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方案施工楼梯专项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建筑施工方案施工楼梯专项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方案施工楼梯专项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8钢管,沿通道长度方向以@1800mm的间距进行搭设,排距600mm;
立杆上设置纵向扫地杆(即第一道大横杆),并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地面200mm处的立杆上,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300,同时其绝对偏差不大于75mm。
在竖立杆时,用单支3m的钢管,不得采用对接钢管,立杆纵距1。
5米。
禁止使用弯曲钢管。
4横杆搭设
(1)大横杆
大横杆步距为1600mm,长度不宜小于三跨立杆,大横杆置于立柱内侧,与立杆必须用直角扣件扣紧。
大横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接头与相邻立杆距离不大于500mm。
同一平面内侧和外侧、上步和下步相邻的两根大横杆的接头均匀相互错开,不得出现在同一跨间内,水平间距不小于500mm。
同一排大横杆水平偏差不大于该通道总长度的1/250且不得大于50mm.大横杆接头与相邻立杆距离不大于立杆纵距的1/3。
同一水平和竖向相邻的两根大横杆的接头均应相互错开,不得出现在同一跨间内,相邻的水平间距部小于500mm。
(2)小横杆
小横杆采用φ48*2.8钢管,对立杆与大横杆起约束作用,沿通道长度方向进行搭设,紧贴立杆并用直角扣件扣紧在大横杆上。
3.5剪刀撑
剪刀撑沿通道架高及通道长度方向连续布置,杆件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mm,并用不少于三个旋转扣件等间距扣牢,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小于200mm。
6顶棚横杆
由于本通道净宽为2。
5m~3m,单支钢管的长度不足以作为顶棚横杆进行搭设,因此须进行搭接。
杆件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mm,并用扣件扣牢.横杆间距为1500mm,与立杆用扣件连接牢固.同一水平和竖向相邻的两根顶棚横杆的接头均应相互错开,不得出现在同一跨间内。
7排架斜杆
排架内斜杆与立杆连接,搭设时将斜杆的一头扣在立杆上,另一头扣在上层顶棚钢杆中部,中间与下层顶棚钢杆相交处也用扣件扣紧,间距1.5米.
8第一层防护
在通道架高500mm处,先沿通道宽度及长度范围内在顶棚横杆上铺设木方,木方间距不得大于300mm,并用22号铁丝与顶棚横杆绑扎固定;
然后在木方上满铺18mm厚胶合模板一层,并与木方钉牢固定;
最后沿通道宽度及长度范围内满铺密目网。
9第二层防护
在通道架高2000mm处先沿通道宽度及长度范围内在顶棚横杆上铺设木方,木方间距不得大于300mm,并用22号铁丝与顶棚横杆绑扎固定;
然后在木方上满铺18mm厚胶合模板一层,并与木方钉牢固定;
4.搭设注意事项
安全通道搭设过程中两侧拉警戒线,并设专人看守。
若必须有人通过应由看管人员通知上方施工人员,待无隐患后才可通过。
通过时必须佩带安全帽,并注意头顶上方情况。
搭设之前对进场的钢管以及配件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使用不和规格和质量不合格的杆配件。
搭设前清扫现场,处理立柱下方垫木部分路面的突出及凹陷。
通道的搭设必须统一交底后作业,必须统一指挥,严格按上述搭设程序进行.
通道应按“一”字形从一端开始并向另一端延伸搭设,搭设过程中随立随校正后予以固定。
剪力撑、斜杆等整体接结杆件应随搭设的架子及时设置。
木方及模板应铺平、铺稳,并用铁丝绑扎固定,防止移动。
工人在架上进行搭设作业时,作业面上需铺设临时脚手板并固定,工人必须戴好安全帽和佩挂安全带,不得单人进行较重杆件和易失衡、脱手、碰接、滑跌等不安全作业。
在搭设过程不得随意改变通道结构,减少配件设置和对立杆、纵距作100mm以上的构架尺寸放大.
