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的中美金融大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86371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惊心动魄的中美金融大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惊心动魄的中美金融大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惊心动魄的中美金融大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惊心动魄的中美金融大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惊心动魄的中美金融大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惊心动魄的中美金融大战Word文档格式.docx

《惊心动魄的中美金融大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惊心动魄的中美金融大战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惊心动魄的中美金融大战Word文档格式.docx

美国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美元就是它自己印刷的,缺资金了开动印钞机就可以了。

甚至连货币都不需要印,直接在电脑上输入几个数字就可以。

美国发动金融战的策略是:

首先让对方国的汇率贬值,然后造成对方国内的资本出逃,最终导致实体经济缺少资金而崩盘。

美国通过金融战达到自己的三个主要目的:

一是让对方国的资本市场下跌,利用杠杆做空自己获利;

二是让对方国内的财富通过货币兑换转移到美元制造国美国,然后给美国交税;

三是等对方国的实体经济价格暴跌后以低价买入,从而实现获利。

3、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

军事力量是金融战的保障。

美国利用你军事力量保持美元霸权,以便长久地从其他国家免费得到资源和产品。

美军现役部队由陆军、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组成,是一支能应付当今世界任何挑战的联合部队,也是美国维护世界霸权地位的有力工具。

对于任何挑战美元霸权地位的国家,美国就会出兵大打出手。

例如,2003年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想在出售石油时用欧元结算,让美国出兵将其捉拿并绞死,然后扶持一个愿意听话的总统上来。

这次出兵,美国亲密的盟友欧洲持反对态度,联合国安理会也没通过,但美国还是要出兵了,完全没有把联合国当成一回事。

军事力量强大,就这么任性!

由于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美元是美国掌控。

因此,其他国家每时每刻都要提防美国的金融攻击,却没有金融攻击美国的能力。

美国却可以一次攻击不成,接着发动第二次、第三次……。

这是一个死循环,除非美国自己让自己崩溃。

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实力为军事力量提供了物质保障,军事力量为经济实力提供武力保护。

美国的经济和军事相互扶持、互为支撑,共同维护着其世界霸权地位。

二、美国1977年金融战导致亚洲金融风暴的运作机理

美国每时每刻都在寻找目标发动金融战,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就是美国首先对泰国实施金融攻击,然后各个击破,最终导致整个亚洲经济衰退的例子。

此次金融战中,美国依次实施了以下攻击策略:

第一步:

提前布局,让泰国开放汇率管制。

1997年之前,索罗斯等金融大鳄就对打击泰国进行了布局,早早地把国际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泰国,拉高物价,制造虚假繁荣。

到1997年的时候,成功游说泰国开放汇率管制,由市场决定泰铢汇率的涨跌。

第二步:

资本逃离,泰国贬值。

国际资本大规模逃离,导致泰铢贬值。

泰国本国的资本持有人为了防止自己的泰铢继续贬值,造成自己的资产缩水,将泰铢换成美元并从泰国逃离。

以上,导致泰国实体经济短时间内严重缺少资金,陷入经济危机。

泰国的经济动荡波及整个东南亚地区,大量国际资本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国内资本也疯狂卖出自己国家的货币,兑换成美元逃离。

当时亚洲各国货币疯狂贬值,实体经济严重缺血,外汇储备大幅减少,无法进行国际贸易,引起经济衰退,形成了初期的亚洲经济危机。

亚洲各国为应对经济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印钞补充自己国内资本的流动性,保住实体经济的工厂不倒闭等,希望恐慌过后自己国家的实体经济不出问题,本国货币不再继续贬值,资本不再继续出逃。

这一系列措施起到了效果,实体经济受冲击程度减小,资本不再恐慌外逃。

第三步:

下调亚洲国家经济指标,引发新一轮资本恐慌。

1998年初,亚洲各国在遭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后艰难复苏。

但在此时,美国各大评级机构预估这些主要国家在经济危机后实体经济将会长期衰退,所以下调这些国家的经济指标,结果引发了新一轮的亚洲资本恐慌,亚洲各国资金再一次疯狂出逃,汇率再一次大幅贬值。

此时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进入了深渊,印钞也不管用。

不论印钞多少,最后都被拿去换成美元。

由于大量印钞,各国国内资本流动性空前增多,大量实体工厂、房地产更容易被卖出,然后将大量本国货币从央行换成美元逃离。

同时,印钞导致货币突然增多,更加贬值,资本更加恐慌。

亚洲各国资本不断出逃造成了本国外汇储备美元被洗劫一空,没有了外汇储备就无法在国际上进行采购和贸易,实体经济雪上加霜,彻底倒退。

当时,亚洲最富有的“四小龙”,除了香港之外都从全球经济中心消失。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为什么在亚洲金融风暴如此疯狂的情况下,中国大陆以及中国香港没有受到严重影响?

