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流量及终端把握是互联网4G流量时代经营主阵地Word文件下载.docx
《数据流量及终端把握是互联网4G流量时代经营主阵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流量及终端把握是互联网4G流量时代经营主阵地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后向分发模式:
运营商可以将流量直接卖给APP厂商,其免费提供给用户,比如Facebook流量免费计划;
或提将流量供给CDN厂商,由其零售给APP厂商,再间接提供给用户。
流量有望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上最好的货币化对象我们认为,中国电信的“流量宝”、中国联通的“流量银行”是对运营商流量经营的较好阐释。
目前,运营商已经逐渐将短信、语音等非流量业务以流量进行结算。
而中国联通的“流量银行”较其他两个产品更进一步,将流量货币化,实现了以流量为交换货币而进行的互换互通,使得流量已经扩大了原有的手机使用的边界,进入到更多的实体或虚拟世界中。
这将是流量经营与客户管理的结合,有利于联通获得更高市场份额,同时通过流量货币化大大增加流量的使用范围,扩大运营商行业的市场规模。
从趋势和海外经验看,流量将是未来最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结算单位。
而流量成为绝佳货币化对象的原因主要有:
(1)用户需定期进行网上充值,消费者黏性极大并已极为熟悉。
而且消费者对于三大运营商较为信任,不会质疑其可靠性;
(2)目前三大运营商有13亿户用户,以流量作为货币意味着其潜在使用者极广,不存在地域和使用局限性;
(3)流量是用户每月必然会消耗的变量。
从理论上说,即使短时间内发行较多流量,始终可以通过每月大量的消耗进行消化。
从根本上保证了流量的持续流通,使得第三方合作方无需担忧无法消化流量。
因此,流量将是绝佳的货币化对象,并且有极强的可推广性。
有鉴于此,运营商已加紧布局流量经营新模式。
以中移动为例,其在过去常见的流量包之外,已经开始向多业务方式进行拓展,包括流量池、流量卡和流量币等。
我们对流量收入进行测算,由于2014H1之前传统业务仍尚未以流量计费,因此测算的流量收入仍仅为流量本身带来的收入。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未来以流量对传统业务计费导致流量收入增速更快,本质上这部分以流量计费的传统业务仍不应当算作流量经营所带来的增量收入。
我们对中移动和联通的流量使用量、单价和收入进行了测算,电信由于其数据披露不全且移动数据收入占比相对较小尚未对其进行测算。
具体测算如下:
我们预计,中移动2016年的移动数据流量收入预计将超过3400亿元,联通2016年的移动数据流量收入预计将超过1000亿元。
这意味着,运营商即使转型未获较大进展,仅依靠管道业务,仍然将走出近两年所面临的的严峻形势。
流量经营新模式将创造流量交易平台的机遇由于三大运营商在流量下的积极布局和业务模式的快速拓展,势必会造就新的业态,主要包括流量
批发、流量交易平台的设立和流量商品化营销。
我们认为,在新的业态下,会造就新的投资机会,而其中流量交易平台有望成为下一个关注热点。
高鸿股份作为拥有国内最大话费充值平台的企业,已经积极布局卡兑换业务、流量兑换业务等,在拥有大量用户和流水的同时,也与大量第三方企业进行合作,打通流量、积分、货币之间的隔阂。
同时,其与三大运营商的多年合作关系以及自身的技术实力将使得其有望受益。
而拥有流量掌厅的通鼎光电也有望收益。
因此,我们看好率先推出“流量银行”并已与第三方企业构成合作的中国联通(600050,买入);
并且看好流量兑换平台拥有者高鸿股份(000851,买入)以及做流量掌厅的通鼎光电(002491,未评级)。
2.移动互联时代带来数据激增,造就大数据挖掘机会
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机的快速拓展,目前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主要有几个趋势:
第一,运营商大力推广4G智能手机,支持高速宽带的智能终端得到进一步普及;
第二,移动网民规模持续增长,而在智能终端的支持下,网民对移动服务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表现出移动端各业务的快速增加,移动端阿里巴巴集团无线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双十一的活动开始以来,消费者在移动端访问双十一会场的流量几乎达到了PC端的两,而在往年这一数字只占到了20%左右。
基于移动互联网所产生的大量数据正在快速增加。
而在该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市场快速增长。
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515.6亿元,环比增长11.0%,同比增长93.4%。
