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管史练习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2654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管史练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外教管史练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外教管史练习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外教管史练习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外教管史练习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教管史练习题Word格式.docx

《中外教管史练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管史练习题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教管史练习题Word格式.docx

其次,要求学生饮食起居要有良好的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要有修养;

再次,规定了学习的规则。

第二章秦汉时期的教育管理

名词解释

1、鸿都门学:

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在教育史上具有开专科学校的先河。

2、策问:

就是皇帝就时政中的问题提问,令被荐举者作答。

3、对策:

对策指答者要对时政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主张和建议。

4、师法:

即弟子传经时,必须严格遵守其师所传,不能有一字出入。

5、察举制:

察举制是由中央各部门和地方行政长官负责考察和举荐人才,朝庭予以录用为官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

1、简述汉代地方官学是怎样建立的?

汉代地方官学始创于景帝末年,当时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先从郡吏中选派聪慧者10余人到长安就学于太学博士。

数年后,这些人学成归来,文翁便在成都立学,招下县子弟入学,学成者给予重用或推荐到朝庭做官。

汉武帝推广文翁兴学的经验,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

”于是郡国学逐渐发展起来。

至平帝元始三年颁布地方官学学制度,要求各级地方政府普遍设学,但地方学校发展不平衡。

2、汉代太学学生由哪几部分组成?

一是由太常选送的;

二是由郡国县官选送的;

三是按规定一定级别的官吏子弟享受进太学的权利而入学者;

四是察举明经科考试下第者。

这些学生有正式生和非正式生之分,正式生为“博士弟子”、“弟子”、“博士弟子员”,非正式生为诸生。

3、汉代统治者是从哪些方面规范经常内容的?

统一经学标准;

刊刻石经;

规定严守师法、家法。

论述题:

试述董仲舒关于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议:

董仲舒关于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议的内容: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兴太学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

3、重选举以选用贤才。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管理

1、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选士正制度,就是朝庭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定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予官职的选士制度,又你九品官人法。

1、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原则是怎样的?

颜之推结合自己立身、处世、治家的经验写成《颜氏家训》,以教诫子孙,其中对家庭教育和重要性、家庭教育的原则等有许多精辟见解。

如:

他提出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最好从胎教开始,如果不具备胎教条件,也应该在孩子婴糼儿时期尽早地进行教育,家庭教育中要注意给孩子养成令行禁止的习惯,他特别反对溺爱孩子,主张慈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这是我国第一部专论家庭教育的著作。

1、怎样理解九品中正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九品中正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表现在1、挫伤了读书人的积极性,使学校更加门庭冷落;

2、促进了选士制度的发展。

(详见40页)

第四章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

名词:

1、帖经:

任意揭开一页经文,将其左右两边盖上,只露中间一行,再帖盖3字,令应试者将帖盖的3字填写出来。

2、墨义:

是对经典内容的问答,不需发挥,按原文对答即可。

简答:

1、隋唐改革选士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

要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收回选用人才的大权;

第二:

要巩固统治,必须电子最大最大限度地网罗和笼络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机会,以扩大统治基础;

第三:

全国统一,封建官僚机器日益完备,必须选拔大量的适应封建大一统政治需要的人才来充任各级吏员。

论述:

1、科举制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A、调动了世人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B、使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庸。

(详见48页)

第五章两宋时期的教育管理

1、分斋教学:

“明体达用”是胡瑷“苏湖教法”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的。

“明体”就是领会圣贤之遗意,理解六经等儒家经典的道理,掌握仁义礼智等封建伦理道理的基本内容及其精神实质;

“达用”就是修身、治国、处世过程中,去实践这些精神、道理和内容。

简单地说,“明体达用”的精神实质就是“学以致用”。

这正是“分斋教学”所体现和坚持的精神。

2、舍法:

学生初入太学为外舍生,学习一年,月一私试,岁一公试,公试成绩列一二等者,参考簿籍记录的平时品行、学习成绩,合格者升入内舍。

内舍学习两年,进行一次升舍考试,合析者升入上舍,上舍学习两年,进行毕业考试,成绩分为三等

1、庆历兴学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庆历兴学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

诏令州县兴学;

改革科举;

创设太学,整顿国子学;

2、王安石兴学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安石兴学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A、整顿太学:

实行“三舍法”,颁布《太学令》;

严选学官,实行“教官试”;

B、整顿地方官学,地方官学的教师要通过考试决定是否录用;

C、增设专门学校:

设置医学、武学与律学;

D、明定教学内容:

颁布《三经新义》为全国学校的教科书;

E、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明经诸科,增加进士科名额,又立明法科;

3、崇宁兴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崇宁兴学的主要内容是:

A、招天下兴学贡士,推行三舍选考法;

B、增设画学、道学、复办书学、算学;

C、废止科举,代以学选;

4、书院在教学和组织管理上有哪些特点?

