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4心律失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2968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6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4心律失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4心律失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4心律失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4心律失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4心律失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4心律失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4心律失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4心律失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4心律失常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自制课件;

Powerpoint软件

教学参考资料

《内科学》(全国高等教育院校教材)

教学后记

实际和临床联系密切为特点,通过文字图片的展示,优化课堂教学,增加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内容层次明确,画面清晰,美观,使课件演示与课堂讲授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备注

讲授新课

图片演示

举例

讲授

比较

  一、概述

  1.概念:

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2.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普肯耶纤维网。

冲动在窦房结形成后,随即由结间通道和普通心房肌传递,抵达房室结及左心房。

冲动在房室结内传导速度极为缓慢,抵达希氏束后传导再度加速。

束支与普肯耶纤维的传导速度均极为快捷,使全部心室肌几乎同时被激动。

最后,冲动抵达心外膜,完成一次心动周期。

  3.分类:

按其发生原理,区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4.发生机制:

  ①冲动形成的异常

②冲动传导异常

  5.诊断:

①病史;

②体格检查;

③心电图检查;

④长时间心电图记录;

⑤食管心电图;

⑥临床电生理检查。

  二、窦性心律失常

  1.窦速

正常窦性心律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频率为60~100次/分。

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的P波在I、Ⅱ、aVF导联直立,aVR倒置。

PR间期0.12~0.20s。

心电图符合窦性心律的上述特征,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为窦性心动过速(sinustachycardia)。

窦性心动过速通常逐渐开始和终止。

频率大多在100~150次/分之间,偶有高达200次/分。

刺激迷走神经可使其频率逐渐减慢,停止刺激后又加速至原先水平。

2.窦缓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sinusbradycardia)。

窦性心动过缓常同时伴有窦性心律不齐(不同PP间期的差异大于0.12秒)。

3.窦性停搏

  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sinuspauseorsinusarrest)是指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

心电图表现为在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或P波与QRS波群均不出现,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4.窦房阻滞

  概念:

窦房结冲动传导至心房时发生延缓或阻滞。

  心电图特点:

由于体表心电图不能显示窦房结电活动,因而无法确立第一度窦房传导阻滞的诊断。

第三度窦房传导阻滞与窦性停搏鉴别困难,特别当发生窦性心律不齐时。

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分为两型:

莫氏(Mobitz)Ⅰ型即文氏(Wencketbach)阻滞,表现为PP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一次长PP间期,该长PP间期短于基本PP间期的两倍,此型窦房传导阻滞应与窦性心律不齐鉴别;

莫氏Ⅱ型阻滞时,长PP间期为基本PP间期的整倍数。

窦房传导阻滞后可出现逸搏心律。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①概念:

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②临床表现:

头晕、黑朦、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晕厥。

  ③心电图特点:

①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以下),且并非由于药物引起;

②窦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

③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

④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这是指心动过缓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或房性心动过速)交替发作。

  ④治疗:

无症状者不必治疗,有症状者起搏器治疗,起搏器治疗后出现心动过速可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

  三、房性心律失常

  1.房性早搏

激动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

③心电图特点:

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包括期前收缩在内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期,短于窦性PP间期的两倍。

  完全性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前后PP间期恰为窦性者的两倍。

  室内差异性传导:

较早发生的房性期前收缩有时亦可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2.房性心动过速

  ⑴自律性房速

大多数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因自律性增高引起。

发作呈短暂、间歇或持续发生。

①心房率通常为150~200次/分;

②P波形态与窦性者不同,在Ⅱ、Ⅲ、aVF导联通常直立;

③常出现二度I型或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呈现2:

1房室传导者亦属常见,但心动过速不受影响;

④P波之间的等电线仍存在(与心房扑动时等电线消失不同);

⑤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仅加重房室传导阻滞;

⑥发作开始时心率逐渐加速。

  洋地黄引起者:

①立即停用洋地黄;

②如血清钾不升高,首选氯化钾口服;

③已有高血钾或不能应用氯化钾者,可选用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

  非洋地黄引起者:

①积极寻找病因;

②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可用于减慢心室率;

③如未能转复窦性心律,可加用ⅠA、ⅠC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④少数持续快速自律性房速药物治疗无效时,亦可考虑作射频消融。

  ⑵折返性房速

P波与窦性者形态不同,PR间期通常延长。

  ⑶紊乱性房速

  常发生于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老年人

①通常有3种或以上形态各异的P波,PR间期各不相同;

②心房率100~130次/分;

③大多数P波能下传心室,但部分P波因过早发生而受阻,心室率不规则。

本型心律失常最终可能发展为心房颤动。

  治疗:

针对原发病。

  3.心房扑动

  临床表现:

心房扑动的心室率不快时,患者可无症状。

房扑伴有极快的心室率,可诱发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体格检查可见快速的颈静脉扑动。

心电图特点:

①心房活动呈现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称为F波,扑动波之间的等电线消失,在Ⅱ、Ⅲ、aVF或V-导联最为明显。

典型房扑的心房率通常为250~300次/分。

②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导比率是否恒定。

当心房率为300次/分,未经药物治疗时,心室率通常为150次/分(2:

1房室传导)。

使用奎尼丁、普罗帕酮、莫雷西嗪等药物,心房率减慢至200次/分以下,房室传导比率可恢复1:

1,导致心室率显著加速。

③QRS波群形态正常,当出现室内差异传导、原先有束支传导阻滞或经房室旁路下传时,QRS波群增宽、形态异常。

应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最有效终止房扑的方法是直流电复律。

药物治疗治疗目标旨在减慢心室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射频消融可根治房扑。

  4.心房颤动

临床表现:

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

心室率超过150次/分,患者可发生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室率不快时,患者可无症状。

房颤时心房有效收缩消失,心排血量比窦性心律时减少达25%或更多。

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度变化不定,心律极不规则。

当心室率快时可发生脉短绌。

房颤并发体循环栓塞的危险性甚大。

栓子来自左心房。

房颤患者并发房室交界区性与室性心动过速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原因为洋地黄中毒。

急性Af——电复律,慢性Af——长期抗凝+控制心率。

  四、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1.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冲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可前向和逆向传导,分别产生提前发生的QRS波群与逆行P波。

逆行P波可位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秒)、之中或之后(RP间期<0.20秒)。

QRS波群形态正常,当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形态可有变化。

通常无需治疗。

  2.房室交界区性逸搏与心律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连续发生形成的节律。

正常下传的QRS波群,频率为40~60次/分。

可有逆行P波或存在独立的缓慢的心房活动,从而形成房室分离。

此时,心室率超过心房率。

一般无需治疗。

必要时可起搏治疗。

  3.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发作起始与终止时心率逐渐变化,有别于阵发性心动过速,故称为“非阵发性”。

心率70~150次/分或更快,心律通常规则。

QRS波群正常。

自主神经系统张力变化可影响心率快慢。

如心房活动由窦房结或异位心房起搏点控制,可发生房室分离。

主要针对基本病因。

  4.与房室交界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

  ①阵发性室上速

心动过速发作突然起始与终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症状包括心悸、胸闷、焦虑不安、头晕,少见有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与休克者。

症状轻重取决于发作时心室率快速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亦与原发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①心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②QRS波群形态与时限均正常,但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形态异常;

③P波为逆行性(Ⅱ、Ⅲ、aVF导联倒置),常埋藏于QRS波群内或位于其终末部分,P渡与QRS波群保持固定关系;

④起始突然,通常由一个房性期前收缩触发,其下传的PR间期显著延长,随之引起心动过速发作。

  治疗

  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

颈动脉窦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先行右侧,每次5~10秒,切莫双侧同时按摩)、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作呼气动作)、诱导恶心、将面部浸没于冰水内等。

  药物治疗:

腺苷、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普罗帕酮

  食道调搏术

  直流电复律:

注意,已应用洋地黄者不应接受电复律治疗。

  预防复发:

是否需要给予患者长期药物预防,取决于发作频繁程度以及发作的严重性。

导管消融技术已十分成熟,安全、有效且能根治心动过速,应优先考虑应用。

②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双径路:

快径。

速度快,不应期长。

  慢径路:

速度缓慢,不应期短。

③AVRT

5.WPW综合征

  A型:

胸导QRS均向上,左室和右室后底部。

  B型:

V1向上、V5向下、右室前侧壁。

  五、室性心律失常

  1.室性期前收缩

  类型:

单源、多源、二联律、三联律、成对、短阵室速、R-on-T。

心悸。

听诊时,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较长的停歇,室性期前收缩之第二心音强度减弱,仅能听到第一心音。

①提前发生的QRS波群,时限通常超过0.12秒、宽大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称为配对间期)恒定;

③室性期前收缩很少能逆传心房,提前激动窦房结,故窦房结冲动发放节律未受干扰。

  室性并行心律:

心室的异位起搏点规律地自行发放冲动,并能防止窦房结冲动人侵。

①异位室性搏动与窦性搏动的配对间期不恒定;

②长的两个异位搏动之间距,是最短的两个异位搏动间期的整倍数;

③当主导心律(如窦性心律)的冲动下传与心室异位起搏点的冲动几乎同时抵达心室,可产生室性融合波,其形态介于以上两种QRS波群形态之间。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无需治疗。

急性心肌缺血的可静注利多卡因。

慢性心脏病变的首选β-受体阻滞剂。

  2.室性心动过速

  诊断:

①心室夺获;

②室性融合波;

③室性融合波与室上速伴差异传导鉴别。

1速性室性自主节律(缓慢型VT)

心电图通常表现为连续发生3~10个起源于心室的QRS波群,心率常为60~110次/分。

心动过速的开始与终止呈渐进性,跟随于一个室性期前收缩之后,或当心室起搏点加速至超过窦性频率时发生。

由于心室与窦房结两个起搏点轮流控制心室节律,融合波常出现于心律失常的开始与终止时,心室夺获亦很常见。

患者一般无症状,亦不影响预后。

通常无需抗心律失常治疗。

  ⑵尖端扭转型室速

尖端扭转是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个特殊类型,因发作时QRS波群的振幅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宛如围绕等电位线连续扭转得名。

