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穿结经第一节穿结经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1719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穿结经第一节穿结经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四章穿结经第一节穿结经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四章穿结经第一节穿结经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四章穿结经第一节穿结经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四章穿结经第一节穿结经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穿结经第一节穿结经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第四章穿结经第一节穿结经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穿结经第一节穿结经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穿结经第一节穿结经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品种经常翻改的织物采用开口式经停片。

经停片的尺寸、形式和重量与纤维种类、纱线特数、织机型式、织机车速等因素有关。

一般纱线特数大、车速高,选用较重的经停片。

毛织用经停片较重,丝织用经停片较轻。

纱线特数与经停片重量的关系如表4-1所示。

表4-1纱线特数与经停片重量的关系

纱线特数(tex)

~9

9~14

14~20

20~25

25~32

32~58

58~96

96~136

136~176

176~

经停片重量(g)

~1

1~1.5

1.5~2

2~2.5

2.5~3

3~4

4~6

6~10

10~14

14~17.5

每根经停片杆上的经停片密度可用下式计算:

P=

(4-1)

式中:

P——经停片杆上应穿经停片片数(片/cm)

M——织轴上经纱总根数

M——经停片杆的排数(通常为4排或6排)

B——综框的上机宽度(cm)

无梭织机上,每根经停片杆上的经停片允许密度与经停片厚度的关系见表4-2。

表4-2经停片最大允许密度与经停片厚度的关系

经停片厚度(mm)

0.15

0.2

0.3

0.4

0.5

0.65

0.8

1.0

经停片允许密度(片/cm)

23

20

14

10

7

4

3

2

二、综框

综框是织机开口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框的升降带动经纱上下运动形成梭口,纬纱引入梭口后,与经纱交织成织物。

常见的综框有木综框和金属综框。

无梭织机使用的一种金属综框的结构如图4-2所示。

图4-2综框示意图

1-上综框板2-下综框板3-综框横头4-综丝杆5-综丝

上综框板1、下综框板2和综框横头3通过螺钉连接,综丝杆4与上下综框板胶合成一体组成综框,综丝5挂在综丝杆上。

有梭织机综框有单列式和复列式两种,单列式每页综框只挂一列综丝,复列式每页综框挂2~4列综丝,用于织制高经密织物,如丝织生产常用2列综丝的复列式综框。

无梭织机基本都是单列式。

综丝主要有钢丝综和钢片综两种。

有梭织机通常使用钢丝综,无梭织机都使用钢片综。

钢丝综由两根细钢丝焊合而成,两端呈环形,称为综耳,中间有综眼(综眼形状有椭圆形、六边形等多边形状)经纱就穿在综眼里。

为了减少综眼与经纱的磨擦,同时便于穿经,综眼所在平面和综耳所在平面有45°

夹角。

无梭织机使用的钢片综如图4-3所示,它有单眼式和复眼式两种,复眼式钢片综的作用类似于复列式综框。

钢片综由薄钢片制成,比钢丝综耐用,综眼形状为四角圆滑过渡的长方形,对经纱的摩损较小。

综眼及综眼附近的部位,每次开口都要和经纱磨擦,因而这个部位是否光滑,是综丝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a)单眼(b)复眼

图4-3钢片综

综丝的规格主要有长度和直径。

综丝的直径取决于经纱的粗细,经纱细,综丝直径小。

综丝的长度可根据织物种类及开口大小选择,棉织综丝长度可用下式计算:

L=2.7H+e(4-2)

L——综丝长度(mm);

H——后综的梭口高度(mm);

e——综眼长度(mm)。

丝织、绢织综丝长度通常为330mm。

综丝在综丝杆上的排列密度不可超过允许范围,否则会加剧综丝对经纱的磨擦从而增加断头。

为了降低综丝密度,可增加综框数目或采用复列式综框。

棉织综丝使用密度参见表4-3。

表4-3棉织综丝密度与纱线特数关系

棉纱特数(tex)

36~19

19~14.5

14.5~7

综丝密度(根/cm)