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一是中国大陆当时没有放开汇率管制,不论多少国际大资本从中国大陆逃离,都不会引起人民币的汇率波动。

所以,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陆除了部分国际资本逃离外,国内资本没有任何恐慌,实体经济也没有出现失血状况。

二是当时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美元没有减少,在香港被金融危机波及的时候,大陆调拨了大量外汇储备美元进入香港。

香港的外汇没有出现短缺,各种对外贸易照常进行,从而躲过了经济危机。

初期,也有大量港元从香港换成美元逃离,但是大陆调拨了更多的美元再一次进入香港,因此港元汇率没有出现大幅贬值,彻底遏制住了港元资本的恐慌,港股和香港房地产也没有持续暴跌。

亚洲经济危机也导致索罗斯等国际金融大鳄栽倒在香港市场,停止了在亚洲的金融攻击,这才结束了亚洲的金融风暴。

国际大鳄巨亏的原因是港元没贬值、港股没下跌。

国际大鳄原来的计划利用期货的杠杆作用,通过做空(预期股票未来行情下跌,先卖出股票开仓,待行情跌后买进平仓,获得差价利润)谋取暴利。

后来因为资金没有中国大陆调拨过来的多,国际大鳄在香港做空不成,不得不遭受巨亏后离开。

可见,金融战实际上就是汇率战,目的是洗劫富裕起来的各个国家的外汇储备美元。

对方国家的美元被洗劫一空,就无法进行国际贸易,就要重新送商品和资源给美国换取其印刷出来的美元。

同时,金融战也是一种通过货币进行的财富转移战,把对方国的各种资产兑换成美元,也等于把对方国的财富转移成美元持有国的财富。

通过金融战洗劫后,国家经济衰退,资产价格大幅下跌,这时国际大资本持有美元重新进入廉价收购资产,剩余的国内资产资本变成别人的了。

被金融攻击过的国家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几十年也是常见的事情。

汇率战的前提是,被洗劫的国家放开汇率管制,否则就无法施展汇率战,无法对别国合法抢劫。

1997年中国的汇率管制还没有放开,才得以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逃脱,并且让放开汇率管制的香港也逃脱。

实际上,当时国际金融大鳄并非针对中国大陆,只不过他们忽略了香港已经回归中国,最后中国大陆也加入了金融阻击战。

面对一个汇率完全没放开的中国大陆,金融攻击最后功亏一篑栽倒在香港大门前。

三、中国防御金融战的一大保证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素质偏低,技术水平不高,经济实力较弱。

中国政府担心的失业问题,多年来在大中专毕业生年增长率8%的情况下,提出了8%的经济增长目标,实现了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提高了金融战的防御能力。

但是,以上都不能保证中国有效防御金融战。

中美金融战中,战线最前沿的中金、中国央行、5大国有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中国政府,中国在中美金融战中胜算的唯一保证的行政措施,尤其是严格的外汇管制制度,外汇管理局是中国唯一的外汇买家。

具体而言,当中国企业通过国际贸易收到1万美元外汇的时候,就必须在15天之内买成别的货物,或者到银行兑换成人民币。

外汇管理局统一归集和管理外汇,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一是杜绝外币在中国境内的肆意流通,避免被国际金融大鳄利用推涨和拉低物价,保持物价平稳。

二是对外币统一调拨和使用,形成强大外币现金流,冲垮国际金融大鳄的攻击阵容,避免不明真相、不懂战术的“中国大妈”胡乱使用外币,这对有效防御金融战非常重要。

日本因为没有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在这方面就吃了大亏。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

于是,美国在1985年9月22日与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签订“广场协议”,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序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

“广场协议”签订后,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与此同时,日元大幅度地升值,对日本以出口为主导的产业造成巨大影响。

日本政府为了达到经济成长的目的,便以调降利率等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维持国内经济的景气,使国内剩余资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产等非生产工具上,结果形成了严重的泡沫经济。

