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5661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度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度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度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度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

《度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

【答案】CD

【分析】考查名著。

C项中二强子把小福子二百块钱卖给了军官。

D项中孙侦探第一次遇见祥子是在城外。

名著知识的考察主要包括情节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文学常识,中心思想的赏析等,应对这类题目要做到对名著的内容非常熟悉,平时要多读多积累。

3.仔细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5分)

(1)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幅漫画的寓意。

(2分)

(2)如果图中两位分别是螺丝厂和螺帽厂的总经理,你应该怎样对他们进行劝说,才能摆脱目前的局面?

【答案】

(1)讽刺了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隔离不愿合作的愚蠢行为。

(2)总经理你们好,螺丝和螺帽是配套存在的,如果你们不相互合作,那么你们的产品就卖不出去,相反,如果你们竭诚合作,螺丝螺帽搭配卖会实现利益双收。

【分析】考查漫画寓意和口语交际。

漫画寓意要根据漫画中的图画来判断,图片中两个人不合作,然后“谁都别想发财”,所以是为了个人利益不合作的行为是愚蠢的。

劝说时需要摆明道理。

4.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材料一: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的一座山顶,每年都有有课自驾来休闲度假,即使在冬季,也有一些“背包客”。

这里森林茂密,空气干净,良好的生态吸引了大家,他们一来就会住上好几天。

在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四川省,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选择进森林休假、疗养。

走进大山,不仅可以静心,而且可以“洗肺”,这是普通农家乐无法比拟的。

随着城市生活压力加大、休闲疗养意识增强,城镇居民去深山老林“洗肺”会成为热门项目。

 

材料二:

森林康养产业的潜力远不只是简单的森林旅游。

四川省民政厅福利慈善处马江说,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很多退休人员要到生态环境好的地方休闲,同时疗养和保健也是他们重要的消费需求,他们是森林康养非常重要的消费人群。

材料三:

森林康养涉及林业、医药、养老及旅游等诸多行业。

一些落后的国有林场、国有林区已经开始积极审慎地突破发展,以此为契机创新了一系列的发展方式。

一些林场负责人说,发展森林康养是盘活国有林区资源的崭新途径,森林康养可以为林区注入新产业和新观念,林区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四川通过综合评估,公布了最佳、最具潜力的20个森林康养基地,并宣布启动首批十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

专家认为森林康养产业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根据以上材料,请你为“森林康养”下个定义。

(3分)

(2)概括“森林康养产业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原因。

(1)森林康养是以森林景观、森林环境等为主要资源,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性、休闲养老为目的的游赏度假、疗养保健等活动的统称。

(2)一是涉及行业广,有发展潜力;

二是推进了林业改革,提高了林区的综合效益;

三是生活压力加大,老龄化加速,消费群体越来越广(需求旺盛)。

【分析】

(1)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2)考查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

根据材料一可概括出“推进了林业改革,提高了林区的综合效益”,材料二可概括出“生活压力加大,老龄化加速,消费群体越来越广”,材料三可概括出“涉及行业广,有发展潜力”。

5.默写。

(16分)

(1),弹琴复长啸。

(2)谁家玉笛暗飞声,。

(3)马上相逢无纸笔,。

(4)草树知春久不归,。

(5)韩愈的《晚春》中用比喻的手法,通过对植物的揶揄,表现作者对春天的留恋的两句是:

,。

(6)一草一木皆能够引起诗人丰富的情感,请写出连续两句描写植物的句子,。

(1)独坐幽篁里

(2)散入春风满洛城(3)凭君传语报平安(4)百般红紫斗芳菲(5)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分析】考查学生的名句默写。

1-4题属于直接型默写题,注意“幽篁”“凭”等字的书写,8-10题属于理解型默写,(5)中题干注意比喻的手法(6)题根据“连续两句描写植物”审题,再结合之前学过的诗句。

默写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背诵和理解能力。

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

直接性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性默写题、运用性默写题、简单赏析性默写题五种类型。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默写时要做到“三不”:

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二、阅读理解(共57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23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司马光《孙权劝学》)

【乙】古之帝王如孤之享位者寡矣,赖父兄之灵,群臣之力,以有于今,吾复何求,今将就黄泉以从父兄,所欣慕也,惟汝幼弱,膺此大位,处强敌之间,不能不以为忧也。

吴非有大山绝壑之限,托于东海之上,然鲜有兵患,以魏蜀故也,两虎相斗,不暇于侧,使草类暂为须臾之欢,一旦胜负,而吾必随之矣。

孤在位五十余年,内不能扶顺尔等,外不能接贤息民,方城之内,满目为墟,乃孤之罪也,汝立此颓垣,当以孤为戒,发扬先祖之德,切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与贤者共忧乐,与民共乏困,天或庶几成其德,不然,宗庙倾覆,社稷不享,汝之罪也。

(《孙权遗言》)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8分)

(1)当涂掌事:

(2)既更刮目相待:

(3)然鲜有兵患:

(4)不暇于侧: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与贤者共优乐,与民共乏困。

8.“生子当如孙仲谋”是辛弃疾对孙权的高度肯定,请说说甲乙两文中孙权分别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9.下面是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乙两文通过记叙和议论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孙权作为国君的贤明。

B.甲文是对话体的故事,孙权的一句“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表现他对于学习重要性的认可,同时也是为了向吕蒙展现自己的博学多才。

C.乙文中孙权认为吴国之所以能够安于一隅,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和魏蜀两国的争斗。

D.乙文中“然鲜有兵患”和“不然”的“然”意思不同。

【答案】6.

