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UI自动化测试的技术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85898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软UI自动化测试的技术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微软UI自动化测试的技术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微软UI自动化测试的技术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微软UI自动化测试的技术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微软UI自动化测试的技术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软UI自动化测试的技术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

《微软UI自动化测试的技术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软UI自动化测试的技术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软UI自动化测试的技术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

  自动测试是指用一个程序自动地控制另外一个程序,模拟用户的操作进行测试。

通常自动化测试涉及到下面三个步骤:

  测试源侦测

  测试源侦测是定位测试目标元素的过程。

比如要测试Windows附件中的计算器,首先要把计算器窗口和其他程序比如写字板区分开。

进一步测试计算器窗口菜单的时候,需要首先定位菜单条的位置,获取第二层子菜单等等。

简单地说,自动化测试首先要能够获取从桌面开始的整个UI树结构,定位到特定测试目标。

  用户行为模拟

  用户行为模拟指模拟用户的输入,比如鼠标、键盘和触摸笔的操作,中间可能会涉及IME输入法、组合键、特定用户习惯,比如输入速度的模拟等。

  测试目标检查

  指获取测试元素的属性,比如读取窗口标题,Listbox的子元素,Checkbox的状态等等,以便进行测试检查。

  Win32SDK和WindowsMessage

  在.NET问世以前,Windows平台上的UI程序无外乎两种技术:

Win32WindowsSDK或者DirectX。

由于DirectX多用于专业领域如游戏和CAD,本文并不讨论。

  无论是MFC,VCL还是VB6,Win32SDK都是其根本,最终打交道的其实都是HWND和WindowsMessage。

实现上述自动化的三个步骤无外乎三件法宝,Win32API,WindowsMessage和WindowsHook。

  测试程序首先通过FindWindowEx和EnumWindow遍历窗口和子窗口,找到测试元素比如某个按钮,然后可以通过WindowsMessage或者API检查测试目标。

比如通过WM_GETTEXT或者GetWindowText读取窗口标题,通过GetWindowRect读取按钮坐标位置等等。

对于用户行为模拟,可以直接通过SendKeyAPI来完成,当然也可以发送WM_CHAR或者WM_KEYDOWN通知等等。

  除此以外,WindowsHook更加丰富了技术的选取。

通过WindowsHook,测试人员还可以直接监控、截取、模拟目标程序的Windows消息,实现更灵活的模拟,检查甚至录制的功能。

  WindowsSpy++(图一)虽然不是测试工具,也算是使用这套技术的典型例子。

通过WindowsSpy++可以定位任意窗口,读取窗口属性,监视窗口消息等等。

图一:

MicrosoftSpy++

采用Win32SDK和WindowsMessage的优点是直接,灵活。

由于直接使用Win32API,没有额外的学习曲线,遇上问题可以直接参考Win32SDK解决。

使用MessageHook使得测试程序可以灵活实现,直接对WindowMessage的操作不仅可以把很多情况化繁为简,还方便testhook的实现。

(所谓testhook,是指产品中为了方便测试而专门设计的隐藏功能,该功能对普通用户不可见,只是为了方便测试。

  缺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使用复杂,实现成本高。

Win32AP的使用上有很多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比如有的Win32API不能跨进程工作,有的WindowsMessage只能发给当前线程所创建的窗口,稍有不慎,就导致测试程序不稳定。

  过于底层,不便使用。

为了方便测试用例调用,需要对API进行封装,增加了实现成本。

同时Win32API的也使得很多VB程序员不便调用。

再者,不同的开发工具,比如MFC,VCL,以及后来的.NETFramework,在内部实现上对Win32API有很多细节的处理,要实现出针对各种情况都通用的测试框架,并非易事。

比如,.NET中的WinFormControl对Win32HWND的维护是动态的,同一个WinFormControl的HWND在程序的生命周期内是可能发生改变的,这一点对于依赖HWND作为唯一标识的Win32API就是一个致命伤。

