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稻新品种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4583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审稻新品种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国审稻新品种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国审稻新品种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国审稻新品种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国审稻新品种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审稻新品种文档格式.docx

《国审稻新品种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审稻新品种文档格式.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审稻新品种文档格式.docx

2、种子生产过程中要严格除杂去劣,确保种子质量;

3、在雷州半岛早春制种父母本叶龄差为5.8叶左右。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属弱感光型三系杂交水稻组合,产量高,稳产性好。

中感稻瘟病、不抗白叶枯病及褐飞虱,米质中等。

适宜在广东和广西的中南部、福建省南部及海南省白叶枯病轻发地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

国审稻2003002

作物种类:

品种名称:

粤丰占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粤香占×

丰矮占

2001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属常规籼型水稻品种,全生育期平均127天,比对照粤香占迟3~4天。

株高107.7厘米,株型集散适中,苗期叶片较窄直,叶色翠绿,中期生长势壮,分蘖力中等,后期成穗率高,熟色好。

每亩有效穗数22.9万。

穗长21.2厘米,平均每穗总粒数143.4粒,结实率82.1%,千粒重20.0克。

叶瘟5.5级(变幅4~7),穗瘟7级(变幅5~9),穗瘟损失率79.2%,白叶枯病3级,白背飞虱5级。

中抗白叶枯病、中感白背飞虱、不抗稻瘟病。

整精米率54.8%,长宽比3.3,垩白率15%,垩白度5.8%,胶稠度5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

2000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区试,平均亩产519.55公斤,比对照粤香占(CK1)增产2.31%,比对照汕优63(CK2)减产0.11%;

2001年华南早籼优质稻组续试平均亩产478.57公斤,比对照粤香占减产0.65%;

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3.4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3%。

1、适宜插植、抛秧和直播。

亩播种量20~25公斤,秧龄30天左右,每穴插3~4苗,规格18×

20厘米;

抛秧亩用种量1.5公斤,叶龄3~4叶抛植,直播亩用种量2公斤左右;

2、肥水管理。

在中等肥力田种植,全生育期施纯氮9~10公斤,前期施用量75%,中期25%。

氮、磷、钾比例1:

0.5:

0.65为宜。

在肥力较足和台风雨较多的地方要增施钾肥,慎防过多施用氮肥,晒好田以防倒伏。

水分管理宜浅水养分蘖,苗足露晒田,后期保湿润的措施;

3、病虫害防治。

重点搞好稻瘟病和螟虫的防治,确保高产稳产。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

该品种属常规水稻品种,表现熟期适中,中抗白叶枯病、中感白背飞虱、不抗稻瘟病。

米质较优。

适宜在广西和广东的中南部、福建省南部及海南省稻瘟病轻发地区作双季早稻种植。

国审稻2003003

冈优1577

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冈46A×

宜恢1577

1999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属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组合。

全生育期147天,与汕优63相当。

株高114.7厘米,苗期长势旺,抗寒力较强,叶色浓绿,剑叶挺直,杆粗,株形好。

分蘖力强,每亩有效穗数15.9万,穗长24厘米,长穗形,穗层整齐,平均每穗总粒数185.7粒,结实率80.5%,谷粒金黄色,长椭圆形,无芒,稃尖紫色,千粒重25.7克。

后期转色好,易脱粒。

稻瘟病6.2级(变幅3~9),白叶枯病5级(变幅5~5),褐飞虱9级(变幅9~9)。

整精米率53.1%,长宽比2.3,垩白率93.3%,垩白度27.1%,胶稠度5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9%。

1999年参加长江流域中籼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617.6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61%,达极显著水平;

2000年续试平均亩产583.75公斤,比汕优63增产6.5%,达极显著水平。

2001年生产试验长江上游片区平均亩产650.8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35%;

长江中下游片区平均亩产616.6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69%。

1、适时早播;

南方一季稻区与汕优63同期播种,秧龄30~40天;

2、合理密植:

亩插1~1.5万穴,中等肥力田采用(40+20)×

16.7厘米规格移栽,双本栽插;

3、施肥要点:

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返青后亩追施尿素3公斤,抽穗前35天用尿素3公斤、钾肥5公斤追施孕穗肥;

抽穗前7天亩施尿素2公斤作穗粒肥。

4、及时防治病虫害:

根据当地植保站预报,及时、有效地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和稻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危害。

1、宜恢1577为粳质粳籼交恢复系,易产生变异,注意单株提纯繁殖;

2、播插期:

制种时采用两期父本,父母本差期为42±

2天;

