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大赛说课获奖作品 讲稿《山居秋暝》Word下载.docx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大赛说课获奖作品 讲稿《山居秋暝》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大赛说课获奖作品 讲稿《山居秋暝》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不喜欢:
古诗语言高度凝练、意境传神,可以说,融大美与大雅于一体,但过往的古诗学习,不讲意境,一味要求背诵,使学生一听“古诗”二字,脑中马上浮现“背诵”二字,实在是头痛欲裂。
(3)不了解:
虽然不陌生但因为不喜欢,使很多学生始终没有走近古诗,深入了解过它。
设计借助信息化手段充分展现古典诗歌优美而深邃的意境,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结合中职学生认知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诵读品味诗歌,体会古诗音韵、节奏之美;
掌握诗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手段:
采用音、视频、校园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将平淡的文字转化成音、色、意巨美的画卷,展现蕴含着丰富的“美”的资源的语文教材,实现助学助教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感受生活升华为思考生活,实现对审美情趣和心灵的塑造。
教学重点:
◆掌握诵读方法,在诵读中感受诗歌音韵、节奏美。
◆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精神追求。
教学难点:
◆鉴赏诗歌意境,体会王维的诗歌风格。
四、教学策略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让学习者投入到主动性、情境性、社会性的课堂环境中,积极地将外在教材通过内部建构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设计依据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信息化手段
目的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学习者特征分析
3.语文课程标准
4.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我的秋天我做主(导入新课)
从秋景照片,感受生活,走入诗中
自主探究法
照相机
教
学
目
标
诗之声(诵读感悟)
吟诵诗歌
诵读法
资源库、视频
诗之意(解读诗意)
解读诗意
小组讨论法
动画
诗之魂(鉴赏品味)
鉴赏意境
启发点拨法
3D水墨动画
我的生活我创作(拓展迁移)
走出诗中,思考生活
知识迁移
图片、音频
我的设计是:
以“我的秋天我做主”请学生拍摄秋之景,描绘诗中意境,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主动走进情境性课堂环境,吟诵“诗之声”、品味“诗之意”、鉴赏“诗之魂”,再以“我的生活、我的创作”走出诗歌,回到生活。
融图、文、音、视、画等信息化手段和多种教法学法于一体,启发和引领学生从感受生活升华为思考生活,实现对审美情趣和心灵的塑造。
五、教学过程
(一)“我的秋天我做主”——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兴趣,以“我的秋天我做主”导入本课。
将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课前,登陆校园网“山居秋暝资源库”了解诗意,拍摄秋景,并提交到教师校园邮箱。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直观可感的秋景图片、视频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课上,以电子相册方式将学生作品展示,谁的作品最准确地传达了这种意境呢?
请随我一同走入王维为我们描绘的钟南山下、莲花池边、竹林深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二)“诗之声”——诵读感悟
安排四次诵读:
1.沙画勾勒月下秋景,配合配乐范读,整体感知。
2.教师示范指导,感知韵脚、节奏。
3.学生利用“山居秋暝资源库”,自行选曲练习朗诵,体会古诗音韵节奏之美。
学生进行诵读比赛
4.每组选派代表,进行诵读比赛,在竞争中激发学生兴趣,
评选最佳男(女)声,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
完成教学重点目标一的学习。
(三)“诗之意”——解读诗意
由小组讨论完成诗歌大意的解读,教师点拨。
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地表达,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设置2个问题:
1.诗中描绘哪些景物?
2.“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对傍晚山林中的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何种心情呢?
引导学生找出全诗主旨——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
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的讲解,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精神追求。
哦,原来画中含情啊!
仅仅40个字,融画入诗、融情入景,可见诗歌语言之高度凝练。
(四)“诗之魂”——鉴赏品味
深邃的意境如古诗之魂魄触动人心,王维将诗、画、情高度融合展现了清新、旷达、宁静的艺术之美,在学生的原有经验中如果无法想象跨越千年的诗中意境,教师需要再助一臂之力,播放水墨动画,感受诗中意境。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需要进一步深化。
山中清新之意境村民淳朴之风尚
哪位同学的作品最准确的表达了这种意境呢?
这是一个评价、交流、反思的过程。
小组讨论,畅所欲言,通过教学广播系统讨论组可以实现全班同学同时点评作品,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无限丰富延展:
残荷营造了秋之萧索的意境;
缀满果实的枝条,营造了秋之丰硕的意境;
湛蓝的天空营造了秋之高远的意境……借助信息化手段,顺利的完成了难点的学习。
(五)“我的生活,我创作”——拓展迁移
1.小结
如果学习仅仅是考试的需要,则不能内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只有迁移到课堂外、其他课程中……,让学生感到这就是他们真正需要的,知识才能常驻心中。
请学生思考2个问题:
将学生从诗中带回生活。
(1)我们为什么在公园里漫步,而不在菜市场里?
(2)如果你在专业课上被要求以“秋韵”为主题设计居室,你打算怎么做呢?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意境不但属于诗,也属于生活。
设计从生活中感受秋景走进诗歌,再从诗中回到生活中去,是对学习的意义的最好诠释。
2.课后作业
作业将学习延伸到课后,通过绘画、写作提升审美情趣;
又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在家中也可实时掌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作业1:
晚自习时间,师生以qq群讨论组为交流平台进行本单元六首古诗的诵读综合练习的互动、指导。
作业2:
画出诗中意境,配合文字说明。
发布到博客,互相交流。
六、特色之处
(一)设计思路
1.设计依据系统性:
本教学设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等理论。
系统把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等要素。
充分分析学生原有经验、知识基础,并通过探究知识内在联系,拓展、迁移构建成新知识,完成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心灵的塑造。
2.注重各课程间联系性:
依据学生专业特长和兴趣,设计从拍摄秋之景走入诗中,再通过拓展迁移,回到生活与专业创作中,体现语文与专业课和生活的联系,诠释学习的意义。
3.评价方式多样性: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多元评价系统,兼顾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二)内容呈现
教案书写以教学设计思路为引领,环节完整,体现师生互动,突显信息化手段在各环节中的作用,形式新颖、图文结合,准确展现教学内容。
(三)技术手段
运用文字、视频、图片、音频、动画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创设问题性、互动性、情境性课堂。
(四)创新效果
信息化手段创新性: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直观生动。
课堂上,创新地使用3D水墨动画创设意境,既为学生描绘了一个跨越千年的诗境,又留有无限想象空间。
本教学设计在上述方面设计合理,具有推广性与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