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策划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524585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策划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策划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策划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策划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策划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策划书Word下载.docx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策划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策划书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策划书Word下载.docx

“河南省安全文明工地”,争创中建一局河南分公司样板工地。

我公司已经通过了OHSAS18000职业安卫体系的认证,我们在本工程中将严格按照该体系的要求来组织和管理施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充足的安全投入,确保施工现场不发生四级(含四级)以上重大安全事故。

3、本工程CI战略目标:

达到郑州市观摩工地标准,争创总公司CI金奖。

第二章编制依据

1、郑东新区刘集02号安置区三期豫兴家园工程施工图;

2、《郑东新区刘集02号安置区三期豫兴家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4、建筑业十项新技术推广

5、新技术的施工工艺

第三章推广“四新”技术的意义

所谓“四新”技术,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为适应当前建筑业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加快推广应用促进建筑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印刷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

要求各地加大以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示范作用,促进建筑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技术创新工作。

四新技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代表了先进技术与先进生产力,是建筑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性转变的桥梁。

通过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四新技术可以提升施工工效、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从而扩大项目盈利空间,最终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第四章“四新”技术推广运用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拟定积极运用各类四新技术,以此顺应建筑业技术的迅速发展态势,从项目出发,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争取项目效益最大化。

本工程主要运用的四新技术见下表:

序号

四新技术

备注

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BCDEFG地块

2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A地块

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技术

各地块

4

纤维混凝土

地下室抗渗混凝土

5

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6

全钢大模板技术

部分楼号采用

7

早拆模板施工技术

8

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

9

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

10

预拌砂浆技术

11

粘贴保温板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

12

铝合金窗断桥技术

13

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14

新型铝合金模板体系

部分单体采用

第五章采用“四新”技术介绍

5.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5.1.1主要技术内容

灌注桩后注浆是指在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在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处的注浆阀注入水泥浆。

注浆目的一是通过桩底和桩侧后注浆加固桩底沉渣(虚土)和桩身泥皮,二是对桩底和桩侧一定范围的土体通

过渗入(粗颗粒土)、劈裂(细粒土)和压密(非饱和松散土)注浆起到加固作

用,从而增大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桩基沉降。

在优化注浆工艺参数的前提下,可使单桩承载力提高40%~120%,粗粒土

增幅高于细粒土,桩侧、桩底复式注浆高于桩底注浆;

桩基沉降减小30%左右。

可利用预埋于桩身的后注浆钢导管进行桩身完整性超声检测,注浆用钢导管可取

代等承载力桩身纵向钢筋。

5.1.2技术指标

根据地层性状、桩长、承载力增幅和桩的使用功能(抗压、抗拔)等因素,

灌注桩后注浆可采用桩底注浆、桩侧注浆、桩侧桩底复式注浆等形式。

主要技术

指标为:

(1)浆液水灰比:

地下水位以下0.45~0.65,地下水位以上0.7~0.9。

(2)最大注浆压力:

软土层2MPa,软土层4~8MPa,风化岩10~16MPa。

(3)单桩注浆水泥量:

Gc=apd+asnd,式中桩端注浆量经验系数ap=1.5~1.8,

桩侧注浆量经验系数as=0.5~0.7,n为桩侧注浆断面数,d为桩径(m)。

(4)注浆流量不宜超过75L/min。

实际工程中,以上参数应根据土的类别、饱和度及桩的尺寸、承载力增幅等

因素适当调整,并通过现场试注浆和试桩试验最终确定。

5.1.3使用范围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适用于除沉管灌注桩外的各类泥浆护壁和干作业的钻、

挖、冲孔灌注桩。

5.2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5.2.1主要技术内容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是采用长螺旋钻机钻孔至设计标高,利用混凝土泵将

混凝土从钻头底压出,边压灌混凝土边提升钻头直至成桩,然后利用专门振动装

置将钢筋笼一次插入混凝土桩体,形成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后插入钢筋笼的工序

应在压灌混凝土工序后连续进行。

与普通水下灌注桩施工工艺相比,长螺旋钻孔

压灌桩施工,由于不需要泥浆护壁,无泥皮,无沉渣,无泥浆污染,施工速度快,

造价较低

5.2.2技术指标

(1)混凝土中可掺加粉煤灰或外加剂,每方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宜为70~

90kg。

(2)混凝土中粗骨料可采用卵石或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

(3)混凝土塌落度宜为180~220mm。

(4)提钻速度:

