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
《关于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里是革命老区,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工作战斗,鲁山这片热土留下了他们的光辉足迹。
2.政策机遇优势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对投资者实行“一站式”服务,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办理的手续、证照实行全程代理。
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县委、县政府实行“一事一议”的办法,单独制定优惠政策,并确定一名县级领导跟踪服务。
3.区位优势鲁山交通发达,八方通衢。
这里是郑州、武汉、西安、南京辐射交汇地带,311、207两条国道横穿县境,郑尧、二广两条高速交汇鲁山,郑渝、沪陕两条高铁规划在此通过,尧山旅游机场、鲁山军民两用机场建设在即,即将形成通达全国、连接世界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络。
4.自然优势鲁山县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矿产丰富,有煤、铝钒土、石膏、花岗岩等7大类40多种,森林覆盖率%,有常见野生动植物2500多种。
5.人力优势鲁山劳动力丰富,是河南省“劳务输出基地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5万人左右,劳务人员通过在全国各地务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历练了本领,并参加工作技能培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可满足不同企业的用人需求。
6.土地优势鲁山县域面积2432平方公里,土地丰富,产业集聚区本着“宁让土地等项目,不让项目等土地”的原则,已完成土地储备12700亩,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土地收储面积,确保项目用地需求。
三、鲁山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集聚区内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高、新技术单位少,集聚区内入驻的单位都属于传统的产业单位。
产业集聚程度不高,集聚区内部还没有充分形成布局集中、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存在技术水平偏低、项目规模偏小、产业关联度偏低等问题。
2、高素质、高技术人才较少,对外依赖性过强,全市仅有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工学院、安阳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等院校,像安钢集团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也只4家。
园区企业内研发机构更是少得可怜,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3、集聚区企业的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尚未建立或健全。
集聚区缺乏沟通、交流、咨询和传播的媒介;
缺乏研发机构、专业培训机构、法律服务、融资服务、市场咨询、物流配送等中介服务机构和商业、文化娱乐、医疗等配套设施。
四、推动鲁山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从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来看,产业集聚优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非常明显,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1、为引导和支持全市产业集聚区健康快速发展,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城市化进程,抓住机遇,积极承接东部及国外各种产业的转移,发挥地区、国家政策优势,努力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以优势产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科学引导,进行合理布局,培育和引导集聚区走产业化道路,走特色发展之路,向入园(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逐步形成产业规模创造效益,并且引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2、要充分认识搞好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产业集聚区的核心是集约节约发展,防止随意性和盲目性,推进优化配置、土地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共享、集群组团发展,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是拉大城市框架的重要途径。
高水平地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将有力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速度,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3、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
任何产业都不能脱离其他产业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大量的相关企业集中在一起,可以节约成本,扩大生产和消费需求,并有利于相互竞争和协作,提高管理和办事效能。
尽早尽快地按照产业定位,整合规模较小的单位,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使同类和相关产业高度集聚,形成规模,做大做强,并且能够更好地优化配置、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治理污染、集约利用土地。
所以,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基础设施的先导效应,加强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定位、完善设施、创新体制,提高园区对产业的吸纳和承载能力,更好地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
逐步形成有产业特色和配套产业的产业园区,开发出稳定、持续、超强的竞争优势。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在当前国家宏观调控下,东部的土地、劳动力、水、电等生产要素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一些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盈利能力较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加快向中西部转移。
因此,要抢抓机遇,瞄准东部沿海地区,紧盯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引进产业集群,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引进高端产品项目,同时也要把周边地区优势引进来。
另外,在全球经济危机下,抓住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难得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通过国债资金、银行贷款、商业贷款等多种途径,扩大资金来源,理顺投资渠道,在争取省产业集聚区专项资金扶持同时,设立本地产业集聚