4~10

10~12

12~14

三、钢筘

钢筘是由特制的直钢片排列而成,这些直钢片就称筘齿,筘齿之间有间隙供经纱通过。

钢筘的作用是确定经纱的分布密度和织物幅宽,打纬时把梭口里的纬纱打向织口。

在有梭织机上,钢筘和走梭板组成了梭子飞行的通道。

在喷气织机上采用异形钢筘,见图4-4(c),这种筘还起到减少气流扩散和纬纱通道的作用。

钢筘从外形上看,可分为普通筘和异形筘(又称槽形筘)如图4-4所示,前者使用广泛,而异形筘仅在喷气织机上使用。

从钢筘制作方式看,又可分为胶合筘和焊接筘。

图4-4(a)所示为胶合筘,它用胶合剂和扎筘线3把筘片1固定在扎筘木条4上,筘的两边用筘边2和筘帽5固定。

图4-4(b)所示为焊接筘,它全部由金属构成,筘片1用钢丝扎绕后用锡铅焊料焊牢在筘梁6上,两边同样用筘边固定。

图4-4钢筘

1-筘片2-筘边3-扎筘线4-扎筘木条5-筘帽6-筘梁7-异形筘片

钢筘的主要规格就是筘齿密度,称为筘号。

筘号有公制和英制两种,公制筘号是指10cm钢筘长度内的筘齿数;

英制筘号是以2英寸钢筘长度内的筘齿数来表示。

公制筘号可按下式计算:

N=

(4-3)

N——公制筘号;

Pj——经纱密度(根/10cm);

aw——纬纱缩率(%);

b——每筘齿中穿入的经纱根数。

经纱在每筘齿中的穿入数与布面丰满程度、经纱断头率等有密切关系,高经密织物受到的影响就更大。

一般织造平纹织物,每筘齿穿入2~4根经纱;

斜纹、缎纹织物可根据经纱循环数合理确定,如三枚斜纹每筘齿穿三根,四枚斜纹每筘齿穿四根。

每筘齿中穿入经纱数少,织物外观匀整,但必然采用较大的筘号,从而筘齿密,经纱可能因为磨擦而断头。

有些工厂试用双层筘织制高经密织物,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双层筘的穿法如图4-5所示。

钢筘两端部分的筘齿称为边筘,边筘的密度有时与中间的密度不相同。

边经纱穿入边筘,其穿入数要结合边组织来考虑,一般为地经纱穿入数的倍数。

图4-5双层筘的经纱穿法

用作筘齿的直钢片应富有弹性,无棱角,光滑平整。

筘齿厚度随筘号而定,筘号大、筘齿密,则厚度小,反之则厚度大。

筘齿宽度棉织生产中通常有2.5mm和2.7mm两种,丝织生产中常用2.0mm。

表4-4筘号与筘齿厚度表

筘号

筘齿厚度(mm)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0.66

0.57

0.45

0.36

0.33

0.28

0.26

170-190

190-210

210-220

230-240

250-270

270-290

300-310

320-360

360-380

380-400

0.24

0.22

0.19

0.18

0.17

0.16

0.14

0.135

第五章定捻

第一节纱线定捻

纱线定捻有多种方式,根据不同纤维原料、不同捻度,采用不同的方式。

对于绉类织物,这种定捻是暂时的,因为加捻产生的扭应力在后整理时应该释放出来,得到织物设计所预期的“绉效应”,使织物表面光泽柔和,并有轻微的高低不平,以改善织物的外观。

纱线定形利用纤维具有的松弛特性和应力弛缓过程,把纤维的急弹性变形转化成缓弹性变形,而纤维总的变形不变。

通过加热和加湿,可以使这种应力弛缓过程加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定形、定捻工作。

一、自然定形

自然定形就是把加捻后的纱线在常温常湿下放置一段时间。

纤维内部的大分子相互滑移错位,纤维内应力逐渐减少,从而使捻度稳定。

自然定形方式适用于捻度较小的纱线,比如1000捻/米以下的人造丝在常态下放置3~10天,就能达到定形目的。

二、加热定形

加热定形即把需定形的纱线置于一密室中,通过热交换器(用蒸汽或电热丝)或远红外线,使纤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分子链节的振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加,使线型大分子相互作用减弱,无定形区中的分子重新排列,纤维的弛缓过程加速,从而使捻度暂时稳定。

