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4370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9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说文解字》;

“井渠”

架火战车;

谢环《杏园雅集图》;

《天工开物》

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

【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宋明理学;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中国的古代艺术;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解析】①成就都出现在元代;

②成就都出现在宋朝;

③成就都出现在汉朝;

④成就都出现在明朝。

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④,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3.(2018·

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

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4.(2018·

海南高考·

1)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  )

A.隶书B.金文C.小篆D.草书

【考点】古代中国书画的发展——汉字字体(金文)

【解析】隶书作为小篆的辅助字体而得名,解决篆书书写不方便的问题,与书写材质无关,故A项错误;

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得名缘于书写材质,故B项正确;

小篆就是官书,是秦朝官方文书通用字体,与书写材质无关,故C项错误;

草书得名体现出其书写奔放跃动的特点,与书写材质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7年题组

1.(2017·

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

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2.(2017.4·

4)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

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

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

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

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考点】中国的古代艺术——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山水画)

【解析】“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

”表明注重的是意境,不是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故A项错误;

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的是花鸟画,故B项错误;

“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

”表明注重的是意境,故C项正确;

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是人物画,故D项错误。

3.(2017·

江苏高考·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

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

【考点】古代中国的汉字与书画——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

【解析】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主张,不是中国画的特点,故A项错误;

诗画合一是指诗与画的结合,与材料的内容“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不符,故B项错误;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表明注重有画面来传情达意,是情与景的结合,故C项正确;

知行合一是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主张,不是中国画的特点,故D项错误。

4.(2017·

5)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

据此可知,元杂剧(  )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考点】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元杂剧

【解析】图片中每个人物都有特定的服饰,扮演不同的角色,可见元杂剧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故A项正确;

京剧主要是由汉剧和徽剧融合而来,与元杂剧无关,故B项错误;

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故C项错误;

元杂剧取材于现实生活,不局限于宫廷生活,故D项错误。

【答案】A

2016年题组

1.(2016·

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

【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小篆

【解析】秦朝规定官方的文字为小篆,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民间却开始流行书写简单的隶书,与“国家推行”不符,故A项错误;

中国汉字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经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书同文”,规定小篆为全国通用,故B项正确;

一般来说,楷书是魏晋时期民间书写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并受世人推崇,与“国家强力推行”不符,故C项错误;

行书是在魏晋时期衍生出的一种艺术形式,与“国家强力推行”不符,故D项错误。

2.(2016·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3.(2016·

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考点】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地位

【解析】社会对艺术的批判并不由皇帝好恶决定,而是由社会决定的,故A项错误;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虽不可超越,但直到唐太宗时期才正式确立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说明艺术成就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极高,而且他的书风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适应了太宗时期统一帝国的需要,并且王羲之的书法受道教影响极大,也适应了唐代三教并行的政策,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未体现“朝代更替”的作用,故D项错误。

4.(2016·

上海高考·

3)周公曰: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  )

【考点】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商朝甲骨文

【解析】“册”和“典”是用于记录文献资料的书籍。

青铜鼎主要是用来祭祀的,故A项错误;

殷人也不会将重大事件记录在石碑上,故B项错误;

殷人以占卜的方式决定国家重大事件,然后记录到兽骨或甲骨上,因此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甲骨文,故C项正确;

陶器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故D项错误。

2015年题组

1.(2015·

广东高考·

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

“(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

【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隶书

【解析】依据材料“(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信息可知,当时官员

奏事公文往来频繁,而官方文字小篆书写速度较慢,难以完成,故让胥吏修改,遂成“佐书”(隶书),隶书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更便于书写,选择B项符合题意。

2014年题组

1.(2014·

12)“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

A.青铜兵器B.铁制农具C.祖先牌位D.皇帝宝座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汉字的起源演变——甲骨文

【解析】宗的本义指宗庙、祖庙,青铜兵器与宗的含义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

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甲骨文是商代文字,故B项错误;

“宗”,是一个会意字,从宀示,示指神祇,宀指房屋,即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在甲骨文中“

”像宫室屋宇之形,则“

”表示祖先牌位,故C项正确;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才有了皇帝宝座,而甲骨文是商代文字,故D项错误。

2013年题组

1.(2013·

四川高考·

1)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

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

ABCD

【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解析】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写意性”的限制条件。

中国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其中最具有写意性的是草书。

选项A属于行书,B属于隶书,C属于篆书,D属于草书。

故答案为D。

楷体汉字

甲骨文

2.(2013·

2)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考点】中国古代汉字的发展演变。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根据题干图片文字比较可知,甲骨文与现代的文字具有某些相似之处,故D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可识读的文字,楷书之前是隶书、小篆,故AC表述有知识性错误,楷书工整规范,故B表述错误。

3.(2013·

全国新课标卷Ⅱ高考·

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考点】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可能真实的再现客观历史,同样也不能正确评断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

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

白色表现奸诈多疑;

蓝色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选择B项。

4.(2013·

山东基能·

18)印章是在方寸之间进行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品。

根据印面形式划分,文字凹陷下去的印章称为阴文印,文字凸起的称为阳文印。

图3中的阴文印钤盖出的印拓应是(  )

图3ABCD

【解析】因为阴文印的文字是凹陷下去的,印泥粘在文字的周围,因此文字周围带有印泥,而文字由于是阴文凹陷下去,所以印出来的字是白底。

故答案C符合题意。

5.(2013·

72)图15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甲骨文金文小篆

图15

A.“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

B.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

C.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

D.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

【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

【解析】根据所学到目前为止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故C项错误。

故答案ABD符合题意。

【答案】ABD

6.(2013·

3)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

ABCD

【解析】篆书之后是隶书,A是篆书;

B是楷书;

C是隶书;

D是草书。

故选C。

2012年题组

1.(2012·

福建高考卷·

13)

《说文解字》释读为:

“大册也。

”今人认为似

手捧册置于架上。

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

A.甲骨B.丝帛

C.竹木简D.石碑

【解析】这是一个象形文字,上面是串成串的竹木简,很容易选出答案,但这个题目的设问很绕,通俗的说就是这个册是用什么材料来记录文字信息的。

2.(2012·

安徽高考卷·

12)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

图3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

ABCD

【解析】隶书:

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审美价值;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

根据它们的特点可知,A项隶书,B项楷书,D项草书,C项行书。

3.(2012·

四川高考卷·

13)图5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

作为历史材料,它(  )

图5

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②有助于我

们了当时的文化生活

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干从图中说唱俑的形态与内容分析,主要反映了手工业中的制陶技术和汉代的文化生活。

图5是东汉说唱俑,并没有反映出汉代其它的娱乐方式,排除③,正确选项为B。

二、非选择题

北京高考·

37)(36分)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一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

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

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

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

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

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

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

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异同。

(8分)

【考点】

(1)古代中国汉字的形成演变;

古代罗马的政治——拉丁语

【解析】

(1)第一小问相同,由材料一两段话的第一句可知,两种语言都历史悠久,经历了变迁;

“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可见它们是文明的载体,体现在典籍与文化教育中;

“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说明它们对周边国家民族语言产生了影响。

第二小问不同,“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说明拉丁语逐渐变为书面语言,而汉语一直作为通用语言使用至今。

【答案】

(1)同:

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历经变迁。

都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在典籍与文化教育等方面。

都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圈,对周边国家民族语言产生了影响。

(6分)

异:

汉语作为通用语言使用至今,而拉丁语逐渐变为书面语言。

(2分)

(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