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4429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

《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Word文件下载.docx

且污水无法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的农村新建、扩建和改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三.总体要求

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应以批准的村镇规划为主要依据,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集中与分散、排放与利用的关系,因地制宜地选择投资较少、管理简单、运行费用较低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做到保护环境,节约土地,经济合理,成熟可靠。

污水除了设施的选址应结合地形特点,管网高程和当地主导风向综合确定,一般选择位于地势相对较低和当地村民聚居区的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对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并且建有污水排放基础设施的农村,宜采取合流制或截流式合流制;

对于人口相对分散、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可采用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也可采用合流制。

对于分散居住的农户,鼓励采用低能耗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

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的农村,鼓励采用集中自然处理;

人口密集、污水排放相对集中的村落,宜采用集中处理。

对于处理后的污水,宜利用洼地、农田等进一步净化、储存和利用,不得直接排入环境敏感区域内的水体。

四.处理技术选用原则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总体上应遵循“因地制宜、接管优先、分类处置、资源利用、经济适用、循序渐进”的原则。

1.因地制宜。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时应根据村镇所处区位、人口规模、聚集程度、地形地貌、地质特点、气候、排水特点、排放要求和经济水平等,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采用适宜的污水收集模式和处理技术。

2.接管优先。

靠近城区、镇区且满足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宜优先纳入城区、镇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

3.分类处置。

对人口规模较大、聚集程度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宜通过敷设污水管道集中收集生活污水,采用生态处理、常规生物处理等无动力或微动力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对人口规模较小,居住较为分散,地形地貌复杂的村庄,宜就地就近收集处理农户生活污水。

4.资源利用。

充分利用村庄地形地势、可利用的水塘及闲置地,提倡采用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实现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氮、磷的生态去除,降低能耗,节约成本。

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加强生活污水削减和尾水的回收利用。

5.经济适用。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与村庄的经济发展水平,村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力求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维护简便,经济合理。

6.循序渐进。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经济承受能力和自然生态条件等循序渐进地建设,必要情况下考虑分期实施。

如山区等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可考虑先期建设三格式化粪池等初级处理构筑物,待经济条件提高后再考虑适合当地经济条件和处理要求的后续处理构筑物。

农村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出水水质原则上宜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确定的二级标准,其中直接排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湖、库等封闭或半封闭水域的,出水水质宜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确定的一级B标准;

尾水主要用于灌溉等农业用途的,出水水质宜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确定的标准,详见表1。

各地应根据排放水域的具体功能要求,参照上述排放原则具体确定相应排放标准。

表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标准参考指标(单位:

毫克/升,pH除外)

污染物指标

一级(B)

二级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pH

6~9

5.5~8.5

悬浮物(SS)

20

30

150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80

化学需氧量(COD)

60

100

200

氨氮(以N计)NH3-N

8(15)*

25(30)*

-

总氮(以N计)

总磷(以P计)

1

3

5.0

*括号外的数值为水温>12℃的控制指标,括号内的数值为水温<12℃的控制指标。

五.处理流程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按照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实际应用中可直接采用其中的一个阶段或多个阶段联用。

(一)第一阶段

格栅、沉淀池、现有三格式化粪池可作为本阶段处理单元。

主要去除悬浮颗粒物和部分BOD。

该阶段一般作为后续阶段的预处理单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原则上应确保有一个该阶段的处理单元。

(二)第二阶段

接触氧化、生物滤池、氧化塘、净化沼气池等可作为本阶段常用工艺。

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性污染物质。

(三)第三阶段

生物脱氮除磷、人工湿地等可作为本阶段常用工艺,可进一步去除第二阶段未能降解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

六.推荐处理技术模式

1.适用范围

该技术通常适用于冬季地下的水温能保持在5℃以上的地区,或在池上建曝光温室能够升温达到这个温度的地区。

该技术适用于直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还适合处理高浓度的畜禽养殖废水和粮食加工废水。

2.工艺技术简介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一种分散处理生活污水的装置,它采用生物厌氧消化和好氧过滤相结合的办法,集生物、化学、物理处理于一体,采用“多级发酵、多种好氧过滤和多层次净化”,实现污水中多种污染物的逐级去除。

图1净化沼气池工艺流程图

3.处理效果

出水水质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4.投资估算

容积约为20-1000m3,容积造价约为400元,建设成本低。

5.运行管理

无运行费用。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土地资源紧张,居民聚集度高,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