(1)掌管政事

(2)重新(3)少(4)空闲

7.

(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是全天下人的天下,与贤明的人共同忧愁快乐,与民众共同经历经历。

8.甲文中的孙权善于劝说、关心部下、爱惜人才,乙文中的孙权关心民众、胸怀大志。

9.D

【分析】考查文言文。

6考查文言实词解释,注意积累。

7考查句子翻译,注意“涉猎”“忧乐”“乏困”的解释。

8.分析孙权品质,需要结合文章内容来谈。

9.A项乙文不是议论,B项“同时也是为了向吕蒙展现自己的博学多才”错误,C项孙权不认为有地理因素。

(二)阅读《邓稼先》语段,完成10-13题。

(19分)

民族感情?

友情?

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北京,见到阔别了22年的稼先。

在那以前,也就是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以后,美国报章上就已经再三提到稼先是这项事业的重要领导人。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谣言说,1948年3月去了中国的寒春曾参与中国原子弹工程。

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

但我曾问他,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

他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1971年8月16日,在我离开上海经巴黎回美国的前夕,上海市领导人在上海大厦请我吃饭。

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给我,是稼先写的,说他已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

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

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

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

“此古战场也!

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

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

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0.杨振宁在文中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何用意?

11.文末作者引用了五四时期的一首歌来赞美邓稼先,请结合课文内容,从歌词“碎首黄尘,燕然勒功”两句分析邓稼先的人物形象。

(4分)

12.在《两弹元勋》和《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两个部分中,作者都称呼其为“邓稼先”,二从选文开始作者称之为“稼先”,请分析这一称呼变化的原因。

13.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美国的谣言,邓稼先经过证实才给于我确切的答复,表现出其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品质。

B.选文中作者使用了“不知道”“也不知道”主要是由于作者和邓稼先先身居大洋两岸,对邓稼先工作情况了解不多,也无法揣摩他的工作状态与思想感情。

C.当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弹是独立自主研发的之后不禁热泪盈眶,这热泪中既包含了对民族的自豪感,也包含了对邓稼先的骄傲之情。

D.“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中一个“只”表明邓稼先虽然话语不多,却坚定有力,表现出其坚定执着的信念。

【答案】10.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罗布泊的恶劣环境,把读者带到荒凉而又神秘的戈壁荒滩,突出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工作的艰辛,更增添了悲壮的色彩。

11.引用五四时期的歌来赞美邓稼先,“碎首黄尘、燕然勒功”两句体现了邓稼先具有向上、求实、勤奋、创新的精神。

12.前两个部分称呼“邓稼先”是因为这两个部分是从功绩和品质来赞美邓稼先,是客观事实,而选文部分是作者对邓稼先的赞美,掺杂了个人情感,称呼改为“稼先”更能体现作者与邓稼先之间的深厚情谊。

13.B

【分析】10.考查作用题,分为内容、结构、表达效果、情感,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来答。

11.结合文章内容,五四时期的歌曲体现了当时五四精神,邓稼先也具有这种精神。

12.结合文章来分析,“邓稼先”比“稼先”更正式,前两部分是谈邓稼先的功绩与品质,选文是饱含个人情感的。

13.作者使用“不知道”“也不知道”是为了体现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6分)

下笔不觉师造化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

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

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

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

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

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

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

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

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

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

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

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

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

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

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

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

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

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

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

“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杈,则是圆中有方;

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

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来作画。

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

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

张大千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谓名满天下;

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

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

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

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

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

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

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

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

(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

1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分)

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阻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15.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

这是什么原因?

请简要分析。

16.请赏析文章中的画线句子。

“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

“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

17.请说说文章中作者写张大千的作用(4分)

【答案】14.CD

15.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

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

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

16.运用比喻和对仗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宾虹笔法的玄妙自如,体系了其书法技艺高超,表达了对其赞美之情。

17.将黄宾虹和张大千进行比较,突出了黄宾虹以画为道的价值取向,体现了黄宾虹的高雅品质。

【分析】14.A、黄宾虹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

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是沪上流行的画风。

B、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不是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E、本文没有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没有描写黄宾虹的突出成就。

15.从第一段中分层归纳,即可得到答案。

16.赏析句子时先分析手法再结合文章内容,最后是情感表达。

手法比较好判断,是比喻和对仗,结合文章中心来分析情感即可。

17.作用题。

手法上是对比,参照对比的答题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