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前程高级中学高三地理学科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6012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7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前程高级中学高三地理学科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辽宁省大连市前程高级中学高三地理学科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辽宁省大连市前程高级中学高三地理学科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辽宁省大连市前程高级中学高三地理学科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辽宁省大连市前程高级中学高三地理学科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前程高级中学高三地理学科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

《辽宁省大连市前程高级中学高三地理学科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前程高级中学高三地理学科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市前程高级中学高三地理学科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

(X-1)d≤△H<(

X+1)d(X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3)坡度陡缓、坡形和地形倾斜方向判断:

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越大,即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

反之越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坡向下凹),反之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

等高线中的示坡线指示坡度的降低方向:

画在等高线外侧表示中间地势高,坡度向外侧降低;

画在等高线内侧表示中间地势低,坡度向内侧降低。

(4)等高线的综合实际应用知识:

①判断气温高低和降水量多少:

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垂直递减率为0.6℃/100m。

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②判断河流流向,选定水库库址和坝址: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水库坝址宜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③铁路和公路选线:

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坡度、少过河建桥;

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引水线路的选择应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

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应尺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④城市和工厂厂址的选择:

城市或聚落往往选择沿山谷或河谷地带布局。

工厂厂址选择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或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

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

港口的建设应考虑选择在避风深水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闲的地方。

⑤进行农业区域规划: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⑥判断通视情况:

地势高且周边视物无障碍处说明通视状况良好。

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如果视线被阻挡,表明通视状况较差。

2、等压线图的判读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占的边线就是等压线。

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

所以等压线分布图是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

“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1)判断气压系统各部位的名称:

高(低)气压中心、低压槽和高压脊、鞍部等。

(2)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风从高压吹向低压,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的疏密反映风力的大小:

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稀疏处,风力小

(3)判断南北半球和季节:

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表示位于北半球;

反之位于南半球。

大陆出现高压中心

或海洋出现低压中心为该地冬季,反之为该地夏季。

(4)判断天气系统系统天气现象:

低压中心表示气旋,以阴雨天气为主;

高压中心表示反气旋,多为晴朗天气。

低压槽部是冷

暖锋发育的位置,低压中心附近易形成锋面系统。

(5)判断等压面和气压中心位置:

高压中心处的等压面向高处凸出。

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位于右后方;

南半球背风立,高压

位于左后方。

3、等温线图的判读

(1)判断气温差异: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小。

(2)判断地势高低和地形:

位于同一纬度的两地,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表明气温高地势低;

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表明气

温低,地势高。

等温线向高温凸出的方向为山脉的走向。

在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图中,若线

内气温数值低于四周,表明地形为山地;

反之为盆地。

(3)判断南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从南向北递减,表明该区域位于北半球;

反之为南半球。

因为世界上气温分布规

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4)判断海陆分布和季节:

如果知道季节,可以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海陆分布。

反过来,如果知道海陆分布状况

就可判断季节:

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为当地的夏季;

反之为

冬季。

(5)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海水等温线的凸出方向表示洋流的流向。

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表示暖流;

反之表示寒流。

时候如果条件比较充分的话,还可以判断出具体的洋流名称。

(6)判断锋面:

在等温线图上,如果某一区域气温差值较其他区域大很多,该处可能会有锋面存在。

因为锋

面两侧气温相差较大。

4、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1)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

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比较大;

反之比较小。

(2)判断海陆分布: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数值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降水多的区域表示沿海,反之

表示内陆。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

风坡,反之为背风坡。

(4)闭合的等降水量线:

如果某一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表明该区域降水量出现特殊值,遵循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6、等潜水位线图的判读

等潜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高低绘制而成的。

一般绘

制在地形图上,绘制方法与绘制等高线的方法类似。

(1)判断某点潜水的埋藏深度:

潜水的埋藏深度就是潜水面与地表的垂直距离,它等于该点地表的海拔高度减去该点潜水而

的海拔高度。

(2)判断潜水流向: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向都是垂直于等值线,由高处向低处流动。

地下水从潜水位高处向低处

渗流。

若在等值线的转折点,流向与其切线垂直,由高处向低处流动。

(3)判断潜水与河水补给关系:

当河水水位高于潜水水位,则河水补给潜水;

当河水水位低于潜水水位,则潜水补给河水。

也可先判断出河流两岸潜水的流向,若潜水流向指向河流,则潜水补给河水;

若潜水流向背

向河流,则河水补给潜水。

必修一

1、天体系统的层次

河外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地球

银河系地月系

太阳系月球

其他行星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八大行星的公转特点: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有:

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4.八大行星的分类

①划分依据:

距日远近、体积和质量。

②类型:

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其中地球属于类地行星。

5.有生命存在的原因

(1)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

②安全的行星运行轨道。

(2)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3)有液态水———原始海洋的形成

(4)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6.太阳概况:

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7.太阳辐射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亏损的质量转化为能量。

8.太阳辐射的意义

①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所用的太阳能热水器等

煤,石油的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9.太阳大气层:

太阳大气层从外向里分为日冕、色球和光球层。

10.太阳活动

类型

位置

现象

周期

意义

黑子

光球层

暗黑斑点

11年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耀斑

色球层

增亮斑块

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1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电离层:

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波通信受到影响。

②对地球磁场:

扰乱地球磁场,出项“磁暴”现象,导致罗盘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产生极光:

在两极地区产生。

④自然灾害:

许多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12.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特点

