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陷阱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5120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职陷阱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求职陷阱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求职陷阱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求职陷阱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求职陷阱案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求职陷阱案例分析.doc

《求职陷阱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职陷阱案例分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求职陷阱案例分析.doc

v1.0可编辑可修改

 案例分析1:

  2015年7月,小君到郑州会展中心参加了一场大型招聘会,看到郑州用友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用友”)正招聘会计,她便投了简历。

小君说,该公司宣传单页上承诺的年薪十分诱人:

3年内平均年薪5万~10万元,3年至5年平均年薪10万~20万元,享受国家各项保险福利待遇。

  经过初试、复试,会计专业毕业的小君顺利进入郑州用友。

不过,郑州用友并没有马上跟小君签订劳动合同,工作人员告诉小君,因为她没有工作经验,需培训3个月。

培训结束后,不在本企业上班,而是推荐到客户企业工作,都是大企业,保证是会计岗,一线城市的月工资可达到4500元以上,在郑州工作可以达到3500元以上。

但条件是要缴纳12765元的“培训费”。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小君犹豫了。

这时候,郑州用友为他们提出了一个经济上的“解决方案”——贷款。

  工作人员表示,考虑到她刚毕业,没有收入,前4个月的贷款由郑州用友还,之后每月由本人定期偿还。

  “将来能拿到高薪,即便每个月还点钱也无所谓。

”考虑到实训期满后月薪能达到3500元以上,小君犹豫最终还是同意了。

随后,她与郑州用友签订了会计培训就业协议,并与该企业介绍的信贷公司签订了借款协议,共贷款12765元。

  小君说,当时她所在的会计班有七八个人都贷了款。

但没过多久,他们就后悔了。

签字贷款后,钱从未打进他们的账户,公司此举也很可疑。

但刚出校门的他们,觉得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不易,所以慢慢放低了戒心。

在贷款手续办完后,他们陆续进行“培训”。

两个多月后,郑州用友开始为他们推荐企业,参加面试。

  小君面试的第一家企业是某知名公司,对方表示,试用期工资1800元,转正之后2300元,与之前郑州用友的承诺大相径庭。

“要是没有贷款,我能接受,可一个月要还900元贷款,剩下的钱根本没法生活。

”更让小君不能接受的是,到了企业后,她被安排的岗位不是会计,而是导表员。

没过几天,小君便辞职了。

  随后,小君给郑州用友打电话,要求再次推荐工作。

第二次,公司为小君介绍了一份财务经理助理的工作,试用期每月2500元,转正后3000元,但面试之后,企业并未录取她。

第三次,郑州用友又推荐小君到开封一家玻璃厂做会计,但小君说,对方以她没有经验为由拒绝了聘用她。

工作一直没安顿下来,小君却从2015年12月开始,走上了还贷的日子。

“前5个月,一个月还200多元,后来一个月要还900元,没工作没收入,还得张口找家里要钱还贷。

”小君委屈地说。

问题:

请总结出该案例中有多少个求职的陷阱

10

案例学习一:

陷阱一:

骗费

小编采访应届毕业生小刘同学时,他告诉小编,上个月他接到某公司的面试通知,于是高兴地到该公司参加面试。

一番面试后,该公司并没有当时就向他收取费,只是说让他先试用一段时间,然后再考虑是否录取他。

小刘十分高兴,想好好表现一下,争取能留在该公司工作。

于是,他起早贪黑地干了近一个月,结果却被告知:

你干得不错,但专业知识不足,公司需要对你进行培训,请先交300元费。

当小刘对此进行质疑时,该公司却说,不交费可以走人,但此前工作一个月的薪水免谈,令小刘气愤不已。

  陷阱二:

高职诱惑

  作为应届毕业生,需要把个人资料公开于各大网站上,以求得用人单位的赏识。

未曾想,这却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制造陷阱的机会。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毕业生小薛同学说,她向小编述说了自己求职受骗的经历。

一天,小薛接到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电话,竟然被告知她已被该公司录取为“储备经理人”。

小薛在兴奋之余不免纳闷,自己从未向该公司投送简历过呀他们怎么会知道自己的电话但小薛还是兴冲冲地来到该公司,可去过方知,原来是该公司从某网站上的公开资料里“选”中了自己。