宜为1.2~1.5m/min。

(5)长螺旋钻孔压灌桩的充盈系数宜为1.0~1.2。

(6)桩顶混凝土超灌高度不宜小于0.3~0.5m。

(7)钢筋笼插入速度宜控制在1.2~1.5m/min。

5.2.3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易塌孔,且长螺旋钻孔机可以钻进的地层。

5.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技术

5.3.1主要技术内容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合形

成的高粘结强度桩(简称CFG桩),通过在基底和桩顶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

层以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使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复合地基。

桩端

持力层应选择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具有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地基变形小、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范围。

5.3.2技术指标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可选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常用的施工工艺包括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及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三种施工工艺。

主要技术指标为:

(1)桩径宜取350~600mm。

(2)桩端持力层应选择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地层。

(3)桩间距宜取3~5倍桩径。

(4)桩身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通常≥C15。

(5)褥垫层宜用中砂、粗砂、碎石或级配砂石等,不宜选用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

厚度150~300mm,夯填度≤0.9。

实际工程中,以上参数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基础类型、结构类型、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等条件或现场试验确定。

5.3.3适用范围

适用各种地质条件下的灌注桩施工。

5.4纤维混凝土

纤维混凝土是指掺加乱向分布的短钢纤维或合成纤维作为增强材料的混凝土,钢纤维的掺入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疲劳特性及耐久性;

合成纤维的掺入可提高混凝土的韧性,特别是可以阻断混凝土内部毛细管通道,因而减少混凝土暴露面的水分蒸发,大大减少混凝土塑性裂缝和干缩裂缝。

5.4.1主要技术内容

(1)原材料

水泥:

钢纤维混凝土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

合成纤维混凝土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其他品种水泥;

骨料:

钢纤维混凝土不得使用海砂,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钢纤维长度的2/3;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0mm;

纤维:

纤维的长度、长径比、表面性状、截面性能和力学性能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根据工程特点和制备混凝土的性能选择不同的纤维。

(2)配合比

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钢纤维混凝土中的纤维体积率不宜小于0.35%,当采用抗拉强度不低于1000MPa的高强异形钢纤维时,钢纤维体积率不宜小于0.25%;

各类工程钢纤维混凝土的钢纤维体积率选择范围应参照国家与有关标准。

控制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合成纤维体积率宜为0.06%~0.12%。

纤维混凝土的最大胶凝材料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80kg/m3。

(3)混凝土制备

纤维混凝土的搅拌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

宜先将纤维与水泥、矿物掺合料和粗细骨料投入搅拌机干拌60s~90s,而后再加水和外加剂搅拌120s~180s,纤维体积率较高或强度等级不低于C50的纤维混凝土宜取搅拌时间范围上限。

当混凝土中钢纤维体积率超过1.5%或合成纤维体积率超过0.2%时,宜延长搅拌时间。

5.4.2技术指标

(1)纤维要选择合适的掺量,合成纤维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在同时满足抗裂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前提下确定掺量,一般积率不超过0.12%。

(2)钢纤维或合成纤维掺量过多时,都会使坍落度损失增加,选择合适的掺量和调整配合比,使纤维的掺入对混凝土工作性不产生负面的影响;

(3)纤维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受压和受拉弹性模量、剪变模量、泊松比、线膨胀系数以及合成纤维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可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采用。

纤维体积率大于0.15%的合成纤维混凝土的上述指标应经试验确定。

5.4.3使用范围

对抗裂、抗渗、抗冲击和耐磨要求较高的工程。

5.5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5.5.1主要技术内容

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是指在热轧带肋钢筋的端部制做出直螺纹,利用带内螺纹的连接套筒对接钢筋,达到传递钢筋拉力和压力的一种钢筋机械连接技术。

目前主要采用滚轧连接和镦粗连接方式。

钢筋连接技术的主要内容是钢筋端部的螺纹制作技术、钢筋连接套筒生产控制技术、钢筋接头现场安装技术。

5.5.2技术指标

钢筋连接工程中,机械连接接头的性能应符合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其中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应符合该标准中表3.0.5的规定:

