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1615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厌恶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

陶潜《归园田居》

3、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

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语含义、表现手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

4、比较意境的营造:

解答意境赏析题,可以按照“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的格式进行。

5、比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

具体的考点有:

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映衬对比、伏笔照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等。

解答表达技巧赏析题,要按照“手法+表达作用”的格式进行表述。

下面分别以几道古诗比较阅读题为例,加以简要说明。

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涣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开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傍晚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

为什么?

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2)可以有三种答案①“应有”更好。

“应有”二字蕴涵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②“犹有”更好。

“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

(理由见上)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山寄京华亲故①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軬,秋来处处割断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归雁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②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

①京华亲故:

指在京城长安的亲人与友朋。

②二十五弦:

一种弦乐器,初发于西域之地。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思乡的主题。

请简要概括它们各自使用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柳诗:

以形象的比喻和奇特的想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在失意中的思乡之情。

(2)钱诗:

以生动的拟人和丰富的联想,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达了诗人久居异地的思乡之情。

4.阅读下面两首诗,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并分析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各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白居易

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③落水中。

①萦波:

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②飐风:

在水中摇摆。

③搔头:

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参考答案」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

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

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

两首诗都传达出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访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①蔡家亲:

用了“羊祜为蔡邕外孙”的故事,因此称表亲为蔡家亲。

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

(1)两首诗都写到了外弟带给作者的欣喜,司空曙的欣喜是诗人贫居独处时遇外弟留宿得以倾心一谈;

李益的欣喜则是离乱十年后与外弟意外相逢回忆往事。

但这两首诗也可以说都是喜中有悲,以喜写悲。

司空曙诗的“悲”在_______________;

李益诗的“悲”在________________.

(2)司空曙诗中的“雨中黄叶树”既是烘托凄凉气氛,也是借树之落叶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李益诗中的“秋山又几重”既写外弟此去重山阻隔,也隐喻蕴含着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司空曙的“悲”在于自己长期沉沦,贫居独处,无人问津;

李益诗的“悲”在于十年一见,又要匆匆作别,不知再聚在何年。

(2)作者的衰老潦倒、伤别的情怀。

古诗对比阅读训练题

1.阅读欧阳修的两首《采桑子》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注]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骖:

动词,骑,乘。

(1)下面对两首词的内容所作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两首词的首句都说了“西湖好”,但“好”的原因不一样,前一首强调游船上有酒助兴,后一首强调了西湖的天光水色。

这些都是西湖“好”于其他地方之处。

B.第一首上阕主要写泛舟湖上,饮酒作乐、一醉方休的乐趣。

第二首上阕主要写西湖的自然风光。

C.前首词的下阕突出了醉酒中对西湖景物的感觉。

后首词的下阕突出了观景时的心态。

D.两首词都以游西湖为题材,前一首重在写舟中人的行动,后一首重在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1.(1)A(两首词中的“好”,并不是与游别处相比得出的结论)

(2)D(后首下阙主要写自己的主观感受,面对此情此景如入仙境,而不是流露出避世成仙的念头)

(2)下面各项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前首词中一个“疑”字,一石二鸟,既反映出湖水的平静清澈,又生动地表现了词人的醉态。

B.前首词中“俯仰留连”上与“行云”“行舟”扣合,下与“湖”“天”照应,有将外在景致与主观感受连成一体之妙。

后一首词中没有起这种作用的词语。

 C.前首词中“俯仰留连”是借人写物,借此衬出西湖景色之美。

后首词中“鸥鹭闲眠”是借物写事,借此衬出西湖的游人如织。

 D.前首词的情调乐观、积极,后首词则流露出一丝想远离尘世、避世成仙的念头。

2.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赠诗,回答问题。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注],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中圣:

曹魏时徐邈嗜好饮酒,他将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作贤人。

“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第一首赠诗中的“风流”在本诗中是什么意思?