这个经济泡沫在1991年破灭之后,日本便陷入战后最大的不景气状态,至今仍没有复苏迹象。

广场协议是美国对日本发动的赤裸裸的金融战和金融掠夺,首先推动放大日本经济泡沫,然后强力刺破泡沫,抽离美元引发日本经济崩溃,美国从中吸血日本资产。

当年购买美国国债的日本人,上至各大商业银行甚至大藏省,下至平民百姓,一群散户。

散户的思路就是通过多买美国债来托盘,以避免损失,可是日本人买国债的速度,必然比不过美国印钞机的速度。

就这样,日本鬼子美国抽离美元后垮了。

三是让直接持有外币的老百姓,在外币贬值时免受损失。

这方面的道理很简单,不再赘述。

除此之外,中国的外资企业资产管理、外国银行贷款发放的制度非常严格,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为抵御美国的金融战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中美金融战的四大战役

1、第一大战役:

热钱涌入中国VS美国“次贷危机”,中国不战而胜

中国在2005年放开汇率管制后,美国开始布局对中国的金融战,当初的想法是先引起中国通货膨胀,然后用做空的方法洗劫中国。

从2006年开始,各种国际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导致中国的股市楼市,以及外汇储备大幅上涨和增加。

中国的股市暴涨,吓的中国股民不敢疯狂进入,国际资本做空的时候中国股市没有人敢接手。

2008年,原本针对中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结果没能爆发出来。

戏剧性的是,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

美国因“后院失火”无法对中国进行洗劫,如果没有其他国家为此买单自己又扛不住。

于是,美国转头向富裕的欧洲发起金融攻击。

美国资本提前下调了欧洲各国的评级,吓的欧洲资本疯狂逃离,于是欧洲股市暴跌、欧元汇率大跌,持有欧元的资本快速兑换成美元逃离欧洲,欧洲陷入了经济危机。

美国在“次贷危机”后很缺钱,因此奥巴马政府希望欧元兑换成美元后逃向美国,让欧洲为其“次贷危机”买单。

然而事与愿违,因为美国处于金融危机中,各种美元资本根本不敢逃过去,而是在中途把美元换成了人民币进入全球实体经济唯一没有出现动荡的经济大国中国。

美国对美国发起的这场金融战由于准备不充分,反而给中国做了嫁衣。

2、第二大战役:

美国推出QE政策VS中国4万亿救市,中国小胜

从2008年开始,美国为了尽快从“次贷危机”中复苏,即对中国展开金融战。

美国的思路很明确,就是用白条(美元)换中国的实物,然后让白条贬值,以达到逼迫中国通货膨胀的目的。

一开始,美国期望用当年压垮日本的招数,把中国压垮,其总体思路包括以下八个依次推进的步骤:

①美国推出QE(量化宽松政策,即印钞票),让中国购买美国债;

②控制中国的汇率和利率走向;

③大量美元通过中国的出口企业、美国的金融大鳄以虚假贸易方式,间接或直接向中国大陆投资,美国热钱流入中国;

④把中国的各个资本市场炒出泡沫,推高工业品、股票、楼市的价格。

⑤卖空各个资本市场,赚走巨额利润;

⑥股价、地价暴跌;

⑦中国的银行破产,政府债台高筑;

⑧社会无力偿还巨额债务,也无法产生新贷款,社会经济发展停滞。

2009年,中国一开始按照美国的构想,增持美债至8千亿。

此时,奥巴马志得意满,以为中国人比日本人还傻。

于是,美国政府放心大胆地开启印钞机,开始印钱。

中国政府察觉到美国人印钞机全速开启的时候,预感大事不妙。

于是,开始出售刚买来的美债,并开始嘲弄美国政府:

你不是想让美元贬值么?

我可以帮你啊,只要市场上美元够多,不就贬值了么?