由于合成纤维具有独特的热性质,因而定形必须控制在玻璃化温度之上、软化点温度之下进行,否则达不到定形目的。

加热定形适用中低捻度的人造丝,一般掌握温度40~60℃,时间为16~24小时。

目前利用烘房来热定形日趋减少,通常是用定形箱来进行热定形。

三、给湿定形

给湿定形是使水分子渗入到纤维长链分子之间,增大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大分子链段的移动相对比较容易,加速弛缓过程的进行。

对于棉纺织行业来说,纱线过度吸湿会恶化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在布面形成黄色条纹,并且引起管纱退解困难。

纱线给湿后的回潮率要控制适当,通常棉纱回潮率控制在8%~9%为宜。

纱线给湿定形有如下几种方式。

1.喷雾法

棉织生产采用喷雾法时,纱线室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纱线存放12~24h后取出使用。

存放24h之后,纡子表面的回潮率可提高2%~3%左右。

2.潮间给湿

丝织生产中,低捻度的天然丝线在相对湿度90%~95%的给湿间内存放2~3天,也可得到较好的定捻效果。

若原料为低捻人造丝,则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

3.水浸法

把纬纱装入竹篓或钢丝篓里,浸泡到35~37℃的热水中40~60s,取出后在纬纱室内放置4~5h,再供织机使用。

用于浸泡的池水应保持着清洁,每隔2~3h换水一次,以免污染纱线。

4.机械给湿法

毛刷给湿机工艺流程如图5-1所示。

毛刷将溶有浸透剂的溶液喷洒到纬纱上,对纬纱给湿。

图5-1毛刷给湿机图5-2喷嘴式给湿机

1-供给帘子2、3、4、5-输送帘子

6-漏斗7-运输箱8-毛刷

9-溶液箱10-溶液槽

喷嘴给湿机工艺流程如图5-2所示。

喷嘴式给湿机给湿均匀,占地面积小。

它的构造因喷嘴不同而有单孔与多孔之分,输送纬纱管的帘子亦有双层、三层等不同型式。

用摇头喷雾器来给湿,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给湿方法。

如果在给湿液中添加浸透剂,可以加快水向纤维内部的浸透作用。

四、热湿定形

根据定形原理,加捻后的纱线在热湿的共同作用下,定形的速度就大大加快。

另外,随着纱线卷装的增大,纱层的卷绕堆积厚度增加,很可能产生内外层纱线受到热湿空气作用时间差异变大,从而带来定形的差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如图5-3所示热定形箱来定形。

图5-3热定形箱

1、2-箱体的外筒和内筒3-O形管4-接真空泵阀5-接温度计6-接压力表

7-接安全阀8-接排水阀9-接疏水器10-箱盖11-盘根12-进汽管13-加热管

14-导轨15-座架16-回转托架17-挡卷18-轴承19-手轮20-压紧方钢

21-固定扣22-轴承23-回转蜗杆24-回转轴25-保温石棉层

热定形箱大多为卧式圆筒形,它由两只钢板圆筒套合而成夹层圆筒。

从设备的构成中可以看出,这种定形设备可以有如下几种定形方式:

1.热湿定形

高温蒸汽可同时进入内筒和外筒,使待定形纱线和蒸汽直接接触,吸收到水份和热量。

2.真空定形

为了加快高温蒸汽渗透到纱线内层的速度,可以用真空泵先把筒内空气抽出,产生负压,然后再进高温蒸汽。

3.干热定形

高温蒸汽进入外筒和内筒的加热器。

这样待定形纱线仅得到热量而没有水份。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人造丝定形。

用热定形箱进行定形时一定要先对定形箱预热,一般达温度40℃后再放入待定形纱线。

其次,排水阀工作状态良好,有冷凝水时能及时排出,否则产生的冷凝水可能使纱线产生水迹。

部分纱线的定形工艺如表5-1所示。

表5-1热定形箱定形工艺

原料类别

温度(℃)

