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课题中学活动课程教学研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5562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研课题中学活动课程教学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科研课题中学活动课程教学研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科研课题中学活动课程教学研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科研课题中学活动课程教学研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科研课题中学活动课程教学研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科研课题中学活动课程教学研究Word格式.docx

《教育科研课题中学活动课程教学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研课题中学活动课程教学研究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科研课题中学活动课程教学研究Word格式.docx

共设十六个兴趣小组,分为学科类兴趣小组(语文兴趣小组、数学兴趣小组、英语兴趣小组、思想品德兴趣小组、历史兴趣小组、地理兴趣小组、生物兴趣小组、物理兴趣小组、化学兴趣小组)、艺术类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音乐兴趣小组、普通话兴趣小组)、体育类兴趣小组(篮球兴趣小组、乒乓兴趣小组、象棋兴趣小组、围棋兴趣小组)三类活动。

学生自愿报名、自主选择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每组设1至2名指导教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活动(分为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两种形式)。

一学期的实践,对“兴趣活动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看到了“兴趣活动”对减负增效、活跃教育环境、促进素质教育有一定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学活动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

在研究实践中,“兴趣活动课程”教学上的问题越来越突现出来。

学校的一份调查可以看到:

生物兴趣小组有3个学生参加,而篮球兴趣小组有100多学生(还要限报)参加;

课堂活动的学生只占全校的30%,而课外活动的学生占全校的57%,还有13%的学生在校园里留滞。

这一情况反映出的问题就是:

照顾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却与“面向全体”发生了矛盾;

发展了学生特长,却与“全面发展”发生了矛盾;

学科类兴趣活动教成学科课;

兴趣活动的内容随意化、教学随意化、操作随意化,因教师而异,不具操作性。

直接影响了兴趣活动课程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成效。

在初中走一条什么样的活动课教学路子,才能比较有效地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目标。

这个问题就摆在了课题组全体研究教师的面前。

大家进一步讨论认为:

活动课程要“全方位开设”,即把学科类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都开展起来,将兴趣活动注入到这三类活动中去;

活动主体要“面向全体”,在活动中依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操作、活动,在发展个性特长中获得全面的实践能力培养。

基于这种认识,重新调整了“中学活动课程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方向。

提出“构建初中学科活动课程、实践活动课程、课外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活动课程教学模式,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构想,并付诸实验,使之能够成为促进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课题论证

“构建初中学科活动课程、实践活动课程、课外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简称“三位一体模式”)是我校建立活动课程教学体系的理论构想。

分为三个结构子课题:

“构建初中学科活动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初中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和“构建初中课外活动课程教学模式”。

“三位”指构建的学科活动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体系、课外活动课程教学体系三类彼此独立的活动课程教学体系。

“一体”指学科活动课程、实践活动课程、课外活动课程集合起来,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完整的活动课程教学体系。

“三位一体模式”构想是兴趣活动课程思想的拓展,是基于学校的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课程三类不同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提出来用以改革学校课程结构,促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假想。

1、“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思想及界定

“构建初中学科活动课程、实践活动课程、课外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活动课程教学模式”,就是在初级中学校里构建并开设以学科知识应用、培养实践应用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活动课程;

以非学科综合知识的应用,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课程;

以政治思想、道德、艺体为主要内容,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课外活动课程为结构的三类活动课程,形成学校全方位的、完整的活动课程教学体系,让全体学生全体参与全方位的实践活动,培养全面的实践能力,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目标。

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初级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

这一模式的三个结构课程体系:

“学科活动课程、实践活动课程、课外活动课程”分别界定为:

(1)“学科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重要补充部分,与学科课程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是活动课的一种。

是在学科课程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的多种学科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应用、实践学科知识为主整合其它学科、自然、社会、生活知识的综合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包括语文活动课程、数学活动课程、英语活动课程、思想品德活动课程、历史活动课程、地理活动课程、物理活动课程、化学活动课程。

“学科活动课程”具有:

课程性、课堂性、活动性、学生主体性、学科实践能力性、综合性、全面发展性七个原则和特征。

(2)“实践活动课程”(专指活动而言)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指《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书本知识而言)的强化应用部分。

更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性。

是活动课的一种。

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的多种实践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以课堂(或生产基地、多媒体教室)为主要阵地,以活动(或生产劳动、多媒体操作)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应用技术知识为主整合其它学科、自然、社会、生活知识,培养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包括劳动技术活动课程和信息技术活动课程。

