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青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3878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西青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天津市西青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天津市西青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天津市西青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天津市西青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西青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天津市西青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西青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西青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C

此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此类衔接的题目,要结合语境,要找出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过渡句等,然后把根据语句的连贯、得体、准确等去排序。

这类题型注重知识积累以及考生的语感,还有考生的学以致用。

此题可以用排除法,首先通读全句,先选最容易填的空,从“冬日观雪,雪意阑珊”这句可以看出,这后面应该选择序号②,因为冬天的雪是白色的;

排除A、D两项。

从“春日踏青,青芜如毯“可以看出这后面应该选择序号③,因为春天是绿色的,排除B项;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使用标点错误的一项是( 

A.我喜欢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B.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

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

C.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

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D.彭德怀边走边说:

“少奇同志,快问问那个睡着的小同志,周团长去什么地方了”?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掌握常用标点的使用方法,尤其注意一些容易出错的用法。

D项属于直接引语,问号应在引号里面。

故选D。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B.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C.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D.谁能否认李时珍没有对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呢?

A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

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B项成分残缺,应去掉“由于”或“使”;

C项句式杂糅,把“造成的”去掉;

D选项中,语意不明,把“没有”去掉。

A项没有语病,故选A。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D.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B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需在理解每首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B项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气,并非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故选B。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1—3题。

 

①人占了理,讲起话来自然底气充盈,往往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和情面。

殊不知,以这样的态度讲话,常常损人颜面;

以这样的态度为人,往往失了君子风范。

所以,理直也不必气壮,不妨豁达一些,心平气和地说话,待人。

如此一来,既不伤人心,又不失人情,最终使人心服口服,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你,岂不更好?

②东吴丞相顾雍,早年遭奸臣吕壹的陷害。

后来吕壹罪行暴露,被捕下狱,恰逢顾雍受命审理他。

此时吕壹穿一身囚服,再无昔日风光。

照理说,顾雍面对曾经迫害自己的小人,是有充足理由和底气对其嘲弄一番的。

然而,他没有那样做,而是像对待平常人一样和颜悦色的与之交谈。

临走时,顾雍再一次问他:

“你的意愿都表达清楚了吗?

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吕壹感动得只是叩头谢罪,无话可说。

此时,站在一旁的尚书郎怀叙可没有顾雍那般客气,忍不住怒气冲冲地辱骂起吕壹来。

顾雍回过头来责备道:

“国家有法律惩罚他,何必这样骂人呢?

”足见一代名相的气度和境界。

③当一个人占理的时候,据理力争,讨回公道,固然无错。

但这并不能成为不顾及别人尊严,恣意教训、奚落他人的理由。

试想,当别人得势时,你敢怒不敢言,唯唯诺诺;

别人一旦落魄,你便指东道西,不依不饶,看似理直气壮,实际与小人又有何区别?

落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

④据说,周作人家里以前有个雇工,负责采购之类的杂活儿,有爱贪小便宜的毛病。

当时用钱,要把银元换成铜币,时价是一块银元换460铜币。

很少理财的周作人一次与同事聊天时偶然谈及此事,坚持认为一块银元能换300多铜币,并说自家雇工一向就这样对他讲的,同事笑他受了骗。

后来,他回去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事情果真如此。

于是,一天晚饭后,周作人把那个雇工唤来,委婉和气地说:

“因为家道不济,没有许多事做,你还是另谋高就吧。

”对方做了亏心事,自然心虚,当即苦苦求饶。

周先生见了,心一软,说“唉,刚才的话就当没说,不要在意,要是想留下就留下吧,以后改掉便是了。

”后来,那个雇工彻底改掉了毛病,与周作人一家相处甚洽。

⑤得理时,讲话的最终目的是明是非,道善恶,是要让对方心服口服,进而改正错误,而非以理压人,制人。

倘若不依不饶,恶语相待,即使你再占理,也会令理亏之人觉得你是在以理压人。

所以,周先生理直气不壮,和和气气,点到为止,处处为对方着想,并且给了他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最终使其改邪归正。

胸襟博大,厚德载物,这般君子气度,如何能不令人敬重、信服?

⑥所以说,君子理直气不壮,理直气和,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化解纷争的至高境界。

(选自《京郊时报》)

6.对本文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理直气壮,往往失了君子风范. 

B.君子应该做到理直气不壮.

C.落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 

D.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之道.

7.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列举两个事例,一个是古代事例,一个是现代事例,这就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B.周作人的做法既表现了他的君子风范,又突出了他为人善良的性格特征.