3、父本亩插植密度2000~2200穴,双本插;

4、种植行比:

父母行比为2:

14;

5、父本植株略高,在母本喷施“九二○”时注意适量喷父本。

该品种属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熟期与汕优63相仿,产量高,中感白叶枯病、不抗稻瘟病及褐飞虱。

适宜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安徽、上海、江苏省的长江流域(武陵山区除外)和云南、贵州省海拔1100米以下以及河南省信阳、陕西省汉中地区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国审稻2003004

冈优527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蜀恢527

2000年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生育期平均147.5天,比对照汕优63长0.4天。

株高118.7厘米,茎秆粗壮。

株叶形态好,叶色淡绿,苗期繁茂性好。

主茎叶片数16~17叶。

分蘖力中等,每亩有效穗15.7万,穗大粒重,穗长25.5厘米,平均每穗总粒数169.7粒,结实率82%,千粒重30克。

稻瘟病3.5级(变幅0~7),白叶枯病8级(变幅7~9),褐飞虱7级(变幅7~7)。

整精米率52.6%,长宽比2.6,垩白率67.8%,垩白度15%,胶稠度4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9%。

1999年参加长江流域中籼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622.7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48%,达极显著水平;

2000年续试平均亩产572.5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5%,达极显著水平;

2001年参加生产试验,长江上游片区平均亩产648.8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01%,长江中下游片区平均亩产556.9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79%。

1、适时早播,增育多蘖壮秧,秧龄40天左右,秧田亩播种量10公斤;

2、合理稀植,插足基本苗。

亩基本苗9~10万,插植方式为5×

8寸,可采用(5+9)×

4.5寸宽窄行插植;

3、合理施肥,重底早追。

底肥占60%,蘖肥占30%,穗肥占10%。

一般亩施氮量10公斤左右,氮、磷、钾比例为1:

0.5;

4、水浆管理。

浅水栽插,深水护秧,薄水分蘖,湿润灌溉,够苗晒田或晾田;

5、及时防治病虫。

重点防治稻蓟马、螟虫、稻苞虫及稻瘟病。

冈46A穗型较大,穗层整齐,异交习性好;

交本比较高大,穗大花粉多。

1、中稻夏制,叶差8.0左右,宜父母本同时抽穗;

2、行比2:

14~16,母本株行距一般3×

5寸,插双株;

3、“九二○”宜母本见穗15%开始使用,40%时重喷,随后隔天再补,亩总剂量为15~17克,前轻、中重、后补。

该品种属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熟期与对照汕优63相仿,产量高,米质中等,中感稻瘟病、不抗白叶枯病及褐飞虱。

国审稻2003005

D优527

D62A×

2000年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01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属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全生育期在长江上游平均153.1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3.8天;

在长江中下游为143.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4.1天。

主茎叶片数17~18叶,植株松散适中,茎秆粗壮,叶色深绿,苗期繁茂性好,分蘖力强;

穗型中等,长粒型,后期转色好,叶鞘、颖尖紫色。

株高长江上游平均114.1厘米;

亩有效穗17.6万,穗长25.4厘米,平均每穗总粒数154.6粒,结实率78.8%,千粒重29.7克;

长江中下游株高平均120.6厘米,亩有效穗17.8万,穗长25.7厘米,平均每穗总粒数150.2粒,结实率82.4%,千粒重30克。

叶瘟2.3级(变幅1~3),穗瘟4级(变幅3~5),穗瘟损失率3.9%;

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

整精米率52.1%,长宽比3.2,垩白率43.5%,垩白度7.0%,胶稠度5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7%。

2000年参加长江流域中籼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571.6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达极显著水平;

2001年参加中籼迟熟优质稻组区试,长江上游片区平均亩产611.0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88%,达极显著水平;

长江中下游片区平均亩产644.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31%,达极显著水平;

2001年生产试验,长江上游片区平均亩产648.3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2%,长江中下游片区平均亩产567.3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69%。

1、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

秧田亩播种量10公斤,秧龄40天左右;

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宽窄行插植,(5+9)×

4.5寸,或5×

8寸,亩基本苗9~10万;

一般亩施氮量10公斤左右,氮、磷、钾肥比例为1:

0.5。

1、中稻夏制,叶差6.2叶左右,宜父母本同时抽穗;

3、“九二○”宜在母本见穗10%开始使用,见穗40%时重喷,随后隔开再补,总剂量15~17克/亩,遵循“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施用。

该品种属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组合,生育期比汕优63迟熟4天左右,高产稳产,米质中上,中抗稻瘟病,不抗白叶枯病和稻飞虱。