“实践活动课程”具有:

课程性、课堂性、活动性、学生主体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能力性、开放性、生成性七原则和特征。

(3)“课外活动课程”是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内容特征,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系。

包括少先队活动课程、团组织活动课程、艺体活动课程。

“课外活动课程”具有:

课程性、课外性、活动性、学生主体性、非学科性、趣味性、创造性、开放性、生成性九个原则和特征。

2、构建“三位一体模式”的必要性

(1)解决兴趣活动教学问题的需要

兴趣活动不能“面向全体”的问题,包含两方面:

一是针对某项兴趣活动,全体学生不能全体参加;

二是针对所有兴趣活动,每个学生不能全部参加。

两个“不能”使兴趣活动即不能“面向全体”,又不能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决定》强调要使全体学生都获得素质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

兴趣活动与《决定》精神相悖的方面必须改革。

构建“三位一体模式”,使学生在学科活动课程的活动学习中,获得全体参与活动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各学科活动)实践的机会;

在实践活动课程中,都获得强化活动的机会和全面实践的机会。

在课外活动课程中获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机会。

学科活动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课外活动课程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的活动课程教学体系,从而实现全体学生全体参与,获得全面实践能力的培养。

把兴趣活动教学方式转为“三位一体模式”教学方式,更能体现活动课教学本质,最大效能地实现活动课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

(2)使活动课程教学最大效能地实现素质培养的需要

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展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阶段,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活动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呢?

发现:

兴趣活动课的教学方式不能较好地实现这一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上的学科化教学偏差,以及单靠《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两门活动课程,由于活动内容在容量上的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一成效要求;

课外活动开展的随意化和不稳定,也不能较好地实现这一要求。

构建“三位一体模式”,就是利用学科课程的“稳定”优势,构建起“学科活动课程”,让学生全体参与活动,参与全部学科知识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科活动课程中,获得学科知识的应用,得到全面的实践能力培养。

纠正综合实际活动课程的学科化教学偏差,构建“实践活动课程”,突出综合实际活动课程的“活动性”,强化和规范它的活动教学,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最大效能地实现。

规范课外活动随意化、不稳定的开展局面,构建“课外活动课程”,使课外活动具有规范性、可操作性和一定的稳定性,充分发挥出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的优势,“弥补学校常规教育在教育方式、教育场所等方面的不足”的效能。

“学科活动课程”、“实践活动课程”、“课外活动课程”三者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的活动课程教学体系,实施全方位的活动教学,互相弥补和解决教育教学缺陷,最大效能地使全体学生获得全面的实践能力培养。

实现活动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

(3)探索一条初中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的需要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在课程设置中规定:

“课程包括学科和活动两部分”。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对初中的课程设置指出:

“初中以学科和活动为主设置课程”。

它们都强调初中要设置学科和活动两类课程。

使偏重于系统知识学习的学科课和偏重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活动课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与实践应用联系起来,获得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这样理解,知识与实践相联系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实践能力的程度。

尽可能地使所学知识获得尽可能多的实践,就能获得较高的实践能力。

但发现,仅就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技和信息技术)的活动内容远远满足不了这种要求;

课外活动也满足不了这种要求。

如果构建起“学科活动课程”,就能使比较多的学科知识得到实践应用,培养学生比较高的、比较全面的实践能力。

与“实践活动课程”、“课外活动课程”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模式”,通过全方位的活动课程体系而形成的最广泛的实践活动,与学科知识实现最广泛的联系,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实践机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全面促进素质教育。

3、构建“三位一体模式”的可行性

(1)教育政策的支持

①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教育思想,指明了培养现代化建设素质、创新精神和开放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方向,是探索实施素质教育途径的指导思想。

②《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

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知识规律,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

说明在初中,根据学生特点,构建适合初中学生的课程是政策倡导的。

是构建初中“三位一体模式”的政策依据。

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给构建“学科活动课程”,构建“实践活动课程”,构建“课外活动课程”提供了理论指导。

④《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在课程设置中规定:

课程包括学科和活动两部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设置中指出:

初中以学科和活动为主设置。

它们都说明在初中设置活动课程是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规律,也是符合初中教育教学规律的。

从而说明在初中构建“三位一体模式”也是可能的。

(2)活动理论的支持

活动思想最早由二十世界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蒙台梭利和德可乐利同时发现的。

被瑞士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加以发展,喻为“当代新的教育方法”。

受现代实用主义的影响,活动思想引入教育,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活动教育理论。

活动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成效也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成为事实,所以,在初中构建学科课程以外的活动课程,构筑一条素质教育途径是可行的。

