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王怀经第二章颈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4706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部解剖学王怀经第二章颈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局部解剖学王怀经第二章颈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局部解剖学王怀经第二章颈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局部解剖学王怀经第二章颈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局部解剖学王怀经第二章颈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局部解剖学王怀经第二章颈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局部解剖学王怀经第二章颈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解剖学王怀经第二章颈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局部解剖学王怀经第二章颈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分区

颈部一般分为固有颈部和项部。

1.固有颈部两侧斜方肌前缘之间和脊柱颈部前方的部分,即通常所指的颈部。

以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为界,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

(1)颈前区:

内侧界为颈前正中线,上界为下颌骨下缘,外侧界即胸锁乳突肌前缘。

颈前区又以舌骨为标志,分为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

前者包括颏下三角和左、右下颌下三角;

后者包括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

(2)颈外侧区:

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锁骨中1/3上缘之间,又称颈后三角。

肩胛舌骨肌将其分为后上部较大的枕三角和前下部较小的锁骨上大窝(亦称锁骨上三角)。

(3)胸锁乳突肌区:

指该肌所在的区域。

2.项部两侧斜方肌与脊柱颈部之间的部分(见脊柱区)。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1.舌骨位于颏隆凸的下后方,适对第3、4颈椎间盘平面;

舌骨体两侧可扪到舌骨大角,是寻找舌动脉的标志。

2.甲状软骨位于舌骨下方,上缘平对第4颈椎上缘,即颈总动脉分叉处;

前正中线上的突起为喉结。

3.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

环状软骨弓两侧平对第6颈椎横突,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标志;

又可作为计数气管环和甲状腺触诊的标志。

4.颈动脉结节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

颈总动脉行经其前方。

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平环状软骨弓向后压迫,可阻断颈总动脉血流。

5.胸锁乳突肌是颈部分区的重要标志。

其起端两头之间称为锁骨上小窝,位于胸锁关节上方。

6.锁骨上大窝是锁骨中1/3上方的凹陷,窝底可扪到锁骨下动脉的搏动、臂丛和第1肋。

7.胸骨上窝位于颈静脉切迹上方的凹陷处,是触诊气管的部位。

(二)体表投影

l.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

下颌角与乳突尖连线的中点,右侧至胸锁关节、左侧至锁骨上小窝的连线,即两动脉的投影线;

甲状软骨上缘是二者的分界标志。

2.锁骨下动脉相当于自右侧胸锁关节、左侧自锁骨上小窝向外上至锁骨上缘中点的弧线,最高点距锁骨上缘1cm。

3.颈外静脉位于下颌角至锁骨中点的连线上,是小儿静脉穿刺的常用部位。

4.副神经自乳突尖与下颌角连线的中点,经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点至斜方肌中、下1/3交点的连线。

5.臂丛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下1/3交点至锁骨中、外1/3交点稍内侧的连线。

6.神经点是颈丛皮支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约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

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

7.胸膜顶及肺尖位于锁骨内侧1/3上方,最高点距锁骨上方2-3cm。

癌肿沿淋巴扩散时,累及范围较为广泛。

淋巴结的局部位置和引流范围具有诊断意义。

第二节  颈部层次结构

一、浅层结构

(一)皮肤

颈部皮肤较薄,移动度较大,皮纹横向,手术时常作横切口,以利愈合且美观。

(二)浅筋膜

浅筋膜含有脂肪,在颈前外侧部脂肪层的深面,有一菲薄的皮肌,称颈阔肌platysma。

该肌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筋膜,越过锁骨斜向上内方;

其前部纤维附于下颌骨下缘,后部纤维附于腮腺咬肌筋膜,并移行于降下唇肌和笑肌。

肌三角内侧部和枕三角上部未被此肌覆盖。

颈阔肌深面有浅静脉和浅神经。

1.浅静脉颈部浅静脉无动脉伴行,主要有如下两条。

(l)颈前静脉anteriorjugularvein:

沿颈前正中线两侧下行,至胸锁乳突肌下份前缘处,穿入胸骨上间隙,经该肌深面汇入颈外静脉。

左、右颈前静脉在胸骨上间隙内的吻合支,称颈静脉弓jugularvenousarch,横行于颈静脉切迹上方的胸骨上间隙内。

颈前静脉有时仅一条,位居中线,称颈前正中静脉。

(2)颈外静脉:

由下颌后静脉后支和耳后静脉在下颌角附近汇合而成。

沿胸锁乳突肌表面垂直下行,于该肌后缘中点处入颈后三角;

在锁骨上缘中点上方约2-5cm处穿深筋膜,约2/3汇入锁骨下静脉,1/3汇入颈内静脉。

该静脉末端虽有一对瓣膜,但不能阻止血液逆流;

当上腔静脉血回心受阻时,可致颈外静脉曲张。

颈外静脉穿深筋膜处,两者彼此紧密愈着,当静脉壁受伤破裂时,管腔不易闭合,可致气栓。

2.浅神经主要有颈丛皮支和面神经颈支分布。

(1)颈丛皮支: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即神经点),有4条皮神经浅出。

此点是颈丛皮支阻滞麻醉穿刺处。

枕小神经(C2、3)勾绕副神经,沿胸锁乳突肌后缘行向后上,分布于枕部皮肤。

耳大神经(C2、3)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伴颈外静脉上行,分布于耳廓及腮腺区皮肤。

颈横神经(C2、3)横行向前,越过胸锁乳突肌中份,穿颈阔肌后,分布于颈前区皮肤。

锁骨上神经(C3、4)分为3支,在锁骨上缘处浅出,越过锁骨,分布于颈前外侧部、胸上部(第2肋以上)及肩部等处的皮肤。

(2)面神经颈支:

自腮腺下端穿出,入颈阔肌深面,行向前下方,支配颈阔肌运动。

行腮腺手术时,可作为追踪面神经的标志。

二、颈筋膜及筋膜间隙

(一)颈筋膜

颈筋膜即颈深筋膜,位于浅筋膜和颈阔肌的深面,围绕颈、项部诸肌和器官,并在血管和神经周围形成筋膜鞘及筋膜间隙。

颈筋膜可分为浅、中、深三层。

1.浅层又名封套筋膜。

围绕整个颈部,包绕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形成两肌的鞘;

向后附着于项韧带及第7颈椎棘突,向前在正中线两侧彼此延续;

向上附着于颈上界的骨面;

向下附着于颈、胸交界处的骨面。

颈筋膜浅层在下颌下三角和腮腺区分为两层,分别包绕下颌下腺和腮腺,形成两腺的筋膜鞘。

此二鞘被茎突下颌韧带所分隔。

2.气管前层即颈筋膜中层,又称气管前筋膜或内脏筋膜。

紧贴在舌骨下肌群的后面,经甲状腺及其血管、气管颈部及颈动脉鞘的前方;

两侧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面与颈筋膜浅层相连;

上方附于舌骨,下方续于纤维心包。

此筋膜于甲状腺侧叶的后外方分为前、后两层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鞘。

在甲状腺与气管、食管上端邻接处,腺鞘后层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

3.椎前层即颈筋膜深层,又称椎前筋膜。

此层位于椎前肌及斜角肌前面,上起自颅底,下续前纵韧带及胸内筋膜。

颈交感干、膈神经、臂丛及锁骨下动脉等结构行经其后方。

该筋膜向下外方包绕腋血管及臂丛形成腋鞘,又称颈腋管。

4.颈动脉鞘是颈筋膜在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周围形成的筋膜鞘。

上起自颅底,下续连纵隔。

鞘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

(二)筋膜间隙

l.胸骨上间隙是颈筋膜浅层在距胸骨柄上缘3~4cm处分为前、后两层,分别附着于胸骨柄的前、后缘所形成的筋膜间隙,内有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颈前静脉下段、颈静脉弓、淋巴结和脂肪组织等。

2.锁骨上间隙是颈筋膜浅层在锁骨上方分为两层所形成的筋膜间隙,经胸锁乳突肌后方与胸骨上间隙相通;

内有颈前静脉、颈外静脉末段及蜂窝组织等。

3.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气管前淋巴结、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最下动脉、头臂干及左头臂静脉,小儿有胸腺上部。

此间隙感染、出血或气肿时可蔓延至上纵隔。

4.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其外侧为颈动脉鞘;