适宜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安徽、上海、江苏省的长江流域(武陵山区除外)和云南、贵州省海拔1100米以下以及河南省信阳、陕西省汉中地区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国审稻2003006

汕优448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珍汕97A×

成恢488

该品种属晚籼早熟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全生育期平均120天,比对照汕优64迟熟3.7天。

亩有效穗数19万,株高94.6厘米,茎秆粗壮,韧性较好,苗期长势旺,叶色淡绿,株型紧散适中,,剑叶挺立,主茎叶片数15~17叶,剑叶长35~40厘米,宽1.5~2.0厘米。

分蘖力中等偏上。

穗长23.5厘米,平均每穗总粒数111.9粒,结实率82.6%,谷壳秆黄,无芒、颖尖紫色、谷粒长型,千粒重29.3克。

稻瘟病6.5级(变幅3~9),白叶枯病7.7级(变幅7~9),褐飞虱7级(变幅5~9)。

整精米率60.4%,长宽比2.6,垩白率73%,垩白度16.1%,胶稠度3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4%。

1999年参加晚籼早熟组区试,平均亩产453.4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5.04%,达极显著水平;

2000年续试平均亩产486.6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9.02%,达极显著水平;

2001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2.3公斤,比对照汕优64、汕优46分别增产15.42%、13.41%。

1、播种期。

根据当地生长季节适时播种,一般6月中旬播种;

2、栽插密度。

一般亩栽1.6~2.0万穴,基本苗10~12万为宜;

3、施肥。

需肥量中等,一般亩施纯氮8~10公斤,磷肥25~30公斤,钾肥15~20公斤;

4、病虫防治。

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报,及时做好病虫防治工作,特别是要做好稻瘟病、白叶枯病的防治。

1、成恢448柱头外露率高,容易引起生物学混杂,因此应隔离繁殖;

2、成恢448在成都地区春播,播种至始穗历期102天,平均主茎叶片数15.5叶。

制种时父母本播期时差44天,叶差8.6叶。

该品种属晚籼早熟三系杂交水稻组合。

比对照汕优64迟熟4天左右,产量高,米质中等,不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

适宜在江西、湖南、浙江省的长江流域偏南及安徽、湖北省长江以南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国审稻2003007

II优718

四川省原子核应用技术研究所,四川省种子站,成都南方杂交水稻研究所

II~32A×

FUK718

2000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生育期平均为148.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约2.7天。

株高115.4厘米,茎秆粗壮抗倒伏,叶色深绿,功能叶挺立不早衰,后期谷黄秆青,熟色好。

每亩有效穗数15.9万,穗长24.6厘米,平均每穗总粒数144.9粒,结实率86%,谷粒饱满,中长粒,无芒,稃尖紫色,千粒重30.4克。

稻瘟病4.9级(变幅1~7),白叶枯病8级(变幅7~9),褐飞虱8级(变幅7~9)。

整精米率:

51.6%,长宽比2.5,垩白率70.7%,垩白度18.1%,胶稠度42.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5%。

1999年参加长江流域中籼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618.3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14%,达极显著水平;

2000年续试平均亩产573.0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2%,达极显著水平;

2001年参加生产试验,长江上游片区平均亩产631.4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08%,长江中下游片区平均亩产561.7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65%。

1、培育壮秧。

在四川、重庆一般3月底至4月上旬播种,5月中旬移栽,秧龄40~45天;

2、合理密植。

大田栽插规格一般为28×

16毫米,每亩基本苗9.5~10.5万;

3、肥水管理。

施肥以基肥为主,亩施过磷酸钙50公斤,钾肥10公斤,尿素5~8公斤。

水层管理采用浅水栽秧,寸水活苗,薄水促蘖,苗足晒田,后期干湿灌溉,防止过早断水;

4、防治病虫害。

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

1、在四川制种一般4月上旬播种,母本与父本时差2~5天,叶差0.5~1.0叶;

2、父母本行比为1:

14或1:

16;

3、“九二○”用量一般每亩16~20克。

比对照汕优63迟熟3天左右,产量高,中感稻瘟病,不抗白叶枯病及褐飞虱。

国审稻2003008

秀水13(丙95-13)

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

秀水47×

秀水31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常规晚粳水稻品种,全生育期平均134.6天,比对照秀水63长1.4天。