而所谓的预先被录取的职位“储备经理人”则被换成了“理财专员”。

经过一番后,小薛才知道,原来该公司把自己招来就是做保险业务员。

小薛所学的专业是“网络编辑”,与保险业没有任何关系,而不善言谈的小薛竟然被业务经理夸成了“他见过的最适合做保险的毕业生,不做保险将是终身遗憾”。

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据小薛称,此类情况她的同学也遇到不少。

前不久,一家名为“华表服装”的公司给学校发来通知,营销助理若干名,很多同学都去了,结果就是招业务员,工作是销售服装……

据了解,目前很多公司业务员都是到各网站搜集应届毕业生的资料,以高职加以诱惑。

对于诸如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伎俩,毕业生一定要警惕,清楚自身实力,从基础做起,逐渐展现自己的才华,不要轻信高职诱惑。

 陷阱三:

“皮包公司”

  毕业生小李收到一个房地产公司的电子邮件,被通知去面试。

由于小李并未向该公司投送过简历,他怕遭遇“皮包公司”,为安全起见,决定上网先查一下。

让小李惊讶的是,当他用GOOGLE搜索后发现,该公司居然用同一个电话、地址注册了4个公司,涉及医药、保险、建材等不同领域。

该公司提出的给求职毕业生的待遇异常优厚,而信息中对于学历的要求竟然是中专以上即可。

该公司以低学历求职毕业生,却提出付相当高的工资,值得怀疑。

经其向工商部门了解,该公司已不存在。

该公司是以低标准将毕业生招进来为公司干活,而其承诺的高工资是不会兑现的。

对此,求职毕业生们应该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接到一些自己并不熟知或者并未投放简历的公司的面试通知,应该事先向有关部门查询、核实该公司的真实情况,并上网搜索一下该公司的网站,确定其规模与用人需求,然后再去进行面试。

女大学生遭遇皮包公司

案例学习二:

案例情况:

  刚从学校毕业的小王日前通过中介介绍来到一家公司应聘。

但令他奇怪的是,公司负责人对他的简历、学历并不太感兴趣,而只是让他支付230元的报名费,并承诺只要报名就可以上岗。

然而,当小王付清费用之后,却被告知没有通过面试,这才感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解析:

  以招聘名义收取报名费是招聘骗子最常用的欺骗手法。

这些公司在招聘时候常常不查看任何学历证明,甚至不安排任何面试,而只是要求求职者支付诸如信息费、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

一些中介和用人单位甚至招聘一些子虚乌有的岗位,以吸引求职者前往。

如果有应聘者前往,就不仅要在中介公司支付介绍费,到公司进行“面试”或者被“录用”时还要缴纳报名费、手续费等。

而当用人单位和中介公司装满了自己的“钱袋”之后,就会找出个各种理由将应聘者“辞掉”。

建议:

  如果你想通过中介机构求职,最好通过政府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或者知名的营利性中介机构求职。

如果是营利性的职业介绍机构,一定要同时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职业介绍许可证》或《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税务登记证》、《收费许可证》等证照。

在面试之前,最好能了解到公司的资质和规模。

如果发现其规模很小,就需要提高警惕。

如果需要支付费用,一定要索要发票或者收据,并应当留意发票上财务专用章的单位名称和公司实际名称是否一致。

  同时提醒,求职者在应聘时还需提防“暗箭伤人”。

有些不法分子在报纸上刊登招聘信息,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们的目的不在于招聘人才,而是诱使应聘者地上个人资料,然后假冒他人身份到银行申办信用卡,最后拿着卡进行疯狂透支消费。

因此,求职者千万不要心存“撒大网捞大鱼”的心理,要有目的、有针对地应聘,对自身资料要加强加密。

如果遇到无证照或者证照不全的黑中介,应及时向相关的劳动保障部门、工商管理部门或公安部门反映,有感部门可以根据相应管理条例规定对其进行处罚,所收介绍费用可退还本人。

求职陷阱案例汇编

任务:

熟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求职陷阱,讨论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案例:

小王是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

她想通过网络求职,于是将个人资料在互联网上公开,并将手机、寝室电话同时公布。

一段时间后,小王接到一个自称是上海一家公司的电话,称为了核实其大学生身份和家庭情况,要求小王告知其家庭电话号码。

小王觉得用人单位想核实她的真实情况也是正常的,于是将家庭电话告诉了对方。

就在这段时间里,远在郑州家中的王父接到了一自称是武汉市某医院急救中心主任的电话,称胡女因交通事故在医院抢救,需汇款30000元到院方指定的账户,否则将影响抢救。

胡父在与校方、女儿同室同学多方联系未果的情况下,救女心切,当日先后分三次共汇款25000元到指定账号。

几个小时后,王父通过电话联系上女儿,才得知这一切竟是个骗局。

2、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

案例一:

大学毕业后,小吴在一家职业中介交了10元注册费,成为会员又交了150元的信息费后,中介将为他联系5个用人单位进行面试。

没想到,小吴5次面试均碰壁,对方要么称“已招到人”,要么称“不合适”。

小吴发现,其他在该中介注册的大学生也遇到了和他一样的情况,他明白自己碰上了“黑职介”。

“黑职介”利用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同时又挣钱心切的心理,收取信息费后提供虚假信息,找几家用人单位来回“忽悠”学生。

甚至有些中介在收费后便人间蒸发,让学生投诉无门。

案例二:

大学毕业生小刘在郑州北环一家电器贸易公司面试通过后,被要求交360元服装费,然后才能签合同、培训,再开始工作。

交费后,她同该公司签了劳动合同,上面还特别注明:

如因个人原因辞职或自动离职,公司不予退还,服装费由自己承担。

上班后,小刘因一直未被安排工作就要求辞职并退还服装费,被对方以签有协议为由拒绝。

3、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

案例:

小林是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转眼就7月了还没有找到工作。

7月28日他接到同班同学的电话,说在安徽蚌埠有个好工作,做质检员,工资高,待遇好。

小林听了心动了,就赶了过去。

到了蚌埠,那个朋友把他领到了一个很偏僻的宿舍,里面还住着男男女女十来个“同事”。

其中几个同事特别热情冲小林招手“哎,帅哥辛苦了!

辛苦了!

怎么样一路上怎么样有没有吃过饭……”,当她们把小林东西放好之后,就问小林:

“借你的手机玩一下嘛”,就这样,对方要走了小林的手机,然后直言不讳告诉他,新工作不是什么质检员,而是传销。

产品是2800元一套,小林身上没有这么多钱,他们就要求小林以在这边学驾驶为名,从家里骗钱,或者骗同学或朋友过来。

4、粉饰职位信息骗取劳动力

案例一:

24岁的小刘去年毕业于郑州某高校经贸管理系,当年7月,他在一家公司应聘“市场部经理”成功。

第一天去上班时,公司老总让小刘这个“经理”去推销产品,美其名曰“了解市场”。

“我在那儿干了快一个月,天天出去推销。

”小刘说,一名与他关系不错的员工偷偷告诉他,公司最初招聘时就是要招推销员,怕招不来人,故意说成是“市场部经理”,他这才发现上了当。

典型的“粉饰岗位”的招数。

因担心招不来业务员、推销员、代理员等,招聘单位就把职位“美化”

成“市场部经理”、“事业部总监”等,以此来诱惑大学生。

当应聘成功后,招聘单位便会以“先熟悉工

作”或“到一线先锻炼锻炼”为幌子,欺骗求职者继续工作下去。

这类招聘信息一般比较简单,涉及细节方面的东西都未明确注明,比如没有岗位职责和应聘条件等。

因此求职者应聘时要提前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询问工作细节,认真考虑后再做打算。

案例二:

小宋的女朋友在网上应聘到一家私立高中任教,签合同时,该校承诺月薪2000元,包食宿,如果学生期末成绩考的好,另有奖金。

合同规定签约的教师最少要任教一年,一年之内解除劳动合同的,要赔偿学校损失九千元。

她觉得没什么问题就签了合同。

在她正式上班后,才发现这家学校食宿条件恶劣,工资也不按时发放,学校还以种种理由克扣她的工资。

她有心辞职,但九千元的违约金也不是个小数目,让她左右为难。

5、假以考核之名盗取劳动成果

案例一:

林先生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自学成才成为一个手机铃声制作人。

毕业以后,在南方找到了一个工资和福利都不错的公司,但这家公司要求林先生在正式上班之前,做一套他们指定的铃声做为最后考核。

一套铃声9个格式,林先生在一天内就搞定,他很有把握地发了过去,但那家公司却以林先生的做的铃声不能令他们满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