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97534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标志性成果的取得凸显了学校本科教育的优势与特色,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撑。

二、丰富的素质教育资源

学校强化专业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开设科学技术类、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艺术体育类、创新创业类五大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有在线教育学习平台,积极支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引进国内外优秀的通识教育类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学校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培养计划,搭建“理工大讲堂”、“理工大舞台”、“创新杯”科技文化节、“奉献杯”志愿服务文化节等素质教育平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学校积极探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搭建了科普教育、特色活动、基地建设、研究项目、科技文化、学科竞赛“六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平台;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实干精神,构建了实践能力锻炼平台,打造基地化、项目化、专业化暑期志愿服务平台,在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我校总成绩多次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建立了适合学生不同发展需求、不同成长路径的人才培养模式。

1.学分制和主辅修制

作为湖北省首批学分制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全面推行选课、选教制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推动教师重视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

推行学生自主的专业选择制度,保障学生个性化发展。

入学初,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自由申请参加选拔考试,进入各类试点班、实验班、卓越班学习;

第二学期末,学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自由申请转专业;

第三学期,学生可以通过“七校联合办学”申请修读在汉7所部属高校(含本校)的双学位;

第三~四学期(按专业大类培养时间),可在培养大类里自主确认主修专业。

2.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依托国家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涵盖材料科学、建筑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先进制造科学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的人才培养知识新体系,培养材料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和面向未来的建材行业领军人才。

学校开设通信工程、软件工程、金融学等教学改革试点班,培养各类拔尖创新人才。

3.科教协同培养模式

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和地域优势,与中科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共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数学基地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物理基地班,与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共建土木工程专业陈宗基岩土工程菁英班。

学校大力推进校内高水平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3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均面向本科生开放,为学生开设创新研究类课程和实验,指导学生开展创新研究等。

4. 

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学校通过与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企业共建,实现人才互通,资源共享,协同培养创新人才。

学校依托28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积极推进校企联合培养与协同育人工作,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3个,湖北省实习实训基地7个。

学校与联合培养单位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建设实践基地、组织与落实教学内容,建立协同工作机制,落实学生企业学习环节,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5. 

国际协同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搭建国际协同平台,探索国际协同培养。

学校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协同合作机制,开设车辆工程、金融学、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方向)3个国际合作办学专业。

学校与艾克斯马赛大学合作开设生物制药专业;

推进特色优势学科走出去,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建设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武汉理工学院,提高学生国际协同培养的覆盖面,提升国际协同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与邓迪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等190余所国(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签有联合培养协议,开展“2+2”“3+1”等多种形式协同培养。

四、卓有成效的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接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坚持“因材施教、实践为先、开放协同”的理念,协同整合各方资源,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了以创新为引领、创业为导向的“多元协同”“三级链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学校坚持“分类培养、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实施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在专业教育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素质与能力;

面向有兴趣、有志向的学生着力加强创新精神与素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创业实践训练,引导学生把科技创新向创业延伸,实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衔接;

面向有潜质、有能力的学生,开设工商管理(创业管理)专业经济学“专业+创业”试点班、,系统培养创业管理专门人才。

学校建立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主导,以科研基地本科生开放基金、自主创新基金为支撑,以国家及省部级各类学科竞赛为展示平台的大学生课外创新训练体系,每年投入1100余万元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依托学科优势,建有“引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一批开放共享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基地(创客空间),“绿色建材与新材料”“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大型邮轮游艇”等创新创业梦工场,形成了学校“创新创业园—孵化器—发展加速器”三级链接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三年来,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数模竞赛、挑战杯、节能减排竞赛等重要科技竞赛中获省部级奖2000余项,获奖数量和质量位居湖北省乃至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出台政策对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与实践中取得的突出成果予以认可和奖励,在评优评先及推荐免试研究生过程中给予相应的加分或免试资格。

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

学校先后被人社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认定为:

“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

一流专业建设

国际化示范学院专业1个、15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8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序号

专业名称

建设级别

1

车辆工程

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

2

通信工程

3

物流工程

4

船舶与海洋工程

国家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

5

工程力学

6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7

矿物加工工程

8

轮机工程

9

土木工程

10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

11

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际化示范学院专业、国家特色专业

12

动画

国家特色专业

13

工业设计

14

国际经济与贸易

15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16

物联网工程

17

包装工程

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

18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9

测控技术与仪器

20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2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2

复合材料与工程

23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24

海事管理

25

航海技术

26

化学工程与工艺

2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8

交通运输

29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30

汽车服务工程

31

热能与动力工程

32

软件工程

33

制药工程

34

自动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