5.通道的安全措施
通道两侧内外均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密目式安全网挂设在外排架的外侧,内排架内侧。
上、下两层棚顶脚手板上均设安全网。
通道门口挂置“安全通道”示牌,并悬挂“上面施工危险,请勿在此停留”警示牌。
6.成品保护
在使用中注意成品保护。
任何人严禁随意拆除结构杆件,破坏通道结构。
过往车辆注意提防刮碰通道结构。
本通道限高3m,限宽2。
5m。
禁止超高、超宽车辆通过。
通过较大型车辆时,通道四角派人看守,防止刮碰到通道立柱。
风雨后,及时组织人员对通道进行检查,若有损坏及时修缮。
7.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通道搭设过程中四周拉警戒线,搭设通道的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按规定佩带安全帽、安全带。
搭设时派专人看守,防止人员通过,若必须通过时应有看护人员通知施工人员,待无安全隐患时方可允许人员通过,并必须佩带安全帽。
施工完毕后打扫现场垃圾,收回剩余剩余材料入库。
在通道出入口设标语牌。
禁止人员在通道内逗留,通道内严禁堆放任何物品。
8.安全通道的拆除
(1)在安全通道拆除前应作好以下工作:
①对安全通道进行安全检查,确认不存在严重隐患.如存在影响拆除安全通道的安全隐患,应先对安全通道进行修整和回固,以保证安全通道的拆除过程中不发生危险;
②在拆除安全通道时,应先清除铺设层上的垃圾杂物,清除时严禁高空向下抛掷,大块的装入容器内由垂直运输设备向下运送,能用扫帚集中的集中装入容器内运下。
③安全通道在拆除前,应先明确拆除范围、数量、时间和拆除顺序、方法、拆除的安全措施和警戒区域.
(2)严格遵循拆除顺序,由后搭者先拆、先搭者后拆.
(3)拆除安全通道时,下部的出入口必须停止使用,对此除监护人员要特别注意外,还应在出入口处置明显的停用标志和围栏。
(4)在拆除的安全通道周围,必须有专人监护,以保证拆脚手架时无其他人员入内。
(5)安全通道人工拆除,上下运输也为人工传递,拆下的钢管、扣件及其他材料,应及时清理,以免堵塞通道。
将合格的、需要整修后重复使用的和应报废的加以区分,按规格堆放.
(6)安全通道拆除时遇大风、大雨、大雾天应停止作业;
(7)拆除时操作人员要系好安全带,穿软底防滑鞋、扎裹腿。
(8)安全通道拆除过程中,不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则应该在安全技术交底中交代清楚。
9。
安全通道脚手架计算书
1。
1扣件式钢管落地脚手架计算书
1.1计算依据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含垂直运输设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计算参数
2。
1钢管截面特征:
(钢号:
Q235,B类)
钢管规格:
Ф48×
2.8;
钢管直径d(mm):
48;
钢管壁厚t(mm):
8;
单位重量qg(kN/m):
0.0376;
惯性矩I(mm4):
121900;
抵抗矩W(mm3):
5080;
截面积A(mm2):
489;
回转半径i(mm);
15.8;
抗弯、抗压容许应力[σ](N/mm2):
205;
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2.2脚手架构造参数
脚手架类型:
单排架;
脚手架高度Hs(m):
3;
立杆纵距La(m):
1.5;
立杆横距Lb(m):
0。
9;
横杆步距h(m):
8;
上部横杆根数n2:
1;
脚手板铺设层数n3:
2;
立杆底垫块面积A(m2):
0.2;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a:
45;
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n4:
6;
2.3荷载参数
脚手板自重qj(kN/m2):
35;
栏杆、挡脚板自重qd(kN/m):
0.15;
安全网自重qa(kN/m2):
0014;
作业层施工均布荷载qs(kN/m2):
同时施工作业层数n1:
2;
脚手架状况:
敞开;
成都市地区基本风压w0(kN/m2):
0。
3;
1.2.4其他参数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查GB50009-2001表7.2。
1)架高25m,地处B类(城市郊区)μz为:
1.42;
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μs(查JGJ130-2001表4.2。
4):
0.09;
风荷载标准值wk=0。
7×
μs×
μz×
w0=0。
027kN/m2;
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查JGJ130-2001表5。
3.3):
5;
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φ(查JGJ130-2001附录C):
0.243;
注:
计算长度l0=μ×
h=1。
5×
8=2.7m
长细比λ=l0/i=2.7/0。
0158=171
荷载分项系数(查GB50009-2001第8页)永久荷载γG:
1.2;
可变荷载γQ:
4;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gk(kPa)地基为粉土:
200;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查JGJ130-2001第20页)
1.3.1纵向水平杆验算
