第一次强化在5分钟后给予,第二次强化在10分钟后给予,…,随机安排)。

斯金纳经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使用连续式强化虽然习得速度快,但消退速度也快,且容易使个体产生履足,使强化效果降低。

最佳的组合应该是,最初使用连续强化,然后是固定比例(间隔)强化安排,最后是变化比例(间隔)安排。

这样形成的行为相当稳定,也难以消退。

二、强化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翻阅和参考文献我们不难发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给了人们很多启示,他本人也非常重视将其理论运用于社会实际生活,他在发展儿童行为和提高儿童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运用其强化理论,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成果。

他的强化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运用于:

(一)塑造新行为

所谓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为塑造儿童的新行为,斯金纳设计了一整套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的新技术、新方法,这就是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行为的方向的行为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

斯金纳认为儿童新行为产生的基本前提是强化,即得到强化的操作行为倾向于重复出现,当操作行为得不到强化时,这种行为只能偶然出现或者不出现。

他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

同时,他要求在塑造儿童行为时要注意这样一条原则:

学生必须在他们能力所及的行为范围内得到强化,同时这些行为又必须向新的行为延伸。

(二) 行为矫正

所谓行为矫正,就是指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范例中,可以通过逐步强化可以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通过消退(即不予强化)来消除或矫正不良行为。

例如,一个孩子总是不好好吃饭,要家长追着喂或总是饭前饭后要零食吃。

如果家长在他不吃饭时不管他,饭前饭后也不给零食吃,每天总是按时进餐,那么,孩子由于受饥饿的驱使,就不得不按时好好地就餐了,这种方法同卢梭的“自然后果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 程序教学

所谓程序教学,就是将各门学科的只是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他还为编制程序教学制定了三条基本原则:

第一,学生必须对问题随时作出积极的外显反应;第二,在学生作出外显反应时,应立刻得到及时的强化;第三,学习进程的步子要小。

其中,中心的原则是强化。

并且他还专门设计了一种能帮助教师安排这种强化的教学机器,通过实践,斯金纳认为教学机器的作用不亚于家教。

总之,强化现象是人类行为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斯金纳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此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这是对人类学习理论研究的创造性贡献。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所揭示出的有关强化的规律,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但是我们看到强化理论优势的基础上,也不能不去关注他强化理论的一些缺点和不足,如,他把从有限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得出的结论用来描述和控制人的行为,不免过于简单化、片面化了;其次,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带有明显的机械论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的学习看作是消极适应环境的结果;再次,斯金纳忽视了强化必须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统一起来,避免涉及人的内部状态如认知、情感等,所以被人们称为是在研究“空洞的有机体”(emptyorganism)°

虽然如此,但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我们日常生活和教学的过程之中,还是起到了一些不少的作用。

斯金纳作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之一,他的理论发丰富了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填补了条件反射类型上的一项空白,同时也打破了传统行为主义的“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的错误观点。

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奇,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⑵陈泽民.B-F•斯金纳描述行为主义及学习理论简介[J].心理探新,1980.

[3] 谢应宽.B-F-斯金纳强化理论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2).

[4] 张全民.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9

(1).

[5] 余江敏.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

(1).

[6] 吴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9(21)・

[7] 钟丽凤,傅蓉.新情境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与管理中的运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