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镇农民转移集聚的利益需求与产业培育的思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6968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镇农民转移集聚的利益需求与产业培育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心镇农民转移集聚的利益需求与产业培育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心镇农民转移集聚的利益需求与产业培育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心镇农民转移集聚的利益需求与产业培育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心镇农民转移集聚的利益需求与产业培育的思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心镇农民转移集聚的利益需求与产业培育的思考Word格式.docx

《中心镇农民转移集聚的利益需求与产业培育的思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镇农民转移集聚的利益需求与产业培育的思考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心镇农民转移集聚的利益需求与产业培育的思考Word格式.docx

如蜀埠村胡雪花、徐剑兵两家都是家中一人是居民户,他们愿意转移到中心镇。

4、脚踏两只船的农户。

这类农户他们逃离不了农业生产,农村有多幢房子,但他们也渴望在镇上拥有一套房子。

于是他们让自己的父母保留在农村的房子,自己转移出去,这样就可以镇上、农村都拥有房子,镇上生活不下去,就回农村,到时候再把镇上房子卖掉,在30户被调查农户中这类人占45%左右。

根据调查分析,现阶段中心镇意向转移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社会保障、提高收入、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其主要需求有以下几类:

1、希望有份工作。

由于到中心镇居住以后,农民的生活成本,包括煤气、自来水、物管费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连蔬菜也要到菜市场购买,农民生活成本大大提高。

因此大都数农户都希望能在镇上找到一份工作。

2、希望有个落脚的地方。

由于农村的土地没有放弃,他们希望转移后回到村里干农活,有个农作物晒场和农业生产辅助用房。

3、希望有住廉租房。

一些经济困难户,特别是整村转移的困难户,他们经济状况不好,最好转移后能住政府安排的廉租房,以减轻生活压力。

4、希望建适合农民的房子。

在中心镇规划和房子设计等方面,要尽可能照顾农民的职业、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产生的不同需要。

5、希望建适合农村文化的设施。

转移农民都是来自不同的村落,他们各自的物质需要、精神需求和情感依恋,不会一夜间城市化。

因此,中心镇和新型社区的功能和文化设施建设中,要体现根源。

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演变过程,它既是产业的非农化,又是人口和生产要素的集聚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的角色转换和利益关系的改变,均会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甚至可以说,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民利益需求问题,不仅会影响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而且会从根本上影响社会稳定发展。

为此,中心镇建设要认真研究农民的利益需求。

二、中心镇农民集聚和产业培育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目前,我县中心镇建设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要求,及时制定出台“1+8”城乡统筹发展政策,建立县四套班子组团式联系中心镇制度,落实城乡统筹工作交办督办、效能监察和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中心镇建设都已经进入实质启动阶段。

特别是在财力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县财政出资2亿元,注册成立县级新农村融资公司,在中心镇设立子公司,加大统筹的融资、开发建设力度。

在中心镇产业培育方面,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提升发展生态农业,创建农业园区,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品牌。

同时加快产业集聚,明确汾口镇重点发展纺织轻工、商业贸易,威坪镇重点发展休闲旅游、来料加工,姜家镇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临岐镇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大墅镇重点发展竹木制品、轻工纺织。

可以说,无论是领导力量、资金保障、政策支持,还是发展氛围方面,都为中心镇农民集聚和产业培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按照中心镇建设的目标(2011--2015年),到2015年镇区户籍人口集聚累计3万余人,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以上,每个中心镇形成1-2个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

对照目标,我县中心镇农民集聚和产业培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1、集聚人口压力较大。

以威坪镇为例,目前,镇区人口约4455为人,年人均收入6028元,五年后人口要达到14487人(见附件一)。

而根据调查,本镇有意向转移的户数仅为433户,人口为1317人。

对照目标,中心镇人口转移任务压力较大。

附件一:

中心镇培育主要指标对比情况表

汾口镇

威坪镇

姜家镇

临岐镇

大墅镇

镇域总人口

(万人)

2009

5.4382

4.9958

2.6715

2.0476

1.4308

建成区户籍人口(万人)

0.5357

0.4455

0.2029

0.3572

0.2187

2015

1.6314

1.4487

0.7480

0.7576

0.5007

建成区常住人口(万人)

1.14

0.83

0.40

0.56

0.35

2

1

0.8

建成区户籍人口集聚率(%)

10

9

8

17

15

30

29

28

37

35

镇域总面积

(平方公里)

237

301

227

222

163

其中:

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3

2.63

1.8

0.6

0.48

5

4.16

4

1.77

1.6

年财政总收入

(亿元)

0.414

0.085

0.049

0.029

0.057

0.96

0.20

0.11

0.07

0.13

农民人均纯收入(万元)

0.6032

0.6028

0.6661

0.7206

0.7200

1.2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45

46

38

40

36

65

2、农民利益需求难满足。

从调查看,意向转移农户都有各种需求,而中心镇建设发展和农民集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

因此,意向农户的各种利益需求一时间难以得到较好解决。

特别是一些在村里已投资建新房农户,他们对照补偿标准,难以取舍。

3、产业发展依然偏弱。

我县多数中心镇产业结构单一,工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技术含量普遍偏低,产品附加值较低,传统优势产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转型压力。

造成中心镇经济集聚能力和发展后颈不足,不能有效地吸纳大量转移农民就业,不利于中心镇的自身发展和农民集聚。

 

4、后续问题隐性存在。

中心镇农民集聚是一个“外生推动”的城市化,并非源于生产生活方式自然调整而产生的集聚。

所以农民转移后能否真正住得下,成为我们需要提前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如转移后农民发现自己不能适应中心镇生活,还想回到农村怎么办?