首先,书院组织和讲学形式,不同程度地佛教禅林的影响,书院山长与寺院的禅师、方丈职责极为相似;

其次,书院不仅是讲学的场所,也是学者研究著书修书及刻书印书的学术中心;

再次,书院一般建筑在山水胜地。

宋代“兴文教”政策对宋代教育的发展有何影响?

“兴文教”是宋代治国方针的一部分,又是其文教政策的核心。

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国家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大力推进科举,积极鼓励世人读书学文。

这种大兴文教和政策,极大地调动了读书人的积极性和兴学办学的热情,也为科学技术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宋代300余年间,始终遭到内忧外患的困扰,但是,宋代的科学技术、学校教育、学术思想和著作等,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除了生产力水平提高等原因外,与其兴文教的政策也是有直接关系的,其负面影响是全国军事实力严重削弱。

第六章辽金元时期的教育管理

a)元代书院管理官学化的主表现是什么?

元代书院管理的官学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央和地方政府兴办书院,以为天下书院的示范或向导;

掌握书院的领导权;

加强对书院经费的管理:

第四:

加强对书院的招生、考试、学生出路的管理。

第七章明清的教育管理

监生历事:

即监生到监外“历练政事”,或称实习历事,这是一项培养官史的重要措施。

1、明清八股文取士对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明清八股文取士,对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当时,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仅局限于训练八股文,学校完全变成了八股文的训练基地。

读书人终日沉溺于八股文的套术之中,严重地败坏了学风。

八股文有固定的文章格式,考试的题目又必出于《四书》、《五经》,这就助长了一些读书人的饶幸心理,严重地妨碍学术的进步。

2、简述明代国子监的监规

国子监的监规多达56条,监规除遵守礼仪、尊敬师长、严格出入监及住宿制度等内容,重点在于加强思想控制,使监生“循规蹈矩”,“养成忠厚之心”。

听教师讲说时,不得随意辩难,绝对禁止评品人物、非议朝政、随便闯入官家。

3、简述明清时期蒙学教材的类型

A、以识字为主的教材;

如《三字经》、《百家姓》、《古文观止》、《文字蒙求》、《正字千文》、《虚字说》等B、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的教材;

如《小儿语》、《续小儿语》、《弟子规》等;

C、诗歌类教材;

如《千家诗》、《神童诗》、《唐诗三百首》等;

D、综合知识类教材;

如《蒙求》、《龙文鞭影》、《名物蒙求》、《糼学须知》、《糼学琼林》等。

第八章晚清的教育管理

b)壬寅学制:

1902年,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拟定学制,因这一年是壬寅年,所以称为“壬寅学制”,这个学制是我国第一个由政府制定的系统学制。

c)卯学制:

1904年,清政府又颁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即《卯学制》。

这是中国第一个颁行全国的近代学制。

d)学部:

是我国近代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正式的、单独的、专门的建制。

学部的建立,是近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近代教育管理发展的体现。

1、新学制颁布后对各级各类学堂的教师管理有哪些措施?

新学制颁布后,清政府加强了对各级各类学堂的教师管理工作,并逐步制度化:

A、规定教师的任职资格;

B明定教师的身份和任期;

C、制定小学教员检定制度;

2、新学制颁布后对各级各类学堂的学生管理有哪些特点?

A、注重品行,严格控制学生思想;

B、奖励学堂出身;

C、学生在学期间不准另就他事;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提出:

鸦片战争后,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就有了“西学为用”的思想,1861年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中用了“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两名话,进一步发展了魏源的思想,勾勒出了“中体西用”的基本柜架;

最早明确表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的是沈寿康;

B、张之洞发表《观学篇》与“中体西用”文教政策的确立1898年5月,张之洞发表了《观学篇》,系统阐述了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教政策思想。

他所说的“中学”即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核心是中国君主专制政体和封建伦理道德,“西用”即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3、张之洞是怎样系统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教政策思想的?

1898年5月,张之洞发表了《观学篇》,系统阐述了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教政策思想。

他认为,“中学”和“西学”各有其作用:

“中学治其身,西学应世事”。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要以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为根本,在此基础上,选择西学中可以补我国之缺者和可以治我国之弊者,使其为我所用。

他认为只有这样中西兼学,而且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才能在风气日开的国际形势下,达到保国保教的目的。

第九章民国初年的教育管理

壬子----葵丑学制:

1912年7月,教育部召开中央临时教育会议,讨论教育政策和改革措施等重要问题,9月3日,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称“壬子学制”。

自该学制公布至1913年8月,教育部又陆续颁布《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大学令》、《专门学校令》、《中学校课程标准》等学校规程,对各类学校的目的、任务、课程设置等作了具体规定,对新学制有所补充和修订,总合起来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学校系统,即《壬子----葵丑学制》。

1、壬子葵丑学制与葵卯学制有哪些不同?

