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方案(2021-2023)(示范文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18542354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方案(2021-2023)(示范文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方案(2021-2023)(示范文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方案(2021-2023)(示范文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方案(2021-2023)(示范文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方案(2021-2023)(示范文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方案(2021-2023)(示范文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方案(2021-2023)(示范文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方案(2021-2023)(示范文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方案(2021-2023)(示范文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要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X市X区是成渝经济带的重要枢纽,承载着建设X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的目标任务。

(二)创新高地夯实构筑

X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综合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一是成功创建三大国家级平台,创新链量质效全面提升。

X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三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成为全市唯一拥有三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区县。

2020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评“中国十佳优质营商环境产业园区”;

2019年,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以优异成绩在全国82家园区排名第九,基本建成丘陵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样板示范区;

2017年,获国务院批示成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全市唯一入选区县。

二是依托“西部职教基地”资源优势,各类高校院所资源加速集聚。

X区是全国知名的职教城,现有职业院校17所、在校生达14.4万人,为全区人才集聚提供了强大支撑,创新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显著。

自2017年底出台“职教发展24条”以来,全区大中专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人数3年增加了2万名。

依托区域职教资源禀赋优势,X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出发,探索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之路,开创了“产城职创”职教融合发展模式。

三是强化需求导向,创新创业创造主体活力迸发。

全区已基本形成由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科技型企业及创新团队构成的创新主体体系。

创新型企业加快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163家,科技型企业达643家,较“十二五”末期分别增长61.11%和67.81%,科技型企业新产品(技术)收入达89.6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达556.7亿元。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迈入“千亿俱乐部”;

招商引资逆势增长,普康医疗、星星冷链等一大批品牌项目签约入驻;

重大项目次第开花,雅迪电动车、江山欧派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实现了每2分钟1台“长城炮”、每40秒3辆“雅迪摩”的“X速度”。

四是创新投入稳步提升,成果产出快速增长。

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长,2020年,X区全区研发经费投入突破25亿元,较“十二五”末期的5.85亿元增长19.15亿元,全社会R&

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值;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113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36件,接近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0.49件的平均水平,共有13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

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区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达到71.55%,进入全市科技创新第一梯队。

(三)生态系统精准优化

X区充分挖掘好利用好职教和六大产业优势,优化创新创业创造要素结构,培育新动能,专注打造渝西片区协同创新高地,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推动创新创业创造高质量发展。

2020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是全市唯一上榜区县。

一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聚成效显著。

突出人才第一资源。

2020年累计引进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49人,全区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总量达196人。

X区坚持唱响“英才”品牌,全区10位优秀人才成功入选X英才计划,“X英才”达21人,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的人才发展格局逐步显现。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新出台《X人才住房管理办法》,新建改建人才公寓达2600余套,优化实施“X英才16条”,兑现政策奖励1258万元,人才队伍建设成果显著。

落实创新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建立科技人才库,鼓励科技人员创业,探索科技研究、高等院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

二是创新型产业载体集群式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基本形成汽摩及零部件、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特色轻工、能源及新材料等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规模工业产值达1300.6亿元。

初步建成集高端数控机床整机、关键零部件、数控系统、公共检测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产业基地,其机床总销量占全市三分之一。

基本建成西南大数据处理基地,打造X单体规模最大的大数据及信息服务产业基地—X大数据产业园,2020年园区产值达282亿元,集聚企业总数达382家、从业人员1.5万人。

三是双创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为助推企业创新创业,创新构建“科技金融示范银行+担保基金+产业基金+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1311”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了种子基金、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担保基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总规模2.39亿元。

为科技型企业、创业者提供融资5.2亿元。

高新区自主成立了5亿元的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投资固高长江研究院、德根机床等10多家企业,形成了智能装备集聚。

与赞基金联合设立5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共建全国先进影像产业基地,着力培养发展大数据、虚拟现实、动漫游戏、智能影像制作和数字内容产业。

四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X市X区敢于先试先行,率先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开展知识价值信用融资、实施产教融合发展“三个首创”。

依托X国家高新区、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两大“国字号”平台优势,出台“创新30条”“智能装备17条”“大数据发展20条”“职教24条”等多项政策。

落实“优化营商环境22条”“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30条”,陆续出台“放管服改革49条”、“审批改革具体事项54项子方案”、“规范行政执法服务民营经济七条规定”、“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程序规定”等改革政策,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在X首批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建设双创平台,累计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平台26个,其中国家级4个,2019年平台总面积38万平方米,累计入驻团队1200多个。

