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411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81745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411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411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411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411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411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411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411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411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411寻觅社会的真谛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二者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源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理解层级]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从地位上来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而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从作用上来看,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2)联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应用层级]

[例1] (2012·

广东高考)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

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

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C.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D.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解题规范]

第一步:

审题干

定考点

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抓关键

由学生“农转非”到“非转农”的变化

  第二步:

析选项

选项

对应度

原因

A

不符合题意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本项与题意无关

B

主体的认识能力无论发生何种变化,主观都要符合客观,这不是材料中现象发生的原因

C

说法错误

社会发展了,但实践依然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D

正确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存在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人们的社会意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方法技巧]

(1)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是不同的,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实现。

社会意识只能影响社会存在的发展,但不能起决定作用。

(2)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经常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理解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和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体现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的常见材料有:

随着经济、政治、科技与社会的变化发展,人们的各种观念发生相应的变化;

体现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材料有:

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发挥某种精神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等。

1.(2012·

新课标全国卷)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本身是一种正确的认识,而且可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④正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③表述错误。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它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表现在: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②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全面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和劳动者。

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三方面内容。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2.全面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这两对矛盾及其运动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

(3)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

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

[例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对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了更高的期许,这是立法的经济、社会和群众基础。

社会保险制度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和探索,为社会保险立法提供了实践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保险法》出台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材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哲理是(  )

①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人民群众的意愿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②④

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社会保险法》出台的现实状况

第二步:

自主分析

与题干无关

材料未体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保险法》出台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但不能说是人民群众的意愿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对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了更高的期许,这是立法的经济、社会和群众基础

辨别两大社会基本矛盾的方法

如何辨别材料考查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还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考生非常头疼的问题。

关键是准确把握两者的基本内涵,如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等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

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思想观念的解放等则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2.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

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  )

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

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选D 本题考查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

题干中“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表明上层建筑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需要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故D正确。

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不一定能解决社会结构平衡问题,排除A。

也与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无关,排除B、C。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解决方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的“斯芬克斯”之谜,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特别提醒]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例3] “十二五”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我国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这说明“十二五”时期我国(  )

A.社会的基本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

B.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通过改革推动社会基本矛盾解决

D.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社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考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解决的方式

“十二五”时期我国通过多种措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推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并不意味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题意强调通过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其实就是通过改革推动基本矛盾的解决,推动科学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区分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内涵的典型词语

在复习中要注意区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内涵。

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的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

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想观念的解放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3.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

这是因为(  )

①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调整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改革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③生产关系变化是引起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本原因 ④社会发展只能在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解决中实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选B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题意强调通过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等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就是在处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也说明改革的作用,②④正确。

①说法绝对化,③颠倒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正确区分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

区别

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

二者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答不同(最根本区别)

社会意识的改变是社会出现各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但这种作用受社会存在的制约

二者对“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同

人的思想、人的主观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特别是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的历史是由伟大的历史人物创造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一观点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作用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它必须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斗争才能实现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无论是抗灾救灾,还是体察民情、民意,都彰显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情怀。

关于这一问题的考查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

(一)常见设问角度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关注民生、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3)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二)常考知识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三)必背答题术语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

[例4] (2012·

海南高考)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②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

③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人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们的社会实践受一定条件的制约

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夸大了人的意识的作用

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正确阐述了人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4.(2012·

广东高考)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

这集中反映了(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C.②③D.③④

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知识。

“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强调记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实事求是,才能写出好新闻来,①正确。

走基层,即强调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与本题无关,舍去。

④与题意无关。

[综合迁移拓展]

全面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社会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观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

同时,社会意识还具有相对独立性。

(2)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两大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是前进的、上升的;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主干数字记忆]

热点一 全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座谈会召开

2012年9月21日,《和谐大舞台·

幸福新农村》——全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座谈会在四川省达州市举行。

据此回答1~2题。

1.会议指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无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各地要在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朋友致富奔小康的同时,尽快改善农村的文化面貌,使农民们摆脱精神层面的贫困。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之所以重视文化建设,是因为(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B.错误的社会意识会直接阻碍社会发展

C.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D.文化建设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

选C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故A错误,C正确;

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只能是间接的,不能是直接的,故B错误;

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依然是经济建设,D错误,且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新农村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落后、错误的观念,如男尊女卑、多子多福、及时行乐等。

这表明(  )

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选C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在社会主义文化占主流的今天,仍然存在一些落后、错误观念,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正确且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

热点二 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问题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3年要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

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要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

要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

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

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

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据此回答3~4题。

3.“民生问题无小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其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选C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可舍去。

排除含有④的A、B、D三项。

故选C。

4.关注民生问题,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其基本的内容是(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一切为了群众 ③一切依靠群众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选B 本题考查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①是坚持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其余三项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故选B。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2年出现了一批网络新词新语:

“向前葱、火箭蛋、高富帅、白富美”等。

网络新词的出现说明了(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