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三定律Word下载.docx
《道学三定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学三定律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宇宙之谜、人体之谜、一切事物的创生演化之谜。
纵观历史,伏羲、黄帝、释迦牟尼、柏拉图、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他们也都为探索这同一个“谜”而绽放了智慧之花。
在这些绚丽芬芳的花朵中唯独老子的道学思想人识之尚少,道学三定律已被他发现2500多年了,今天我们更多的人似还不甚明白。
或许这正是大芳稀香之故吧。
这三个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一、道学第一定律
道学第一定律就是“道生”定律。
《道德经》第42章(以下只注章码)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就是“道生”定律,“道生”定律讲的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形式和过程。
不论是客观世界还是主观世界的一切发展变化,无不遵从这条定律,道学第一定律就是道学生灭观。
(一)道学第一定律解析
(1)“道生一”。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存在和精神,在它创生以前的存在状态就叫“道”,“道”是一个无形无象,无空间、时间维度的存在,既无大小、无时间也无虚实,所以也称“无”。
“一”,就是一切事物创生后的初始状态,它开始有了空间、时间,已是显在的实有。
就宇宙爆涨论讲,宇宙创生时间极短暂、温度极高、密度极大,还是一个低层次的混沌状态。
据霍金讲,宇宙创生的0~10-35秒间,它还没有任何特质表现出来。
随后暴涨,在10-43秒时,温度1032度(k),密度1088吨/cm3,我们的宇宙就是这样从“无”到“有”创生了。
一切事物无不如此。
(2)“一生二”。
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创生,必然是先由混沌而产生出两个相对立的最基本特质来,使系统突变,有序性升高,我们古人称之为一阴一阳,阴阳的规定性远比正负甚至矛盾丰富得多。
据《黄帝内经》所论,阴的规定性可概括为:
黑暗、寒湿、安静、重浊、内敛、隐存、虚空。
阳的规定性可概括为:
明亮、热燥、躁动、轻清、外张、显在、实有。
宇宙创生初的10-35秒~1秒,就是这样一个产生阴阳的过程,开始表现出吸引和排斥两种力的特质,于是便有了正电子和负电子两种物质,也才有了质子和中子。
(依阴阳的规定性来看,正电子应是阴电子,负电子才是阳电子)。
再往后就是暗物质和明物质的共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阴阳是一切事物的两个最基本特质的名相化,辩证法称为矛盾,但没有指出矛盾的双方一定一方是阴一方是阳。
(3)“二生三”。
宇宙中一切事物生出阴阳两个特质以后,必然会再生出高一层次的“一”,这就叫“二生三”,“二生三”其实就是合“二”为“一”(成了“一家三口”)。
而这个“一”是又一个层次的阴阳未分(和合)的混沌状态。
就如正、负电子对撞湮灭,生出的光子。
但“二生三”的问题到这里还远没有讲完,在新生的“一”之前还有秘密。
“一”生出之前就是“无”,乃是新一轮创生前的无维度、无时空、无虚实的原点,这是创生的根据。
当时空维度一出现,那便是“一”(混沌)了,生“一”之后就是已分为阴阳的“二”,“二”以后还是“无”。
这个新创生的“一”与其前的“无”和其后的“二”永远是紧密相连的,这就是“二生三”的真谛。
一切事物的创生过程和形式,都是按这个模板进行的。
即:
无→一(“有”)→二(“有”)→无,这是一次完整的循环,一切事物的演化发展都是由这样的循环所构成的无限链条。
而每经历一次循环都是一次生灭,都要提高系统结构层次,产生新的特质。
应注意,在每次生灭循环中,混沌状态(“一”)以前必然有一个“无”的状态存在,这是道学第一定律给出的新观念。
譬如一株普通小麦,从它开始发芽到麦粒成熟,就是“二生三”的过程,雌配子细胞和雄配子细胞,一阴一阳就是“二”。
授粉后从两者的染色体开始结合,到合子结构形成,在这一短暂时间内就是一片混沌的“一”。
