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墨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93100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墨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古诗两首《墨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古诗两首《墨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古诗两首《墨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古诗两首《墨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墨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古诗两首《墨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墨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两首《墨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学生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回忆七言诗的朗读节奏。

3、学生有节奏、有韵味地读诗。

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1、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

2、小组内汇报自学情况。

3、全班交流:

A、交流学懂的内容:

①理解重点词:

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学生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在自学的基础上提问。

四、品诗

1、学生品“淡墨”

①学生欣赏梅花的图片,并能用上几个词语描述。

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

③学生欣赏墨梅图,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学生品“清气”

①学生先思考再交流:

“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

理解“不要人夸好颜色”

②引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品读

思考:

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①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连读。

②学生倾听师有感情地诵读古诗,闭起眼睛展开想像。

师引读,指名学生读。

五、品诗人

1、比较《墨梅》、《竹石》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

了解“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2、学生交流王冕的资料。

领悟整首诗的思想内涵。

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3、释疑课始的问题。

作者为什么画“墨梅”?

4、学生

齐诵《墨梅》

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

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

2、你能背出相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

(指生背)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读课题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出来,不但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

/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

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

淡墨、痕、清气、乾坤

师小结: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

古人云:

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

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师小结:

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

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1、品“淡墨”

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

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

(课件:

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

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②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

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③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

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④指导朗读:

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指读。

指点:

2、品“清气”

过渡:

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①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

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

②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师引读:

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

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

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

齐声读

过渡:

(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

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

生回答。

①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

生自读。

②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

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

指一生读。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

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

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竹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墨梅》与这两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

(板书:

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师:

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

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王冕的资料

师:

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

至此,墨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你读懂了吗?

(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师小结:

对呀!

王冕曾说:

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

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

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

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

师评:

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4、如果让你选择,你想做雍容华贵的牡丹、香飘万里的丹桂,还是默默无闻的墨梅?

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齐诵《墨梅》!

1、完成《一课一练》

2、搜集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

3、办一期以“岁寒三友”为主题的小报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20.古诗两首《石灰吟》

2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

2.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有气势、有节奏地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自读课文,感受出石灰勇敢、清白一生的高尚品质。

重、难点:

1.体会于谦的崇高品质,并通过练笔赞美于谦。

小黑板、PPT

一、梳言:

理解诗歌的意思

1.导入解题

(1)在教师的指导下引背《墨梅》。

出示《石灰吟》,倾听师吟诵。

(2)了解“吟”这种古诗的题材。

2.读通诗句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力争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

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

(1)讨论:

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

(2)解疑: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

(3)讲述:

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

(4)吟诵:

学生诵读全诗

齐读课题

二、造境:

走进石灰的世界

1.信息共享:

学生交流有关石灰的知识

2.石灰自述:

学生讲述

3.体会诵读:

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诵读全诗

三、显象:

再现物我的形象

1.历尽磨难:

(1)学生读诗句,想象石灰千辛万苦,说说自己的感受。

(2)在教师的引导下诵读全诗。

(3)学生了解于谦的伟大一生。

 2.永留清白:

对比体会石灰和于谦的品格

(1)对比讨论:

石灰留给了人间什么东西?

于谦又把什么留给了后人?

(2)学生交流体会。

(3)拓展联系:

像石灰一样、像于谦一样的英雄人物?

在师的引导下诵读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四、抒情:

抒发诗人的情志

 1.一诵――少年抒怀

当时的少年于谦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

学生诵读

 2.二诵――为官感悟

感悟:

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

他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呢?

学生交流

3.三诵――临刑陈词

4.四诵――后世评价

五、练笔:

书写诗人的情操

1.学生练笔。

2.集体交流。

3.创作关于《XX吟》的诗

 1.导入解题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墨梅》,体会到了墨梅的纯洁、高尚。

记得画家王冕这样赞颂道(学生接背):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把迷人的清香与纯洁的品质留给了人间。

这节课,我们还要去认识一位著名的诗人――于谦,他同样吟诵出这样的诗句……(屏幕出示全诗,师范读)

  

(2)诗的题目读作……(生读诗题)“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

 

(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

 

(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

 

(1)讨论:

 

(2)解疑:

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

(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

“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讲述:

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

(全诗意思:

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4)吟诵:

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引入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种文体,也表示赞美的意思,板书“吟”,再板:

石灰吟

石灰身上有哪些值得赞美之处呢?

一起来看课文

石灰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间。

只要我们细心留意周围的墙壁,到处可见洁白的石灰身影。

石灰怎么会如此洁白呢?