三、中心镇农民转移集聚和产业培育的建议

乡镇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品质提高是决定农民转移聚集工程成败的关键。

农民生活品质提高主要表现为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环境条件改善、发展能力提升。

尽管目前中心镇农民转移集聚工程刚刚起步,其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但事在人为,只要循序渐进、逐步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中心镇建设和农民集聚就能达到一个很好的结合。

为此,提出如下参考建议:

(一)、增加农民就业渠道,发挥农民利益创造能力

利益创造的最终实现离不开农民的广泛参与,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民就业,为农民提供更多机会,才能实现农民在中心镇住得下、留得住。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增加就业岗位。

如果没有工业支撑,人口集聚后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农民集聚就会带来很多问题。

因此,中心镇建设,要突出工业化这个主线,在编制规划时优先安排工业发展空间,而不是一味盖房子。

试想假如没有工业支撑,这么多人集中在中心镇干什么,靠什么维持生机。

就中心镇而言,服务业吸纳就业作用是有限的,而且,中心镇集聚的人口,素质相对较低,很多人不适合从事服务业。

另外,假如人口集聚到中心镇城区后,大部分劳动力仍然外出打工,则中心镇会变成空城。

因此,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和来料加工业,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人口集聚平台。

二是扩大就业机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要确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的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加转移农民就业机会。

如以项目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政府投资项目优先考虑解决转移农民就业。

要充分发挥乡镇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劳务派遣组织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的作用,为本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帮助。

加大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和跟踪服务工作力度,通过政策扶持,开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带动就业的新路子。

三是加强就业培训,提高转移农民素质。

在坚持市场化导向、社会化培训和政府购买培训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转移农民的职业培训力度,根据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对转移农民进行“定岗、定向、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

(二)、认真研究相关政策,适应转移农民利益需求

1、坚持适度和梯度原则,创新转移方式。

中心镇农民转移集聚是推进城乡统筹的重要方面,在农民转移过程中需要鼓励,但要忌讳一哄而上,不顾农民实际情况,盲目快速推进。

由于农民之间的经济条件差异大,必须创新各种转移方式,坚持农民自愿,引导农民分层次、梯度式转移。

由于整村搬迁要求人员彻底搬走、房子彻底拆除,而孤寡老人等特困群体转移,仅靠其自身力量难以实现,也将阻碍整村搬迁进程。

因此,必须站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建设一批廉租房,实现困难群体的搬迁。

2、加快转移农民土地流转力度,发展规模农业。

我县农民转移后,仍享有原来的土地、林地承包权,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继续享受农业人口计划生育政策。

但是,目前整个自然村转移后,山林和土地的管理和种植成了问题。

没有转移的农民因为土地资源闲置对整村搬迁工作犹豫不决,搬迁后,对原有土地、林地资源舍不得。

小块的土地和林地,不但不能为农民增收,反而阻碍了整村搬迁工作。

因此,加快建立农民土地流转机制,推进整村搬迁后农民的土地打包流转给专业合作社、入股农业经济实体,不但可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还可以推进我县农业规模化经营,通过原有的土地、林地资源流转,集约经营,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和收入,一举多得。

3、成立中心镇公共服务中心,解决后顾之忧。

由于转移农民原有的生活方式被打破,他们继续一个机构来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次建议成立中心镇公共服务中心。

一方面,扩大中心镇的管理权限,使之逐渐成为中心镇周边区域的行政审批中心。

另一方面,探索建立中心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积极提供家政、再就业、维权等服务。

(三)、大力培育中心镇特色产业,增强发展后劲

中心镇应积极发掘利用现有优势资源禀赋,找准功能定位,差异发展,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工业特色产业、文化特色产业或旅游特色产业等,以特色产业带动镇域经济发展。

1、要研究制定引导中心镇产业集聚的政策。

城镇化建设最主要的两大平台是工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工业集聚可以更好地引导人口向乡镇集中。

因此,我县要尽快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周边乡镇企业向中心镇集聚,在严格限制企业在工业园区以外进行新的零星布点同时,应引导分散的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周边村、乡镇原有企业迁移到中心镇工业功能区集聚,其原有厂房退建还耕的面积,可在建成区内进行等量置换建设用地。

以此推动中心镇产业集聚和发展后劲。

2、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升中心镇实力。

推进中心镇建设,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是基础。

要坚持产业兴镇、经济带动、差异发展的原则,把中心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以产业聚集带动中心镇建设。

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坚持产业招商、项目招商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抓好工业功能区招商,争取有一批规模大、质量好的招商引资项目落户中心镇。

要进一步抓好各项产业政策的落实,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保证引进的产业或企业项目能够迅速投入生产、较快产生效益。

同时,要以人口集聚推动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农民从事旅游、商贸、农副产品批发等经营服务性行业,逐步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3、重视中心镇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中心镇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应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底蕴,将镇区内的历史遗迹、遗址、古文物等恢复保护好,在保护其原真性的同时,注重开发利用,使之成为本镇的亮点和名片,以此提升中心镇的知名度,带动商业、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中心镇政治地位

1、优化中心镇发展环境。

中心镇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

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消除政策壁垒,简化办事程序,落实一系列促进中心镇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创造产业、人口集聚的政策环境。

2、提高中心镇政治地位。

中心镇主要领导的政治地位,城建部门的力量配备及政治待遇都应体现出中心镇的地位,为中心镇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另外,要真正落实中心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的下放,给中心镇提供更宽松的发展环境。

3、加快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要完善中心镇公园、商场、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发挥中心镇自然环境优美和生活、创业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吸引转移农民和各类人才到中心镇居住和创业。

中心镇建设和产业培育是一项长期而宏伟的工程,正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使中心镇真正成为农村经济增长中心、农民居住和就业中心、社会公共服务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