请结合本诗内容作简要说明。

 答: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

 答(1)“风流”一词在本诗中是洒脱、清高、超凡脱俗的意思。

从第二联写他青壮年时“弃轩冕”,老年时“卧松云”中可看出;

从第三联的“频中圣”“不事君”中也可以看出。

(结合任一联均可)

2.(2)前一首用比喻和借代,将孟浩然的人品比作不可仰的高山;

用“清芬”来借指孟浩然本人。

后一首则用夸张的手法写汪伦对自己情谊之深。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

(写出两点即可)

(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

请简述理由。

(1)①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

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后者写菊不用“菊”字。

③都化用了典故。

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

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2)用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传神地表现了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

(3)《墨梅》一诗语言通俗明快,琅琅上口,近乎口语;

《寒菊》一诗语言文雅含蓄。

前者直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后者曲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

(3)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4.阅读王冕咏梅的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白梅诗中“不与桃李混芳尘”中“混”是“混同”的意思,是说白梅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墨梅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什么特点?

(2分)

(2)墨梅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两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1)白梅具有不与桃李争高低,更不愿与其为伍的清高品格。

墨梅具有高洁、清秀、淡雅、朴素的特点。

(2)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3)都是借梅花抒怀写志,袒露了自己的襟怀,表达了自己的节操与抱负。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

(2)《从军行》和《渔家傲》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3)两首诗词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

(1)①两者都以戍边为题材。

②两者都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2)①相同处:

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或战事的角度写。

②不同处:

前一首偏重于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这样的字眼;

后一首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阕尤其明显。

(3)王昌龄的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

范仲淹的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归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

5.比较阅读描写庐山瀑布的两首诗和苏轼评价它们的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虚云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徐凝

帝遣银河一律垂,古来惟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苏轼

(1).根据诗歌意象填空。

(3分)

李白诗中的“紫烟”,即徐凝诗中的“”。

徐凝诗中的“落泉”,即李白诗中的“”

李白诗中的“银河”,即徐凝诗中的“”

(2).苏轼诗对李徐二诗作了评价,试指出苏轼对二诗的看法,并说说你的理解。

(1)虚云飞流白练

(2)从苏轼诗可以看出,苏轼先肯定了李诗,后否定徐诗,一句“古来惟有谪仙词”可看出苏轼对徐诗的全盘否定。

(2分)整体来讲,李诗想象奇特,意境飞动,气势磅礴;

徐诗虽有夸张,却无奇思妙想,气势不如李诗充足,但也不是如苏轼所评价的那样一无是处。

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菱,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两首诗分别描写了什么季节?

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

答:

(2)

(1)《约客》所涉及的是黄梅时节(夏季),描写的景物有雨、蛙等;

《雨晴》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主要景物有花间菱、叶、蜂、蝶等。

(2)《约客》主要通过交待时间“过夜半”和描写细节“闲敲棋子落灯花”,突出一个“等”字;

《雨晴》则主要通过“雨前”“雨后”的对比和“蜂蝶纷纷过墙去”的描写,突出一个“惜”字。

.两首诗分别突出了一个“等”字和一个“惜”字。

请分别说明它们是怎样突出这个字的。

7.读下面两首诗和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诗寻觅春天的方式有所不同,请在诗中找出相关诗句来。

(2).说说二诗反映的作者的感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分)

共同点:

不同点

(1)白诗是“长恨春归无觅处”。

黄诗是“除非问取黄鹂”。

(2)惋惜春光流逝的深情是二诗作者感情的共同点。

不同点是白居易最终找到了春,充满惊讶和喜悦;

黄庭坚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

8.阅读两首《相见欢》,按要求答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春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剪不断,理还乱”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簪缨”指代什么?

