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1640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课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德育课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德育课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德育课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德育课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育课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

《德育课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课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育课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

”那孩子眯着眼乐呵呵地就答应了。

案例反思:

通过这件事,我突然内疚起来,想想平时,我为什么总把机会分给个别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了那么多普普通通的学生呢?

为什么我们要拉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呢?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机会分给每个学生才对啊!

所以以后我要多关注那些中等以及后进学生,我想他们更迫切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关怀。

这样他们才有动力认真地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才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心灵对话”德育教学案例

上学年,笔者任教的班级频频发生班级偷窃现象,但是偷窃的金额均不大,都是几块钱,十几块钱等等,经过分析,我发现青少年的偷窃行为大多出于以下这几种心理的影响:

炫耀心理、补偿心理、反抗心理、捉弄心理、妒忌心理、逆反心理等等。

根据心理学者的研究,“青少年的偷窃行为是由错误的认识支配的,他们认识的特征是自我中心突出,十分自私自利,本身的物质生活并不能满足他们贪婪的欲望,于是他们用偷窃行为满足他们的个人需要。

物质动机驱使他们见了东西就眼红,偷则是满足他们最简易,最直接的方法,道德观念的堕落保使了自我控制能力的缺乏。

”我认为,在面对学生偷窃行为时,处罚不应该是我们的目的,用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让学生改变不良行为才是我们的目的。

在年级组长的支持下,针对我们班的这一现象,以及同一时段班级内男女同学互起绰号,彼此中伤,伤害友情、同窗情的行为,我设计了这节“心灵对话”的德育教学活动。

活动设想:

1、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懂得反思自己的不当行为,勇敢承认错误,做到有

错就改。

2、让孩子们学会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3、让孩子们明白同学相处应该彼此尊重,珍惜友谊。

4、让孩子们知道对班级里的不良现象,要敢于指出,还要学会保护自身及

财物安全。

活动过程:

一、课前播放歌曲,创设情境。

歌曲《越长大越孤单》

歌词:

越长大越不安

也不得不看梦想的翅膀被折断

也不得不收回曾经的话问自己

你纯真的眼睛哪去了

越长大越孤单

也不得不打开保护你的降落伞

也突然间

明白未来的路

不平坦

引出问题:

为什么我们会有“越长大越孤单”的感觉?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同学相处出现了问题?

二、回忆与反省阶段

在课前导入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优美的纯音乐中,趴在桌子上反思与回忆:

1你是否有做过对不起同学和班集体的事情?

2你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

3再给你这样的一次机会,你还会这样做吗?

在这个环节中,情境的创设很重要,另外还得注意时间的把握和音乐的选择,建议选择班德瑞系列的纯音乐或者选择理查德钢琴曲。

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去回忆,教师可用轻而细的语言带动,一边回忆一边反思。

在教师的带动下,有的学生可能会想起自己的某一些不好的行为及对同学的伤害行为。

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被学习,上课,应付考试,运动占据了他们大多数时间,他们不会也不愿意去想自己的行为是否有不对的地方,是不是有哪些举动伤害了同学。

而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在家里面的他们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总喜欢以“我”为中心的,这也是现代中学生,总是动不动就“我要如何如何”“你要如何如何对我……”“你这样或那样怎么伤了我的自尊”原因,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平时更是甚少去反思,我应不应该这样做。

但在老师的带动下,在全班同学均一起创设的情景下,在一定的音乐背景中,有了特定的时间,环境,氛围,再静下来思考与回忆,预期的效果是能达到的。

三、焦点问题讨论阶段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教师便要带领学生对班级偷窃问题、班级同学之间互相伤害问题作探究讨论,明确处理问题原则和方法。

1、为什么东西财物会遗失,自己有没有责任?

此讨论的目的是提醒同学注意保护财物安全,要有一个安全意识。

2、丢掉财物后的你如何处理?

你的态度如何?

学生可能会说到以下几点:

A一定要找出偷东西的人,并严厉惩罚他。

B告诉老师,把事情交给老师。

C告诉父母,让父母亲自到学校解决。

D把它当作秘密守在心中。

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与学生一一分析,以上方法的利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给犯错误的同学一次机会是不是等于隐瞒真相?

以牙还牙,问题能否得到应有的解决?