  无法操作自绘窗口。

比如打开Excel的工作表,会发现表格中的每一个Cell并没有对应到HWND上。

Excel的cell都是通过代码绘制,而不是依赖于现成的Win32Control。

这就使得Win32API对于自绘窗口没有用武之地。

  MSAA

  MSAA的全称是MicrosoftActiveAccessibility。

这是类似DCOM技术。

技术模型是这样的,UI程序可以暴露出一个Interface,方便另一个程序对其进行控制。

MSAA技术的初衷是为了方便残疾人使用Windows程序。

比如盲人看不到窗口,但是盲人可以通过一个USB读屏器连接到电脑上,读屏器通过UI程序暴露出来的这个Interface,就可以获取程序信息,通过盲文或者其它形式传递给盲人。

  MSAA提供了如此方便的功能,UI自动化测试自然可以借用这项技术。

MSAA暴露出来的Interface叫做IAccessible。

测试程序和目标UI程序互操作流程如下:

  1.测试程序调用WindowsAPI:

AccessibleObjectFromWindow,传入目标UI程序HWND。

  2.AccessibleObjectFromWindow函数向UI程序发送WM_GETOBJECT消息。

  3.UI程序创建实现了IAccessible的内部类,然后通过LresultFromObjectAPI把IAccessible接口返回给测试程序。

  4.测试程序拿到IAccessible接口,开始调用IAccessible接口函数操作测试目标。

  IAccessible接口里面的几个关键函数是:

  *IAccessible:

:

get_accChild/IAccessible:

get_accParent通过这两个函数,调用者可以浏览目标程序的窗口关系树,定位到UI元素。

accLocation/IAccessible:

accHitTest读取和分辨目标元素的屏幕位置。

accName/IAccessible:

accSelect读取元素的名字,对UI元素进行指定的操作,比如选取Listbox里面的某一项等等。

accValue开发人员可以自定义value属性的实现。

比如针对折线图控件,开发人员可以在accValue中返回折线的坐标数列。

  MSAA的理念类似于testhook。

通过主动让UI程序暴露一个接口来让调用者控制。

在具体使用中,测试人员往往是结合MSAA和Win32API操作,取长补短。

一方面对于UI元素丰富的属性,比如style,钩选状态,是否最大化和模拟用户输入等,继续采用Win32API。

另一方面用MSAA的优势来弥补Win32API的一些不足,比如:

  由于MSAA有自己的get_accChild方法,使其控件树关系并不一定要和Win32HWNDd关系对应一致。

对于自绘窗口,虽然说只有一个HWND,但是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实现IAccessible接口来实现逻辑上的层次关系。

比如Excel中就可以通过IAccessible把多个cell的子IAccessible接口暴露给调用者。

  IAccessible的实现是由开发者提供,开发者可以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方法的实现。

比如前面提到了折线图控件可以返回坐标数列。

对于.NETWinForm,微软在Framework中就提供了IAccessible的默认实现,这样在具体实现中,就可以处理.NET动态维护HWND的细节等等

针对MSAA的工具也有很多,比如AccExplorer(图二)可以像Spy++一样对指定程序进行控件的树形浏览,检查MSAA属性等。

图二:

AccExplorer

  如果您是开发人员,对于unmanagedUI程序的MSAA实现,参考MSDN中关于WM_GETOBJECT的说明返回IAccessibleinterface就可以了。

对于managed程序,实现方法更简单,现成的例子可以参考:

  * 

Control..:

.ControlAccessibleObjectClass

HowtocreateaccessiblecontrolsbyusingVisualBasic.NETorVisualBasic2005

  对于测试程序如何直接获取并使用IAccessible接口,并非本系列重点,所以并不提供更多介绍。

在后面的文章中,会介绍如何隐含使用IAccessible和MSAA。

  MSAA也有自身的缺点:

  1.虽然说MSAA基于COM技术,但IAccessible并不是一个COM标准接口。

比如使用者不需要调用CoInitialize即可使用,也无法通过QueryInterface进一步获取更多的自定义接口。

这局限了MSAA所能提供的功能。

  2.IAccessible接口的定义有缺陷。

里面不少方法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又缺少一些支持UI自动化的关键方法。

比如它提供了accSelect支持控件的选取,但是却没有类似accExpand这样的方法支持树状控件的展开等。

  关于MSAA和UI自动化的更多渊源,MSAA设计理念,现状和缺陷,可以参考微软早期的一篇名为WhatisUIAutomation的文章。

UIAutomation和WPF

  UIAutomation是微软从WindowsVista开始推出的一套全新UI自动化测试技术,简称UIA。

在最新的WindowsSDK中,UIA和MSAA等其它支持UI自动化技术的组件放在一起发布,叫做WindowsAutomationAPI。

  和前面的介绍相比,我倾向于认为UIA是一项自动化测试“技术”,而MSAA和Win32API只是实现自动化测试的两种“方法”。

这里区分“技术”和“方法”的原因是,一项“技术”往往有独立的模型,体贴的开发接口,用来专门解决某一类的问题,同时允许不同的实现细节。

UIA可以被看作“技术”,是因为:

  UIA定义了全新的、针对UI自动化的接口和模式。

分别是支持对UI元素进行遍历和条件化查询的TreeWalker/FindAll。

定义了读写UI元素属性的UIAProperty,包括Name、ID、Type、ClassName、Location、Visibility等等。

定义了UI元素行为的UIAPattern,比如Select、Expand、Resize、Check、Value等等。

还引入了UIAEvent接口,可以让测试程序在某些事件发生后得到通知,比如新窗口打开事件等。

  以往的Win32和MSAA设计出发点并不是为解决UI自动化。

Win32旨在提供的通用开发接口,MSAA旨在提供程序的多种访问方式。

相反,UIA的设计目的,以及新引入的模式和接口都完全是针对UI自动化测试的。

  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会详细分析UIA的内部实现。

可以看到,UIA这一套接口和模式,可以在不同平台,不同开发工具中实现和使用。

其内部实现方式也因地制宜,前后的兼容性都照顾得很好。

同时,UIA提供了托管的和非托管两种API,这些都是Win32和MSAA无法比拟的。

  下面一段简单的C#代码演示了如何使用UIA测试Windows自带计算器完成计算3+5-2的操作(下述代码可能需要修改以适应不同Windows版本的calc.exe程序。

本代码使用VisualStudio2008针对Windows2008ServerR2English编写)。

  UIA的优势

  UIA的优势非常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适应不同类型的UI程序,包括Win32、WinForm、WPF和Silverlight。

由于WPF和Silverlight中的子窗口和控件并不是传统的HWND,所以Win32API和MSAA无能为力。

而UIA可以直接支持这两种程序。

  2.兼容传统的Win32和MSAA模式。

前面提到过,UIA技术的内部实现可以多样化。

这一点在下一篇文章中会详细讨论。

UIA通过一项叫做UIA<

->

MSAA的桥技术,针对传统程序,可以在内部实现中借用MSAA的接口和直接调用Win32API。

这样不需要对控件或者程序的既有实现做任何改动,就可以直接适用于UIA的新模式。

  3.新引入的TreeWalker、UIAEvent、Pattern、Property模式易于使用,贴合自动化测试。

这些模式高度抽象了各种UI自动化测试的需求,同时又不和传统模式相冲突。

比如执行点击按钮操作,传统方法要么模拟鼠标键盘操作,要么发送WindowsMessage,而Message还分为WM_COMMAND或者WM_BUTTONDOWN。

而通过UIAPattern,统一归类于Invoke接口,这个接口对于测试者来说就统一了。

无论是Win32、WPF还是Silverlight按钮,都可以通过统一接口执行,从而把具体实现隔离开。

同时,调用者若希望继续沿用键盘鼠标模拟,仍旧可以通过SendKey加上UIA获取坐标的方法实现。

而UIAEvent和对UI元素支持条件化区域化搜索,更是极大简化了测试人员的工作。

4.提供托管的和非托管接口,方便各种工具的开发人员。

同时提供了简洁方便的方式支持UI程序和控件开发人员扩展,自定义UIA的实现。

比如通过AutomationPeer来扩展基于WPF的控件,通过实现简单的IRawElementProviderSimple来扩展基于WinForm的控件等。

具体细节在下一篇文章中会详细介绍。

  5.针对WPF程序,除了支持基本的端对端(EndtoEnd)UI自动化以外,还支持基于AutomationPeer的单元测试。

具体例子可以参考UIAutomationinSilverlight-SimulatingUserInteractions

  6.提供了完善的工具、文档、开发包、例子程序等。

比如通过UISpy(图三)获取任意窗口或者元素的UIA信息。

图三:

UISpy

自动化技术和自动化框架

  前面提到了UIA作为全新UI自动化测试技术的优势,但这并不能解决所有的UI自动化问题。

自动化框架正是为了自动化技术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比如:

  1.自动化中的同步和等待。

对于稍复杂的UI程序,测试程序往往需要根据测试目标的状态决定下一步的操作。

比如测试文件另存为功能的时候,若保存路径是网络路径,可能会因为网络延迟导致整个UI停顿比较长的时间。

这个时候测试,程序如果不顾当前状态而简单地执行下一步操作,比如新建文件,很可能会因为UI延迟而失败。

正确的做法是,测试程序应该等待文件保存成功返回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这就是自动化中同步和等待的一个例子。

实现同步和等待有多种方法,最简单粗暴的做法是硬编码一个长时间的Sleep在测试代码中。

稍微好一点的做法可以采取小时间片的轮询状态检查,或者反复重试。

借助UIA的EventPattern,可以尝试捕获另存为窗口的关闭WindowClosedEvent。

如果要做得完善一点,可以把多种方法结合,另外再额外检查目标程序的CPU使用情况,消息循环是否有回应,设定超时时间等等。

  2.冗繁的编码过程。

对于一个UI窗口,里面可能有几十个子控件或者子窗口。

在编写测试代码的时候,如果对这些子元素的获取,操作不能简化,势必导致代码冗繁,难以维护。

借助自动代码生成和ORM(ObjectRoleModeling)等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可以用工具把窗口及其子元素的关系和搜索条件都序列化到XML文件中,然后采用ORM技术即可在代码中轻松获取子元素。

  3.多语言和本地化测试。

多语言和本地化的测试对UI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UI程序往往通过资源文件来定义所显示的内容,这就要求自动化测试要可以方便读取和定位程序的资源文件,来支持多语言和本地化测试。

  4.支持工具和辅助函数的匮乏。

对于大的项目研发,通过好的工具来减小开发成本是非常必要的。

就UI自动化来说,如果自动化测试用例可以通过一次录制,多次播放来做的话,成本会减少很多。

在VS2010中就提供了这样的录制-播放功能。

详细视频可以参考HowtocreaterecordandplaybackTestCasesinVisualStudioBeta2。

  5.区分功能性测试和用户真实行为模拟。

前面提到,就点击按钮功能来说,可以通过SendKey来模拟鼠标操作,或者通过WindowsMessage来直接触发点击事件。

这两种不同方法各有优劣。

比如当按钮被其它元素遮挡,通过SendKey进行模拟就会导致失败,而直接发送WindowsMessage还是会成功。

孰优孰劣取决于要达到的目的。

如果单纯为了测试按钮点击后导致的结果,通过WindowsMessage来模拟就省去了很多麻烦。

相反,如果是界面测试,通过SendKey来模拟就可以让按钮被遮挡的bug暴露出来,而WindowsMessage则不能发现这样的问题。

  所以,单纯的某个自动化技术或者方法也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各种自动化测试框架逐渐涌现和发展。

微软内部有多个不同的自动化框架,设计理念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VisualStudio2010将加入对自动化测试的支持。

在CodePlex上面,也可以找到多种框架,比如White和UIAutomationVerify。

  小结

  本篇主要介绍和比较了Windows平台UI自动化技术的演变。

UIA技术势必成为UI自动化的主流。

下个月,我们会着重介绍UIA技术的内部机制、原理、实现以及如何在程序和控件中扩展UIA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