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物理模块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96036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考物理模块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高考物理模块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高考物理模块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高考物理模块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高考物理模块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高考物理模块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浙江高考物理模块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物理模块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高考物理模块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应用:

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半导体材料中渗入其他元素,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分子的扩散完成

布朗运动

不管哪一种微粒,只要足够小,就会发生这种运动;

微粒越小,运动就越明显。

微小颗粒的运动不是生命现象。

后人把悬浮颗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水中的小颗粒受到液体分子的作用而做的无规则运动,不能说它就是热运动。

布朗运动反映了分子的热运动

是固体微粒在流体(液体或气体)分子的频繁碰撞下所做的一种无规则运动

不能证明组成固体小颗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是人力无法阻挡的

不是分子的运动,但是是分子运动地宏观反映

液体中许许多多做无规则运动地分子不断地撞击微小悬浮颗粒,当颗粒足够小时,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而且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得越剧烈,对悬浮颗粒撞击的频率及强度越高,微粒无规则运动得越剧烈。

因此布朗运动看到的是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它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因此,布朗运动间接地证实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灰尘飞不是布朗运动,是尘埃在空气气流作用下所做的宏观运动。

能在液体或气体中做布朗运动的微粒都是很小的,一般数量级在10^(-6)m,这种微粒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必须借助于显微镜

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因此,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其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

引力和斥力都随着r的增大而减小 

斥力比引力减小的更快,即当分子间距离变化相同时,分子间的斥力变化量大于引力的变化量,在一定范围内,斥力曲线上的各点切线的斜率比引力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大

分子间可以发生相互作用的距离很短,当分子之间的距离超过分子直径的10倍,即1nm的数量级时,可认为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为零,所以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可忽略不计。

分子的理论: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物质结构的基本图像)

统计规律:

由大量偶然事件的整体所表现出来的规律

4、温度和温标

平衡态是一个系统的状态

热平衡是两个系统间的关系(只要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就说这两个系统原来处于热平衡)

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平衡定律):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时,它们必定具有某个共同的热学性质,即温度,其特征就是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用符号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为K

热力学温度T=t+273.15K

内能

分子动能:

物质的温度是它的分子热运动地平均动能的标志

理想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大小只由温度决定,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压强、体积无关。

即只要处于同一温度下,任何理想气体的分子做热运动的平均动能都相同。

 

分子势能:

与物体的体积有关理想气体不考虑势能

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组成任何物体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以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当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又可以具有机械能。

当物体机械能增加时,内能不一定增加,当机械能与内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在不考虑分子间势能的条件下,物体的内能等于所以的分子动能之和,仅有温度决定

二、气体

打足气的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常常会爆胎,原因是车胎内的气体因温度升高而压强增大、体积膨胀。

1、等温变化:

玻意耳定律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

pV=C

T2>

T1相同压强下,体积大的温度高(热胀冷缩)

2、等容变化:

查理定律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

P/T=C

3、等压变化:

盖-吕萨克定律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其体积V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

V/T=C

p1<

p2

理想气体

上述三个定律都是在压强不太大(相对大气压强),温度不太低(相对室温)的条件下总结出来的。

标准大气压:

1.0×

10^(5)Pa

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pV/T=C

气体分子运动特点:

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地机会均等,分子速率按一定规律分布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与分子的平均动能Ek成正比

气体压强的大小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

热力学定律

系统只由于外界对它做功而与外界交换能量,它不从外界吸热,也不向外界放热,这样的过程叫做绝热过程

要使系统状态通过绝热过程发生变化,做功的数量只由过程始末两个状态决定,而与做功的方式无关

做功时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如内能与机械能、内能与电能等发生转化,而传热只是不同物体(或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内能的转移。

△U=Q+W

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一类永动机:

不需要任何动力或燃料,能不断地对外做功

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反映宏观自然过程的方向性的定律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1)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要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必须有第三者的介入

任何一种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进行方向的说明,都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Eg摩擦生热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自由膨胀过程是不可逆的;