其位于咽壁侧方的部分,称为咽旁间隙,内有淋巴结及疏松结缔组织。

5.椎前间隙位于脊柱颈部与椎前筋膜之间。

颈椎结核脓肿多积于此间隙,向两侧可至颈外侧区,并经腋鞘扩散至腋窝,溃破后,经咽后间隙向下至后纵隔。

6.下颌下间隙在下颌下三角内,其顶为覆盖下颌舌骨肌下面的筋膜,底为颈筋膜浅层,其前、后界分别为二腹肌的前、后腹。

间隙内主要有下颌下腺及其周围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结等。

此间隙经下颌舌骨肌后缘与舌下间隙相通,并向后通至咽旁间隙。

第三节颈前区

一、舌骨上区

舌骨上区为颈前区舌骨上方的区域,包括两侧的下颌下三角和单一的颏下三角。

(一)下颌下三角

1.境界下颌下三角位于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之间,又名二腹肌三角。

此三角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层,深面由浅入深依次为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和咽中缩肌。

2.内容主要有下颌下腺、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

(l)下颌下腺:

位于颈筋膜浅层所形成的筋膜鞘内。

此腺形状不规则,可分为较大的浅部和较小的深部;

浅部位于下颌舌骨肌浅面,绕该肌后缘伸向前内与深部相延续。

下颌下腺管由深部的前端发出,经下颌舌骨肌与舌骨舌肌之间前行,开口于口底粘膜的舌下阜。

(2)血管、神经和淋巴结:

面动脉平舌骨大角起自颈外动脉,经二腹肌后腹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沿下颌下腺深面的沟内前行,绕下颌骨下缘入面部。

舌下神经位于下颌下腺的

内下方,它与二腹肌中间键之间有舌动脉及其伴行静脉。

舌神经从下颌下三角后部达下颌下腺上内侧,经下颌骨内面与舌骨舌肌之间前行入舌。

下颌下神经节submandibularganglion上方连于舌神经,向下发分支至下颌下腺。

下颌下淋巴结分布在下颌下腺周围,约4-6个。

(二)颏下三角、.

颏下三角位于左、右二腹肌与舌骨体之间。

其浅面有皮肤、浅筋膜和颈筋膜浅层,深面为两侧下颌舌骨肌及其筋膜,称为口膈。

口膈的深面为舌下间隙。

舌骨上肌群包括4对肌肉。

二、舌骨下区

舌骨下区为颈前区舌骨下方的区域,包括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

(一)颈动脉三角

1.境界颈动脉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

其浅面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J

2.内容三角内有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内静脉及其属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膈神经和颈深淋巴结等。

(l)颈总动脉:

位于颈内静脉内侧,平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始部膨大处为颈动脉窦,窦壁上有压力感受器;

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有颈动脉小球,是化学感受器。

二者有调节血压和呼吸的作用。

(2)颈外动脉:

平甲状软骨上缘起自颈总动脉,沿颈内动脉前内方垂直上行。

在甲状软骨上缘至舌骨大角间,依次向前发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及面动脉;

近二腹肌后腹下缘处向后上发出枕动脉;

自颈外动脉起端的内侧发出咽升动脉,行向上方。

(3)颈内动脉:

自颈外动脉的后外方行至其后方,经二腹肌后腹深面至下颌后窝,经颈动脉管入颅中窝。

该动脉在颈部无分支。

(4)颈内静脉:

位于颈总动脉外侧,大部分为胸锁乳突肌所掩盖。

其属支自上至下依次为面静脉、舌静脉和甲状腺上、中静脉。

位于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交角处的淋巴结,称为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收纳舌根部的淋巴,又名舌主淋巴结。

(5)舌下神经:

经二腹肌后腹深面进人三角,呈弓形越过颈内、外动脉浅面,再经二腹肌后腹前端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

在舌下神经弓形部向下发出降支,称为颈袢上根,沿颈总动脉浅面下降,参与颈袢组成。

(6)迷走神经:

行于颈动脉鞘内,位于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之间的后方。

在颈动脉三角内的分支有喉上神经和心支。

前者在颈内、外动脉的内侧与咽中缩肌之间分为内、外支;

内支弯向前下,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司声门裂以上喉粘膜的感觉;

外支沿咽下缩肌表面下降,支配该肌和环甲肌。

心支沿颈总动脉表面下降入胸腔,参与心丛的组成。

(7)副神经accessorynerve:

经二腹肌后腹深面入颈动脉三角的后上角,越过颈内静脉浅面(或深面)行向后外,至胸锁乳突肌深面发肌支支配该肌,本干至颈后三角。

(8)二腹肌后腹:

是颈动脉三角与下颌下三角的分界,也是颌面部与颈部手术的重要标志。

其浅面有耳大神经、下颌后静脉及面神经颈支;

深面有颈内动、静脉和颈外动脉、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颈交感干;

肌的上缘有耳后动脉、面神经和舌咽神经等;

下缘有枕动脉和舌下神经。

(二)肌三角

1.境界肌三角位于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

其浅面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层;

其深面为椎前筋膜。

2.内容三角内有舌骨下肌群、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和食管颈部等器官。

(1)舌骨下肌群:

包括浅层的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深层的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

(2)甲状腺:

腺体呈“H”形,分为左、右侧叶和连结两侧叶的峡部。

据国人资料统计,峡部缺如者约占7%;

有锥状叶者约占70%,且多连于左侧叶。

1)甲状腺被膜:

气管前筋膜包绕甲状腺形成腺鞘,又称甲状腺假被膜。

甲状腺自身的外膜称真被膜,即纤维囊。

腺鞘与纤维囊之间为囊鞘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神

经及甲状旁腺。

在甲状腺两侧叶内侧和峡部后面,假被膜增厚并与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以及气管软骨环的软骨膜愈着,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将甲状腺固定于喉及气管壁上。

因此,吞咽时甲状腺可随喉上、下移动,为判断是否甲状腺肿大的依据之一。

喉返神经常在甲状腺悬韧带的后面经过,因而在甲状腺切除术中处理悬韧带时,应注意保护喉返神经。

2)甲状腺的位置与毗邻:

甲状腺的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前外侧,上极平甲状软骨中点、下极至第6气管软骨。

有时侧叶的下极可伸至胸骨柄的后方,称为胸骨后甲

状腺。

甲状腺峡部位于第2-4气管软骨前方。

甲状腺前面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和气管前筋膜。

侧叶的后内侧与喉和气管、咽和食管以及喉返神经等相邻;

侧叶的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及鞘内的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以及位于椎前筋膜深面的颈交感干相邻。

当甲状腺肿大时,如向后压迫,可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

如向后外方压迫交感干时.可出现Horner综合征,即瞳孔缩小、眼裂变窄(上睑下垂)及眼球内陷等。

3)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

甲状腺上动脉起自颈外动脉起始部的前面,伴喉上神经外支行向前下方,至侧叶上极附近分为前、后两支。

前支沿侧叶前缘下行,分布于侧前面,并有分支沿甲状腺峡的上缘与对侧支吻合;

后支沿侧叶后缘下行,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升支吻合。

该动脉沿途的分支有胸锁乳突肌支、喉上动脉和环甲肌支。

喉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内支伴行,穿甲状舌骨膜,分布于喉内。

喉上神经是迷走神经的分支,在舌骨大角处分为内、外两支;

内支伴喉上动脉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

外支伴甲状腺上动脉行向前下方,在距侧叶上极约1cm处,与动脉分开,弯向内侧,发支支配环甲肌和咽下缩肌。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应紧贴腺的上极进行,以免伤及喉上神经外支致声音低钝、呛咳等。

4)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

甲状腺下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的甲状颈干,沿前斜角肌内侧缘上行,至第6颈椎平面,在颈动脉鞘与椎血管之间弯向内下,近甲状腺侧叶下极再弯向上内,至侧叶后面分为上、下支,分布于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和食管等。

喉返神是迷走神经的分支。

左喉返神经勾绕主动脉弓,右喉返神经勾绕锁骨下动脉,两者均沿气管与食管之间的沟内上行,至咽下缩肌下缘、环甲关节后方进入喉内,称为喉下神经;

其运动支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所有喉肌,感觉支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

左喉返神经行程较长,位置较深,多行于甲状腺下动脉的后方;

右喉返神经行程较短,位置较浅,多行于甲状腺下动脉前方。

二者入喉前都经过环甲关节后方,故甲状软骨下角可作为寻找喉返神经的标志。

喉返神经通常行经甲状腺腺鞘之外,多在甲状腺侧叶下极的后方与甲状腺下动脉有复杂的交叉关系。

因此,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时,应远离甲状腺下极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以免损伤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

5)甲状腺最下动脉:

该动脉可起自头臂干、主动脉弓、右颈总动脉或胸廓内动脉等。

沿气管前方上升,达甲状腺峡,参与甲状腺动脉之间在腺内、外的吻合。

其出现率约为10%。

当低位气管切开或甲状腺手术时应加注意。

6)甲状腺的静脉:

甲状腺的静脉变异较大,它们起自甲状腺浅面和气管前面的静脉丛,汇合成甲状腺上、中、下3对静脉。

甲状腺上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汇入颈内静脉。

甲状腺中静脉自甲状腺侧叶外侧缘穿出,横过颈总动脉前方,汇入颈内静脉。

该静脉管径较粗,管壁较薄,多为1支,亦可为2-3支或缺如。

甲状腺次全切除时,要仔细结扎此静脉,以免出血或气栓。

甲状腺下静脉自甲状腺侧叶下极穿出,经气管前下行,汇入头臂静脉。

两侧甲状腺下静脉在气管前与峡部的属支吻合成甲状腺奇静脉丛。

在峡下作低位气管切开术时应注意止血。

(3)甲状旁腺:

为两对扁圆形小体,直径0.6~0.8cm,表面光滑,呈棕黄或淡红色。

包括一对上甲状旁腺和一对下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的真、假被膜之间,有的位于甲状腺实质内或假被膜之外的气管周围结缔组织中。

上甲状旁腺多位于甲状腺侧叶上、中交界处的后方,下甲状旁腺多位于侧叶下l/3后方。

(4)气管颈部:

包括6-8个气管软骨。

上方平第6颈椎下缘接气管软骨,下方前面平胸骨颈静脉切迹,后面平第7颈椎下缘移行为气管胸部。

成人气管颈部长6.5cm,横径约1.94cm,矢状径为1.87cm。

当仰头或低头时,气管可上、下移动1.5cm。

气管颈部的上份位置较浅,下份位置较深。

头转向一侧时,气管亦转向同侧,而食管却移向对侧。

常规施行气管切开术时,常在肩后垫一软枕,严格使头保持正中位,并尽量后仰,使气管接近体表,以利于手术进行。

气管颈部的毗邻:

前方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胸骨上间隙及颈静脉弓、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第2-4气管软骨前方有甲状腺峡,峡的下方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和可能存在的甲状腺最下动脉。

气管后方为食管,两侧为甲状腺侧叶,二者之间的气管食管旁沟内有喉返神经,其后外侧为颈动脉鞘和颈交感干等。

气管切开时应熟悉上述结构。

在体表,上为环状软骨,两侧为胸锁乳突肌前缘,尖向颈静脉切迹的三角,为气管切开的安全三角。

幼儿因其胸腺和头臂静脉位于气管颈部下端前面,故在幼儿进行气管切开时应注意这一特点。

气管颈部由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分布;

静脉入甲状腺下静脉;

神经为喉返神经的分支分布;

淋巴汇入气管旁淋巴结。

(5)食管颈部:

上端前面平环状软骨,后面平第6颈椎下缘与咽相接,下端平颈静脉切迹与第1胸椎体上缘平面移行为食管胸部。

食管颈部前方与气管相邻,且稍偏向左侧,故食管颈部手术多选左侧入路。

其后方与颈长肌和脊柱相邻;

后外侧隔椎前筋膜与颈交感干相邻;

两侧为甲状腺侧叶、颈动脉鞘及其内容。

食管颈部的动脉来自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静脉汇入甲状腺下静脉;

迷走神经与交感干的食管支构成食管丛分布于食管;

其淋巴汇入气管旁淋巴结。

第四节胸锁乳突肌区及颈根部

一、胸锁乳突肌区

(一)范围

胸锁乳突肌区是指该肌所在的区域。

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起自胸骨柄前面,锁骨头起自锁骨内1/3上缘,两头间的三角形间隙恰在胸锁关节上方,在体表即锁骨上小窝。

该肌行向上后外方,止于乳突外面及上项线外侧1/3;

由甲状腺上动脉和枕动脉发支营养,副神经及第2、3颈神经前支支配。

(二)内容

1.颈动脉鞘及其内容颈动脉鞘上起自颅底,下续纵隔。

鞘内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贯穿全长,颈内动脉行于鞘的上部,颈总动脉行经其下部。

在鞘的下部,颈总动脉居后内侧,颈内静脉位于前外方,迷走神经位于二者之间的后外方;