关于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2 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承担着搜集、整理、提供基本统计资料,对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及时的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等职能。
乡镇统计工作是农村统计工作的基础,是农村统计数据的源头,特别是在当前,面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党委和政府都将“三农”问题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做好乡镇统计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乡镇统计的职责:
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执行国家统计标准,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搜集、整理、分析、提供和管理本乡、镇的基本统计资料。
二、乡镇统计的工作范围及内容。
对当前农村的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和农业生产情况进行统计。
主要包括:
农村基本情况、农业生产条件、农林牧渔业生产情况、总产值及增加值的计算、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一些涉及农牧业、农村、农牧民的调查、普查。
其中农业生产条件包括劳动力构成、耕地变动、牲畜存栏、农业机械、化肥等能耗、水利建设等方面;
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则较全面的反映出各个乡镇的基本情况、农牧业生产条件、乡镇经济情况、乡镇企业、乡镇机构、文教卫生、社会福利生活等情况。
三、乡镇统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1、各乡镇统计人员变换频繁,县级统计部门无法控制。
各乡、镇政府负责统计工作的同志由各乡镇安排,大部分又是年轻人,所以乡镇政府统计人员变换非常频繁。
乡镇政府
在变换统计人员时,很少考虑统计工作连贯性、业务性的需要,随意性较大。
各乡镇的统计人员很少有干五年以上的,一般是二、三年,甚至各别的一年换多个。
这样的变换频度是很难适应统计工作需要的。
2、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由于统计工作专业性强,人员变动频繁,基层人员统计业务培训总是跟不上步伐,造成一些统计员业务水平不熟悉,特别是新接手的同志反映统计工作非常难做。
农牧业统计最原始的数据是由乡镇组织所辖各村的会计上报的,有些村会计由于对统计指标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统计数据从源头上就出现错误。
3、社会对统计认识和重视不够,一些统计人员统计法制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报表数字随意填写、改动,有些人报上来的数字不是错误连篇、逻辑不通,就是做过手脚。
乡镇报表迟报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进度。
4、人为因素的影响太多。
由于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政府对下级考核时会把耕地保护、人均收入、产值等指标作为重要依据。
乡镇统计人员业务虽然受县统计局指导,但人、财、物都归乡镇管理,因此,其工作完全受制于乡镇领导,统计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
5、与各部门的数据存在差异。
个别乡镇统计上报数据与农业、牧业、林业、民政等部门掌握的数据不一致,统计数据与其它部门的数据不一致,影响到统计作为法定数据发布部门的权威性,从而影响到整个统计系统的权威。
6、普查频繁,增加了统计部门的工作压力。
目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全国性普查比较频繁,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基本上是一个紧接一个,这样的普查频度给乡镇统计的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
四、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强统计法制意识的宣传,加大执法力度。
《统计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是统计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上方保剑。
借统计执法检查之机加大对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乡镇领导和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制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并要加大惩处力度,对证据确凿的统计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严惩,不能手软,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为才有位,要想乡镇能够认清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必须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并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促进乡镇统计人员和统计对象按《统计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统计。
2、保证统计人员的稳定,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工作是业务性较强,联贯性较强的工作。
统计人员的稳定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统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保证。
因此,各乡镇应确保统计人员的稳定,要严格按统计管理条例的要求,调换工作时,应征求县级统计部门的意见。
在选调统计人员时,要确保统计人员的素质。
3、加强乡镇统计人员培训,提高统计人员能力。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统计工作队伍是搞好乡镇统计工作的关键。
有好的工作手段和条件,也有好的制度,但必须要有“人”去做,因此常言说“一靠科技,二靠法制,归根到底靠人才”。
农业统计的数据主要是由乡镇统计员上报而来的,因此,他们的业务水平、责任意识对乡镇统计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统计员变动非常频繁,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有必要对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并形成一种制度,从统计的意义、统计的方法理论、统计法制、各种统计指标的理解等方面展开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认识和业务素质。
各乡镇统计员反映,他们对统计业务培训也有着强烈的愿望。
4、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关系。
《统计法》规定,统计部门数据具有法定地位,所以在乡镇统计员上报来的数据与农业、牧业、林业、民政部门等的数据有些差异时,为了更加准确的反映出当前农业生产情况、变化趋势,为了维护统计数据的权威,一定要经过认真的分析审核后才能公布。
县统计局发现乡镇上报数与部门数据差别较大时,要先与乡镇联系、核实,如乡镇统计员的数据不是调查而来,又说不出不能保证可靠性,要求乡镇统计员重新调查,或者征求乡镇统计员的认可后以部门数取代之,而如果发现是部门的数据存在问题的,也会与其他部门沟通,告知其情况,要求他们改正,总之是要以数据真实为唯一标准。
5、纠正错误历史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由于各种原因,乡镇统计数里有一些多年来就存在的错误数据,比如:
有的乡镇的上报的耕地面积偏少、有些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偏大,牲畜头数不实等,要赶紧想办法把它们纠正回来,把基数调到符合实际的水平,不能让错误的数据持续影响农业统计的质量。