移动互联网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和用户沉淀,市场形成一定规模,带来了大量的机遇。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移动流量也在迅速增加。
这使得运营商也从中获益。
运营商目前可以获得三大类数据,包括:
信令数据、用户行为数据以及APP使用数据。
信令数据主要涵盖用户对通信的使用信息、用户行为数据包含个人信息、身份特征、消费特征、位置轨迹、非流量业务行为特征等以及各类非信令类的数据使用信息。
APP使用数据主要包括APP下载、用户对APP的使用时长、点击等数据。
这三类数据的获取优势、尤其是前两类将是其他第三方无法比拟的。
这三类数据涵盖了用户的个人信息、行为习惯、使用偏好等全方位信息。
运营商获取的用户移动端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可供大数据挖掘和后向使用。
在过去几年国家力推用户实名制后,运营商目前拥有的用户资源将基本是实名、准确甚至精确的,以手机作为识别标志的用户粘性、信息准确性将大大高于以其他方式。
而目前手机的平均使用时间仅次于电脑,考虑到电脑主要用于工作,因此,手机对于用户信息获取的丰富性、准确性上可能大大高于从电脑获取的信息。
运营商可以基于这些重要信息进行大数据挖掘。
通过与第三方合作获得向第三方分享数据挖掘的分析结果获得大量后向拓展的可能。
而从APP的使用数据中也不仅可以获得用户日常习惯,更可以获得用户对于APP的偏好,利于向相关企业进行针对性地营销、甚至可以通过用户偏好进行针对性的APP开发,市场前景广阔。
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对内及对外的大数据运营将是运营商扩大自身价值的不二选择,而在此前对于数据收集、管理、应用的投入也将不断增加。
目前,运营商在数据的采集上进展迅速。
电信自2012年起就开始建了并开始汇聚用户信息,自2013年底开始累积比较完整的用户信息,并且自2014年起开始对外合作,目前已有部分产品雏形。
目前采集的数据量已经达到PB(1PB=1024TB)的级别。
目前的应用中采集+分析、分析+应用有环节融合的趋势,运营商倾向于一站式解决问题的供应商。
因此,提供一体化商业解决方案的公司更有望获得运营商的优先合作机会,并且在运营商大数据资本开支投资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获益。
流量经营时代将驱动运营商强化大数据应用能力带来行业性机会近两年运营商对于大数据的经营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过去主要采集用户信息、ARPU值等用于经分、客户维护等,逐渐转向信令数据、用户数据、APP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等。
这其中主要由于发生了几大变化,使得运营商更注重大数据:
1)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变成用于上网最多的终端。
在移动端上,运营商可以监测到每个用户使用的流量、用户的常用APP、每个APP打开次数、停留时间、搜索和浏览的网页等;
2)由增量用户抢夺变为存量用户维系:
目前移动用户已达13亿户,新增空间已十分有限。
运营商的策略讲从争夺新增用户转向存量市场的挖掘和用户维系,并且提高单用户的ARPU值。
因此,运营商更加关注大数据,希冀从中能够获得更多用户习惯和偏好进而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提升ARPU。
从运营商进行大数据挖掘的出发点进行考量,运营商目前最为关心的将主要聚焦于如何用大数据提升用户的流量使用量。
具体而言,运营商将更为关注用户对联网APP的使用行为的挖掘。
我们建议运营商大数据领域重点关注如图所示相关公司机会。
2.3物联终端急剧增长隐含超预期的机会
运营商是物联网的重要推动者由于物联网将主要基于移动网络,电信运营商也是互联网的主要推动者。
法国电信Orange是欧洲第一家提供完整M2M方案的电信运营商,德国电信在2012年2月推出了M2M全球运营平台,AT&
T通过与云服务和软件提供商Axeda公司合作,向企业提供M2M应用开发平台。
并推出了首张sim卡走遍全球的服务,加快M2M技术在全球范围普及。
在2014年年初,AT&
T和IBM结成了全球联盟,主要为城市运输公司和公用事业公司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目前,AT&
T已在全球涵盖物流领域的卡车与轮船的跟踪和监控,高端私家车的网络服务,重型机械设备的监控,远程医疗服务等。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400家移动运营商提供M2M服务,在安防、汽车、工业检测、自动化、医疗和智慧能源管理等领域增长都非常迅速。
StrategyAnalytics研究结果显示,到2022年,78%的终端连接将通过3G或更快的网络。