成功打造“周有培训、月有沙龙、季有大赛、年有节会”的“永创汇”双创品牌,初步形成“产业+科技+职教+金融”创新创业形态,持续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四)干事创业场景丰富

X区是X传统工业重镇,是X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X深刻认识到双创成果无法脱离应用场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极谋划城市未来发展,现已构建起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多元应用场景,正从城市场景迭代为场景城市,为企业和创业群体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一是汽车制造场景。

X是老工业城市,汽车摩托车产业是X的支柱产业,涵盖轻、重、客、微、轿、专全谱系,汽车产业结构齐全。

X已形成了汽摩整车及零部件在生产、营销、供应链、金融等环节完善的生态经济。

X已先后集聚了长城汽车、雅迪新能源摩托车、瑞悦汽车、庆铃等一大批优质企业。

蜂巢易创9AT自动变速器项目、精诚工科汽车底盘件、诺博汽车内外饰、曼德电子电器等项目的加入,使X区齐聚汽车五大核心零部件产业。

X现已构建起由长城汽车、德国STS、庆铃专用汽车3个汽车整车企业,金皇后新能源汽车、瑞悦车业等两个整车代工厂和数十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组成的“3+2+N”汽车制造体系。

二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场景。

近年来,X市引进、培育了一批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龙头企业。

目前全市机器人企业已达60多家,主要集聚在两江新区、X、大足、江津和璧山等地。

X区作为X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的生力军,大力发展以高端数控机床为主导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位于该区的凤凰湖工业园是X市首个市级智能装备特色产业基地。

X已经聚集了16家数控机床整机企业、11家配套企业,以及2家公共技术研发检测及服务平台。

成功引入利勃海尔、埃斯维机床、德根机床等数控机床整机及零部件企业30余家,建成“中德智能产业园”,初步形成集高端数控机床整机、关键零部件、数控系统、公共检测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产业基地,其机床总销量占全市三分之一。

三是数字产业场景。

X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在X,数字经济正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X区数字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X云谷·

X大数据产业园是全市最具规模的大数据及信息服务产业基地,聚集了阿里巴巴、百度、携程网、博彦科技、航天科工、中国普天、文德数慧、科大讯飞、泰盈科技、香港电讯盈科、达瓦大数据先进影像中心等知名企业382家,从业人员达15000人,构建起服务外包、软件信息、数据处理、数字内容和电子商务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年产值282亿元。

二、建设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认真落实**文件中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定位和要求,XX双创示范基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未来三年建设期选择融通创新发展方向,突出成渝科技创新走廊区域中心“一大目标”,明确创新要素聚集区、成果转化示范区、创业生态样板区“三大定位”,以构建创新生态为切入点,以加速产学研创新链融通、大中小企业产业链融通和“新双创”生态链融通为工作抓手,推进区域、产业、企业等协同创新,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商业成功”创新创业创造全链条,将XX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打造成为全国融通创新的策源地、自由港和领航区,努力构建要素完整、服务完备、政策精准的双创生态,为X及X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技创新,增强高水平双创策源能力。

对标对表国际科创集聚区,统筹科创政策、统筹科创项目、统筹难点突破,深化产学研合作、央地合作、校地合作、双创示范基地合作机制,搭建具有源头创新、突破式创新策源能力的融通创新平台,加快集聚高端创新创业资源,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融合,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尽快形成在全国有比较优势和品牌效应的融通创新产业集群。

——坚持需求导向,做好科技创新与城市创新的互动结合。

做好科技创新多元性与城市创新多样性的互动结合,让城市的多样化需求牵引科技创新,面向X主导产业领域科技前沿、面向X经济主战场、面向X产业创新重大需求、面向X人民生命健康,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设计并开放更多创新创业创造应用场景,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创造应用场景示范区,让城市成为创新的“试验场”,吸引各类技术走出实验室,推动形成以需求为牵引的融通创新新局面,激发X创意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坚持系统思维,做好内部网络与外部联结的融合畅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之一,是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的必然要求。

融通创新需要“融合”与“畅通”创新创业资源要素,需要区域内外多种要素、多元主体和多个产业群共同发力,需要建立一套更有利于“融”和“通”的支撑体系,充分激发X区高校科技资源与企业主体内部创新网络,积极主动与国资委中央企业和国内外高校等外部创新资源交流合作,建立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构成的多元主体间有机链接,释放“融”和“通”最大合力。

