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易混淆中药材鉴别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506447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易混淆中药材鉴别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常用易混淆中药材鉴别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常用易混淆中药材鉴别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常用易混淆中药材鉴别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常用易混淆中药材鉴别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易混淆中药材鉴别表Word下载.docx

《常用易混淆中药材鉴别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易混淆中药材鉴别表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用易混淆中药材鉴别表Word下载.docx

生姜、干姜、高良姜的区别

川贝与浙贝

川 

浙 

性味

甘,苦,微寒。

归肺、心经。

苦,寒。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开郁散结。

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药性均为寒凉,均具清热化痰,散结消肿之功,治痰多咳嗽、瘰(luo)疬疮痈等症。

川贝母偏于甘润,兼能润肺止咳,善治肺虚久咳、燥咳不已;

浙贝母偏于苦泻,清热化痰,散结力强,多用于痰热及外感风热咳嗽,瘰疬疮痈等症。

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沙贝母的干燥鳞茎,

前三者按药材性状的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

牛蒡子与牛大力

牛 

蒡 

大 

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又名大力子、鼠粘子、恶实等

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美丽崖豆藤以根入药

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补虚润肺,强筋活络。

苦;

寒。

归肺;

胃经。

甘,平。

归肺、肾经

用法

3—9g。

入煎剂宜打碎,炒用寒性减。

常用量30~60克

注意

本品能滑肠,故脾虚便溏者忌服。

商品中的苦味牛大力,又叫大力牛,是同属植物绿花崖豆藤的圆锥状根。

它的根味苦,不呈连珠状,主要产地在广东东部。

其功相似。

草决明与石决明

决 

明 

石 

豆科植物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

又名草决明。

鲍科动物杂色鲍(光底石决明)或皱纹盘鲍(毛底石决明)等的贝壳。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甘、苦;

微寒。

归肝、肾、大肠经。

咸、寒。

归肝经

9~15g

常用量15~30g

黄芩、黄连与黄柏

黄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3~9g。

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可用酒炒,止血多炒炭用。

2~9g

3~9g,清热燥湿解毒宜生用,清相火退虚热宜盐水炒用,止血宜炒炭。

均苦寒,而功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相须为用治湿热,火毒诸证。

黄芩归肺、胆、胃、大肠经。

黄芩善清上焦热,

黄连归心、肝、胃、大肠经。

黄连善清心经热和中焦热,

黄柏归肾、膀胱、大肠经。

黄柏善清下焦热

黄连与黄芩又同能凉血,治疗血热妄行证,其中黄芩尚可安胎,治疗热扰胎元之胎动不安;

黄柏又能泻火除蒸,治疗肾阴虚、相火妄动之遗精、骨蒸发热、盗汗等。

柴胡与银柴胡

柴胡

银柴胡

来源

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

性味

苦、辛、,微寒。

归肝、胆经。

甘,微寒。

归肝、胃经。

功效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退虚热,清疳热。

特点

功善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及升举阳气,即为治肝胆疾患之要药,又为治气虚下陷所常用。

主治少阳寒热、感冒发热、肝郁胁痛或月经不调、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脱垂及疟(nue)疾寒热。

解表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用。

本品具有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之长。

功善退虚热,清疳热,略兼益阴,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及小儿疳积发热。

菊花与野菊花

菊 

野 

来 

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黄者名黄菊花,白者为白菊花。

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

豪菊、滁菊、贡菊、杭菊。

均以花朵完整、颜色新鲜、气清香、少梗者为佳。

菊科植物野菊等的干燥头状花序。

功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9—15g。

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

清热解毒,疏风平肝。

外用适量。

性 

辛;

甘;

归肝、肺经。

归肺、肝经。

生地与熟地

生地黄

熟地

分类

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茎。

鲜者名鲜地黄,其多汁,苦重于甘,清热凉血生津效佳,热甚伤津者多用;