美元汇率大幅下跌,远超美国政府的意料。

美国政府发现,中国握住了一个美国的大把柄:

如果中国不计后果的抛售手里的美国债,将使全世界美元泛滥,并带动其他所有持美元债务的国家纷纷抛售自己的美债,美国必然会通货膨胀,美元霸权也将终结。

美国政府顿觉情况不对,立刻停止了印钞,美国的第一轮QE政策终止。

实际上,中国对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初期是被动应付,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受“次贷危机”的冲击比较强烈,国内经济发展开始下行。

中国政府在内需乏力、出口受阻的情况下,为了扭转经济下滑的局面,决定利用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

于是,中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人民币的拯救经济计划。

由于中国的一揽子救市计划,实体经济并没有明显衰退,也导致其余美元资本迟迟没有离开中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就没能被洗劫。

在本次战役中,中国政府小胜。

3、第三大战役:

美国推高中国物价VS中国楼市股市调控,中国再胜

从2009年开始,中国经济总量就变态地好像打了鸡血一样暴涨,2010年超越了日本和德国,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此时,美国想直接对中国发动汇率战已经非常困难了,因为中国拥有足够多的子弹来抵御。

于是,奥巴马政府采取先打外围的战术,即继续攻击欧洲,一方面减少欧洲对中国产品的购买力,另一方面增加热钱进入中国的速度,推高中国的物价。

同时,推出新一轮的QE2政策,引导热钱进入中国市场。

2010年,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开始向“欧洲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下手,连连下调希腊等债务国的信用评级。

此举引发了欧元区国际资本大逃亡,欧元区的各种资本抛弃欧元后兑换成美元,疯狂的冲进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的中国。

这一年,中国的楼市暴涨,一些生活用品的价格也加入到狂涨的行列,从当年的流行语可以看出当年价格的疯涨程度:

蒜你狠、糖高宗、盐王爷、苹什么、豆你玩、姜一军、玉米疯、油你涨、辣翻天、鸽你肉、棉花掌等。

中国政府自2010年开始回收宽松资金,开始对美国进行反击。

2011年-2012年,中国的大中专毕业生增加量出现了拐点。

也就是从这时起,中国没必要非得维持每年8%的经济增长速度,这对中国而言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

从2010年始,中国反击美国金融战的主要思路是:

①用行政手段压制房价,避免楼市增长

②银行抽水,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美国输入中国多少热钱,中国就用银行吃进多少货币。

③阻止国际热钱涌入,引导股市、楼市及物价下跌

④高税率,压制工业发展,避免在此期间经济过快增长。

⑤对外投资,用手里的外汇购买外国的资源、矿山,甚至捐给外国,避免让热钱流入中国市场里,防止经济过热。

⑥与其他国家进行货币互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瓦解美元的霸权地位。

楼市调控方面,中国政府针对房价暴涨的局面,一方面出台商品房限购政策,提高房贷利率等措施,限制投资、投机性购房;

另一方面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减少商品房的刚性需求。

通过多轮楼市调控组合拳,逐渐控制了楼市疯长的势头,避免了更大的楼市泡沫。

银行抽水方面,中国政府通过提高银行准备金的比例等措施,控制热钱在市场上无序流动,让股市止涨下跌。

2011年5月,证监会主席说了一句话:

穷人还是不要炒股的好。

此话引来国民的一片痛骂,岂不知那是证监会主席跟国民的一个善意提醒:

中国准备在股市做陷阱了……

最后,美国银行和高盛纷纷割肉离场,两家分别在账面上赔了100亿美元,熬不住中国跌跌不休的股市,撤走了。

金融巨头的离场,引发了美国在华热钱的恐慌性逃离,人民币汇率连续12天跌停板。

中国出口的压力也骤减。

中国股市危机终于解除,2011年末下调了0.5%的银行准备金率,开始往市场里注资,以恢复经济。

当时中国的战术很明确,美国人的钱会随着QE2冲进中国,中国会用楼市和股市招待他们,让他们竖着进来,躺着出去!

阻止热钱涌入方面,因为中国因承受不住这么多的资金涌入,开始阻挡从欧洲逃离的热钱涌入,不然通货膨胀有可能会击垮中国。

中国经过的严防死守打击热钱流入后,这些热钱美元无法换成人民币进入中国。

国际热钱进入中国受阻,也没有进入美国,而是冲进了国际黄金市场。

从2010年-2012年,黄金价格持续飙升。

中国、德国等60个国黄金储备存在美国。

2012年11月,德国发起“让黄金回家”运动,但申请检查遭到拒绝。

在中国,多方热议是否需要把黄金搬回国内。

“让黄金搬家”运动,反映了对美元统治地位的质疑。

美国为了阻止各国对美元的质疑,决定把黄金价格打压下去。

从2012年11月开始,美联储抛在国际市场上抛出了实物黄金,导致黄金价格一落千丈。

2014年,德国的“让黄金回家”运动彻底放弃。

中国政府除了以上积极运用以上三项战术之外,对外投资、高税率、货币互换等措施也在有序进行中。

综上,美国计划对中国实施的八步金融攻击措施,前三步基本得逞,但进行到第四步吹出中国经济泡沫的时候遇到了中国的强烈狙击,房地产、股市和大众商品价格理性回归,使美国无法实施第五步卖空战术,再一次败下阵来。