其前的状态就是“无”,“无”是两者染色体能不能结合尚悬而未决的状态,这是个值得探究的处女地。
合子形成后,便迅即开始分化,随之产生了同化(阴)、异化(阳)的生理机制,这又是“二”了。
随后这个“二”便长成新的麦粒,而这个新的麦粒较旧的麦粒,又有了某些新的结构和特质。
又譬如一个企业的创建,就是在主建(阴)、反建(阳)两种不同意见的协调中开始的,就是“二”开始生“三”。
从它奠基开工到剪彩投产,就是混沌状态的“一”。
开工前的考察、论证、决策、设计,它还是处于一种纸上谈兵的理论状态,这就是“无”,这里的“无”意义之大显而易见,决策、设计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投产后便有了投入(阴)产出(阳)机制,这就又是“二”了。
而通常这个新企业较同类旧企业一定会有新的结构和特质,表现出更强的活力。
再譬如学习《道德经》,一开始没有这个意识,后来是犹豫,这都是“无”。
从决定了学习、备资料到初学就是“一”,一片茫然。
随后逐渐明白了,但出现了两条认识路线两种结果,就是“一生二”了。
一条是还原论逻辑思维,认为19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65章“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是老子主张愚民,却不看本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之对“弃智”的界定,这本来是老子“虚极”“静笃”得来的对“道”的体认:
治国之要在于纯洁国民素质。
所以“小国寡民”也就成了陶渊明的世外桃园了,阴阳便成了“朴素”(原始、初级)的辩证法,中医理论更被外化。
只有坚持另一条路线用灵感思维把整体论和还原论统一起来,才能明白古之真人所讲的那是相对真理中的绝对真理。
若能把这个绝对真理讲明白,就又是“二生三”了。
(4)“三生万物”。
其内涵除了“二生三”所讲,一切事物的生灭,即演化发展过程都表现为“无→一→二→无”的循环链以外,还有两个重要的演化形式,可称作“变异”和“灾变”。
①变异。
变异就是在“一生二”的环节中演化有着多种可能性,这在实际事物中是常有的事。
如小麦的杂交育种,可以得到不同的变异基因,投产企业的新产品也是要在新的投入产出中不断提高质量,物种的进化也多属此列。
但不论发生怎样的变异,从事物的总体看,经过每次循环,原生特质会逐渐隐藏,变异新特质会不断显现,但原生特质还一定会保留下来。
于是就有了达尔文提出的,所谓“生命进化树”。
对此38章是这样说的: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
”就是说,“道”在德、仁、义、礼之中逐渐越藏越隐,到礼时就更难见多少“道”了,成了“忠信之薄”的“乱之首”。
可见老子是将其设想为一株大树,道是树根,德是树干,仁、义都是树枝,而美丽的花朵就已不见多少根的特质了,把不见多少“道”的花看作“道”,就叫“前识”,把“前识”当识不就是“愚之始”吗?
这就是老子对随着生灭的循环,“道”逐渐隐藏的描述。
但整体系统的层次一定是在不断提高,新质一定会不断产生,这是事物演化的实在。
对此一定有人会问,既然系统层次在提高,新质在产生,那为什么是“道之华”呢?
答案就在下面。
②灾变。
灾变就是在“无”生“一”、“一生二”的过程中,如果变异不是发生在“一生二”的环节上,而是发生在“无”生“一”的环节中,那就可能发生一次更大的“灾变”,其结果就不是旧循环的延续了。
例如,人的病死、企业倒闭、国家革命、世界大战、世界经济危机、特大自然灾害。
再如争论中的恐龙大灭绝,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及近年利用DNA和RNA排序研究物种进化时,发现基因“水平转移”的突发现象,这都是前途未卜的。
这不是“乱之首”吗?
所以是“道之华”。
对“三生万物”的各种形式25章有更细微、具体的描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这是说,宇宙创生以前就有混沌之物生成了,生它的宇宙之母老子称为道,道是永远不变的,也可称为大。
还有可称为逝、远、返的,那都是道的不同的“相”。
道既然有了四个“相”,于是不同的生灭循环过程,就可看成不同的“相”之间的三种转换。
即大(道)→逝、逝→远、远→返。
“大→逝”就是无变异的生灭,“逝→远”就是有变异的生灭,“远→返”就是“灾变”性的生灭。
这四个“相”的实质是什么?