C.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举例确凿,说理充分,因而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文章②④两段是举例论证,③⑤两段是道理论证.

8.对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朗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B.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周作人的博大胸怀,表达了敬重之情.

C.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周作人的做法,令人敬重和信服.

D.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论点的提取能力。

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君子应该做到理直气不壮。

此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的论据、论证方法及相关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

本文为了论证君子应该做到理直气不壮这个中心论点,列举两个事例,一个是古代的,即东吴丞相顾雍的故事,一个是现代的,即周作人的故事。

周作人的做法既表现了他的君子风范,又突出了他为人善良的性格特征。

从论证方法上看,文章②④两段是举例论证,③⑤两段是道理论证。

ACD选项正确。

本文写作风格平实,说理效果是通俗实在,有说服力。

C项理解有误,故选C。

此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语言的品味及对重点句子作用的理解能力。

品味分析句子要从内容和句子形式两个方面进行,从形式上看,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理效果,突出了周作人的博大胸怀,表达了敬重之情。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1-3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9.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兼:

同时 

B.蹴尔而与之蹴:

踩踏,用脚踢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

施加 

D.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通“向”,从前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义”,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小题1】C

【小题2】B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在识记文言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去判断。

尤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C项“加”是好处的意思。

A项中“者”的意思依次是:

语气助词,……的人;

B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C项“为”的意思依次是:

为了,被;

D项“其”的意思依次是他的,大概、也许。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必须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注意比对,尤其要注意一些细微的差别。

从“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可以看出:

孟子认为,人们不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

B项表述不正确,故选B。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赤壁》)

(2)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只恐双溪舴艋舟, 

(李清照《武陵春》)

(4)关关雎鸠, 

(《诗经·

关雎》)

(5) 

,游子身上衣。

(孟郊《游子吟》)

(6)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7)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自己及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1)自将磨洗认前朝 

(2)千树万树梨花开 

(3)载不动许多愁 

(4)在河之洲 

(5)慈母手中线 

(6)醉翁之意不在酒 

(7)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此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力。

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清楚背诵的古诗文名句;

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

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对于古诗文考查的几种题型(上下句对接题、理解型默写题、归类型默写题、理解运用型题目)要心中有数。

本题中,注意“磨洗、载、洲 

、翁、浊、勒”的书写。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题。

孟尝君养士

孟尝君在薛①,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

孟尝君舍业②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

食客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④等。

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⑤,遗其亲戚。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

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

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

客惭,自刭⑥。

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

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史记·

孟尝君列传》

【注释】:

①孟尝君:

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贵族,封于薛。

②舍业:

舍弃家业。

③食客:

古代寄食于贵族并为他们服务的门客。

④文:

指田文,即孟尝君。

⑤存问:

慰问。

⑥刭:

jǐng,割脖子。

13.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孟尝君已使使存问使:

(2)辍食辞去 

辍: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惭,自刭。

译文:

15.孟尝君为什么能赢得门客的倾慕和归附?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小题1】

(1)派

(2)停止

【小题2】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

那个门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以刎颈自杀表示谢罪。

【小题3】

(1)舍弃家业给门客的优厚待遇

(2)对待门客不论贵贱,一律同等对待。

(3)善待门客家人(了解门客家庭情况,派人慰问他们的父母)。

此题需注意“使”和“辍”的解释。

此题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理解能力。

做此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翻译时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尤其要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应注意“持”和“惭”的解释。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可抓住“孟尝君舍业厚遇之”“无贵贱一与文等”“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遗其亲戚”来分析概括。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30.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蓝瓦松 

鲁枢元

(1)我们现在的孩子,会确切地知道太平洋彼岸有一个美国人叫“奥巴马”,却不会知道自己祖父住过的老家的屋顶上,曾经生长着一种植物,叫“瓦松”。

(2)瓦松,在我的少年记忆中,曾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至每当我听到这个字眼时,我的心、我的身体都会引发微微的悸颤,脑海里便会浮现出那古旧的老屋、黧黑的屋瓦、瓦垄间密密生长着的瓦松的丛林。

那瓦松,在湛蓝的天空下晕染着一层蓝幽幽的光。

(3)那一年,我恍惚觉得是13岁。

(4)以前我从没有见过那么蓝的天,以后也再没有见过那么那么蓝的天。

天被嵌在四合院灰褐色的屋瓦之中,像一泓落在荒漠砾石间的清潭,蓝得那么幽深、悠远。

(5)那是一个盛夏的中午,院子里静如冬季的子夜。

只有我一个人没有睡午觉,痴痴地凝望着蓝天。

天气炎热,有些困乏,没有着意去想什么,思绪反倒在虚空中弥漫。

天空为什么如此蓝?