4、第四大战役:

美国力保美元霸权VS中国对外投资与货币互换,战斗持续……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对中国金融战的攻势锐减,由主动进攻转入了被动防御,主要是重新树立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因为2009年-2014年间,美联储共进行了三轮QE,向市场注入近4万亿美元流动性资金,促进了投资、开支和借贷,对美国经济的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大量印制美元导致美元供应增多,因此相对其他国家的货币,美元汇率近6年来一直处于贬值状态,各国越来越不愿持有美元及美元资产。

如果这种状况不尽快改变,美元有可能失去国际货币的地位,也将随之失去的数额庞大的铸币税。

因此,美联储于2014年10月30日宣布退出QE政策,降低美元供给量,其主要目的是保住美元的世界霸权地位,同时也有利于防止下一次金融危机。

因为对美国而言,保住美元的地位非常重要。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只有汇率长期坚挺,各国民众手中所持的美元及美元资产才不会贬值,他们才会放心持有。

美联储希望通过退出QE,美元不再继续贬值,以提高美元的资产吸引力,国际资金将会重新流入美国,重新保住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

美联储退出QE,也是为了避免再一次出现金融危机。

因为美联储QE政策实施期间大量印钞票所产生的流动性未能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基本上在金融市场流转,导致股票市场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却连创新高,资产价格出现了泡沫。

美联储趁泡沫较小的时候停止QE政策,有利于避免重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覆辙。

中国与美国的前三大金融战中虽然没有落败,但目前的经济实力尚不足与美国直接对抗。

2015年,中国将采取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和货币互换两手抓的战术,巩固与美国金融战的战果。

在加大对外投资方面,中国基于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巨大的外汇储备和良好的对外合作基础,制定了高质量引进来、高速度走出去的战略举措。

劳动力资源方面,中国人口众多,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多,劳动力相对富裕,通过对外投资和开发建设,能够化解中国的就业压力,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外汇储备方面,中国现有外汇储备4万亿美元。

如此巨量的外汇储备,增加了对美国的控制力,但大量资金闲置也是一种浪费。

对外合作方面,中国与金砖五国、东盟和南非等国家的战略合作日益密切。

在战略布局方面,中国的主要举措是货币互换协议和“一带一路”。

其中,货币互换是指两笔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计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货币不同的资金之间的调换,同时也进行不同利息额的货币调换。

货币互换协议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两国之间的国际贸易不再使用美元计算,也就无需向美国交铸币税,同时避免利率、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例如,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2014年10月13日签署了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这意味着今后三年间,中国和俄罗斯可以直接利用互换的货币进行双边贸易和投资,三年之后相同规模的两种货币在互换过来即可。

近期,有些人说卢布贬值相当于中国向俄罗斯送钱,这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因为汇率波动对货币互换根本没有影响。

实际上,货币互换的风险只有一个,即签约国的现任政府被武装推翻,新任政府不认账。

2008年以来,中国央行已经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冰岛、新加坡、新西兰、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阿联酋、迪拜、土耳其、澳大利亚、乌克兰、巴西、英格兰、瑞士、斯里兰卡、俄罗斯、卡塔尔、加拿大、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大大减少了国际贸易中对美元的依赖。

中国与众多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后,就不要持有那么多美元外汇储备了,就需要通过合适的途径花出去。

于是,“一带一路”的战略诞生了。

“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

上述区域的很多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当中,实体经济缺少资金,中国拿着美元前去投资开发,给实体经济输血,帮助解决其就业和经济复苏,自然是非常开心。

因此,“一带一路”很多得到了众多的国家的热烈响应。

“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化解中国的过剩产能、减少外汇储备、获取国外资源、强化国家安全、提高区域经济主导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中国正在加紧布局人民币全球清算网络,打造人民币离岸中心,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对美元的替代率。

中美金融战还将持续,战略更加高明,战术更加严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