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Word格式.docx
《局长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长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Word格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面,根据市局党组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问题。
一、2011年主要工作情况
2011年以来,xx市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服
务”黄蓝经济”大局,坚持“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工作路径,突
出全面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这条主线,深入实施质量强市和标准
化战略,强化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事业实现了新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截止去年年底,全市系统固定资产达到?
亿元,同比增加?
%;
实现上缴收
入?
万元,同比增长?
完成总收入?
%。
市局被省局
表彰为2011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先进单位和2011年度“规范基层管理,加
强基础建设”先进单位。
(一)积极谋划,全力推进,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一是国
家石油装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批筹建。
今年1月10日,国家石油装备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批筹建,成为xx市第一个获批筹建的国家级质检中
心。
二是xx港经济开发区“一站两中心”建设拉开帷幕。
去年11月22日,我
们和xx港经济开发区联合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一站两中心”建设正式启
动,建设工程将于今年11月完成。
三是黄河三角洲质检中心建设顺利推进。
所有中心建设相关手续已办理完毕,设计方案已经市政府、省局有关领导同
意,现已报请市规划建设部门审批。
四是东省橡胶轮胎及原材料质量监督检
验中心和东省车轮及刹车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投入使用。
去年4月,两个中
心通过省局资质认定和验收,如期投入使用。
五是东省石油助剂及轻烃产品
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完成。
中心已完成投资541万元,今年3月可以投入使
用。
另外,国家橡胶轮胎及原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申请已上报国家总
局,东省有色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获批复;
东省生态渔业产品质量
监督检验中心等7个省级中心已列入省局“十二五”规划。
国家、省级质检中心建设为助推“黄蓝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
撑,为实现质监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这个主题,充分履
行部门职能,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一是以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为总抓
手,三个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制定了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工作方案和16
项配套制度,与经信委签署了《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合作协议》,推动
市政府召开了动员会议。
全市累计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专题稿件579篇,组
织专题宣传活动107场次,组织培训90次,培训企业法人代表1260人次,
员工6600人次,培训系统内人员780人次,970家企业向社会作出公开承
诺,进一步完善了有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地方政府总体责任、有关部门监
管责任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特种设备安全方面,开展了车用气瓶、电梯、
工业压力管道等的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了打非治违和监督检查活动,并通过
分级管理,安全监察有效性明显增强,确保全市连续三年未发生一起特种设
备安全责任事故。
不断创新安全监管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全市23家车用气瓶
充装站安装运用了电子标签自动充装控制系统,建立了黑名单制度,确保了
车用气瓶安全,我们在省局各种会议上多次作典型发言,成功经验在全省推
广。
食品质量安全方面,以落实“三方责任”为抓手,以专项整治为突破口,
组织召开了16期履责报告会,234名企业法人作了履责报告;
开展了食品非
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地沟油、酒类产品、塑化剂、肉制品等专项整
治,食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在全省第四、五批食品抽查中,合格率连续名
列全省第一;
全市监督检验食品1021批次,合格949批次,合格率为93%,
同比提高两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在全省率先开发建立了工业
产品生产许可证取证企业信息库,组建了证后监管专家库。
开展了以汽车配
件、无证产品、投诉热点产品等为重点的“双打”行动,全市出动执法人员
2656人次,检查生产企业1147家。
2011年,全市系统罚没款达到?
万元,
同比增长?
二是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开创质量工作新局
面。
利华益集团获得第三届省长质量奖,胜动集团获得第三届省长质量奖提
名奖,实现了我市省长质量奖争创工作的重大突破。
首届xx市市长质量奖评
审工作圆满完成。
全市新增东名牌19个、东省服务名牌1个。
成功创建东省
优质石油装备产品生产基地,6家企业获2011年创建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
龙头骨干企业称号。
东蓝海酒店集团董事长、总裁?
获得“2009至2010年度
全国质量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我们通过召开现场会、走进直播间、举办培训
班和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不断扩大典型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其示
范带动作用。
通过深化宣传,也将“建设质量强国,共创美好生活”的理念渗
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
三是不断加大质量基础工作力度,技术支撑作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