现在农业普查已经处于筹备阶段,农业统计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把各项数据调整准确。
相信农业普查后,会对以后的农业统计工作提供更好的统计环境。
关于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3 在坊城街办统计站工作的这半年里,通过调研,对当前基层统计站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对下一步如何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和思路。
一、基层街办统计站工作的基本现状
(一)整体素质日趋提高
近年来,我市注重抓统计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整体素质逐步提高。
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建设、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成效明显。
整个统计站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党员。
党员同志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是统计队伍的中坚。
学历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统计队伍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
(二)和谐氛围比较浓厚
近年来,街办统计站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和谐统计”,整个队伍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氛围。
队伍和谐,统计站同志们能够和谐共处,大家相处融洽,你帮我助,队伍凝聚力得以充分体现。
统计部门无论是单位之间还是同事之间,都能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大家兢兢业业搞工作,团结一心谋发展,基本上无推诿扯皮的现象。
(三)奉献精神有口皆碑
由于统计工作任务重,时效性强,加班加点是统计人员的家常便饭。
晚上,经常看到统计局的办公室灯火通明,挑灯夜战;
节假日,经常看到统计人员忙碌的身影。
统计人员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不讲条件,不讲价钱,甘于吃苦,甘于奉献。
这一点,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基层统计站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本着“为科学决策服务,为经济工作服务”的宗旨,大力强化统计服务,除了搞好常规的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服务外,统计部门还积极参与政府的各项考核,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
通过开展这些系列服务,提升了统计队伍水平,扩大了统计社会影响,提高了统计社会地位,街办党委政府在召开重大会议、出台重大决策和研究重大问题时,都要听取统计部门的汇报和意见。
统计部门的服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扬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二、当前基层统计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业务上存在重复管理。
目前,基层统计部门在业务上既要应对上级统计部门,又要应对国家调查队,用基层统计人员的话来说,一个媳妇两个婆婆管,而且一些任务是交叉重复的,同样一项工作,过去只要做一次,现在要做两次,无疑增加了基层统计部门的负荷。
二是干部交流渠道不畅通。
干部交流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可是,统计干部交流这潭水未见波澜。
一方面由于统计是弱势部门,很难将优秀人才推出去,另一方面统计系统内部也没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机制。
统计部门人才济济,但是一些优秀的统计干部往往也只能长期困在一棵树上,与数字终身为伴,白头偕老。
这样,既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影响干部成长和发展。
三是干部激励机制不健全。
激励是科学用人和科学管人的重要手段。
目前,统计系统没有建立一套系统而完善的干部激励机制,对干部干好干坏、干多干少没有一套很好的激励办法,干部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干部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干部的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统计力量明显不足,难以适应形势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统计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统计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压力越来越大,任务重与人手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除了各种繁杂的日常统计报表之外,各种普查、各种重点调查接连不断。
特别是普查,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作难度都非常巨大。
基层普遍反映,这些年来,任务不断膨胀,人员未见增加,工作特别紧张。
五是干部培训力度不够,难以保障知识更新当今,知识更新快,统计方法制度更新快,新的统计任务不断增加,对统计队伍的培训仍然跟不上节奏。
目前对统计队伍的培训只是零星的、局部的,没有形成系统的全方位的经常性的培训体系,无法满足广大基层统计人员要求培训的强烈需求,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难以得到全面提高。
三、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首先,要通畅干部交流渠道。
一方面,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扩大干部交流渠道,另一方面,在向外推介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内部交流途径,建立内部干部交流长效机制。
通过上下交流,加速统计干部的成长和成才
第二,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
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
研究建立一套系统的干部激励机制,如学习激励机制、调研成果评价奖励机制等。
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多搞创新,多出点子,多出成果,形成一个奋发向上、你追我赶、争先创优、人才辈出的良性竞争环境。
第三,争取增加人员编制,充实干部队伍力量。
积极主动做好各级党政领导和编办的工作,多汇报,多请示,要把统计部门目前承担的工作任务和人员情况向领导和编办讲透,而且要反复讲,经常讲,引起领导和编办的重视。
同时要把好人员进口关,使进入人员保持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第四,改善基层办公环境,加大对基层支持力度。
近几年,虽然基层的统计工作环境大有改善,但是,目前一些基层统计条件仍然比较差,统计设施仍然比较落后,还需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最后,不断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要不断地完善培训机制,建立一整套系统的培训长效机制,使培训制度化,经常化。
要努力健全培训机构。
建立统计干部培训基地,配备培训基础设施。
要尽量扩大培训范围。
把培训延伸到基层乡镇及村,让广大基层统计人员都能参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