频率200~250次/分。

其他特征包括,QT间期通常超过0.5秒,U波显著。

应努力寻找和去除导致QT间期延长的病因和停用有关药物。

药物治疗效果差者用起搏器或可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3.室扑与室颤

心室扑动呈正弦图形,波幅大而规则,频率150~300次/分(通常在200次/分以上),有时难与室速鉴别。

心室颤动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极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群、ST段与T波。

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顿甚至死亡、听诊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亦无法测到。

  六、心脏传导阻滞

  1.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至心室。

  临床表现

  症状:

一度通常无症状。

二度可有心悸。

三度有疲倦、乏力、头晕、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

当第一、二度房室阻滞突然进展为完全性房室阻滞,因心室率过慢导致脑缺血,患者可出现暂时性意识丧失,甚至抽搐,称为Adams-STrokes综合征,严重者可致猝死。

  心电图特点

一度:

每个心房冲动都能传导至心室,但PR间期超过0.20秒。

二度Ⅰ型:

①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

②相邻RR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

③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

最常见的房室传导比率为3:

2和5:

4。

在大多数情况下,阻滞位于房室结,QRS波群正常,极少数可位于希氏束下部,QRS波群呈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二度Ⅱ型:

心房冲动传导突然阻滞,但PR间期恒定不变。

下传搏动的PR间期大多正常。

三度:

①心房与心室活动各自独立、互不相关;

②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房冲动来自窦房结或异位心房节律(房性心动过速、扑动或颤动);

③心室起搏点通常在阻滞部位稍下方。

如位于希氏束及其近邻,心室率约40~60次/分,QRS波群正常,心律亦较稳定;

如位于室内传导系统的远端,心室率可低至40次/分以下,QRS波群增宽,心室律亦常不稳定。

第一度房室阻滞与第二度I型房室阻滞心室率不太慢者,无需特殊治疗。

第二度Ⅱ型与第三度房室阻滞如心室率显著缓慢,伴有明显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Adams-STrokes综合征发作者,应给予起搏治疗。

  2.室内传导阻滞

  ⑴RBBB

QRS时限≥0.12s。

V1~2导联呈rsR,R波粗钝;

V5、V6导联呈qRS,S波宽阔。

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图形与上述相似,但QRS时限<0.12秒。

  ⑵LBBB

QRS时限≥0.12秒。

V5、V6导联R波宽大,顶部有切迹或粗钝,其前方无q波。

V1、V2导联呈宽阔的QS波或rS波形。

V5~6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与上述相似,但QRS时限<0.12秒。

  ⑶LAB

额面平均QRS电轴左偏达-45°

~-90°

I、aVL导联呈qR波,Ⅱ、Ⅲ、aVF导联呈rS图形,QRS时限<0.12秒。

  ⑷LPB

额面平均QRS电轴右偏达+90°

~+120°

(或+80°

~+140°

)。

I导联呈rS波,II、Ⅲ、aVF导联呈qR波,且RⅢ>RⅡ,QRS时限<0.12秒。

  ⑸双分支与三分支阻滞:

前者是指室内传导系统三分支中的任何两分支同时发生阻滞。

后者是指三分支同时发生阻滞。

如三分支均阻滞,则表现为完全性房室阻滞。

慢性单侧束支阻滞的患者如无症状,无需接受治疗。

双分支与不完全性三分支阻滞有可能进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但是否一定发生以及何时发生均难以预料,不必常规预防性起搏器治疗。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有晕厥或Adams-STroke综合征发作者,则应及早考虑心脏起搏器治疗。

提问:

窦房结的血液供应来自于哪支血管?

观看图片,加深记忆。

诊断心律失常最常用的检查是什么?

最能确诊的检查是什么?

窦速一定是疾病吗?

心率太慢会产生哪些症状?

观看图片,加深记忆

什么情况应该安装心脏起搏器?

你认为窦房传导阻滞的病因是什么?

出现房性早搏一定是疾病吗?

观看图片,加深理解。

为什么会发生代偿间歇?

房速常见于哪些患者?

你认为此类心律失常患者应该积极药物治疗吗?

房扑的心率是规整的吗?

心脏听诊心律不齐一定是房颤吗?

你认为房颤的治疗应以什么为重点?

观看图片,加深理解

逆行P波的特点是什么?

让学生回顾心脏的神经支配有哪些?

阵发性室上速的心律是规整的吗?

与房扑如何鉴别?

为什么不可同时按摩双侧颈动脉窦?

回顾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相关知识?

你认为哪种类型最为严重?

你认为图片中的室性早搏属于哪种类型?

室性并行心律与室性心动过速有哪些不同?

你能找出此心电图中的融合波及室性夺获吗?

你认为室性心动过速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如果发现病人室颤,应尽快采取哪项治疗措施?

你认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治疗吗?

回顾你认为安装起搏器都有哪些适应证?

对比RBBB与LBBB的心电图特点,你发现哪些不同?

思考题:

1.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

2.AF的典型体征是什么?

3.何谓恶性心律失常?

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互动。

理论联系实际。

活跃课堂气氛。

师生互动。

学生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