学程缩短了三年,从而增加了劳动人民受教育的机会;

废除了专门为贵族子弟而设立的贵胄学堂;

废止了对按学校等级奖励给毕业生科举出身的规定;

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地位,除大学外、普通中学、中等实业学校、师范学校和高级师范学校都可设女上去,初等小学还可发男女同校;

第五:

取消了当时占课时最多的读经讲经课;

第六:

打破了清末只允许私人办中等以下学校的律令,规定除高等师范学校一种外,一律允许私人开办;

第十章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的教育管理

“六三三”学制:

1922年9月,在北京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对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的“学制系统草案”做了修订,然后,交同年10月召开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讨论。

讨论通过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于11月1日以大总统令正式公布。

这个学制一般称为“六三三”学制。

1、《学校系统改革案》中拟定的“七项标准”是什么?

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发挥平民教育之精神;

谋个性的发展;

注意国民经济力;

注意生活教育;

使教育易于普及;

给各个地方留有伸缩余地;

2、《壬戌学制》与《壬子—葵丑学制》相比有哪些特点?

缩短了小学修业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普及;

延伸了中学修业年限,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水平;

中学实行选科制和分科制,兼顾升学和就业;

注意地区差别,给地方伸缩余地。

3、《壬戌学制》规定师范大学的任务有哪些?

培养中等学校师资;

培养教育学术界及行政界领导人才;

研究实验各种教育方法。

1、试述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教育宗旨的演变。

对1929年9月教育部所定的教育宗旨,教育界始终有一种看法,因而一直酝酿着改革,“五四”运动前后,在新文化运动推动下,欧美教育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相当盛行。

特别是儿童本位的教育思想,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家的推崇,他们认为,发儿童为本位的教育才体现了教育的“本义”。

而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倡导国民教育,比清末所定的体现君主本位的教育有很大进步,但不是以受教育的儿童为本位的教育。

1919年10月,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五届年会通过了《废止教育宗旨,宣布教育本义》的议案。

这一议案是以儿童本位主义为基础的,明显受了实用主义的影响;

但该议案没有被北洋军阀政府教育所采纳,但是“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的教育本义观却深入人心,总之,这一时期的教育宗旨是“养成健全人格,培养共和精神”,只不过称之为教育本义。

这一宗旨除去了以往宗旨中的多主义向,以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服务为总体目标,而且融入了儿童本位思想,民主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

第十一章国民政府统制时期国统区的教育管理

1、西南联大:

抗战爆发后,大批高校内迁、全组,如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迁至长沙,后又迁至云南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

2、西北联大:

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迁至西安,1938年3月再迁至陕南,4月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简称西北联大。

3、导师制:

1938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中等以上学校导师制纲要》,通令中等以上学校实施导师制,从此,中等学校的级任制改为导师制。

4、学分制:

所谓学分制是外国高等学校伴随选科制产生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

1、“五四”运动期间兴起的教育独立运动,共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四”运动期间兴起的教育独立运动,共主要内容是:

要求教育经费独立;

要求教育行政独立;

要求教育思想、内容独立;

2、1928年,大学院在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该学制的原则是什么?

1928年,大学院在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该学制分甲乙两项,甲项为原则,乙项为组织系统,甲项有七项原则:

根据本国实情;

适应民生需要;

增高教育效率;

提高学科标准;

谋个性之发展;

留地方伸缩之可能;

3、国民政府规定高级中学教师“须品格健全,其所任学科所专习之学科”外,还需具备哪些资格之一?

国民政府规定高级中学教师“须品格健全,其所任学科所专习之学科”外,还需具备以下资格之一:

经高级中学教员考试或检定合格者;

国内外师范大学或师范学院毕业者;

国内外大学七科、高等师范本科毕业后,有1年以上之教学经验者;

国内外专科学校或专门学校毕业后,有2年以上教学经验者;

有专门的著述发表者;

4、1936年10月,教育部公布了《修订中学课程标准》,对中学的课程进行了哪些修订?

主要有:

减少教学时数;

取消在校自习时数的规定;

初中三年减去劳作、图画、音乐等。

5、1935年,《中学规程》对校内考试作了哪些规定?

1935年,《中学规程》对校内考试作了如下规定:

其一:

中学学生成绩分学业、操行、体育成绩三项;

其二、学生成绩考查分4种:

日常考查、临时试验、学期考试、毕业考试

其三:

学生成绩的评定办法:

5、国民政府公布的《大学法》对国立、省立或市立大学校长的任职资格作了哪些规定?