3、在上一次的讨论中进一步讨论到班级同学相处和待人处事的问题,让学生对

下面提问发表看法:

我的待人接物与同学相处有没有问题?

同学的玩笑(或其他的行为)伤害到我了,我怎么办?

4、讨论:

解决受伤害等问题的办法有很多,下面的一些解决办法,你通常采取

哪一种?

哪一种方法会更妥当一些?

为什么?

A寻求家长、老师帮助。

B找个知心的朋友告诉他(她),你心里的想法,让朋友安慰一场。

C向阿Q学习,学会忘记,做一些快乐的事。

D上网看一下解决的办法。

E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寻找机会为自己报仇。

F摊开心扉,找到当事人,把自己的内心的想法告诉他。

G谁也不告诉,谁也不说,憋在心里,实在忍不了,就躲在厕所大哭一场。

5、明确与小结:

在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中,彼此都不希望有偷窃(或不愉快)的现象发生,所以

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自洁自爱,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不要做出一些违背良心,伤害别人并给自己带来严重后果的事。

我们要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对不良现象我们必须齐心协力,态度坚决,想方设法劝告阻止,杜绝这些不良行为的发生。

假设已经发生了偷窃或不愉快的事情,你要坚定立场,分清黑白,相信邪不能胜正,我们的集体,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校绝对能够把这样的事情处理好的。

对这些同学,我们除了要求他们作出赔偿外,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宽容,给别人一个重生的机会。

四、深化与延伸

1、散文配乐朗诵《宽容》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他却把香气留在了那只脚上,这就是宽容。

在我们

的生活里,弥漫着一种浮躁的气氛。

不经意间,误解、对立、漠视等各种各样

的负面情绪侵蚀了我们的心灵。

当我们被伤害的时候,可能大多数人直接的反应是,对方应该受到惩罚。

也许,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那么我们也就学会了生存,也就诠释了生命的含义。

作为被伤害者,他们选择了宽容。

他们的选择代表了人类最朴实的良知,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宽容是什么?

宽容是一种依托于博大胸襟的高尚境界。

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精神。

代表着人类对道德信念的一种固守,正是这种道德力量支撑着人类社会的秩序,谱写着社会和谐发展的诗篇。

教师引导:

生活就如列车不断向前,没有任何彩排的机会,每一段都会有不

同的人上车,然后不同的人下车,我们的身边的同学就是我们人生漫长旅途中的

偶遇,在一起一段时间,然后到了下一站,自然会有一些人要下车转站,然后又

会有一些新的旅客上车与你认识,列车不断前进,没有回头,下车走了的,再也

不会回来,这叫做缘份,所以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要好好珍惜,以后还能不能在一

起,这是强求不了的,因为缘分是看天意的。

所以总有一些同学在周记中说,与

咱班的同学相处不开心,什么性格不合之类,其实人与人的相处,无非是包容,

也许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个性,但没必要事事较真,有时心放宽一些,矛盾

自然就能解决了,也许到我们长大了,想起这一点小冲突也不过是一笑置之罢了。

(来源于2009年4月3日我写在班级博客的一段话,当时已经引起了不少反

响,最后孩子对我说的这段话还是很认同的。

2、歌曲独唱《十七岁的雨季》

当我还是小孩子

门前有许多的茉莉花

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当我渐渐地长大

门前的那些茉莉花

已经慢慢地枯萎不再萌芽

什么样的心情

什么样的年纪

什么样的欢愉

什么样的哭泣

十七岁那年的雨季

我们有共同的期许

也曾经紧紧拥抱在一起

回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

却发现成长已慢慢接近

3、高二大家将要面临文理分科,在一起的时间会越来越少,请同学们珍惜这份

友谊,大家要记着,这一年里我们创造了很多优秀的成绩,也收获了十足的友谊,过去的也许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是我相信大家都会有一颗宽容的心,最后把你想与我们班同学说的话写成一张小纸条或一封长长的信,告诉他你最心底的想法,也可以直接对他说,一份感激、一份回忆、一份分享、一份难舍,不必羞涩,不必害怕,勇敢地说出来吧。

