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2543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11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

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

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具、主题图等。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

喜欢去哪里春游?

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

(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

瞧!

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例3。

出示例3主题图。

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

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小节: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

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

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

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

(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

引导学生思考:

有几个小动物就餐?

一双筷子是几根?

并说说怎么分。

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

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

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

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开放题。

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

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景图等。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谈话,出示情景图。

提出问题:

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

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学习新知

引入除法

谈话: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

除法

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

”,读作:

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12÷

4=3,读作:

12除以4等于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应用,加深理解

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

“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情景图或课件等。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

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

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第五课时练习课

课本P21、22页练习四第7、8、9、10题。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一、谈话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学生举例。

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展开学习

引导学生完成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分后填写算式。

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

(一)

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

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

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用多种方法求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看图,思考问题:

小猴摘了几个桃子?

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

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学生交流想法。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的商是几?

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小结。

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

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

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

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第七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

课本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

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主题图或课件等。

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学习

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你会列式吗?

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

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小结:

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

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展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起学生进一步表现的欲望。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第八课时练习课

课本P27、28页,练习五。

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一、引入复习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

教师巡视。

3、汇报。

明确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8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思考解决方法。

(2)、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7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

(1)、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

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

教师谈话激趣。

(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通过练习,使学生更为熟练地进行计算。

第九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1)谈话:

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

是怎么玩的?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

*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

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

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5)、看!

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

你是怎么算的?

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

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

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

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

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课时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

出示例4的主题图。

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

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

,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

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

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

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

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第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