民政府公布的《大学法》对国立、省立或市立大学校长的任职资格作了如下规定:

具有公务员任用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之资格,且曾担任教育行政职务,或大学或独立学院教授,或相当于教授之学术研究工作2年以上者;

其二:

曾任公立大学校长、经铨叙合格者;

曾任公立大学或独立学院教授或相当于教授之学术研究工作6年以上者。

6、国民政府在高等学校课程的管理上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注重中文和外文的教学;

二是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是注重提高学生实践和研究的能力;

第十二章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管理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简称“抗大”,是抗日战争时期最有影响、驰名中外的一所高等军事学校。

其前身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长征时随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2月,在陕北建立了西北抗日大学,后扩建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之后,红军大学随中共中央进驻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1、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是什么?

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教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2、中工苏区政府的文教政策是什么?

A、彻底改造和整顿旧教育;

(禁止任何宗教干预教育和学校;

取消一切封建主义的旧教育;

)B、教育必须为革命战争服务;

C、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争取与培养知识分子为革命教育事业服务;

E、依靠社会力量办学;

3、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颁布的《省、市、县、区教育部及各级教育委员会的暂行组织纲要》规定各级教育部长和科长的任务是什么?

任务是:

按照上级教育部的命令和指导,经常性地计划并检查所属地区内一切文化教育活动的进行,指示并督促本部及下级的工作人员执行计划,及对这些计划的实施状况加以检查。

4、苏区规定,县以上教育部设专职巡视员,其职责是什么?

县以上教育部设专职巡视员,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设巡视委员会。

巡视员的职责是考察教职员的勤怠,检阅并测验学生成绩,提出教育上的一切可行方法,考察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领导情况,按照实际情形报告文化部或文化委员会。

5、1933年,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要求各级教育部采取哪些办法训练教育干部?

A、在工作中训练;

B、在实际斗争中训练;

C、用行政纪律训练;

D、开办短期训练班培养教育干部;

6、苏区师范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呈现出哪些特点?

按不同的培养规格,隶属不同级别的教育行政机关管理;

各级师范学校内部都强化了“学生公社”的管理作用,学生直接参与学校行政管理;

师范学校学生实行军事化,进行军事训练。

7、《小学管理法大纲》规定小学校长的职责是什么?

A、领导全校的工作,负责编造预算决算,报告乡教育委员会和区教员部;

保管小学的财产品皿,计划并进行学校设备的改良;

B、领导教员进行全校的教务及训育事宜,并负责检查其成绩;

C、领导学生会的工作,协助校内儿童团,训练全校的学生;

D、负责定期召集学生家长联席会议,讨论教授、训育方法及其他与家长有关的问题;

E、在学校行政问题上,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并领导教员、学生参加种种社会工作;

F、负责对乡教员委员会及区教育部报告每月工作及每学期的成绩总结。

8、《小学管理法大纲》规定小学教员的职责是什么?

教员的职责是:

负责教授学生各种科目,训练各班学生;

领导劳作实习和社会工作;

测验学生的成绩;

9、苏区普通学校教学管理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首先,确定教学管理原则,即小学教育要与政治斗争相联系、与生产劳动相联系、与有利于儿童创造力之发展相联系;

其次:

针对儿童发展过程确定小学教学应达到的标准。

10、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是什么?

A、教育为抗战服务;

B、建立抗日文化教育统一战线;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干部教育第一”;

11、抗战时期,为了发展社会教育,加强管理,各边区政府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

第二、实行“民办公助”的社会教育政策;

编印识字课本;

提出指标,建立检查制度;

第五、建立教育社团,促进社会教育发展;

创办教育刊物;

12、抗战时期,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

根据建立文化教育统一战线政策,吸收、教育和改造社会上的知识分子任教,要求他们一面教书、一面学习,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其次,任用政府有关部门的干部,或过去曾经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任教,并采取各种办法提高他们的水平;

再次:

大量培养新师资。

13、解放区的教育行政与抗日战争时期相比较有哪些变化?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能有了明确的划分;

注意提高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了一定的工作制度;

14、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都非常重视教师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

明确对待旧教员的政策;

加强对教师的培养的教育;

各解放区普遍对教师采取分级管理的办法;

制定相应政策;

15、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对学生的管理一般采取了哪些措施?

甄别学生的学业程度,严格学籍管理;

实行民主管理制度;

学生的学习,提倡自主自动学习;

下编外国教育管理史

第一章古代的教育管理

1、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思想是亚里斯多德反对教育目的反思的结果,是针对、批判“偏狭教育”而言的。

所谓自由教育,其目的在于人伯德行和最美好生活的实现,是与功利性相对立的,它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涵:

和平教育、文雅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