五、活动结束

大合唱《今天》

离开这一刻感觉不会忘记

朋友抱拥告别明天各自远飞

难得并没伤感依依不舍顾虑

重拾昨天乐趣一堆

曾经每一天相约找美丽去

陶醉美的故事互相勉励去追

曾经望着天空一起哭泣至睡

临别说起亦笑相对

别了依然相信以后有缘再聚

未曾重遇以前要珍惜爱自己

在最好时刻分离不要流眼泪

就承诺在某年某一天某地点再见

活动后记及思考:

经过本次活动,我利用了班集体的力量,感化教育了有诸如偷窃等不良行为

的同学,我发现集体的感化教育作用比我个人的讲道理谈心作用要好。

而且高中

生心理往往比较地敏感的,在没有掌握证据之前,也不好确定到底是哪一位同学

出现的问题,处理学生很难做到有准确针对性,搞不好,甚至会造成反效果。

我经过了这样的活动之后发现:

直到学期结束,班里却没有再出现一起偷窃现象,

班级风气正,班内同学相处和睦,班级凝聚力强,互帮互助,好人好事涌现。

和睦良好的同学关系中,孩子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最后,班级

期末考试的成绩也取得的较大的进步。

同时,经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宽

容”这一可贵的品质,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他们懂得体谅,懂得关爱,懂得珍

惜。

班级偷窃又或者其他的伤害行为,着实是让班主任头痛的事情,当班主任的

也是最怕班里丢东西,几十位学生不容易查出“真凶”,查出后如何处理“真凶”

也是一个难题。

有些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或许能有“看破”一切及“侦探”式的头

脑,但真到处理处罚还是一件很棘手的事。

交学校领导处理,交派出所处理,处

分记入档案,孩子一生便多了一个污点,在以后的成长中必然有影响;

义正严辞

地劝斥,“贯犯”也许见怪不怪,“自首者从轻处理”,孩子心里想的也许不是“从

轻”而是被“处理”,这也是“自首”者寥寥无几的原因,孩子还是害怕处罚的,

更害怕同龄朋友的眼光。

当然学生的偷窃及其他不良行为必须及时纠正,但是处

理的方式却是我们当班主任要思考的,现在很多前辈们提出的“说破”时的艺术

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总之我们要懂得呵护学生的心灵隐私,尊重他们的人格,

把握适当的时机,根据他们的不同性格,选择有效的方式,或谈话,或QQ聊天,

可以娓娓道来,也可以严厉批评指正,甚至一封书信,一张小纸条均能达到效果。

成功的时候我们不妨总结积累经验方法。

我想,本次开展的这一节另类的德育活

动课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吧,特此记录下来,和班主任同行及其他关心德育教

育的各位朋友交流,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节外生枝锦上添花

  五月末的一天,伴随着优美灵动的音乐和屏幕上四季图景的变换,江苏省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科研中心组的教研活动观摩课—《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开始了。

  从《渔夫和金鱼的故事》(PPT)导入,我由分析渔夫放走金鱼的仁义和老太贪利的后果入手引领学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网站;

从借鉴语文学习的归纳段落大意到学生尝试确立学习目标;

从形式各异的小组举例说明义利含义,到学习网站的经典阅读……课堂教学象一首优美的波尔卡舞曲,流畅地进入它的核心部分——热点问题讨论。

  第一个热点问题:

你同意有偿让座这种做法吗?

同学们通过浏览学习网站关于有偿让座的讨论贴,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紧接着我又乘热打铁抛出了第二个热点问题:

路人遇险,你会不会出手相救?

在学习网站上我们创设了一个情景:

放学途中,看到一老人被撞跌倒,你会……教室里一下就沸腾了起来。

有的学生果断地说:

我肯定会救的,不救于心不忍啊!

有的学生有点犹豫,担心要是被赖上了怎么办?

也有同学表示会想着办法救,先打110再救。

学生们各抒己见,热闹纷纷。

  这时,有位同学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我一看是平时发言很积极的一位学生。

  “高粱!

你来说说呢。

  “我不会救!

”站起身后的高粱斩钉截铁地说,他的声音并不高,但语气很坚决。

  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很寂静,和刚才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显然,等待着他高谈阔论的同学们被这个回答给镇住了,齐刷刷地把头转向他,又转向我,这个回答出乎大家的意料。

我下意识地保持住微笑接着问:

  “能和我们大家说说你的理由吗?