蓝得不可捉摸,最终又蓝到哪里去?

蓝天的外边又是什么天?

被四合院的屋顶框起来的这块蓝天,似乎成了一个通向无限的洞穴,我只能坐在洞底仰望着蓝天,而无法向它迈出一步。

我有生来第一次觉察到自己的渺小,渺小得可怜而且无奈。

(6)我在自己的无奈中发现,我又是那么强烈地向往着蓝天。

这让我感到一丝悲哀。

聪明的人们习惯于嘲笑“坐井观天”的蛤蟆。

他们却体会不到,一只蛤蟆一旦醒悟了“井外有天”,天外还有天,自己却又不得不继续呆在井底的苦闷。

(7)此时,我的“井底”就是我们家的这个“杂物间”。

那其实是小厨房旁边一个用树枝、席子搭成的棚子,里边堆满了已经没有用处,却又舍不得扔掉的破烂儿:

漏底的脸盆、缺口的瓦罐、瘸腿的长凳、卷刃的铁锨、装枕头剩下的荞麦皮、过冬后撤下的旧棉絮。

据说,当年王老五家开磨房时,那块地方原是他们家的茅厕。

我把杂物堆进一个角落,拂去墙上的蛛网,扫净地面的灰尘,地面上还洒了些清水,杂物间变得清爽起来。

“书案”是用一只锯掉了靠背的破椅子改造的,“书架”是由两个旧抽屉拼凑的,“书架”上已经搜罗了近二十本书,包括用过的语文课本。

我总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

(8)那一天,我就是坐在这个棚子下面,观望着蓝天、向往着蓝天的。

蓝天离我太遥远。

(9)这时,我看到了房顶瓦垄间茁壮生长着的瓦松,茂密的针叶,坚挺地指向蓝天。

贫瘠的瓦垄上没有人浇水,没有人施肥,甚至连起码的土壤都极为稀缺,有的只是烈日与暴雨、寒风与酷霜。

然而,这些小生灵却不知在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原因飞到了房子上,它们比我更亲近蓝天。

(10)那饱含生命汁液的瓦松辉映着蓝天,通体闪烁着蓝光,荧荧惑惑的,像上苍的一种昭示。

就从那一刻,我记住了这些天光下、屋顶上的生灵。

(11)长大以后,读书多了,才知道这“瓦松”原来也是在册在典的,新修《神农本草经》中说它属“景天科植物”,是“清热解毒”的良药。

瓦松的药性为“酸、苦、寒”,这倒是十分贴近我童年岁月的贫寒、清苦、酸辛。

富商巨贾、官宦权贵们的公馆、别墅上是不长瓦松的,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上也是不长瓦松的。

瓦松,是属于那个过去时代古老城郭中那些下层贫民的。

(12)我记忆中的瓦松,总是蓝颜色的,在电火中闪现着荧荧蓝光。

我的那些蓝瓦松,高高地蹲踞在蓝天下的瓦垄上,默默地俯视着我的那个小院、那条小街、那座古城,仿若上苍对于尘世的某种见证。

(13)随着时光的变迁,瓦松已在人们的视野中渐渐消失。

1985年父亲得了肺癌,中医先生开出的处方中就有一味“瓦松”,药铺里买不到,而偌大一个省城几乎再也寻觅不到它的踪影。

(14)岁月无情人有情。

我始终眷恋着故乡的蓝瓦松,那渐行渐远的蓝瓦松,梦中的蓝瓦松。

(15)从十二祖庙街的那个早先由厕所改造的杂屋间,到大学校园里的文学教授书房,也许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但距离蓝天恐怕依然很远。

蓝天,只是一个虚悬着的无限。

聊以自慰的是,我毕竟向往着蓝天,毕竟向着通往蓝天的道路跋涉过。

(16)我不敢说我已经走出了“井底”,我只期望着,如果能像瓦松那样,走上屋顶,映一身蓝色的天光,也就无悔无怨了 

摘自2012年第4期《青年文摘》

16.完成下列表格,梳理作者将自己和瓦松所作的比较。

17.结合语境,欣赏下列语句的精彩之处。

①天被嵌在四合院灰褐色的屋瓦之中,像一泓落在荒漠砾石间的清潭,蓝得那么幽深、悠远。

②我看到了房顶瓦垄间茁壮生长着的瓦松,茂密的针叶,坚挺地指向蓝天。

18.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