绕转中心

太阳(地球公转)

地轴(地球自转)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º

/日

近日点(1月初)最快

远日点(7月初)最慢

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

(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13.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交角,目前度数是23°

26'。

1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5.时间计算

(1)地方时

①产生: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线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②划分:

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1°

等于4分钟。

公式: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

时间差

注:

a.时间差:

两地的经度差÷

15取整数,余数*4b.东加西减

(2)时区与区时:

全球共有24个时区,各时区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每向东一个时区,区时就加一个小时。

(3)日期变更线:

0时所在经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4)晨昏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天进入白天为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天为昏线,晨昏线的点的地方时为日出和日落时间,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

(5)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16.地转偏向力偏移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没有偏转。

1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18.H=90°

—纬度差(所求地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差的绝对值,同半球相减,异球相加)

19.气候上的划分:

3、4、5月划分为春季,6、7、8月划分为夏季,9、10、11月划分为秋季,12、1、2月划分为冬季。

20.五带的划分

(1)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

(2)温带

1南温带:

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无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

2北温带:

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无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

(3)寒带

1南寒带:

南极圈到南极点之间,无太阳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

2北寒带:

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无太阳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

21.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体传播)和横波(s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地震时,陆地上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22.地球固体地表以下可分为三层,由外到里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23.地幔的物质状态属于固态,地壳属于液态,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24.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是岩浆发源地;

地壳不等于岩石圈。

25.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6.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7.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28.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高低纬度间温度差异

29.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2)反射作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3)散射作用(天空的颜色)

30.大气的保温作用

⑴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贮存能量:

能让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

⑵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部分损失:

大气通过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31.热力环流:

32.影响因素:

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

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33..气压带风带分布:

34.季节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5.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月份

亚欧大陆形成的气压中心

受影响的气压带

保留在北太平洋上的

保留在北大西洋的

一月(冬季)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副极地低压带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七月(夏季)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副热带高压带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36..东亚:

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南亚:

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

37.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4)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形成

(5)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形成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37.

 

38.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水平

气流

北半球

低空逆时针辐合,高空顺时针辐散。

低空顺时针辐散,高空逆时针辐合。

南半球

低空顺时针辐合,高空逆时针辐散。

低空逆时针辐散,高空顺时针辐合。

垂直气流

上升

下沉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典型天气

夏秋季的台风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高气爽,北方冬季寒潮

39.全球气候主要变化:

全球变暖

40.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

(2)影响农业生产

①有利影响:

积温增加和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提高,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

②不利影响:

使某些地区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农作物产量减少,这类国家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3)影响水循环:

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41.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多使用清洁能源。

(2)植树种草。

(3)防止森林火灾。

(4)减少消费,减小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42..河流补给:

(1)雨水补给:

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

时间集中、不连续、水量变化大;

受降水量多少、降水量的季节分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的影响;

在我国分布比较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重要集中在春季;

有时间性、有连续性、水量稳定、受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影响;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

(3)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

主要集中在夏季;

有时间性、有明显的季节和日期变化、水量稳定;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的影响;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4)湖泊水补给:

全年都有;

比较稳定、对径流有调节作用(互补关系);

受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湖泊水量大小等的影响;

全国普遍存在。

(5)地下水补给:

比较稳定、一般与河流呈互补关系;

受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影响;

42.水循环过程:

43.水循环意义:

(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44..主要洋流和分布

(1)各大洋中主要洋流的名称(了解)

(2)北印度样海区夏季因受夏季风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因受冬季风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4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的影响:

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对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

上升流海域形成的渔场:

秘鲁渔场,

(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寒暖流相遇形成的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洋流携带的冰山对海上航运有较大威胁。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46..我国水资源分布

1空间分布:

很不均衡;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

2时间分配:

夏秋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

冬春降水少,水资源较贫乏。

47.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2)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减少。

48.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1)开源措施

1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②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

③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

④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2)节流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②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③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49.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期其中地壳变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3)板块及其划分:

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南极洲板块

(4)板块边界与地貌:

生长边界(海岭,断层):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海岭

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板块挤压,形成海沟,山脉等

50.外力作用

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

(2)主要表现形式: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5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52.褶皱山

1褶皱概念:

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2基本单位——褶曲,其有两种基本形态,区别如下表所示:

基本形态

岩层形态

岩层的新老关系

地貌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中心部分较老,两翼较新

①岩层拱起,形成山岭;

②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较新,两翼较老

①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②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

实际应用:

修建隧道:

开采煤,天然气:

开采地下水:

53.断块山

(1)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

1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

2垂直方向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53.主要岩石举例

54.山地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主要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55.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56.交通运输线路的延伸方向:

往往需要迂回前进,其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大于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57.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1)流水侵蚀:

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港口建在凹岸)

(2)流水沉积:

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3)风力侵蚀: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等

(4)风力沉积:

沙丘,沙垄,黄土堆,黄土高原

59.河流堆积地貌

1洪积平原(山前):

季节性洪水或河流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流出出口,河道变得开阔,流速减慢,搬运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洪积扇,进而形成广阔的洪积平原。

2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

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进而形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河流入海口的滨海地区):

在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平缓,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60.河流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可作为交通运输通道;

河流的冲积平原可作用耕地。

(2)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河网密布处,耕地破碎,乡村规模相对较小。

(3)对聚落选点的影响

1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2平原低地,聚落沿河成线状分布。

61.主要的地质灾害:

(1)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地质灾害的防御:

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