时间(min)

压力(kpa)

桑蚕丝:

中捻

强捻

涤棉混纺纱(65/35)

粘胶人造丝中强捻

锦纶丝

涤纶丝

85

90-100

80-85

60

40-50

9.81

9.81-14.7

4.9

对比以上定形方式可知:

热定形箱定形效果好,原料周转期短,对所有纱线、捻度均可使用,尤其适用于大卷装原料,是目前纱线定形的主要手段。

其它定形方式仅适用部分情况,在原料周转、定形场所及设备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使用。

定形质量的好坏主要看捻度稳定情况及内外层纱线捻度稳定是否基本一致,定形不足和定形过度都不符合要求,可通过定形时间和温度的搭配来调节。

捻度稳定度可用下式来表达:

(5-1)

a—被测的定捻后纱线长度,为50cm;

b—被测纱线一端固定,另一端向固定端平移靠近,到纱线开始扭结时,两端之间的距离(cm)。

捻度稳定度P在40%~60%,即能满足织造的要求。

在生产现场可粗略确定定形效果,其方法是:

双手拉直100cm长的定形后纱线,然后慢慢靠近至20cm,看下垂的纱线扭转数,若扭转3~5转则符合要求。

第二节卷纬

卷纬就是把筒子卷装的纱线卷绕成符合有梭织造要求并适合梭子形状的纡子,它是在卷纬机上进行的。

有梭织机的补纬方式有手工换梭,自动换梭和自动换纡。

纡管的形式不但和补纬的方式有关,还和卷绕的原料有关。

如图5-4所示是几种常见的纡管,纡管的管身上有深浅、疏密不等的槽纹线,分别用于不同的纱线。

如表面没有槽纹或槽纹浅而疏,适用于纤细长丝。

图5-4(d)所示为半空心的纡管,常用于粗纺毛纱的卷装。

在黄麻织机上,为增加纡子容纱量,采用无纡管的纡子。

纡管的材料常用木材,塑料或纸粕。

(a)普通织机用的纡管(b)自动换纡织机用的纡管

(c)自动换梭织机用的纡管(d)半空心纡管

图5-4几种不同的纡管

一、卷纬成形与工艺要求

纡子的卷绕成形由纡管的旋转,导纱器(或纡管)的往复和导纱器(或纡管)的级升三个基本运动来完成。

也有部分卷纬机还采用差微卷绕的方式来防止纱圈的重叠。

纡子上的纬纱在织造时被高速牵引退解,要保证退解顺利,且张力波动小,必须满足如下工艺要求。

(一)纡子成形良好

纡管的端部是一个锥体,锥顶角δ大,则退解阻力小,但易脱圈,一般棉织用纡管锥角为20~24°

,丝织为12~13°

因此,纡子的卷绕相当于在锥形筒子上的短动程卷绕,纬纱每卷绕一个往复动程,在级升运动的作用下,导纱器向纡管的顶端移动一段距离,直至整个纡管绕满纱线,纡子的卷绕结构如图5-5所示。

图5-5纡子的成形

级升距离△L和导纱动程H对纡子成形有很大影响。

导纱动程H确定后,级升距离△L越大,纡子尾部的锥顶角就越小,纡子直径也小,则卷绕容量下降;

反之,级升距离确定,导纱动程H越大,纡子直径也大,卷绕容量增加,但纬纱退解时容易脱圈。

从络筒卷绕原理可知,合理选择卷绕比i的小数部分a,可以起到防叠作用。

需要注意是,如果同时采用差微运动和防叠小数来防止纱圈重叠,则两者搭配要好,以免两者的纱圈位移值相互抵消,反而起不到防叠作用。

总之,纡子成形良好,一是要纡子表面平整,无重叠;

二是要纡子的的直径大小适中,纱线易退解、不脱圈。

(二)纡子卷绕张力均匀合理

纬纱卷绕张力,既和筒子退解时的张力有关,更和卷纬时的纱线张力有关。

通过张力器来调节纱线卷绕张力,可使纡子张力适当、均匀,获得适当的卷绕密度,保证纡子的容纱量,也不损伤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