2.工艺技术简介

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UUAR)采用生活污水自流的方式,应用厌氧生物膜技术及推流原理,采用内充固定空心球状填料的地下厌氧管道式或折流式反应器装置为处理设备,利用附着于空心球状填料内外表面或悬浮的专门驯化专性厌氧或兼氧微生物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部分氮磷,从而达到净化生活污水的目的。

图2地埋式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

3.处理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

在水力停留时间1d及常温条件下,UUAR对农村生活污水COD、BOD、SS、TN、TP、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和蛔虫卵的平均去除率见下表:

表2UUAR对农村生活污水各类指标去除率

项目

COD

BOD

SS

TN

TP

大肠菌群

细菌总数

蛔虫卵

平均去除率(%)

66.1-68.3

70.8-76.8

80.5-90.2

18.26-23.0

33.9-35.2

95.8-99.8

37.4-82.9

78.7-100

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通过优化设计和调节球状填料的配比,并延长水力停留时间至2d,出水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且未出现剩余厌氧污泥的积累问题。

4.投资估算

造价1000-1500元/m3。

5.运行管理

运行费用可小于0.1元/m3。

适用于村庄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污水处理。

图3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

在污水站内污水首先经过格栅去除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以保证后续处理工艺的顺畅运行,格栅渠的出水进入集水井,井内的提升泵提升污水进入2套“生物净化槽”,污水在净化槽内首先进行厌氧反应,然后自流进入好氧区进行好氧生物反应,最后进入沉淀区,沉淀区的出水自流进入清水池以利于灌溉回用,清水池设溢流口,不回用时水可以直接溢流。

整个处理系统都设于地下,不会散发臭气,不与人直接接触。

该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上基本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冬季运行期间,系统的出水值没有明显的变化。

如运行得当,处理水水质良好、稳定、可回用于浇灌绿地、冲厕等。

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的基建费用只有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系统的1/2或1/3。

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约为0.8m2/m3污水,吨水投资约为600元/m3。

生物滤池处理污水的运行成本约0.11-0.22元/m3。

适用于对出水水质要求较高,用地比较紧张,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

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多种介质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它采用天然材料和废弃材料,制出具有自净功能的“不饱和炭”、“脱氮材料”和“除磷材料”等多种介质的填料,组成复合填料床。

通过特殊的曝气系统在填料床中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交替的环境,达到硝化、反硝化和除磷的目的。

图4碳系载体生物滤池技术工艺流程图

处理生活污水后的出水可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建设成本1200-1600元/m3。

运行费用为0.2-0.45元/m3。

对于小规模的污水处理,现场只需兼职人员管理或无需专人管理。

每月进行一次小型维护,每季度进行一次中型维护,每年进行一次大维护。

设备定期进行运行功能检查及维修。

该技术适用于土地资源较丰富,且地下水利用程度低的村庄。

但该技术受作物生长季节的限制。

土地处理系统(landprocessingsystem)是利用土地及其中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污水(废水)进行处理,同时又利用其中水分和肥分促进农作物、牧草或树木生长的工程设施。

通过农田、林地、苇地等土壤一植物系统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固定与降解作用,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净化并对污水及N、P等资源加以利用。

该技术对各种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效率,并可以实现污水处理与利用相结合的目的,因此很适合在农村地区使用。

图5土地处理系统工艺图

我国研究较多的土地处理系统有:

污水快速渗透处理系统、污水地下渗滤处理系统和“非尔脱”污水灌溉。

该技术一方面可以满足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要求,同时降低污水中的氮、磷等元素的含量,磷的去除率为97%-99%,总氮的去除率约为82%-86%,BOD的去除率约为93%,COD的去除率约为75%-86%。

基建投资较小。

运转费用少、系统稳定性好、操作管理简便。

人工湿地主要适用于可利用空地较多,气候条件适宜的农村。

人工湿地主要受到用地的限制,在用地紧张的地区不宜推广,同时对于所选植物也有一定要求,要求所选植物具有耐污能力和抗寒能力强,根系发达,茎叶茂盛、抗病害能力强、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等。

另外,在选用人工湿地时还受到污水停留时间以及季节交换与植物生长季节等方面的影响。

人工湿地是根据天然湿地净化污水的机理,由人工将砾石、砂、土壤、煤渣等材质按一定比例填入,并有选择性种植有关植物的污水处理系统,是工程化的并由人工控制的沼泽地。

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是污水净化的主体,具有直接吸收、固定、富集污水中营养物及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等作用;