对于Ⅰ级接头,试件抗拉强度尚应大于等于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的0.95倍;

对于Ⅱ级接头,应大于0.90倍。

5.5.3使用范围

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HRB335、HRB400和500MPa级钢筋的连接,用于抗震和非抗震设防的各类土木工程结构物、构筑物。

不同等级的钢筋接头的应用于结构的不同部位,其中Ⅰ级、Ⅱ级接头均属于高质量接头,可以在结构中的任何部位使用,包括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

具体规定详见规程。

5.6全钢大模板技术

全钢大模板是一种单块面积较大、模数化、通用化的大型模板,具有完整的使用功能,采用塔吊进行垂直水平运输、吊装和拆除,工业化、机械化程度高。

全钢大模板作为一种施工工艺,施工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施工速度快,工程质量好,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不需抹灰或简单抹灰即可进行内外墙面装修。

5.6.1主要技术内容

(1)全钢大模板设计

1)全钢大模板由标准模板、调节模板、背楞、芯带、钢楔、上接模、下包模、阴角模、阳角模、斜撑、挑架、外挂架、对拉螺栓、模板夹具、吊钩等组成。

全钢大模板实例见图

2)全钢大模板标准板的构造:

面板采用5~6㎜厚钢板,边肋采用8㎜厚扁钢、矩形钢管或设有夹具连接凹槽的特制边框等,竖肋采用槽钢或矩形钢管。

组拼时模板背楞设在外侧,背楞材料通常选用10号槽钢;

当背楞与模板合二为一时,背楞通常设计为横肋,背楞材料与竖肋及边肋相适应。

3)在一项工程中,阴角模应设计为同一种规格的、标准的、等边的角模,不但施工中使用方便,重要的是减少了大量异型的、不等边的角模,降低了、工程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4)标准单元板和调节模板的对拉螺栓孔均应设置在固定位置,有利于大模板的制作、安装和维修工作。

5)外挂架的挂钩与挂架立杆之间应设计为多孔螺栓连接,以适应外挂架平台的高度调节;

挂钩螺栓的钩头应设计为圆盘式,确保外挂架的挂钩安全连接。

(2)全钢大模板施工

1)编制全钢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确定施工流水段的划分,绘制配模平面图,计算所需的模板规格与数量。

2)配模时,大模板宽度规格的选用依据为墙面净尺寸—2个角模边长,当墙面较长时,可分为2-3块配模;

根据塔吊起重力矩,计算出距塔吊最远处的起重量,建筑物最远处的模板宽度不超过计算宽度。

3)进行测量放线,放置墙轴线、墙体边线、大模板边线、分块界限、门窗洞口线;

进行楼面抄平,必要时在模板底边范围内做好找平层抹灰带,局部不平可临时加垫片,进行砂浆勾缝处理。

4)绑扎墙体钢筋,对偏离墙体边线的下层插筋进行校正处理;

在墙角、墙中及墙高度上、中、下位置设置控制墙面截面尺寸的铁撑脚或钢筋撑。

5)安装门窗洞口模板,预埋木盒、铁件、电器管线、接线盒、开关盒等,合模前必须通过隐蔽工程验收。

6)大模板就位安装按照配模图对号入座,模板之间采用螺栓或卡具连接;

大模板经靠尺检查并调整垂直后,紧固对拉螺栓。

7)安装阴角模、阳角模和电梯井筒模。

8)大模板安装质量检查、验收。

5.6.2技术指标

允许承受混凝土侧压力:

60kN/㎡;

全钢大模板厚度:

85㎜、86㎜(另设背楞);

100㎜、106㎜(背楞与模板合二为一);

全钢大模板宽度:

600㎜、900㎜、1200㎜、1500㎜、1800㎜、2400㎜、3000㎜等;

全钢大模板高度:

根据结构工程的层高和楼板厚度选用。

5.6.3适用范围

可适用于各类型的公共建筑、住宅建筑的墙体、柱子及桥墩等。

5.7早拆模板施工技术

早拆模板施工技术是指利用早拆支撑头、钢支撑或钢支架、主次梁等组成的支撑系统,在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表4.3.1规定时,保留一部分狭窄底模板、早拆支撑头和养护支撑后拆,使拆除部分的构件跨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实现大部分底模和支撑系统早拆的模板施工技术。