(三)合理的备纱卷绕长度

在自动补纬织机上,从探纬部件探测到纬纱用完,应换梭或换纡,到执行机构完成补纬动作,大约需要织机2~3转的时间,不同的探纬方式所需时间不等,为了防止产生缺纬疵点,在纡子底部一般应绕有3纬左右的纬纱备纱。

另外,纡子是在梭子中退解的,因此选用纡管时应和梭子内腔匹配,纡管太短,纡子太细,则容纱量少,增加换纬次数和回丝;

纡管太长,纡子太粗,则纬纱退解困难,甚至断头。

二、卷纬机械

卷纬机分为卧锭式和竖锭式两类。

卧锭式卷纬机的锭子工作位置呈水平状态;

竖锭式卷纬机的锭子工作位置呈竖直状态。

目前常用的卧锭式自动卷纬机的工艺流程如图5-6所示。

纬纱2从筒子1上退解下来,经导纱眼3、张力装置4、断头自停探测杆5上的导纱磁眼6,引入到导纱器7的导纱钩8上。

纡管9夹持在主动锭杆10和被动锭杆11之间。

导纱器引导纱线完成往复导纱和级升运动,主动锭杆旋转完成纡子的卷绕运动。

三种运动协同进行,实现纡子卷绕成形。

卧锭式自动卷纬机的主要机构有:

(1)卷绕机构完成卷绕、导纱、级升和差微运动;

(2)开关机构控制主轴的启动和停动;

(3)自动换管机构完成换管诱导、满管自停、落下满管、送上空管并重新开始卷绕;

(4)备纱卷绕机构完成备纱卷绕及备纱长度控制;

(5)断头自停机构当纱线断头时,使纡子卷绕自动停止;

(6)剪纱机构在换管时剪断纱线,并新管生头;

(7)张力装置能自动调节纬纱卷绕张力。

图5-6卷纬机工艺流程

1-筒子2-纬纱3-导纱眼4-张力装置5-断头自停探测杆6-导纱磁眼

7-导纱器8-导纱钩9-纡管10-主动锭杆11-被动锭杆

卧锭式自动卷纬机锭速快,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操作工劳动强度低,只需在纡管库中装入空纡管,移走纡子,进行断头处理和清洁等工作。

但这种设备每锭占地面积大,因此棉纺织厂中应用较少,常见于毛织、绢织生产。

丝织厂常用卧锭式普通卷纬机(即小油箱卷纬机),和卧锭式自动卷纬机相比,主要是降低了自动化程度,即去掉了自动换管机构、备纱卷绕机构、剪纱机构,但这种卷纬机构造简单,安装检修方便、价格低廉、传动平稳且成形正确,所以在丝织厂得到广泛应用。

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竖锭式卷纬机结构与细纱机接近,其工艺流程如图5-7所示,纱线1从筒子2上退绕下来,经导纱钩4、导纱棒5、导纱钩6、张力器7、8及导纱杆9,穿入到随同导板11一起作升降运动的导纱钩10中。

然后,卷绕到由锭子12带动的纡管13上。

导纱板产生导纱和级升运动,锭子作旋转卷绕运动。

主轴传动滚盘,通过锭带使锭子转动。

锭子由锭杆、锭盘、锭胆、锭脚和锭钩组成。

锭杆应当正直,在高速旋转时保持平稳。

导纱板的升降导纱运动由成形凸轮控制,成形凸轮作用弧的形状决定了导纱板升降速比,进而影响卷绕层和束缚层的纱线卷绕角。

一般采用导纱板升降速比1:

3。

这种竖锭式卷纬机具有产量高,纡子质量较好,工人看锭数多,每锭占地面积小,维修方便等优点,近年来在棉织生产中应用很广。

其它形式的卷纬机还有:

碗形卷纬机、大油箱普通卷纬机、GD501自动卷纬机、半空心卷纬机和空心卷纬机等。

图5-7竖锭式卷纬机

1-纱线2-筒子3-筒子插座4,6,10-导纱钩5-导纱棒7、8-张力器

9-导纱杆11-导纱板12-锭子13-纬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