“几时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2).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差异。

(1)六朝民歌中常用“丝”谐音“思”,李煜也用丝来比喻愁思。

“剪不断,理还乱”,表现了愁思纷繁和难以排解。

“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

“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收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偏安苟且的愤懑和斥责。

(2)虽然两首词的词牌都是“相见欢”,格律一样,但各自所表现的感情却完全不一样,风格也有很大差异。

“离愁”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抽象的感情,李后主却把它写得很形象,写出其滋味,写出了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

“无言”又加上“独上”,仿佛使人看到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

西楼见月,夜已深沉,孤影徘徊,不能入寐,其人浓重的愁绪跃然纸上。

全词表现得哀婉动人。

朱词则通过“夕阳”“大江”“悲风”等意象,寄托了词人的国破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感情激越,语尽而情意悠悠不尽,有豪放之风。

(能回答“婉约”“豪放”可给2分,能运用词中句子分析,得3分

9.阅读王维《杂诗》二首,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抒写了怀乡思亲之情。

请从抒情主人公身份的角度作简要说明。

(2)诗

(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抒情主人公只问“花”而不问“人”,和其他,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有什么表达作用?

(3)这两首诗在语言风格和句式运用上有什么作用?

语言风格上:

1)诗

(一)是在家人(或女方)询问船家有无离家人(或男方)的来信;

(二)是离家人(或男方)向来客询问自己家中的情况。

(2)诗人选取典型细节,用借代手法,以“花”代指亲人和家中的一切,问“花”是表达思亲还乡之情,这样写,感情含蓄、真切,富有情趣。

(3)语言风格上,质朴清新,口语入诗,平淡而隽永。

句式运用上,以文句结尾,可见对亲人急切的思念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句式运用上: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未眠。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这两首诗在写作内容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2)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两首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写出其中一个方面。

(1)都写了春天的早晨的景色,如夜雨、啼鸟、落花等,以及人们在春天早上迟起的情景。

(景和事各1分)

(2)如王诗以动写静,着力于视觉形象;

孟诗由静入动,诉之于听觉感受。

王诗绘彩着色,以形写意;

孟诗纯用白描,重在写意。

王诗着眼于空间景物的抒写;

孟诗则着眼于时间过程的描写。

(只要写出一处,意思对即可。

仅写出一首诗的特点不给分)

1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转千匝绕郡城。

崖州,今海南岛海口市。

李德裕,唐武宗时的宰相,唐宣宗时被贬到崖州。

(1)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1)《山房春事》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带来的萧条衰败及昔盛今衰的慨叹。

《登崖州城作》表达了作者对帝京的怀念及有家归不得的痛苦与绝望的心情。

(2)《山房春事》是借景抒情——作者通过乱鸦夕照与春花怒放不调和的画面表达思想感情。

《登崖州城作》是即景抒情——通过登城所见抒发内心的感受。

虽然两者抒情手法略有差别,但抒情方式都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委婉含蓄。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如杜甫《春夜喜雨》,“喜”字就是“诗眼”。

“诗眼”可在诗题中,也可在诗句中,《过三闾庙》一诗的“诗眼”是字。

(1分)

(2)“沅湘流不尽”这种写法,与《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否相同?

(3)从写作技巧方面简要点评“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这两句诗。

(1)“怨”。

(2)相同。

(1分)都运用了“起兴”(或“比兴”、“兴中带比”、“兴”)的手法。

(3)这两句诗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写眼前之景,其实,言外自有一种悲凉之气。

(或:

后两句写眼前日暮风起,枫林萧萧,情寓景中,为屈子传哀怨之声,空际传神,不着迹象,言外自有一种悲凉慷慨之气。

13.阅读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苏轼《赠刘景文》,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

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表达感情?

(2)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苏轼诗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1)韩愈写的是早春,能摄春之魂,“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雨后春草远望和近看的传奇景色,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

苏轼诗写的是初冬,“荷尽”、“菊残”“傲霜”,既写景,又咏物喻人。

(2)“残菊犹有傲霜枝”与“荷尽已无擎雨盖”相对,内容相近,构成“流水对”。

这里菊花残了,枝干尚能傲霜独立的描写,既写了景,咏了物,也借物喻人,赞颂了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

最后一句,既是实写,也是借代,作者把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机和诗意,表现出诗人旷达明朗的性情和胸襟。

语浅情遥,耐人寻味。

14.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度汉江回乡偶书

李频贺知章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从情绪上看,甲乙两诗有何不同?

(2)联系两首诗的具体情境,结合自己的想象,将作者的情绪、心理加以推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