还具有改善环境、生产可再生资源等价值。

图6人工湿地工艺图

人工湿地对污染物中的氮、磷、有机物、金属离子等具有去除作用,能用于污水的净化。

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占地面积为4-6m2/m3·

d,砌体结构造价约1800-1900元/m3,土工膜结构造价为1200-1300元/m3。

运行费用小于0.1元/m3。

有可利用空闲地。

一般服务人口10人以下,服务家庭数1-2户。

单户或联户居民的生活污水进入人工湿地后,污染物通过湿地基质的过滤吸附、湿地植物根系的吸收、好氧与厌氧生物菌群的分解作用被去除,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

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主要包括人工湿地系统建设费用,1m3/d的投资成本一般为1000-2000元左右,如服务3-5人的单户式处理系统,其投资为500-1000元,占地面积为3-6m2。

无动力消耗,管理方便,单户式处理系统每天的运行维护成本约0.01-0.025元。

适用于有一定水体的地区。

例如有可利用的天然养鱼塘、天然废塘等条件,可考虑采用该处理系统。

生态浮岛技术就是人工把水生植物或改良驯化的陆生植物移栽到水面浮岛上,植物在浮岛上生长,通过根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可改善水体的水质,有效控制异臭味。

30-50元/m2。

无需运行费用。

适用于有一定水体的地区,且必须要有活水来源。

不足之处是占地面积大、净化效果受气温等自然因素(平均气温需要>

5℃)影响。

稳定塘是一种经过人工修整而且设有围堤和防渗层的池塘,它主要利用水生生物系统,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

图7稳定塘工艺流程图

出水一般均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处理后氨氮均能达标。

建设成本1000-1200元/m3。

基本不需运行费用,如选择机械曝气则运行成本小于0.1元/m3。

每一种单一的处理工艺各有其优缺点,如沼气池对悬浮物、氨氮和磷的去除效果较差;

人工湿地的缺点是进水要求比较高,必须先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避免湿地滤料的堵塞。

该模式综合运用多种处理技术,以达到取长补短、提高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目的。

下文以“厌氧生物接触膜法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处理技术”和“厌氧滤池-稳定塘-生物浮岛”为例介绍多种技术组合适用的基本情况。

例1.厌氧生物接触膜法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处理技术

适合在出水水质要求较高的农村地区推广使用。

工艺流程如下:

①污水自流入沉淀消化池,污水中比重较大的颗粒沉积于池底,并使沉淀池底的污泥得到消化稳定;

②生物接触反应池采取水平流流态,配置生物接触反应装置,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有效降解,少量的剩余污泥可人工清掏;

③生物接触反应池处理出水自流入人工湿地,进一步去除N、P营养盐。

人工湿地上栽种芦苇、菰米等高效降磷脱氮水生型植物。

处理后的出水经收集后外排河道。

图8厌氧生物接触膜法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处理技术工艺图

生物接触反应池与人工湿地结合的处理工艺出水基本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一级标准,可排入农村河道。

规模:

50-150m3/d,建设成本1200-1300元/m3。

无电费、药剂费用,运行费用低。

例2厌氧滤池-稳定塘-生物浮岛

适用于拥有自然池塘或闲置沟渠且规模适中的村庄,处理规模不宜超过200t/d。

图9厌氧滤池-稳定塘-生物浮岛工艺流程图

生活污水经过厌氧池和厌氧滤池,截流大部分有机物,并在厌氧发酵作用下,被分解成稳定的沉渣,厌氧滤池出水进入氧化塘,通过自然充氧补充溶解氧,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

生态渠利用水生植物的生长,吸收氮磷,进一步降低有机物含量。

该工艺采用生物、生态结合技术,可利用村庄自然地形落差,因势而建,减少或不需动力消耗,厌氧池可利用三格化粪池改建,厌氧滤池可利用净化沼气池改建,氧化塘、生态渠可利用河塘、沟渠改建,生态渠通过种植经济类的水生植物(如水芹、空心菜等),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图10厌氧滤池-稳定塘-生物浮岛工艺流程图

常温下,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低温季节,出水水质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系统户均建设成本约为800-1000元(不含管网)。

无设备运行费用。

日常安排专人不定期维护,清理杂物,水生植物生长旺季和冬季及时收割,厌氧池和厌氧滤池每年清掏1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