在鞘的上部,颈内动脉位于前内侧,颈内静脉在动脉的后外方,二者之间的后内方为迷走神经。

颈动脉鞘的浅面有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下腹、颈袢和甲状腺上、中静脉;

鞘的后方有甲状腺下动脉横过(左侧还有胸导管弓),隔椎前筋膜有颈交感干、椎前肌和颈椎横突等;

鞘的内侧有咽和食管、喉与气管、甲状腺侧叶和喉返神经等。

2.颈袢由第l—3颈神经前支的纤维组成。

第1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随舌下神经走行,在颈动脉三角内离开舌下神经,称舌下神经降支,沿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浅面下行,又名颈袢上根。

第2、3颈神经前支的纤维经过颈丛联合发出降支,称为颈袢下根,沿颈内静脉浅面(或深面)下行。

颈袢上、下两根在肩胛舌骨肌中间腱上缘,适平环状软骨弓处,在颈动脉鞘浅面合成颈袢;

自颈袢发支支配肩胛舌骨肌上腹、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及肩胛舌骨肌下腹。

甲状腺手术时,多平环状软骨切断舌骨下诸肌,可避免损伤颈袢的肌支。

3.颈丛由第l-4颈神经前支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浅面。

其分支有皮支、肌支和膈神经。

4.颈交感干由颈上、中、下交感神经节及节间支组成。

位于脊柱颈部两侧,椎前筋膜后方。

颈上神经节最大,长约3cm,呈梭形,位于第2、3颈椎横突前方。

颈中神经节较小,位于第6颈椎横突前方,但不恒定。

颈下神经节多与第1胸神经节融合成颈胸神经节,又称星状神经节,位于第1肋颈的前方,长约l.5-2.5cm。

上述三神经节各发出一心支参与心丛的组成。

二、颈根部

颈根部是指颈部与胸部之间的接壤区域,由进出胸廓上口的诸结构占据。

其前界为胸骨柄,后界为第1胸椎体,两侧为第1肋。

前斜角肌是重要的标志,其前内侧有胸膜顶和颈根部的纵行结构,前、后方及外侧有胸、颈与上肢间横行的血管和神经等。

1.胸膜顶是突入颈根部的壁胸膜,覆盖肺尖部,高出锁骨内侧1/3上缘2-3cm。

从第7颈椎横突、第1肋颈和第1胸椎体连至胸膜顶的筋膜称为胸膜上膜,又称Sibson筋膜,起悬吊作用。

行肺萎陷手术时,需切断上述筋膜,才能使肺尖塌陷。

胸膜顶前方有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前斜角肌、膈神经、迷走神经、锁骨下静脉,左侧还有胸导管颈部跨越;

后方有颈交感干和第1胸神经前支;

外侧有中斜角肌和臂丛;

内侧左、右不同,左侧有锁骨下静脉和左头臂静脉,右侧有头臂干、右头臂静脉和气管。

2.锁骨下动脉左侧起自主动脉弓,右侧是头臂干的分支。

两者均呈弓形绕过胸膜顶的前上方外行,经斜角肌间隙至第1肋外缘处,移行为腋动脉。

前斜角肌将其分为3段:

第一段经胸膜顶前方,第二段在前斜角肌后方,第三段位于第1肋上面。

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如下:

(1)椎动脉:

起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沿前斜角肌内侧上行于胸膜顶前面,穿经上位6个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分布于脑和内耳。

(2)胸廓内动脉:

在胸膜顶前方,正对椎动脉起始部起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经锁骨下静脉之后入胸腔。

(3)甲状颈干:

起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沿前斜角肌内侧缘上升;

其分支有:

甲状腺下动脉(详见舌骨下区),肩胛上动脉经膈神经和前斜肌前方、锁骨后方至肩胛区,颈横动脉经锁骨与前斜角肌、膈神经之间,向外入斜方肌深面。

(4)肋颈干:

起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或第二段,经胸膜顶上方弓形向后至第1肋颈处分为颈深动脉和最上肋间动脉。

3.胸导管经胸廓上口入颈根部,先沿食管颈部左缘上升,在第7颈椎高度向左呈弓状跨过胸膜顶,形成胸导管弓;

经颈动脉鞘后方,椎血管和交感干前方,弯向下内注入左静脉角。

注入口处有一对瓣膜,有阻止血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