杜威认为:

“传统教育课程”把一个统一完整的世界加以割裂和肢解,然后分别独立成多门学科教给学生,同儿童的需要和现实生活脱节;

学校与社会生活相隔离,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

主张学科知识综合,让儿童“从做中学。

”其核心是“采用儿童兴趣需要的活动方式,融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师生共同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习知识”。

杜威的活动课思想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的单一化倾向,解决了单学科知识的局限性。

由此可知,现行单学科课程的局限性需要“学科活动课程”这样的一门活动课程来弥补不足。

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全面实现教育目标。

所以,构建一门学科课程的重要补充课程——“学科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课程”是有理论依据的。

活动教学方法的先进性必然引发活动课程的建立,而在初中构建“学科活动课程”、“实践活动课程”、“课外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活动课程教学模式,就是要在学校里建立全方位的、完整的活动课程体系,也是有一定必然性的。

(3)“三位一体模式”的课程设置方便可行。

①“学科活动课程”每四周一节,从学科课程的四周总课时中抽出一节来安排,纳入课程计划,排进课程表。

②“实践活动课程”每四周一节,从综合实践课程的四周总课时中抽出一节来安排,纳入课程计划,排进课程表。

③“课外活动课程”实行在“课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以学年为阶段,以学期为单位,以月份、节日为线索,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统一实施活动。

“三位一体模式”的课程设置方便。

不影响学校现行的课程结构;

不增加学生负担和老师负担;

不会使现行课程教学受到影响。

(4)“三位一体模式”课程的教学是能够实施的。

①三类活动课程教学的指导老师不变,仍由现行授课教师或课外指导教师任教。

②“学科活动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场所,仍是原班级授课场所不变。

只是调整为以课堂为主阵地,或以课堂课外结合。

“课外活动课程”场所在课外不变。

以上“两个不变”,使三类活动课程教学具有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因而是能够实施教学的。

4、“三位一体模式”

(1)“三位一体模式”的性质界定(见第一方面第

(二)小方面第1个内容)。

(2)“三位一体模式”的课程设置。

①“学科活动课程”设置语文活动课程、数学活动课程、英语活动课程、思想品德活动课程、历史活动课程、地理活动课程、物理活动课程、化学活动课程共8科。

“学科活动课程”每四周一节,从现行学科课程的四周总课时中抽出一节来安排。

一学期4节,纳入课程计划,排进课程表。

②“实践活动课程”设置劳动与技术活动课程、信息技术活动课程2科。

“实践活动课程”每四周一节,从现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周总课时中抽出一节来安排。

③“课外活动课程”设置少先队活动课程、团组织活动课程、艺体活动课程共3科。

“课外活动课程”实行在“课外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以学年为阶段,以学期为单位,以月份、节日为线索,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统一实施活动。

(3)“三位一体模式”的活动教材编写

“三位一体模式”的活动教材编写,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各学科教学大纲为指导思想,编制“学校活动课程计划”、“学校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

在学校“计划”和“意见”两个指导性教育教学文件的统一指导下,依据各科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甘洛本土资源,编写活动项目。

以学期为单位,学年为阶段,循序渐进的阶段目标为宗旨,编写出“三位一体模式”的活动教材。

(4)“三位一体模式”的教学形式

“学科活动课程”采取以课堂为主阵地(或课堂课外结合),以班级为单位,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形式,开展活动教学。

“实践活动课程”采取以课堂(或生产基地、多媒体教室)为主要阵地。

以班级为单位,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活动。

“课外活动课程”以课外为主要活动场所,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学生为活动主体,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活动。

(5)“三位一体模式”的教学操作

“三位一体模式”的教学操作流程一般为:

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活动方案、指导学生活动、总结评价四个步骤。

①制定教学计划,将活动纳入计划,使活动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教学计划一般包括:

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时间、活动方案(措施)、活动总结五项内容。

②设计活动教学方案(教案),它是指导学生活动的执行蓝本。

教案一般包括:

活动项目、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过程四项内容。

其中活动过程一般包括:

活动准备、主题导入、实施步骤、活动总结四个步骤。

③指导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设计、自主操作、自主活动、自主评价。

④总结评价,采用自评、他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运用比赛、展示、报告、演讲、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总结。