纵向水平杆在横向水平杆的上面,纵向水平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验算。
按照纵向水平杆上面的脚手板自重和施工作业均布荷载计算纵向水平杆的最大弯矩和挠度。
图1纵向水平杆设计荷载组合简图(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
图2纵向水平杆设计荷载组合简图(支座最大弯矩)
2.荷载计算
均布荷载设计值(用于计算弯矩)
静荷载公式:
q纵静设=Lb/(n2+1)×
2×
qj+1。
qg
静荷载计算式:
q纵静设=0。
9/(1+1)×
0.35+1。
0.0376≈0.234kN/m
活荷载公式:
q纵活设=Lb/(n2+1)×
1.4×
qs
活荷载计算式:
q纵活设=0.9/(1+1)×
2=1.26kN/m
均布荷载标准值(用于计算挠度)
q纵静标=Lb/(n2+1)×
qj+qg
q纵静标=0。
35+0。
0376≈0.195kN/m
q纵活标=Lb/(n2+1)×
qs
q纵活标=0.9/(1+1)×
2=0。
9kN/m
最大弯矩计算
跨中和支座最大弯距分别按图1、图2组合。
跨中最大弯距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
Mmax=0。
08×
q纵静设×
La2+0。
1×
q纵活设×
La2
计算式:
M1max=0.08×
0.234×
52+0.1×
26×
52≈0.326kN.m
支座最大弯距计算公式如下:
M2max=-0。
La2—0。
117×
M1max=-0。
234×
1.52—0.117×
52≈-0.384kN。
m
4。
抗弯强度验算
选择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最大绝对值进行强度验算:
σ=Mmax/W
计算式:
σ=0.384×
106/5080≈75.665N/mm2
结论:
纵向水平杆(大横杆)的受弯应力75.67N/mm2,小于钢管的抗弯强度205N/mm2,满足要求。
5.挠度验算
ω=0。
677×
q纵静标×
La4/(100×
E×
I)+0。
99×
q纵活标×
I)
ω=0.677×
0.195×
15004/(100×
206000×
121900)+0。
9×
121900)≈2。
063mm
[ω]=1500/150=10与10mm
纵向水平杆(大横杆)的挠度2.063mm,小于钢管的容许挠度10与10mm,满足要求。
6.1.3.3水平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计算
1.荷载计算设计值
p扣=(p横设×
n2+q横设×
Lb)/2
p扣=(2.241×
1+0.045×
9)/2≈1.14kN
扣件数计算
考虑扣件抗滑力下降扣件实际抗滑力R取:
6kN
扣件数计算公式:
Nk=p扣/R
Nk=1。
14/6≈1个
水平杆与立杆连接需要1个扣件,满足要求.
7。
1.3.4立杆稳定性验算
本脚手架工程采用单立管搭设需要对立杆落地处进行立杆稳定性计算。
1.荷载计算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构件自重:
gk1={[La×
(n2/2+1)+Lb/2+h]×
qg+(n2/2+2)×
0.013}/h×
Hs
gk1={[1.5×
(1/2+1)+0.9/2+1.8]×
0.0376+(1/2+2)×
0.013}/1.8×
25≈2。
8kN
脚手板自重计算公式:
gk2=qj×
La×
Lb×
n3/2
gk2=0。
35×
1.5×
0.9×
5/2≈1.18kN
栏杆、挡脚板自重:
gk3=La×
qd×
n1
gk3=1。
0.15×
2=0.45kN
剪刀撑自重:
gk4=La×
(n4-1)/cosa×
2/[La×
(n4-1)×
tana/h×
n4]×
qg/h×
gk4=1。
(6—1)/cos45°
×
2/[1.5×
(6—1)×
tan45°
/1。
8×
6]×
0376/1。
25≈0。
44kN
恒荷载计算公式:
NGK=gk1+gk2+gk3+gk4
NGK=2。
8+1.18+0.45+0.44≈4。
88kN
活荷载计算公式:
NQK=La×
n1×
qs/2
NQK=1。
2/2=2。
7kN
2.立杆轴向力设计值及风荷载产生弯矩设计值计算
组合风荷载轴力计算公式:
N=1。
2NGK+0。
85×
1.4NQK
N=1。
4.88+0。
4×
7≈9。
07kN
不组合风荷载轴力计算公式:
2NGK+1。
4NQK
N=1.2×
88+1。
2.7≈9.63kN
风荷载产生弯矩设计值计算公式:
Mw=0.85×
1.4Wk×
h2/10
Mw=0.85×
027×
1.82/10≈0。
015kN。
3.立杆稳定性验算
不组合风荷载应力计算公式:
σ=N/(φA)
σ=9。
63×
103/(0。
243×
489)≈81.07N/mm2
立杆所受最大应力81.07N/mm2,小于钢管的抗压强度205N/mm2,满足要求.
组合风荷载应力计算公式:
σ=N/(φA)+MW/W
σ=9.07×
103/(0.243×
489)+0.015×
106/5080≈79.33N/mm2
结论:
立杆所受最大应力79.33N/mm2,小于钢管的抗压强度205N/mm2,满足要求。
9.1。
6地基承载力验算
关系式:
P≤fg
立杆传给地基的荷载:
P=N/A
P=9。
63/0。
2≈48。
17kPa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fg=kc×
fgk
fg=1×
200=200kPa
由于P≤fg,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