5.7.1主要技术内容

(1)早拆模板及支撑设计

1)早拆模板可以采用覆膜竹(木)胶合板模板、钢(铝)框胶合板模板、塑料模板和塑料(玻璃钢)模壳等。

2)支撑系统由早拆支撑头、钢支撑或钢支架、主次梁和可调底座等组成。

3)早拆柱头有螺杆式升降头、滑动式升降头和螺杆与滑动相结合的升降头三种形式,宜推广螺杆与滑动相结合的升降头。

4)主次梁可以选用木工字梁、工字形钢木组合梁、矩形钢木组合梁、几字形钢木组合梁、矩形钢管和冷弯型钢等。

5)支撑系统可以采用独立式钢支撑、插接式支架、盘销式支架、门式支架及碗扣式支架等。

(2)早拆模板施工

1)应根据工程结构平面设计图进行配模设计,编制模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并对模板和主次梁的刚度和强度进行验算,对钢支撑或支架立杆的间距和稳定性进行计算。

2)计算出所需的模板、钢支撑或支架和主次梁的规格与数量。

3)制定确保质量和安全施工等有关措施。

4)制定支模和拆模工艺流程,早期拆模时间。

5)对面积较大的工程,可采取“小流水段”施工方法。

5.7.2技术指标

早拆模板成套技术可以大量节省模板一次投入量,减少模板配置量的1/3~1/2;

可以缩短施工工期50%左右,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效30%以上;

可以延长模板使用寿命,节省施工费用20%以上。

5.7.3使用范围

早拆模板技术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公共建筑、住宅建筑的楼板以及桥梁、隧道等工程的结构顶板施工。

5.8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

附着升降脚手架是一种用于高层和超高层的外脚手架。

它只需搭设4-5层的脚手架,随主体结构施工逐层爬升,也可随装修作业逐层下降。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建筑物已浇筑混凝土的承载力将脚手架和专门设计的升降机构分别固定在建筑结构上,当升降时解开脚手架同建筑物的约束而将其固定在升降机构上,通过升降动力设备实现脚手架的升降,升降到位后,再将脚手架固定在建筑物上,解除脚手架同升降机构的约束。

如此循环逐层升降。

5.8.1主要技术内容

(1)附着升降脚手架设计

1)附着升降脚手架主要由架体系统、附墙系统、爬升系统三部分组成,见

2)架体系统由竖向主框架、水平承力桁架、钢管扣件构架等组成。

3)附墙系统由预埋螺栓、连墙装置、导向装置等组成。

4)爬升系统电控系统、爬升动力设备、附墙承力装置,架体承力装置等组成。

5)爬升动力设备可以采用电动葫芦、电动螺杆或液压千斤顶。

6)附着升降脚手架有可靠的防坠落装置,能够在提升动力失效时迅速锁定在导轨或其它附墙点上。

7)附着升降脚手架有可靠的防倾导向装置。

8)附着升降脚手架有可靠的荷载控制系统或同步控制系统,并采用无线控制技术。

(2)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

1)应根据工程结构设计图、塔吊附壁位置、施工流水段等确定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平面布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图。

2)根据提升点处的具体结构形式确定附墙方法。

4)制定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工艺流程和工艺要点。

5)根据专项施工方案计算所需材料。

5.8.2技术指标

架体高度不应大于5倍楼层高;

架体宽度不应大于1.2m;

两提升点直线跨度不应大于8m,曲线或折线不应大于5.4m;

架体全高与支承跨度的乘积不应大于110m2;

架体悬臂高度不应大于6m和2/5架体高度;

每点的额定提升荷载为100KN。

5.8.3适用范围

附着升降脚手架适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施工和装修作业;

对于16层以上,结构平面外檐变化较小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推广应用附着升降脚手架;

附着升降脚手架也适用桥梁高墩、特种结构高耸构筑物施工的外脚手架。

5.9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

5.9.1主要技术内容

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一般包含两种技术:

一是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可使大部分水资源重新回灌至地下的回收利用技术;