(6)“三位一体模式”的教学检测

“学科活动课程”的检测,纳入考试范围,以应用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为内容,侧重检测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实践活动课程”不纳入考试范围,主要通过学生的参与态度、活动能力方面进行评价。

“课外活动课程”不纳入考试范围。

主要通过评比、表扬、展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研究方案及实施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历史现状

通过“三位一体”的构建和实验,实现全体学生全体参与全面的实践能力培养;

实现每个学生在获得全面实践能力培养的均等机会的实践活动中,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自主活动、自我培养、发展个性和特长;

增强对学科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和活动能力;

养成比较自觉的思维、创造意识和合作精神。

通过研究、论证“三位一体模式”对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从而探索出一条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比较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注意到国家教育发展强省上海、浙江、广东在综合活动课程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凉山州教科所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和思考》中介绍到:

上海师大编写的理科教材采用情境中心论观点,围绕20个主题讲述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知识,注意用各学科共同的概念统帅材料,比较接近综合科的高级形态(广域课程)。

浙江省的综合课教材采用学科板块式设计,分为社会教材和自然科学教材两种。

社会教材主要整合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知识,以学年为阶段,按三年顺序编排;

自然科学教材基本上是按照生物、物理、化学、综合科学的顺序编排。

广东省在高中阶段集中力量开发综合文科和综合理科两种新课程。

三省的研究方向都有一个共同点:

依据学科知识编写综合活动课程教材;

以文、理为界,把文科的学科知识整合起来编写文科活动教材,把理科的学科知识整合起来编写理科教材;

都是以整合多门学科知识为出发点编写活动教材的。

这种以整合多门学科知识的“大综合”活动教材,其活动内容是有局限性的,远远不能也不可能达到单学科知识实践的广泛性要求,使应用于实践的单学科知识在广泛程度上受到局限。

而构建单学科活动课程的思想未见涉及。

虽然不泛有教育研究者在思考,但未见付诸实验。

作为国家教育部门也还未有政策上的明确表述(但作为教学方法却是早已倡导)。

所以,提出“构建初中学科活动课程教学模式”,不仅是综合活动课程发展的可能趋势,也是具有一定创造性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

基于一个教学单位——学校为出发点,建构起单学科活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外活动课程结合起来,构成全方位的、完整的活动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活动课程教学,也是具有一定创造性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

(二)研究的内容

主要研究“构建学科活动课程、实践活动课程、课外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建构、理论论证、实验和对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具体研究内容:

1、研究“三位一体模式”的“学校活动课程计划”和“学校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

2、研究学校活动课程实验教材的编写原则、内容、方法和体例。

3、研究活动课程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学操作、教学形式、教学质量、教学检测等。

4、研究“学科活动课程”的模式构建、理论论证、实验和对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5、研究“实践活动课程”的模式构建、理论论证、实验和对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6、研究“课外活动课程”的模式构建、理论论证、实验和对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7、研究学生在“三位一体模式”活动教学中的素质培养成效。

(三)研究的方法及途径

课题研究采取统一组织,统一指导思想。

实行整体设计、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的管理体制。

首先从子课题理论论证突破,再到子课题实验论证,然后再到课题实验,逐步深入的步骤开展研究。

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教育实验法。

第一研究阶段,主要采用教育经验总结法,结合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教育统计法进行理论研究。

第二研究阶段,主要采用教育实验法、结合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进行实验研究。

1、实验的操作

将“学科活动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排进课程表,由任课教师按课表上课。

“课外活动课程”纳入学校计划,在“课外活动领导小组”统一计划下实施,分别由指导教师按计划实施活动。

2、实验因素的控制

(1)自变量的控制

“三位一体模式”和“活动教材”是实验的自变量。

“三位一体模式”严格按照“甘洛县民族中学活动课程计划”和“甘洛县民族中学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实施。

“活动教材”保持活动项目不变,严格按照三类活动课程的原则特征进行活动指导教学。

(2)因变量的控制及测试

实验班学生是实验的因变量。

保持实验班不变,学生不变。

在实验前,编制素质目标测试题对学生进行前测,学期完结,进行后测,然后将前后测试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实验效果分析。

(3)无关变量的控制

①“活动课程”以外的其它课程的教学不变。

②“活动课程”的实验教师保持不变。

③学校对“活动课程”的管理与其它课程的管理在力度上一致。

第三研究阶段,主要采用教育经验总结法,结合调查法和教育统计法进行成果研究。

(四)研究的对象

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实验班学生。

研究学生在课题实验前后素质的变化。

对象确定,采用抽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