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

2)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而内能无法全部用来做功以转换为机械能

气体向真空的自由膨胀是不可逆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

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的方向进行

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在物理学中,不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系统)总熵不会减小so热力学第二定律叫做熵增加原理

在自发过程中,熵总是增加的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物理3-5

动量p=mv矢量,与速度方向相同

动量改变,动能可以不变

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它所受的力

mv’+mv=F(t’-t)

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物体的动量增加越多

冲量:

力与力作用的时间的乘积,用字母I表示

p’-p=I

动量定理:

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冲量

要使物体的动量发生一定的变化,可以用较大的力作用较短的时间,也可以用较小的力作用较长的时间

动量守恒定律: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

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

普朗克常量h=

光的粒子性:

光沿直线传播,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频率越大,粒子性越强

光电效应:

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

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

光电子的能力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发生光电效应

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的功的最小值,叫做这种金属的逸出功

1eV=1.6×

10^-19J

光子是指光在空间传播时的每一份能量,不带电

光电子是金属表面受到光照射时发射出来的电子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k=hv-W。

Ek为最大初动能

光较强时,包含的光子数较多,照射金属产生的光电子较多,因而饱和电流较大

光的散色:

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光电效应表明光子有能量

康普顿效应:

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有动量p=h/λ

粒子的波动性:

折射、干涉、衍射、偏振波长越长,波动性越大

汤姆孙→卢瑟福→波尔

α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α粒子散射是估计核半径最简单的方法

和半径R的数量级10^-15m整个原子半径的数量级10^-10

用摄谱仪可以得到光谱的照片

各种原子的发生光谱都是线状谱,说明原子只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

光谱分析特定:

灵敏度高(不能用连续光谱)

波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时,会放出能量为hv的光子

hv=Em-En(m>

n)

能级公式:

原子处于基态,是最稳定的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地向能量较低的能级跃迁,放出光子,最终回到基态

原子核

关于原子核内部的信息,最早来自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可再分)

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元素,都能自发地发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能放出射线。

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如果一种元素具有放射性,那么,无论它是以单质存在,还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都具有放射性。

放射性的强度也不受温度、外界压强的影响

射线来自原子核

原子核的衰变:

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

α衰变:

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

β衰变:

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加1

β衰变实质在于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γ射线经常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

对于一个特定的氡原子,我们只知道它发生衰变的概率,而不知道它将何时发生衰变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处得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

质子的发现:

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核反应:

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中子的发现:

与天然放射性物质相比,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强度容易控制,还可以制成各种所需的形状。

它的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物质短得多,因此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so现在用的都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测厚度;

放射治疗;

示踪原子

核力:

把核子(质子和中子的统称)紧紧的束缚在核内,形成稳定的原子核

①是强相互作用力的一种表现

②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

10^-15m之内

③每个核子只跟邻近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这种性质称为核力的饱和性

弱相互作用是引起原子核β衰变的原因,即引起中子-质子转变的原因

结合能:

分开核子所需的能量

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较比结合能(平均结合能)。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地越牢,原子核越稳定

质量亏损:

E=mc^2

质量亏损表明的确存在原子核的结合能

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最大),这些核最稳定

裂变反应把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做临界质量

核电站慢化剂:

快中子和慢化剂中的原子核碰撞后,中子能量减少,变为慢中子。

常用的慢化剂有石墨、重水、普通水(轻水)

控制棒:

镉棒,反应过于激烈时,插入深一些,让它多吸收一些中子

反应堆的外面需要修建很厚的水泥层,用来屏蔽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

核反应堆的核废料具有很强的放射性,需要装入特制的容器,深埋地下。

聚变反应(热核反应)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他们的距离达到10^-15m以内,核力才能起作用

方法:

把它们加热到很高的温度

主要用在核武器上,氢弹首先由普通炸药引爆原子弹,再由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引发热核爆炸

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发生热核反应,质量不断减小

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地球上聚变材料的储量丰富;

轻核聚变更为安全、清洁

难点:

地球上没有任何容器能够经受如此高的温度磁约束&

惯性约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