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将相和》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533919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6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将相和》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部编版《将相和》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部编版《将相和》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部编版《将相和》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部编版《将相和》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将相和》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版《将相和》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将相和》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将相和》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课件出示会认字。

提示易错读音,检查预习情况。

3.出示词语卡片,理解词语。

 

4.指导学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

2.同桌互助,生字正音:

“臣”是翘舌音;

“罪”是平舌音。

读准多音字“强、划、削”在本文中的读音,并掌握它们的其他读音。

3.熟读词语,组内说一说“请罪、和氏璧、上大夫、上卿”等词语的意思。

4.分段练习朗读课文,达到读通顺的程度,集体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生字和句子。

5.全班交流,明确课文主要通过写“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二人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

1.在教学时,要提示学生区分同音字“壁”和“璧”。

2.在交流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学生说出大致内容即可,不要强求小标题的准确性。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

8分钟)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出探究问题。

2.引导学生分段,并概括每段的大意。

3.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1.浏览课文,思考:

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

找出每个小故事的起止,并用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

(1)在组内按照自学要求交流体会,尝试给课文分段,并说一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2)组内学生代表汇报分段情况,全班交流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个小故事(第1~9自然段)写完璧归赵;

第二个小故事(第10~14自然段)写渑池会面;

第三个小故事(第15~17自然段)写负荆请罪。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本文层次非常清晰,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时,要引导学生找到过渡段,再看看过渡段和哪部分内容联系更紧密。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用时: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故事,总结讲故事情况。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1.

(1)朗读自己喜欢的故事,组内练习讲一讲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

(2)小组内推荐代表给全班同学讲故事,集体评议哪些同学讲得好。

2.

(1)练习朗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体会。

(2)阅读课文,思考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前两个小故事是第三个小故事的起因,第三个小故事是结果。

  在讲故事环节,教师不妨设一些奖项,如“故事大王”“讲故事能手”“最佳音色奖”“最佳表现奖”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讲故事的热情。

五、规范写字,认真评价(用时:

1.课件出示会写字,演示笔顺规则。

2.重点指导:

献、典、怯、荆、罪。

3.指导学生书写。

4.组织评价,讲解写字要点。

1.认真观察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

2.随教师书空,注意易错笔画。

3.练写生字。

4.同桌互评。

  教师应强调易错点,如:

“臣”第二笔是短竖;

“拒”右侧不是“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用时:

3分钟)

1.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2.启发思考:

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默读课文,回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2.带着探究的兴趣进入批注式默读。

  在学生批注式默读时,教师可进行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二、深入研读,感悟体会(用时:

27分钟)

1.课件出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完璧归赵”。

2.课件出示句子、图片等,引导学生体会蔺相如不辱使命,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的精神与秦王斗智斗勇。

1.

(1)明确自学问题: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经过怎样?

结果如何呢?

(2)默读课文第1~9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研读体会。

2.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一个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组织学生自学时,教师应给予充足的时间,并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渑池会面”。

4.课件出示句子、图片等,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蔺相如在“渑池会面”时勇敢无畏,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的人物形象。

5.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负荆请罪”。

6.课件出示句子、图片等。

引导学生体会廉颇英勇善战、光明磊落、知错就改、顾全大局的人物形象。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并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

(1)明确自学问题:

讨论“渑池会面”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结果又如何呢?

(2)默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自由结组,研读体会。

4.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二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思考、讨论、交流。

(这些句子突出了蔺相如为维护赵国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勇敢无畏的精神。

(3)分角色朗读第10~14自然段,抓住“同归于尽”等词语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5.

(1)明确自学问题:

讨论“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2)默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自己结组,研读体会。

6.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

廉颇不服,想羞辱蔺相如。

经过:

蔺相如处处回避退让。

结果:

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2)画出描写廉颇言行的句子,并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廉颇的性格特点:

英勇善战、光明磊落、知错就改、顾全大局。

(3)分角色表演“负荆请罪”的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2.在体会人物性格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抓住蔺相如的语言,更要抓住他的动作,如“上前一步”“捧着”“往后退了几步”“举起”等,来感受蔺相如的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有了学习“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基础,再学下面两个小故事就显得简单多了。

不要过多地讲解,让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即可。

4.故事的朗读也是这篇课文的一大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读好课文。

必要的时候,教师可进行范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思维扩展,深化认识(用时:

7分钟)

1.再次引导学生讨论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2.引导学生思考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讨论、交流、归纳:

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渑池会面”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因此,“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是因。

2.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认识,达成共识,“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都非常爱国。

  对于将相和好的原因,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蔺相如的话。

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用时:

1.引导学生交流学完本课后的感受。

2.组织学生阅读原著。

1.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2.课后读原著。

  教师也可向学生推荐《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

第6课将相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1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读讲故事。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

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教学重点】

了解“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优秀的人物

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

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师:

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

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被鲁

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编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将相和》。

2.板书课题《将相和》。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

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

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

到秦国的侵略。

课文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文中“将”、“相”分别指谁?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将”指廉颇。

“相”指蔺相如。

主要写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再“和好”的故事。

3.课文是由几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的?

你能给出小标题吗?

三个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4.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词语理解:

无价之宝:

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绝口不提:

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

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抵御:

抵挡,抵抗。

攻无不克:

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战无不胜:

形容强大无比。

每战必胜。

同心协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三、精读领悟

1.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10段):

完璧归赵。

第二部分(第11-15段):

渑池之会。

第三部分(第16-18段):

负荆请罪。

2.第一部分

(1)品读第1-10自然段,概括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秦王倚仗强势,要骗宝玉;

经过:

蔺相如向赵王献策,并与秦王面对面斗争;

结果:

蔺相如派人送宝玉回赵国。

(2)蔺相如说了哪几次话?

