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4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2490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4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4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4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4Word文件下载.docx

“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

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

他日手滑④,恐吾辈亦未可保。

(注释)①晁仲约:

人名,地方官员。

②富弼:

人名,朝中官员。

③醵(ju):

泛指聚敛(钱财)。

④手滑:

任意放手行事。

32.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事/闻朝廷/大怒富弼议欲诛仲约B.事闻/朝廷大怒/富弼议欲诛仲约

C.事闻朝廷/大怒富弼议/欲诛仲约D.事闻朝廷大怒/富弼议欲诛/仲约

33.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不以物喜 

 

郡县兵械足以战守

B.吾谁与归 

朝而往,暮而归

C.郡县兵械足以战守 

不足为外人道也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未尝轻杀臣下

34.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

35.下列对甲乙两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是范仲淹,范仲淹也乙文的主人公。

B.甲段突出的是范仲淹的抱负与胸襟,乙段突出的是范仲淹的政治才干。

C.甲文“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乙文中宋仁宗之类的贤君。

D.甲文议论抒情相结合,末尾直抒胸臆,表明志向;

乙文由事及理,善用对比。

36.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32.B

33.D

34.

(1)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

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

(2)我正想执法行刑,却受到多方面阻扰,(将来)凭什么整治部下?

35.C

36.忧国忧民,有旷达胸襟,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深谋远虑(或有政治才能)。

【解析】

【分析】

32.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事闻朝廷大怒富弼议欲诛仲约”翻译为“事情传开以后,朝廷非常愤怒。

富弼提议处死晁仲约”,据此停顿为:

事闻/朝廷大怒/富弼议欲诛仲约。

故选B。

33.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

A.因为/可以;

B.归依/回去;

C.足够/值得;

D.都是“曾经”的意思;

故选D。

34.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句中“居庙堂之高”意思是“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处江湖之远”意思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忧”在这里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为……担忧”。

(2)“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句中“方”意思是“正在,正要”,“举”意思是“弘扬”,“以”意思是“凭借”。

据此翻译即可。

3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C项中“指的是乙文中宋仁宗之类的贤君”理解有误。

这里的“古仁人”指的是古代的仁人,就是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像范仲淹一类的人。

故选C。

36.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

从甲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以看出他有旷达的胸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以看出他忧国忧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看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

他日手滑,恐吾辈亦未可保”可见他的深谋远虑。

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

(甲)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

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

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

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乙)宋朝时强盗张海率领大批人马快要到高邮了,知军(统理府州的军事长官)晁仲约预料无法抵御,就昭示当地富有的人,要他们捐出金钱、牛羊、酒菜去欢迎慰劳贼兵。

事情传开以后,朝廷非常愤怒。

富弼提议处死晁仲约。

范仲淹说:

“郡县的兵力足以应战或防守,遭遇贼兵不抵御,反而去贿赂,在法理上知军必须处死;

但是当时实际情况是高邮兵力不足,根本没有办法抵抗或者防守;

而且百姓的常情,只要捐出金钱食物,可以避免杀戮抢劫,一定很高兴。

这种情况下杀死知军不是立法的本意。

”仁宗听后,接受范仲淹的意见,放过了知军。

富弼生气地说:

“我们正要宏扬法令,你却多方阻挠,这样如何治理百姓?

”范仲淹私下告诉他说:

“本朝从祖宗开始,未曾轻易处死臣下,这是一种美德,怎么可以轻易地破坏呢?

假如皇上做惯这种事(指皇帝轻易杀臣子),将来恐怕我们的性命也不可保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庆历三年,轼始总角①,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日:

“童子何用知之?

”轼曰:

“此天人也耶?

则不敢知;

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

“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④。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

“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

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选自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①总角:

儿童将头发梳成左右两条辫子。

②乡先生:

乡里的私塾先生。

③韩、范、富、欧阳:

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④殁:

去世。

37.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

(1)或异二者之为为______

(2)然则何时而乐耶然则___

(3)先生奇轼言奇______(4)恨子不识范文正公恨___

38.下列加点“以”与“不以物喜”中的“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扶苏以数谏故

C.醒能述以文者D.固以怪之矣

39.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

40.范仲淹曾任泰州西溪盐仓监,请结合(甲)文内容和相关事迹谈谈你对乙文中“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的理解。

37.

(1)思想感情

(2)这样,那么(3)以……为奇,对……感到奇怪(4)遗憾

38.B

39.

(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这一年考中了,才被欧阳公所赏识。

40.甲文中范仲淹表达了向古仁人学习,与古仁人同道。

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这两句名言情操高尚,感人至深,千百年来成为许多仁人志士的精神准则,《岳阳楼记》也据此千古传诵。

历史上,范仲淹忧国忧民,为官政绩卓著。

他任泰州西溪盐仓监期间,旧海堤年久失修,多处溃决,海潮倒灌,淹没良田、毁坏盐灶,人民苦难深重。

于是范仲淹上书朝廷,痛陈海堤利害,并负责重修捍海堰,世人感念其公德,把修好的捍海堰称为范公堤。

可见“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意思一致即可)

37.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为”指的是“思想感情”;

“恨”是古今异义词,“遗憾”的意思。

38.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题目中的“不以物喜”中的“以”是“因为”。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凭借);

B.扶苏以数谏故(因为);

C.醒能述以文者(用);

D.固以怪之矣(已经)。

3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微(如果没有)、斯(这)、归(归依)”几个是重点词,注意句式的倒装。

(2)句中的“是(这)、登第(考中选士)、始(才)、于(表被动)”几个是重点词。

40.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乙文中“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的意思是:

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

从甲文看,范仲淹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从他做官的经历看,范仲淹始终坚持这一理想,心系天下,忧国忧民。

如:

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盐仓监,负责监督淮盐贮运及转销。

西溪濒临黄海之滨,唐时李承修筑的旧海堤因年久失修,多处溃决,海潮倒灌、卤水充斥,淹没良田、毁坏盐灶,人民苦难深重。

于是范仲淹上书江淮漕运张纶,痛陈海堤利害,建议沿海筑堤,重修捍海堰。

再如:

天圣五年(1027年),范仲淹为母守丧,居南京应天府(今商丘)。

时晏殊为南京留守、知应天府,闻范仲淹有才名,就邀请他到府学任职,执掌应天书院教席。

范仲淹主持教务期间,勤勉督学、以身示教、创导时事政论,每当谈论天下大事,辄奋不顾身、慷慨陈词,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的节操,即由范仲淹倡导开始,书院学风亦为之焕然一新,范仲淹声誉日隆。

所有这些都能表明“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甲】唉!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乙】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

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

先生说:

“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

”我说:

“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

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

”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

“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

”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

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

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

“我知道了他的为人。

”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

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

“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