——坚持改革引领,做好全面创新改革与小切口改革的协同发力。

以全面创新改革为引领,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

同时加大创新创业创造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决破除阻碍创新、限制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体制约束和政策瓶颈,强化区域创新协同,构建开放式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立以需求目标为导向科技成果转化市场价值评估机制,实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和科研经费“包干制”等制度,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为X新征程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力。

(三)主要目标

X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方案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抓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作为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选择融通创新发展方向,主要目标的设定作为下一步对示范基地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其所遵循的发展规律及实现路径与已完成的前三年“创建期”建设任务有所不同,目标设定要聚焦方向、清晰可考核。

因此,X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经过未来3年奋斗,充分利用“双城”战略强势引领、创新高地夯实构筑、生态系统精准优化、干事创业场景丰富的四大工作基础,充分发挥X区近年来打造成渝科创走廊区域中心的浓厚氛围,围绕项目与企业、平台、资金和品牌四个板块,设立聚焦“三个融通”的目标。

X区建设期内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核心,不断完善产业链、补强创新链,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集群强链,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统筹部署双创示范基地升级发展建设,打造成渝科技创新走廊区域中心,着力提升持续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产业生成能力、经济产出能力,总结具有推广意义的发展经验和模式,打造“双创”升级版。

1.支持一批融通创新示范项目与骨干企业

聚焦X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方向,建设期内发布100个创新创业创造应用场景,面向区内各类创新创业主体以及区外产学研单位,广泛征集创新创业项目、创新解决方案和创意设计,按照揭榜挂帅制方式,每年认定100个融通创新示范项目,纳入区财政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年平均支持金额不少于2亿元。

以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为重点,制定和实施融通创新骨干企业培育计划,建立融通创新骨干企业培育库,计划建设期内每年认定和扶持10家在细分行业内高成长性、高价值的融通创新骨干企业,鼓励融通创新骨干企业以专业化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与各类创新主体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2.搭建融通创新特色载体与平台

以“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产业载体为基础,支持存量科创空间载体制定融通创新相关政策措施。

鼓励培育建设一批融通创新专业化众创空间或孵化器,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形式支持融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建设期内,建成5家以上融通创新特色载体,力争每年新增10家以上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中小企业研发中心等产学研融合创新创业平台,推进融通创新产业集群式发展。

3.设立融通创新产业引导基金与风险补偿资金

统筹X已有各类产业基金,会同相关社会资本,拟设立“融通创新产业引导基金”按照政府出资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模式,将重点投资符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且富有成长潜力的早中期融通创新优质项目,在建设期内不断做大做强,力争达到3亿元融通创新产业引导基金规模。

同时,区政府统筹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担保基金、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  、创业担保贷款等  ,设立总规模为 

5000万元的融通创新风险补偿金,建立“政府+银行+担保”的风险共担机制,推动银行机构创新信用金融产品为开展融通创新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每年提供债权融资3亿元以上。

4.举办一系列融通创新重点品牌活动

以融通创新为主题,依托“永创汇”区域特色双创品牌,组织涵盖高峰论坛、权威发布、双创大赛、巅峰路演、科技展览、项目签约、成果发布等一系列融通创新活动,提升“永创汇”品牌价值。

在建设期内,拟每年举办一次融通创新主题活动周。

X还将组织联系国家级研究机构,研究编制一份数字经济融通创新发展报告,包括融通创新政策研究、融通创新前沿技术、融通创新生态环境和融通创新经验举措等部分,为全国范围积极开展融通创新发展提供“工具型”研究成果。

主要目标具体如下表∶

板块

序号

指标名称

目标值

达成周期

项目

1

发布创新创业创造应用场景

100个

建设期内

2

认定大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

每年

3

大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金额

2亿

4

认定与扶持融通创新骨干企业

10家

平台

5

建设融通创新特色载体

5个

6

新增产学研融合创新创业平台

10个

资金

7

设立融通创新产业引导基金

3亿元

8

设立融通创新风险补偿金

5000万元

品牌

9

融通创新主题活动周

1周

10

数字经济融通创新发展报告

1份

三、主要建设任务

(一)强化产学研融通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

1.加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

面向基础研究阶段即技术成熟度 

1-4 

级的科技成果,主动配置产学研融通创新资源,加速向中试阶段转移转化。

一是紧抓产教融合发展机遇,进一步发挥“西部职教名城”资源优势。

依托X文理学院、X城市科技学院、X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X财经职业学院等院校资源,围绕汽摩及零部件、智能装备、特色消费品、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优势,加强与区内企业对接,开展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联合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重点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二是靶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专项工作,鼓励区内创新主体主导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区内大中小企业与参与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产学研单位开展合作,鼓励已有研发成果区内转化。