这些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当时赵国没人敢出使秦国,蔺相如此时向赵王献策。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

如果他

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当秦王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

撞碎在这柱子上!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

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

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3)蔺相如为什么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而不去抢呢?

如果去抢的话,会给秦王动兵的理由,也会丧失性命。

(4)蔺相如为什抱着璧撞柱子呢?

以此威胁秦王,让秦王不能骗走和氏璧。

(5)蔺相如为什么非要让秦王举行典礼,约定时间?

拖延时间,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6)通过这些对话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勇敢机智不畏强暴

3.第二部分

(1)品读第11-15自然段,赵王在什么情况下动身去渑池赴会?

对秦王不能示弱,赵王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

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

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2)渑池会见时,秦王让赵王做什么?

目的是什么?

赵王为秦王鼓瑟,以此来侮辱赵王。

(3)蔺相如怎样与秦王针锋相对?

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

缶。

(4)这个故事的结果是什么?

取得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秦王没占到便宜。

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的勇敢、随机应变和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

4.第三部分

(1)品读第16-18自然段,廉颇为什么对蔺相如不服气?

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蔺相如就靠一张嘴,职位却比廉颇高。

(2)思考:

蔺相如是仅仅靠一张嘴吗?

不是,是他的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随机应变。

(3)当廉颇对他不服气,要找他麻烦的时候,蔺相如是怎么说的?

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

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4)蔺相如的话有什么效果?

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5)廉颇负荆请罪,这说明了什么?

以国家利益为重、知错就改顾全大局。

5.人物分析

从这几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廉颇分别是怎样的人?

对事件能深思熟虑,随机应变,对秦王不顾生死,敢于斗争,对廉颇能顾全大局,忍辱

退让,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

因为他为维护赵国利益一再立下功劳,先后被封为上大夫,上

卿。

能服从赵王的调遣带兵奔赴边界作好抵御秦兵的准备,使秦王不敢轻举妄动,虽然计较

个人得失和蔺相如闹不团结,但知错就改,并负荆上蔺相如府上请罪,性格坦率。

此后能和

蔺相如一起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6.学以致用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又是“负荆请罪”

的起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和起来又组成了“将相和”这一完整

曲折的故事。

7.观看“将相和”的戏曲。

四、课堂总结

学了《将相和》这篇课文后,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

为什么?

教师总结:

同心协力的意思浓缩为一个字,就是课题中的——和。

将相和的故事千古

流传,成为佳话。

五、课堂练习

1.我会写词语

完璧(归赵)同心(协力)攻无(不克)

负荆(请罪)战无(不胜)无价(之宝)

2.我会组词。

壁(石壁)拒(拒绝)诸(诸位)

璧(璧玉)距(距离)绪(情绪)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

【板书设计】

将相和

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

廉颇——知过改过主动认错

以国家利益为重、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反思】

《将相和》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

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

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分别给这三个故事列小标题,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对课文的精读感悟,感受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由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

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上)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6《将相和》

把握《将相和》一文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因果联系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学生体会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顾全大局、爱国的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有难度。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交流感悟相结合,联系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导入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本书——《史记》,对这本书你了解多少?

这些知识你从哪里获得?

(引导阅读资料袋,师加以补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是这本书中流传了千百年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将相和》,谁愿意把课题读一读呢?

(抽生读,纠正读音)

2.课题是文章的一扇窗户,通过读课题你读懂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抽生交流)

通过预习及读课题学生都能读懂“将”指廉颇(板书),“相”指蔺相如(板书),“和”是和好的意思,并且都想知道将相因为什么不和后来又是怎么和好的。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词析句,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的什么特点?

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勇敢机智

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的什么特点?

“我就跟您同归于尽”──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不畏强暴

体会蔺相如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小结:

事实证明,蔺相如不是只靠一张嘴爬上去的,他是有能耐的,他有“撞碎”“同归于尽”的决心和勇气,为了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自己。

可以说,蔺相如同样是用生命拼搏,也堪称一员猛将,只不过他出入的是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但战斗同样是惊心动魄的。

二、观察插图,大胆想象。

1.导入:

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

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2.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3.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

“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

”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

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4.学生写作,交流。

5.想象说话。

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

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

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

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

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

6.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

所以,有句俗语叫:

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小结

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将相和人教(部编版)

6将相和

文本分析:

本文以秦赵两国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文中讲述的故事虽然离我们很久远了,但今天让学生学习,他们仍然觉得趣味无穷,仍然能深受教益和启发。

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的方法与技巧,在默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师还要注重读、说、写的结合,以读促说、以读促写,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文中的故事,能用自己的话改编古代的文言小故事。

此外,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感受到“和为贵”的优良传统对家庭、集体、国家的重要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养成机智勇敢、心胸开阔、顾全大局、热爱祖国的品性。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璧、臣、蔺”等16个生字(包括3个多音字),会写“召、臣、议”等12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掌握快速默读课文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复述故事。

3.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从优良的文化传统和人物的美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明白“和为贵”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2.运用抓住人物的言行深入体会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感受人物的品质,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联系自己的生活,在阅读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和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人物形象,学习蔺相如、廉颇的高尚品质。

2.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用学习本文的方法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故事并讲给同学们听。

课时安排:

1.会认“璧、臣、蔺”等16个生字(包括3个多音字),会写“召、臣、议、”等12个生字。

2.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信息,理清结构层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负荆请罪”的视频片段,出示战国中晚期七国并立的图片,出示和氏璧、渑池会、负荆请罪的图片,出示蔺相如、廉颇的图片。

导语:

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