爱立信报告显示,在2013年年底,2G的M2M占比约64%以上,LTE只占1%。
未来移动宽带网络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以3G/4G为代表的移动宽带网络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中将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
物联终端急剧增长隐含超预期的机会三大运营商在物联网等新兴行业也在逐渐发力,并将物联网作为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移动在该领域积极布局,截止2014年上半年,其M2M终端数量已经接近4000万户;
联通的连接数在2013年底也达到了1000万户。
从中移动M2M终端的发展速度来看,年增长率在50%左右,发展迅速。
此外,中移动已经于2013年9月推出了物联网机器卡业务试商用以来,截止2014年11月26日,专网用户数已经超过243万。
中移动自11月27日起将其推广到全国进行正式商用。
物联卡业务
将在今年年底可具备4G功能,届时,物联卡将在4G基础上充分发挥码号资源丰富、漫游结算成
本低、计费灵活、业务管理能力强等优势,在前装类、大流量、业务管理类和非实时交互等四大类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突破。
中移动预计在2017年物联卡用户数将达到2500万。
该物联卡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基本可以对应到物联网各主要应用行业。
中移动在物联卡的正式商用和大规模推广必将带动物联网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在M2M等终端设备上量后,将产生明显的网络外部性,可能将促使物联网等进入加速上升的拐点。
而大量的联网终端也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将产生大量基于流量和数据的机会,带来未来超预期可能。
全球物联网应用发展迅速,物联网在行业领域的应用逐步广泛深入,M2M(机器与机器通信)、车联网、智能电网是近两年全球发展较快的重点应用领域。
其中,M2M发展非常迅猛。
到2013年底,全球M2M连接数达到1.95亿,年复合增长率为38%。
M2M连接数占据移动连接数的比例从2010年的1.4%提高到2013年的2.8%,预计2014年底全球M2M连接数将达到2.5亿。
目前,中国的M2M数量已经超过了5000万。
过去30年间,企业IT环境中的应用逐渐向服务器转移。
但是目前全球99%的电子设备尚未连接至互联网,因此下一步要做的是使这些设备联网。
根据思科IBSG2013年的最新数据显示,99.4%的物理现象至今尚未连接到互联网,这也意味着1.5万亿全球事物中仅有100亿已经连接到互联网。
思科预计,到2020年,物联网将是14.4万亿美元的市场,届时将有超过500亿个传感器连接到物联网和50亿设备连接到互联网。
到2030年,将有超过100万亿个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
通过物联网可以构筑起平台,使企业和产销者聚集到一起,形成全球性协同共享系统,构建规模经济。
预计到2022年,物联网技术将推动全球企业的利润总和增长21%。
根据思科的研究显示,中国“万物互联”潜在价值产生的五大水平因素为:
创新、客户体验,供应链和物流,资产利用和员工生产力,潜在总价值达到了1.8万亿美元。
其中,智能工厂4880亿美元,加快上市时间1590亿美元,智能电网1300亿美元,优化供应链1070亿美元,互联网连接的营销与广告2380亿美元。
这些都将带来巨大的物联网市场。
而根据麦肯锡的预测,到2025年,物联网对世界GDP的贡献将达到3-6万亿美元。
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也在快速发展。
整体看来,我国在M2M服务、中高频RFID、二维码等产业环节具有一定优势,在基础芯片设计、高端传感器制造、智能信息处理等产业环节依然薄弱,从全球来看,物联网大数据处理和公共平台服务等仍处于起步阶段,物联网相关的终端制造和应用服务仍在成长培育。
中国在此时也在进行快速发展和培育,有望在世界上保持同步甚至领先地位。
思科预计,到2020年预计500亿个传感器接入网络,这将造就巨大的数据量,预计2020年产生的数据量将超过20ZB。
海量的数据量下,大数据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巨大的联设备数量和数据传输的支持下,企业和产销者将能够与物联网相连接,并使用大数据和分析方法来开发预测算法,这种算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产力。
到2030年,思科预计连接到互联网的传感器将从2020年的500亿个急剧增加至100万亿个。
海量的传感器和设备联网,将造就大数据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