干者名干地黄,其质润,甘重于苦,清热力稍差而长于滋阴,阴虚血热、骨蒸潮热多用。

玄参科植物地黄干燥根的炮制加工品。

甘、苦,寒。

归心、肝、肾经。

甘,微温。

归肝、肾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用法

9—30g。

本品寒滑腻滞,故脾虚食少便溏及湿滞中满者忌用。

其能膩膈碍胃,故脾胃不健者服之宜慎。

宜与健脾胃药如砂仁、陈皮等同用

大青叶、板蓝根与青黛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片。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苦,大寒。

归心、肺、胃经。

归心、胃经。

咸,寒。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定惊。

用量

1.5—3g。

来源相近,均性寒,功善清热解毒、凉血,主治温病高热、温毒发斑、丹毒、痄腮、喉痹等。

区别

1.大青叶大寒,苦,善凉血而消斑,温毒发斑最宜;

又治口舌生疮等。

2.板蓝根苦泄性寒,善解毒散结利咽,大头瘟及痄腮最宜。

3.青黛咸寒,亦善凉血而消斑,除温毒发斑宜用外,又善治血热吐血、衄血;

还能凉肝定惊,治肝火犯肺之咳痰带血,小儿惊风、热疳;

外用能收湿敛疮,治湿疹、湿疮等。

牛黄、硫磺与雄黄

硫 

雄 

牛科动物牛的胆结石。

天然硫磺矿的提炼加工品。

硫化物类矿物雄黄的矿石,主含二硫化二砷。

清热解毒。

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外用杀虫止痒,内服壮阳通便。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定惊。

凉。

归肝、心经。

酸、温。

有毒。

归肾、大肠经。

辛、苦、温。

归心、肝、胃经。

0.2~0.5g,入丸散剂。

内服1~3g,炮制后入丸散。

外用适量,涂擦或烧烟熏。

内服0.05~0.1g,入丸散。

茯苓与土茯苓

茯 

土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块茎。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既能渗湿利水,又能健脾宁心,凡水湿、停饮无论寒热或兼否脾虚皆宜。

解毒、利湿、利关节。

即为治梅毒或因患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之要药,又可治淋浊、带下、脚气、湿疮及湿疹等。

用 

10~15g,安神常以朱砂拌用。

15~60g

甘、淡,平。

归脾、心、肾经。

五加皮与香加皮

五 

加 

香 

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

萝摩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

又称北五加皮。

1、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①风湿痹痛,兼肾虚有寒者最宜②肾虚腰膝软弱,小儿行迟。

2、利水:

水肿,脚气浮肿。

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1、风寒湿痹,腰膝酸软。

 2、水肿(尤宜心衰性水肿),小便不利。

异 

同性温归肝肾,既均能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相异的是:

香加皮源于萝摩科而有毒,长于利水消肿;

五加皮源于五加科而无毒,长于补肝肾强筋骨。

5~9g。

3~6g

辛、苦、微甘,温。

归肝、肾、心经。

川乌、草乌和乌头、附子、白附子的区别*

*草 

乌*

附 

白 

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草乌的茎是蔓生攀援状藤本,一般长约三米左右,开紫色花。

草乌的根是长块状,没有附子。

川乌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主根)。

川乌的茎是直立的,一般高约一米左右,开紫色花。

根是团块状,侧根就是附子,炮制后就是常用的附片。

因为是附生于川乌的主根上,故名附子。

毛莨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

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

又称“禹白附”,历代本草中所用的白附子均为今之“关白附”,关白附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其性热而毒性较大,应加于区分。

乌头是川乌和草乌的统称。

而川乌和草乌是同一种系下的两种不同的植物。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一般炮制后用。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用于:

1、风寒湿痹,寒湿头痛。

2、心腹冷痛,寒疝腹痛。

3、局部麻醉(外用)。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

性热,味辛、苦。

有大毒。

辛、苦,热;

归心、肝、肾、脾经。

辛.大热.有毒。

归心.肾.脾经。

辛、甘、温。

外用:

调敷。

【注意事项】1、该品有大毒,尤其对神经官能有一定影响,其镇痛效果主要是通过对局部神经的麻痹作用而实现。

慎用!

