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2的乘法》教案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2的乘法》教案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2的乘法》教案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你们看,她们现在正在表演的节目是——爬竿。
在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简练不罗嗦,培养孩子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
)
二、新课
预设一
生:
有灯笼
师:
对,有灯笼,一根线上有几个灯笼,分别是什么颜色?
生;
一根线上有7个灯笼,2个红色的,5个黄色的。
说得非常完整。
谁还有?
一共有几个灯笼?
这是你的问题。
你不光发现了数学信息,还提出了数学问题。
谁还能继续提出数学问题。
生1:
竿上一共有几个人?
生2:
一共有多少个人在顶竿?
生3:
一共有多少个黄灯笼?
生4:
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
真不错,提了这么多数学问题。
那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竿上一共有几人?
预设二
一根线上7个灯笼
都有什么颜色?
分别有几个?
红色和黄色。
黄色有5个,红色的有2个。
很好。
谁还能发现数学信息?
有5个人在顶竿
很好,他说有5个人在顶竿。
一根竿上有2个人
哦,一根竿上有2个人,2根竿上有多少人呢?
4人。
3根呢?
4根呢?
5根呢?
分别有多少人呢?
如果一根小棒表示竿上的一个人,先摆一摆两根竿上的人数?
预设三
竿上一共有10个人。
竿上有10个人,那么一共有几根竿啊?
5根。
好,也就是说,5根竿上有10个人。
那么4根竿上有多少个人呢?
3根竿呢?
2根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们手里的小棒摆一摆,一个小棒代表竿上的一个人,咱们先来摆两根竿上的人数。
学生摆,教师巡视,让学生1到台上来摆。
预设
(1)学生摆了1根竿,竿上2人,竿下1人。
你表示的竿上的人在哪里,
上边的4根小棒
我们想知道出竿上的人一共有多少,就只表示用小棒表示上面的人数的就可以了,(教师去掉下面的表示竿以及顶竿人的小棒)
根据我们摆的,2根竿上一
有几人?
那现在仔细观察,教师指示小棒,这一组是一个2,这一组又是一个2,一共是几个2?
2个2
我们要知道2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让这2个2……相加。
相加。
2个2相加,如果我们用加法来列算式,也就是把2个2合起来,该怎么列加法算式?
2+2=4
那用乘法该怎样列算式呢?
2×
2=4
口诀是什么?
二二得四。
预设
(2)学生正常摆的竿上的人数
学生摆,教师巡视,让一名学生到台上来摆。
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摆的?
我数了两根竿上一共有4个人,我就摆了4根小棒。
同学们你们跟他摆的一样吗?
一样。
同学们现在仔细观察小棒,教师指示小棒,这一组是一个2,这一组又是一个2,一共是几个2?
好,这是2根竿上的人数,下面,再摆一摆3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呢?
学生摆,巡视之后,让一名学生到台上来摆,其他学生认真看。
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我数了3根竿上一共有6人,所以摆了6根小棒。
根据我们摆的,3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
6人。
仔细观察,这一共是几个2?
3个2。
我们要知道3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让这3个2……相加?
3个2相加,该怎么列?
2+2+2=6
用乘法该怎样列算式呢?
3×
2=6
刚才老师还听见,有的同学说2×
3=6,其实这也是对的。
那现在老师问你,这里的2和3分别表示什么?
2表示每个竿上的人数,3表示有3个竿。
恩,说得真好。
谁能像他一样说的完整?
2表示每个竿上的人数,3表示有3个竿
你也说的很好。
那口诀是什么?
二三得六。
真棒,二三得六,三二得六行不行?
学生众说纷纭。
我们在说口诀的时候,一般习惯上上把小的数放在前面,所以习惯上说二三得六,而不是三二得六,其他的口诀也是一样的。
好,现在我们知道了2根竿上、3根竿上的人数,那4根竿上、5根竿上有分别有多少人?
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摆小棒,一人填表格。
好,现在开始吧!
竿上人数
2的个数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口诀
4根竿上有____人
____个2相加
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
二四得___
5根竿上有____人
____个2相加________________
教师巡视指导。
哪对同桌愿意到台上来做小老师,跟大家一起交流你们的想法。
学生上台展示交流。
你们跟他们的想法一样吗?
有不同的意见进行表达。
同学们真棒,把2的口诀都总结出来了。
现在大家齐读这些口诀,如果已经背过的可以不看黑板进行背诵。
学生读。
同学们的声音真洪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的乘法口诀(板书)。
现在同学们观察这些乘法算式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每一个都比前一个大2。
大家看这些结果,是不是后边一个都比前一个大2?
是。
为什么师大2?
因为每次多了2个人。
说得真好啊。
每次多两个人,所以乘法算式结果也大2.你们发现了吗?
发现了。
现在口诀的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
看谁最有办法!
四、巩固
教师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红色的灯笼?
我们看到一根线上有几个红色灯笼?
2个。
那一共有几根线?
一共有4根线。
怎样列算式?
快在你的练习本上列一列。
好,都列完了,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的?
4=8
同意吗?
同意。
还有其他列法吗?
4×
2=8
是不是这两种列法都是可以的?
但是口诀只有一个,一起说,口诀是……?
二四得八。
五、1×
1的教学
那我现在再考考你,1×
1等于多少?
一一得一,1×
1=1
同学们真棒,把口诀都说出来了,我们昨天学了1×
5=5,表示1个5;
1×
2=2表示一个2,那1×
1=1是不是就表示1个1,1个1时多少?
1.
看来同学们掌握的不错,现在老师出题考考大家。
六、练习
1,幻灯片出示自主练习1,学生先自己在课本上做。
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
2,幻灯片出示兔子图片,学生先自己在课本上写。
教师做成表格,之后学生依次回答,不过速度要放慢。
表示乘法算式口诀
1只兔子2只耳朵1个21×
2=2一二得二
2只兔子__只耳朵2个22×
2=4二二得___
3只兔子__只耳朵_________
4只兔子__只耳朵_________
5只兔子____只耳朵_________
3,同桌2人配合,一人说口诀,一人说乘法算式。
教师巡视,之后找一对同桌到台上演示。
4,1个人用2只筷子,我家有4个人用几只筷子?
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2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一对同桌有2人,5对同桌有几人?
一间教室2个门,3个教室几个门?
一个人2只眼睛,4个人几只眼睛?
……
七、谈收获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同学们过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说得真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