一是将降水所抽水体集中存放,用于生活用水中洗漱、冲刷厕所及现场撒水控制扬尘,经过处理或水质达到要求的水体可用于结构养护用水、基坑支护用水,如土钉墙支护用水、土钉孔灌注水泥浆液用水,以及混凝土试块养护用水、现场砌筑抹灰施工用水等的回收利用技术。

5.9.2适用范围

该技术适用于在地下水面埋藏较浅的地区。

5.10预拌砂浆技术

5.10.1主要技术内容

预拌砂浆是指由专业生产厂生产的,用于建设工程中的各类砂浆拌合物,预拌砂浆分为干拌砂浆和湿拌砂浆两种。

湿拌砂浆是指由水泥、细骨料、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水以及根据性能确定的其他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运至使用地点,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毕的拌合物。

干混砂浆是指由水泥、干燥骨料或粉料、添加剂以及根据性能确定的其他组分,按一定比例,在专业生产厂经计量、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在使用地点按规定比例加水或配套组分拌和使用。

5.10.2技术指标

预拌砂浆应符合《预拌砂浆》JG/T2003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

预拌砂浆进场时,应根据下表的检验项目及批量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应该符合《预拌砂浆》JG/T2003标准的规定

5.10.3技术指标

适用于需要应用砂浆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5.11粘贴保温板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

5.11.1主要技术内容

粘贴保温板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是指将燃烧性能符合要求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粘贴于外墙外表面,在保温板表面涂抹抹面胶浆并铺设增强网,然后做饰面层的施工技术。

聚苯板与基层墙体的连接有粘结和粘锚结合两种方式。

保温板为模塑聚苯板(EPS板)或挤塑聚苯板(XPS板)。

5.11.2技术指标

系统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保温体系》JG/T149标准要求。

参见表:

5.11.3适用范围

该保温系统适用于新建建筑和既有房屋节能改造中各种形式主体结构的外墙外保温,适宜在严寒、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使用。

5.12铝合金窗断桥技术

5.12.1主要技术内容

隔热断桥铝合金的原理是在铝型材中间穿入隔热条,将铝型材断开形成断桥,有效阻止热量的传导,隔热铝合金型材门窗的热传导性比非隔热铝合金型材门窗降低40~70%。

中空玻璃断桥铝合金门窗自重轻、强度高,加工装配精密、准确,因而开闭轻便灵活,无噪声,密度仅为钢材的l/3,其隔音性好。

断桥铝合金窗指采用隔热断桥铝型材、中空玻璃、专用五金配件、密封胶条等辅件制作而成的节能型窗。

主要特点是采用断热技术将铝型材分为室内、外两部份,采用的断热技术包括穿条式和浇注式两种,其构造如图:

5.12.2技术指标

断桥铝合金窗应符合相关地区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及《铝合金窗》GB/T8479标准要求。

铝合金窗受力构件应经试验或计算确定。

未经表面处理的型材最小实测壁厚≥1.4mm。

5.12.3使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形式的建筑物外窗。

5.13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5.13.1主要技术内容

运用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和施工过程控制、成本控制的施工模型。

该模型能将工艺参数与影响施工的属性联系起来,以反应施工模型与设计模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施工模型要具有可重用性,因此必须建立施工产品主模型描述框架,随着产品开发和施工过程的推进,模型描述日益详细。

通过BIM技术,保持模型的一致性及模型信息的可继承性,实现虚拟施工过程各阶段和各方面的有效集成。

5.13.2适用范围

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方案编制。

5.14新型铝合金模板体系

5.14.1主要技术内容

新型铝合金模板是新一代的建筑模板,在世界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地方可以见到它们的应用。

铝模板具有重量轻、拆装灵活、刚度高、板面大、拼缝少、精度高、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施工过程中对机械依赖程度低、能降低人工和材料成本、应用范围广、维修费用低、施工效率高、回收价值高等特点。

在材质、施工效果、使用寿命、环保等多方面优于传统木模板,同时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期,并可避免施工中的人为错误,拆模后基本无残留建筑垃圾,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

铝合金快拆模板体系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墙体、水平楼板、柱、梁、爬模、桥梁等施工,主要特点如下:

(1)施工便捷,缩短工期:

强度高,重量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