  “因为我的经历让我不会去救。

  他很平和地回答了我,并且不等我问就接下去说:

  “那件事发生在我放学回家的路上,就在电脑城那里,我看到有位中年妇女跌坐在路边,很痛苦的样子,周围还围了些人,我就走过去把她扶起来问她:

‘要紧吗?

要送你去医院吗?

’这时,周围就有人开始说风凉话了,‘哦哟,活雷锋么!

’‘假惺惺的!

’当时我很尴尬。

  “后来呢?

  “后来那妇女一声不响地就走了,连声谢谢也没有!

而且临走时看我的眼神充满了不信任。

”说这句的时候高粱不自觉地提高了声音。

  怕我不相信似的,他又接着说:

  “曹建斌也在场的,我们同路。

那次我真的觉得很委屈,当时就想以后遇到这种事我再也不会多事了。

  这时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怕误解、怕惹上麻烦遇事惟恐避之不及,但这种体验发生在我的学生——一位即将成人的孩子身上让我有种特别沉重的感觉,我明白这件事对高粱产生的影响绝不是在课堂上我的三言两语能改变的,说得不好的话只会给学生以说教的感觉甚至会适得其反。

这下,我的境况倒也有点尴尬了,我该如何收场呢?

我得给高粱一个交待,给全班同学一个交待,也给全省听课的老师一个交待啊……

  “我会救的!

  正在这时,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响了起来。

我寻声望去,是江静,一个文静而腼腆的姑娘。

站起身后她又重复了一遍,还回头看了高粱一言:

因为上小学时我也被自行车撞过,是一位路过的学姐把我送回家的。

这件事过去好几年了,但至今我对那位好心的学姐仍心存感激。

如果以后我遇到这样的事,我也一定会出手相救别人的。

”说着,她又回头看了一下高粱,似乎她想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说服他。

  当时我心头是一阵窃喜,这是最好的时机,得把握住!

于是,我随手打开了学习网页中本地化龙巷网站的一个帖子—《寻找好心的姑娘》。

帖子描述了一位网友在下班开车回家的途中亲眼目睹一位学生打扮的姑娘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他满怀敬佩用手机拍下了那位姑娘背着双肩包扶老太太过马路的背影并发了贴,照片的背景就是学生们熟悉的虹桥路口,这时同学们的眼里充满了敬佩……

  灵机一动,我又接着点开了梁静茹的歌曲《勇气》:

“这首歌老师原来是想放在最后的,现在,我想把它提前送给高粱同学!

  歌声渐起:

  “终于做了这个决定

  别人怎么说我不理

  ……

  我知道一切不容易

  我的心一直在说服自己

  最怕你忽然说要放弃

  爱真的需要勇气

  来面对流言蜚语

  ……”

  伴随着歌声,我走下讲台,走入学生中间:

  “老师知道很多时候做好事也不容易,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我们最怕高粱同学因为这次救人受挫而放弃了他心底的‘义’!

爱需要勇气,义更需要勇气去面对流言蜚语,去面对冷嘲热讽!

高粱,老师希望你不要去在乎别人怎么说,人很多时候需要坚持,坚持我们心底里的善!

坚持我们做人的原则!

我想我们大家都会支持你的!

实际上换个角度想想,当时你在听到有人说‘假惺惺’的时候也许忽略掉了周围更多的赞许、更多的肯定的目光,大家说是不是啊?

让我们给高粱同学一些迟到的掌声!

……”同学们热烈地鼓起掌来,从同学们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这掌声发自他们的心底。

  这时我带着些许的欣慰继续了我们下一个热点问题的讨论……

  分析:

这堂课结束后发现自己处于一种莫名的兴奋中,开过的课不算少,见过的世面也不算小,是什么让我感觉这样的反常呢?