株高86.6厘米。

分蘖力强,株型集散适中,叶片窄挺,色淡。

成穗率高,每亩有效穗26.1万,穗长14.9厘米,平均每穗总粒数92.6粒,结实率79.9%,千粒重25.4克。

后期转色佳,易脱粒。

颖壳、护颖、颖尖均为秆黄色。

叶瘟7.7级(变幅5.7~9),穗瘟9级(变幅9~9),白叶枯病5级(变幅5~5),褐飞虱8级(变幅7~9)。

整精米率64.6%,长宽比1.8,垩白率62.5%,垩白度6%,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

1999年参加双季晚粳组区试,平均亩产512.2公斤,比对照秀水11(CK1)、秀水63(CK2)分别增产9.7%、4.0%,达极显著水平;

2000年续试,平均亩产487.55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6.27%,达极显著水平;

2001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7.05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7.06%。

1、适时播种。

各地应根据当地的栽培条件适期早播,在浙江北部作连晚一般6月20日播种;

2、培育壮秧。

连晚大田用种6~7公斤/亩,秧田亩播种40公斤左右;

3、科学用肥。

在施足基面肥的基础上,要早施重施分蘖肥,后期适施穗肥。

要求有机肥和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4、加强水浆管理。

齐穗后要干湿交替,以改善灌浆质量,降秕增重;

5、加强病虫防治。

要加强对稻瘟病、白叶枯病及稻飞虱等病虫的防治。

该品种属常规晚粳水稻品种,生育期134.6天,略迟于对照秀水63,产量高,中感白叶枯病、不抗稻瘟病及褐飞虱,米质中上。

适宜在湖北、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市的长江流域稻瘟病轻发区作单季稻种植。

国审稻2003009

清江1号(原名:

福优57)

湖北清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福伊A×

泸恢57

该品种属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全生育期148天,与对照汕优63相当。

株高110厘米左右,生长势强,植株生长整齐,株叶形态适中,穗粒结构协调,后期熟相好。

每亩有效穗18~21万,成穗率60%左右,穗长22~24厘米,平均每穗总粒数140~150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

叶瘟2~3级,穗瘟1~3级,田间穗瘟病发病率0.2%以内。

整精米率49.2%,垩白率50%,垩白度10%,胶稠度5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

1998年参加武陵山区区试平均亩产447.9公斤,比对照II优58增产4.87%,2000年续试平均亩产513.4公斤,比对照汕优多系1号增产10.48%,2001年续试平均亩产605.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59%。

1999~2001年在湖南省张家界、永顺,贵州省的铜仁地区,重庆市的黔江区和湖北省的恩施州引种较大面积的种植,亩产在512~711公斤,比对照汕优63、II优501、II优58等分别增产3.8~15.32%,2001年湖北省恩施州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通过审定。

1、早播稀植。

采用旱育早发技术,培育多蘖壮秧;

亩插2.0~2.2万穴,每穴2粒谷苗,规格为16.5×

26.4厘米或13.3×

33厘米,每亩基本苗10~12万;

3、科学施肥。

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酌情补施粒肥,特别注意磷钾肥的配合施用;

4、科学管水。

要求寸水活稞,浅水分蘖,足苗晒田;

5、防治病虫。

苗期重点要防治恶苗病。

1、播差期。

4月上旬播种,父母本时差31天,叶差6.6叶,扬花授粉期安排在7月底至8月初;

2、插秧规格。

行比2:

16~18,母本株行距13.3×

13.3厘米,基本苗18~20万;

父本行株距为40×

16.7厘米,基本苗3.5~4.5万,父本与母本行距为33.3厘米。

3、科学使用“九二○”。

亩用“九二○”18~20克,在见穗1~5%时开始,按轻提重打,看苗补施的原则分三次连续三天喷施。

该品种属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全生育期148天,与汕优63相当。

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抗稻瘟病。

适宜在湖北、湖南、贵州省及重庆市的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下作一季中稻种植。

国审稻2003010

秋优1025

广西农科院水稻所

秋A×

1025

2003年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属感光型晚籼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全生育期平均为119天,比对照博优903迟熟三天。

株高107.5厘米,分蘖力强,株型集散适中,叶片直立不披垂繁茂性好,后期耐寒,转色好,易落粒。

每亩有效穗19.9万,穗长21.8厘米,平均每穗总粒数157粒,结实率77.3%,千粒重19克。

叶瘟3级(变幅2~4),穗瘟2级(变幅1~3),穗瘟损失率5.2%,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

整精米率63.5%,长宽比3.2,垩白率24.5%,垩白度4.6%,胶稠度36.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3%,米质较优。

2000年参加华南晚籼组区试,平均亩产467.97公斤,比对照博优903(CK1)增产0.3%,比粳籼89(CK2)减产0.74%;

2001年续试平均亩产4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