就是宇宙这个超巨系统,也是万事万物在演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四种状态。
大、逝、远、返,一个比一个复杂。
“大”就是“道”,“逝”就是“道生一,一生二”,“远”就是“二生三,三生万物”,“返”就是“灾变”出来的一个新状态,它并不是旧演化的延续,是又一次创生。
且越复杂的状态离“道”越远,所以就越不易认识“道”了。
而“道”就是老子设想的那株“大树”的根,它就是事物创生的根据,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的一株“大树”。
所以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这是说宇宙(天)、地球(地)、人类社会(王)都可以看作一株大树,它们的根都是道。
如果再把天、地、王作为一个超巨系统来看,也是一株大树。
道是树根,天是树干,地是树枝,人类社会就是“道之华”了。
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即:
人类社会演化的根据在地球,地球演化的根据在宇宙,宇宙演化的根据在道,道的根据就是本来如此。
这又是生灭的多态性,多态性也就是层次性。
认识了多态性就有了选择的方向,选择“大→逝”、“逝→远”就没有“灾变”,如果选择了“远→返”那就面临“灾变”,人病死、恐龙灭绝。
恐龙灭绝就是它选择的结果,个儿那么大,食量那么多,那能经得起环境的巨变。
个儿小的翼龙怕是没有灭绝,是异化成鸟类了。
所以“道之华”是“乱之首也”。
老子是站在“道”的立场讲“道”,我们是站在“礼”的立场讲“道”,大思想家孔子其实大多也是站在德、“仁”、“义”的立场讲“道”,视角不同,层次不同。
那么又该怎样来选择演化的历程?
那就是在后面讲的第三定律。
(5)“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讲的就是“二生三”中“无→一”的具体历程。
“万物负阴而抱阳”是一句人性化的描述,记得解放前儿时冀东乡下,冬季常有老人在门前墙角背风处晒太阳,他们的感受就像拥抱着一颗太阳一样,而背却朝着阴,这也正是人体的需要,《内径》讲“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胃阴。
”因之背要“阴之守也”(背着太阳),腹要“阳之使也”(向着太阳)。
所以“万物负阴而抱阳”就是讲,万事万物都包含阴阳两种特质。
那么这对阴阳,又是经过一个怎样的和合历程由“无”而成为“一”的?
4章对此早有精彩描述: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像帝之先。
”这就是“冲气以为和”的形象,大意是:
“道生一”的开始就是首先表现为“冲气”,“冲气”的功能是无尽的,激荡、锐力、强光、深邃,这就是“万物之宗”。
激荡锐力强光“和”过之后那就是混沌的“一”了。
“冲气”是哪里来的?
生“一”之前就存在了。
这个“和”的历程就叫“冲气以为和”,这也就是“有生于无”的秘密,这个秘密就是:
阴阳和合需要一个源于道的中介。
“冲”字的本义是“涌摇”、“空虚”,涌摇空虚的气就是现代科学讲的“场”(信息载体),就是说,阴阳两种特质是借助于“场”及信息,把它们和合起来由“无”生出了“一”。
正负电子湮灭生成光子,就是借助了电磁场的信息。
小麦的雌雄配子结合过程借助的就是“信使”的信息。
这就更看出,一切决策的正确与否,获取的信息量与信息是否正确的重要性。
由“无”的状态而生“一”,起关键作用的是场传递的信息,一旦信息发生错误就要引起灾变,实际上宇宙爆涨就是一场灾变。
所以信息对万事万物的演化发展都是关键。
这又是道学第一定律所提供的又一个新观念。
信息概念最早也出自《道德经》,21章在描述宇宙创生时称: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这个“信”就是信息,精细物质(光电等)传递着信息。
写到这里是否会令人倍感震惊,老子为什么对宇宙乃至万事万物的生灭演化过程认识得如此深刻?