2、为医疗用毒性药品,不可内服。

1~3g,多用制品,先下久煎。

有大毒,不宜久服。

孕妇忌用。

生品一般不内服。

3~15g,

入汤剂应先煎30~60分钟,以减弱其毒性。

3~5g。

本品温燥有毒,孕妇忌服。

生品毒性大,一般不作内服。

白豆蔻、草豆蔻与肉豆蔻,

豆 

肉 

草 

姜科植物豆蔻或瓜哇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

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干燥成熟种仁。

姜科植物草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①涩肠止泻:

久泻不止。

②温中行气:

虚寒气滞的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温中、燥湿、行气。

均辛温,归脾胃经,功能温中行气,治脾胃寒湿气滞之脘腹胀痛、食少呕吐或泄泻等。

其中,肉豆蔻兼归大肠经,温中与固涩兼具,作用偏于中下二焦,又善涩肠止泻,治虚寒久泻不止;

白豆蔻兼归肺经,芳香化湿而无固涩之力,作用偏于中上二焦,又善化湿止呕,胃寒呕吐宜之。

3~6g。

入汤剂宜打碎后下。

入丸散剂每次1.5~3g。

温中止泻宜煨用。

3~6g,入汤剂宜打碎后下。

辛、温。

归肺、脾、胃经。

归脾、胃、大肠经

归脾、胃经。

陈皮、青皮、橘红、化橘红、桔核与橘络

橘 

青 

化 

*桔 

核*

*橘 

络*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习称陈皮。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外层红色部分。

橘红温燥之性胜于橘皮,并兼发表散寒。

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

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种子。

一般多从食品加工厂收集,洗净,晒干或炕干。

又名橘丝、橘筋,为芸香科植物橘的果皮内的筋络。

橘皮质轻力缓,温和不峻,作用偏于中上二焦。

青皮质重沉降下行而力猛,作用偏于中下二焦。

若治肝病及脾,肝脾不调,肝胃不和,又常相须为用。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疏肝破气,散结消滞。

行气宽中,燥湿化痰,发表散寒。

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

理气,止痛。

治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腰痛,膀胱气痛。

化痰,通络,理气

辛、苦,温。

归脾、肺经。

苦.辛.温。

归肝.胆.胃经。

辛,苦,温。

归肺、脾、胃经

苦,平,无毒。

入肝、肾经。

甘、苦、平、归肝、脾经。

3~10g,

3~10g

3~9g

枳实与枳壳

枳 

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

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大剂量可用15g。

苦,辛、微寒。

归脾、胃、大肠经。

大蓟与小蓟

小 

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凉血止血,散淤消痈。

大蓟凉血止血力较强,多用于吐血、咯血及崩漏等;

小蓟则药力较弱,又能利尿,多用于尿血、血淋。

9~15g。

鲜品可用30~60g。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甘、苦,凉。

归心、肝经。

怀牛膝与川牛膝

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跟。

习称怀牛膝。

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跟。

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补肝肾、强筋骨。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怀牛膝能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则无明显补肝肾作用。

6~15g。

补肝肾、强筋骨当酒制用,余皆宜生用。

苦,酸,平。

甘、微苦,平。

红花与西红花

红 

西 

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

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又名藏红花、。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活血祛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西红花味甘,性寒,功与红花相似而力强,除善活血祛瘀,治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及跌打伤痛外,又能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3~10g。

小剂量活血通经,大剂量破血催产。

1~3g。

甘、寒。

南沙参与北沙参

南 

沙 

北 

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和杏叶沙参等的新鲜或干燥根。

新鲜者名鲜沙参。

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

清肺养阴,祛痰,益气。

用于肺热燥咳有痰,阴虚劳嗽咯血。

气阴两伤的舌干口渴。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咯血。

阴伤津亏的舌干口渴。

,鲜品15~30g。

鲜用清热养阴生津力较好。

甘、微寒。

归肺、胃经。

(注: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