三是鼓励筹建X高新技术产业细分领域的技术转移中心或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国家研发资源社会化开放共享,强化原始创新对双创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探索“高精尖”技术创新创业的组织模式。

2.填平基础研究与市场应用之间的鸿沟

聚焦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最先一公里”,面向应用研究阶段即技术成熟度4-7级的科技成果,鼓励以高校院所为主体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企业为主体构建协同创新中心,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熟化基地,旨在填平研发活动与市场应用之间的鸿沟,打通加速技术转移转化全链条。

一是鼓励加大研发投入,围绕汽摩及零部件、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持续提升对区内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普惠制奖励补贴力度,放宽企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研发活动和费用范围,鼓励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

二是尝试精准项目支持,引入与国际接轨的技术与制造成熟度评价体系,鼓励区内企业和创客团队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重点支持制造成熟度和技术成熟度4-7级的联合研发攻关共性技术项目。

三是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布局,支持龙头(重点)企业开展以产品链、创新链为纽带的国内外专利布局,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

3.健全全链条融通创新服务体系

面向开发研究阶段即技术成熟度7-9级的科技成果,围绕汽摩及零部件、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布局成果转化全链条,进一步推进公共科研成果转化,开启科技成果融通转化新模式。

一是科技金融相结合,依据技术成熟度,为融通创新项目分级配置种子、天使、科技贷款、风险投资等科技金融资源。

支持建设X区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系统,遴选出创新能力强、信用实力稳和培育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政府配置补贴额度提供重要参考。

积极与保险机构共同创新,开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研发中断险、研发责任险、研发关键设备物资损失保险等研发类险种,以及专利执行险、侵犯专利权责任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等知识产权保护类险种。

二是与知识产权服务结合,发挥知识产权运营对创新创业的保障支撑作用。

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交易撮合-风险分担-收储运营”新型服务体系,推进知识产权商品化、市场化、资本化,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

三是与第三方科技服务结合,鼓励国有科研院所与区内科技服务机构共同设立技术转移企业法人实体,支持高校院所等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组建个人(团队)持大股的新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

研究和制定分类型、分行业、分阶段的科技成果技术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科技投融资评价体系,制定“由思想火花→知识创新→产品工艺创新→商业成功”融通创新全链条里程碑级别评价标准。

构建线上大数据匹配,线下撮合的创新创业成果交易平台,为创新创业成果交易提供交易场所、融资路演、信息网络平台以及信息检索、加工与分析、评估、经纪和金融等服务。

开展区内技术经理人评定工作,建立高水平服务人才发掘机制,制定技术经纪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办法,完善激励机制,拓展技术转移转化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

专栏1  高质量研发平台建设工程

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地方联合重点实验室命名,争取建成激酶类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重点实验室、经济植物生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重点实验室、环境材料与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重点实验室等。

加快推动粉末冶金、工业机器人、生姜资源利用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升级为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到2023年,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2个。

区域级创新平台建设。

 

谋划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

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市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中小企业研发中心。

建设市级水库安全及水环境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减薄镀膜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市级岩棉工程研究中心。

到2023年,建成市级科技创新平台15个。

(二)推动产业链融通,打出育链、补链、强链、延链组合拳

1. 

发挥大企业、高价值企业的产业链示范带动作用

利用中央企业、独角兽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体量大、创新能力强和市场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X区重点产业领域,充分发挥这类企业在技术创新、项目培育、产业带动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依托环X文理学院生态圈、西部职教名城等资源优势,鼓励建设校企、政校企合作平台,重点支持中央企业、独角兽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与区内产学研机构共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联合实验室或创新中心。

鼓励大企业建立更多“孵化+投资+服务”的新型创业平台、专业化众创空间,推动大企业资源和平台对在永中小创新企业有序开放,支持建设央企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中心,面向初创科技型企业积极开放产业链供应链资源。

二是充分释放X在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鼓励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众包方式向全社会征集优秀创新成果,促进有技术实力的创业者快速聚集,鼓励区内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工作室、开源社群,采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支持产业链和供应链内的创客设立初创企业。

借力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