奉其为仙实不为过吧。
(二)道学第一定律的意义
道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一个不断生灭的在循环中发展过程,旧灭也就是新生,但每经过一次生灭,系统的复杂性就要提高一个层次,并以此来辨别事物发展的阶段性。
在人类的认识史上第一次发现了混沌之前的“无”在创生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尤其是生灭循环的多态性决定了对演化方向的选择性,这无论对认识客观世界,还是主观世界来说都是个首要的观察点,正如鲁迅那句诗所讲,“于无声处听惊雷”。
总之,道学生灭观就是:
①“无”中生“有”的至高性;
②生灭循环的无限性;
③信息在生灭过程中的决定性;
④生灭循环的多态选择性。
在道学生灭观中绝对和相对、必然和偶然,都是选择的结果。
事物的演化本来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而人的认识都和情感、欲望有关,因此才有了绝对和相对、必然和偶然的概念,所以要“常无,欲以观其妙”。
二、道学第二定律
道学第二定律就是“三宝”定律。
67章说:
“我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道学第二定律讲的是,宇宙中万事万物之所以创生和演化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一)道学第二定律解析
(1)“慈”就是内敛性。
“慈故能勇”正是对“慈”的界定,“勇”本义与“力气”有关,指因内蓄力气而果敢,即内敛性。
正负电子碰撞时会产生湮灭生成光子,核聚变的发生,都是因为有内敛性。
物质之间的内敛性来自引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交换力,这是天体的形成和维系宇宙基本状态的保障。
从基本粒子的形成到各种化学反应,生命的创生、演化,乃至人类的性爱,全是内敛性所使,不妨把它称作广义的大爱,所以老子将其概括为“慈”。
(2)“俭”就是外张性。
“俭”的本义是“节约”,节约的结果是持久。
所以“俭故能广”正是对“俭”的界定,“广”的本义是“大屋”引申义为“扩大”,即外张性。
一个能量等于两个电子质量的光子又可以形成一对正负电子,就体现了光子中的外张性,核裂变的发生也是由于核力的外张性。
宇宙中的星体正是因为有外张性才不致坍缩,在地球的演化史上,由于地球的内敛性和另一星体的外张性相一致而撞击了地球,这在物种灭绝和月球形成说中都占有重要位置。
从基本粒子到各种生命体直至人体都是靠外张性和内敛性协同共存,才保障了其存在和生命力。
生命体从一创生就表现出遗传和变异两种机制,遗传就是内敛性,变异就是外张性。
无论动物或人在性爱上都表现出很强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也是外张性和内敛性协同的表现。
(3)“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内敛性和外张性协同共存的不得相失性。
“慈”和“俭”就是第一定律
(2)之阴阳的具体化,“慈”为阴“俭”为阳,这才是万物之原。
据《皇帝内经》所论,阴和阳的关系为:
①阴内守阳卫外,阴为阳之体,阳为阴之用,此为阴阳的体用性(体用为《周易》用语,体为结构,用为功能)。
②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皆可再分阴阳,此为阴阳的可划分性。
③阴阳互约,阴胜则阳衰,阳胜则阴衰,阴阳离决则灭,此阴阳的失序性。
④阴阳互生,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阴平阳秘则生,此阴阳的增序性。
老子的称谓是“啬”。
“啬”就是指阴阳的这四种关系,是一切有序之源。
59章称:
“夫唯啬是谓早复”,“莫知其极”。
“啬”就是“慈”“俭”协同共存的最佳状态(“莫知其极”),只有如此才是复归于“道”。
(4)“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就是对“不敢为天下先”的界定。
很么叫“器长”?
就是大器中的大器,也就是大智中的大智。
人只有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才能得大智慧。
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就是阴,而得智慧就是阳。
只有保持阴阳协同共存,才能得大智慧,才有事物的存在和演化,因此不得相失。
正是基于道学第二定律,才有了一些物理常数的存在。
引力常数(f)、普朗克常数(h)反映的就是内敛性,光速(c)、波尔茨曼常数(k)反映的就是外张性,精细结构常数(α)反映的就是内敛性和外张性的协同共存性。
现代科学的成果,也都是道学第二定律的显化。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认定光速不变,时空具有独立性,就是凸显了宇宙的外张性。
广义相对论预见了时空弯曲、捲缩,又无法接受量子力学中,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无法同时测准的现象,就是凸显了宇宙的内敛性。
只有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统一起来,体现出内敛性和外张性的协同共存才是完整的理论。
就连生命体的遗传机制也离不开内敛性和外张性,动物生殖在受精形成合子时,雄性的两条性染色体(yx)和雌性的两条性染色体(xx),其中相结合的各一条就表现出内敛性,而未结合的各一条就表现出外张性。
经济行为中的盈利和亏损、政治生活中的法制和民主也都是内敛性和外张性的体现,必须要协同共存,否则就走上极端爆发经济危机和战争。
(二)道学第二定律的意义
道学第二定律就是道学阴阳观。
“道”的原质就是“无”,“无”的显化(也就是道的显化)就是生灭,生灭的名相就是阴阳,阴阳的百态就是万物,万物的生灭也就是万事。
在阴阳的百态中,最佳态就是“阴平阳秘则生”(増序性);
最劣态就是“阴阳离绝则灭”(失序性)。
这就叫“自然”,“道”就在“自然”里面所以称“道法自然”。
有了道学阴阳观也就有了根本的方法论。
(1)可以深入解读第一定律,例如事物的演化发展为什么表现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合二而一)这种形式和过程。
原因和动力就在内敛性、外张性这对阴阳的多相协同共存的关系上。
“道”是创生的起点,“一”(混沌)是“无”的显化,“二”(阴阳)就是“一”的展开,阴阳就是创生的动力。
为什么会有“二生三”(合二而一)?