直到评课后有两位教师和我私下交流说:

“那个学生说不会救时我就特想看你下一步会怎么处理。

”这时我顿悟兴奋点就在这个节外生枝状况的处理。

  一向认为课堂状况不是教师可以预设的,预设好的那是演戏而不是教学,但当高粱同学斩钉截铁说不救并且用亲身经历来说明时还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学生是课堂主体,这个主体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思维方式,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是一个灵活的好舵手。

曾经有人提出“不精确的课堂才是好课堂”,这个不精确是指我们教师在上课时不要抱着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想法,当然我们需要做预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但我们不可能去控制学生的思维。

一个好教师是不会有意识地忽略掉与我们课前预设不相吻合的环节,我们要做的恰恰是要抓住学生思维中的结点而加以点拨。

有人把尊重学生思维发挥的课堂称为“原生态”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有助于学生精神发育的绿色课堂。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可能都在你的预设之中,甚至有的问题可能是你在课堂解决不了的,但老师不能有意识地为了课堂的完整、教学的进度而去忽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时候我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每句话、每个动作甚至每个眼神对于老师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即便有些问题课堂不能解决放至课后也要给学生一个交待,切不可觉得挑战了你的权威而去扼杀他们畅所欲言的天性,德育课的性质和任务恰恰决定了一定要做到让学生说,说了我们才知道问题在哪,知道了问题才能去解决问题。

  当预料之外的问题出现的时候,看似节外生枝,处理得好也可能是锦上添花,关键是看老师如何去应变和调整,把握得好就可能把这种意外变成一个好的教学契机,解决得好也可能把把这种节外生枝转变成很好的教学资源。

高粱同学说出自己的经历后,在我困惑如何去说服他的时候,江静同学的发言在我眼里成了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同伴的说服是最好的工具,灵机一动间给高粱送上歌曲,让他明白正义自在人心(如果现在上这内容,我会加上前两天发生在浙江金华一位解放军军官为救轻身的姑娘溺水而亡,数千金华民众自发为他守灵、祭奠和捐款的片段)。

传统观念中的德育课堂是空洞说教的天地,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说教是肯定不行的,更多的要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争论,在讨论中思维碰撞形成或纠正自己的观点才是最有效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生活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调动和相应的变动。

”在此基础上,余文森教授进一步指出:

“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新课程则把‘生成’当作一种彰显课堂活力的常态要求。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浏览到叶澜教授的一段话,这段话恰恰能诠释我在这堂课后的心态——“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当美丽图景出现后,教师应用自己的教育底蕴、教学智慧及时捕捉并灵活驾驭,让我们的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另:

本文中的高粱同学因家庭原因暑假后就退学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虽尽力劝阻但收效甚微,这成为大家心中永远的一个痛。

借这篇文章结尾的一点空间希望高粱同学能和老师一起回忆起这堂课,尽可能地回到我们中间来,有困难我们一起克服!

如果真的不能回来,老师衷心祝愿你一切安好、顺利,永远保持住心底的那份真、那份善……

引入社会热点创设开放课堂

  2007年11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我在旅游系某五年制高职班上法律基础课。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劳动法》的相关知识。

当我讲到劳动者拥有休息休假的权利时,我告诉同学们:

“休息权是我国宪法直接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同时还规定劳动者享有每周公休假日、法定节假日、探亲假和年休假等权利。

”当我说到这里时,顾芸同学突然举手要提问,她说:

“法律规定有什么用,我有一个表姐在酒店上班,几乎没放过什么假,连过年也回不了家。

还探亲假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顾芸的一句话引来同学们的小声议论,有的同学说:

“是的。

法律是写在纸上的,现实是残酷的。

”有的同学说:

“那我们学法律有什么用。

”也有的同学担心:

“我们都是学旅游专业的,以后不是也得不到休息啊。

唉,真惨啊。

”……

  听到同学们如此关心上班以后的休假问题,我突然想到前不久国务院刚刚颁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和《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想到这里,我先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对同学们说:

“顾芸所说的情况在生活中的确存在。

同学们刚才的担心也不无道理。

但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我们普通劳动者的休息休假的权利。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11月5日国务院法制办将《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的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广征意见。

其中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职工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

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

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15天。

另外,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自11月9日起,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在新华网等网站上公布并开展民意调查。

其中规定,元旦放假1天不变;

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

“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

“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经我这么一说,同学们又纷纷议论开来,“假越来越多了”“工作十年才休10天啊,太少了吧。

”“有的休就不错了。

”“能带薪休假倒是挺好的,但是能真正实行吗?

  听到同学们如此热烈地议论带薪休假问题,我便顺水推舟:

“目前带薪休假规定还处于征求民众意见的阶段,在座的各位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吧。

大家先酝酿五分钟,然后自由发言,凡发言者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