它究竟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

(让学生交流有关石灰的知识)

 2.石灰自述:

我的名字叫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

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

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

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

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

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3.体会诵读:

听了石灰的自述,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正是因为石灰经过了如此复杂而艰难的演变过程,所以诗人于谦才这么动情地写道……(诵读全诗)

  1.历尽磨难:

对比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

  

(1)在诗人的眼里,石灰力尽了千辛万苦,可谓“千锤万凿出深山”;

面对磨难与危险,石灰又是那么的从容自若,真是“烈火焚烧若等闲”。

读一读第一句诗,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比如:

石灰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

被凿子挖开的心,掏出了肚;

被熊熊烈火焚烧着,折磨着;

然而,顽强的石灰面对这一切磨难,无所畏惧。

真是太了不起了!

……)

  

(2)这就是坚忍不拔的石灰,这就是宁死不屈的石灰。

难怪诗人如此敬佩地吟诵道……(诵读全诗)

  (3)读到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诗人于谦,想起他的伟大一生。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于谦资料,老师补充: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今杭州。

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

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

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瓦剌军作战。

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50万人马全军覆没,明帝英宗被俘。

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扶英宗之弟为景帝,并亲自督战五昼夜打败了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英宗也得以归国。

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

《石灰吟》是于谦十六岁时写下的一首诗,正值热血青年的于谦慷慨激昂地吟诵道……(诵读全诗)真是诗如其人啊!

石灰吟就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2.永留清白:

  

(1)对比讨论:

(同桌讨论)

  

(2)交流体会:

(学生交流看法,老师引导升华)石灰被用在建筑物上,它留给人间的是洁白的墙;

石灰哪怕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它更给了人们精神的启示――要做一个坚强不屈、纯洁高尚的人。

而于谦就是像石灰一样的人,他的人生就是石灰的人生,他的精神就是石灰的精神。

  (3)拓展联系:

你还知道哪些像石灰一样、像于谦一样的英雄人物?

(如:

岳飞、文天祥等)这就是于谦。

在他的诗作中,我们还发现了一首《咏煤炭》,同样表现出了于谦的高尚品格。

(引着学生诵读,难读的字加上拼音)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四、抒情:

 十六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扬的诗。

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

(学生交流,如:

于谦是个很有志气的人,从小就怀有精忠报国的理想,就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

(学生诵读)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

嗨,我于谦一生清清白白,为国为民,总算无愧于自己年少时的誓言。

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再次吟诵这首诗?

 3.三诵――临刑陈词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

试想临刑前的于谦一定有无数的话想向世人诉说。

他最想说什么?

(学生交流)千言万语道不尽于谦的心怀,不如化作声泪俱下的吟诵……(音乐起,诵读全诗)

 4.四诵――后世评价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评价他:

“有巍巍定难之功,有侃侃立朝之节,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贪之洁。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石灰吟》,就是学习他的崇高精神。

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

(学生深情背诵全诗)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用你手中的笔写下于谦的这首诗。

(指导难点字“锤”、“凿”、“烧”的书写,后抄写全诗。

有感情诵读。

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读出于谦的内心,读出了于谦的决心,今天的学习相信你们不仅对石灰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谦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你一定有自己的话想说,让我们来赞美赞美于谦吧,可以用一段话来赞美也可以结合你的资料自写一首古诗《赞于谦》。

3.创作关于《XX吟》的诗。

★完成《补充习题》

★★搜集于谦的相关资料

★★★创作与“吟”相关的诗歌。

练习6

1.诵读与欣赏《马诗》,学会体会诗歌本身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有趣味地诵读。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练习口语交际,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对话。

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

2.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对话。

(一)教学第二部分(诵读与欣赏)

学生交流预习情况。

学生自由读诗歌。

学生听老师读。

学生交流:

怎么才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学生交流。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个别读。

齐读。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学生读帖,观察书写格式。

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

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

(三)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了解话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学生交流课前准备的对话主题、对话的内容。

(2)明确对话要求。

3.练习。

 

(1)分组练习对话。

(2)学生练习对话。

4.反馈。

师生共同点评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诗歌,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

 (4)指名回答上面问题。

 (5)师生归纳: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抒情:

什么时候才能戴上华贵的马龙头,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飞快地奔驰呢?

这是诗人对热切期望为国建功,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感慨。

 3.练习。

 

(1)带着对诗意的理解,有感情地诵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诵读。

 

(2)集体齐背。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段文字,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广玉兰》。

 

(2)引导学生读帖。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3)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纠正写得不够好的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标题“与×

对话”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对话,是今天人们彼此沟通、相互学习、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形式,也是同学们参与社会、了解生活的桥梁。

与×

对话)

 

(2)指明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教师让学生将课前准备的对话主题、对话的内容与同桌互相说说。

 

(2)要求学生对话时提出问题,注意沟通技巧,会用礼貌用语,明确自己的对话身份。

  3.练习。

  

(1)分组练习对话。

  

(2)推荐一组上台练习对话。

  4.反馈。

  (1)教师引导学生对参与对话的同学的表现作出评价。

  

(2)教师点评。

  

★搜集李贺的其他诗。

★★练习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