就是内敛性和外张性的协同性,阴平阳秘则生。
而且起调节作用的信息也必然分阴阳,同样具有内敛性和外张性。
又在生“二”的过程中为什麽会有多态性?
原因就在阴阳的层次性和动态多相性。
生“一”,又为什么会有“灾变”?
就在阴阳的外张性,阴阳离绝则灭。
地震爆发、战争、人的死亡无不如此。
一切新特质、新事物的产生,原因和动力都在阴阳的关系上。
(2)可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认识社会群体(国家、民族)与自然的关系;
认识社会群体(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
认识心灵、情感上的种种关系。
由于对以上关系的不同认识,便有了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态观、战争和平观、幸福观、生死观。
这一大堆“观”都出自阴阳观,全都是由阴阳关系,即内敛性(慈)与外张性(俭)的关系决定的。
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遵从“阴平阳秘则生”而生,人遵从“阴平阳秘则生”而生,人当然应当为自然界为他人的“阴平阳秘则生”而活。
也就是“以慈卫之”。
人如此认识了,如此做到了,就体现了为此而生为此而死,也就体现了生的价值获得了幸福。
这也就有了正确的世界观、生态观、战争和平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生死观。
但实行也难,所以老子感慨(50章):
只有三成人可以正常生,有三成人早早夭折了,还有三成疾病缠身生死未卜。
为什么?
“以其生生之厚”,太贪生怕死了。
只有一成是“善摄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避甲兵”,他们是修道有成的大德,豺狼虎豹、刀枪利刃都对他无可奈何,又为什么?
“以其无死地”,他的心灵升华到了死生无碍,那就真的是有高功夫了。
这也是钱学森院士设想开发的人体高功能态,如果真的有一成的人能随意进入这种功能态,那我们的民族将是多么伟大呀!
所以有了道学阴阳观,天下大事放眼看去就会明白,民族扩张大战不休,惨死无辜,为什么?
“阳强不能秘则阴绝”。
外张性的民族意志无限放大,致使毫无爱心可言了!
民族分裂内战不休,又是为什么?
也是阳强不能秘,内敛性失守,“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怎么治,大药在什么地方?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只能靠天道,人道不行。
天道是什么?
道学三定律。
只能靠道学文化的力量改变民族意志,使人民自觉爱己必须爱人,爱人如爱己,才能共同生存,否则别人死掉了你也活不成。
这叫“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怎么“以慈卫之”?
为反扩张、反分裂而战,这叫“重阴必阳”,“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
再看看贪官污吏和暴富的产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内敛性失守,外张性无羁,只认一个“强”字,权利强、财力强。
什么人民,什么爱心,什么党纪国法统统踩在脚下,实际上他连其家人也不爱了,真叫“阴绝”呀,凸显的是阴阳的离决。
相反,无私奉献的英雄模范,事迹照人肝胆,彰显的是勇于牺牲自己而为人的无疆大爱。
这是“重阴必阳”,是“慈故能勇”的表现,连畜生在产仔时也多有伤人的现象,亦属此列。
但在人,则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的表现。
再如乐善好施的慈善家,爱人爱国,他们彰显的也是“重阴必阳”的长生之道。
人体也是如此,外张性过度,内敛性失守,免疫力丧失,细菌、病毒、寒毒、湿毒统统进来了。
暴饮暴食脾胃累坏了,后天之本坏了命将焉存?
回想自己当年也曾是外张性过度,有过七天六夜不眠和一年中每天只睡三小时的经历,导致高血压、冠心病,退休后走近古人才保全了性命。
以上事例都是一种选择的结果。
选择了阴阳的离决就是选择了第一定律(4)所讲“远→返”的发展历程,产生“灾变”走向战争、死亡。
只有选择了阴平阳密才能走上“大→逝”、“逝→远”的历程,使生命之花绽放。
读到老子70章的忠言内心无比惭疚,他说: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也。
”我们为什么就是不觉悟?
欲多、无知,对“不敢为天下先”的无知!
三、道学第三定律
道学第三定律就是用“弱”用“强”定律。
40章说: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学第三定律给出的是宇宙中一切事物演化发展之方向。
为了维护阴阳协同动态多相共存,以保障事物的持续演化发展,必须要由道学第三定律,来为演化指明方向。
因为复杂事物都是“开放复杂巨系统”,都包含人的因素,所以第三定律实际上也是为人的认识指明方向,第三定律就是大海航船上的罗盘、导航仪。
(一)道学第三定律解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