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陈项老师混元太极讲座录音笔录Word格式.docx
《30陈项老师混元太极讲座录音笔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陈项老师混元太极讲座录音笔录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所以我们要有好的思想,要有我们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是什么,凡是做事咱们一定要引经据典。
我觉得它的基础是我们传统的古老的《道德经》。
我们练功一定要有点哲学思想。
有了这个,我们以什么为指导思想呢,混元。
以混元的思想为指导思想,指导我们行功实践。
那么我们就要弄清楚混元是什么。
什么是混元?
这个咱们一定要弄清,因为理通方法明,理通拳法精,理通功法成。
天地人和,就是混元。
“天地人和自混元”。
混元它是什么呢,我理解混元是初始本元的东西,是根本的东西。
那么我们练功,我们不要丢掉根本。
不要本末倒置。
首先这点我们弄清楚。
那么我们知道了混元是根本的东西,是初始本元的东西,就行了吗?
它还要有具体方法。
我们终究是练功,身体力行,我们要进行行功实践的。
我们的具体方法,实际上,你看我拿着这个,就是冯老师练功思想。
具体方法已经在书里写上了——三性归一。
眼为见性,耳为听性,心为勇性,三性归一是灵性。
三性归一怎么归一?
老子说:
“有物混成,不知为何物”。
“有物混成”,我们怎么去混成?
这就需要方法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
怎么去修身,怎么去混成,怎么去三性归一?
这点我们要弄明白了。
不然我们没有下手的功夫,没有下手的方法。
我之所以喜欢混元太极拳就是它的根本——内外合一。
我们在练功的时候一定具体找到部位,说空洞的理论没有用,大家都是喜欢知道的就是怎么去练最好。
练完了在你掌握了这个方法以后,你就知道了为什么要从虚无生一气,要从一物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成就万物昌了。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本元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我们练混元,有了这个好的思想,思想性就提出来了。
那么咱们先说静的,今天我在电视上看了一个节目,婴儿揭秘。
那个揭秘就是我们练功的返朴归真的过程。
所以我们练的时候我们要知道,练的主要部位就在男同志的前列腺前面一点的位置,女同志就在子宫口前面。
大概就是这个位置。
要从解剖学上不好坐标定位在哪,不好说的特别准确,大概就在那个位置。
如果你不好下手的情况下,那你就找肛门上面一点。
说到三性归一,首先要把眼为见性收回来,视而不见,就把神收回来了。
在风景好的地点,平心静气的安静下来。
把神收到两眉之间,两眼淡淡的一看,就叫凝神。
入气窍,从祖窍经任脉送下去,眼神一定要随着下去。
凝神入气窍是有路线的,把它搁到刚才我们说的这个位置。
你搁到肚脐那里也行。
搁在那里就等着它。
这是精、气、神和练。
不管你站着也好,坐着也好,躺着也好,这是静的。
我们要用这种方法,完全是意的,把它收到丹田,凝神入气窍就是神与气和的过程。
守着它大概两到三分钟,慢慢的就把它淡化了。
要死守是守不住的。
淡化之后,知道身体在这就可以了,慢慢的静待其动。
凝神入气窍的方法就到这了。
有了好的思想,有了《道德经》的指导,有了根据,有了混元,有了冯老师的书上的理论指导,再有了方法,你就可以下手了。
如果再具体一点,走到心脏的时候要把心气带下一些。
这就和阴阳五行接上了,走到脾脏的位置,也要把脾气带下一些。
搁在肛门上面这点。
这叫:
火入水中。
等着它,慢慢会水火相济。
心为火,到丹田也就是肾脏的部位,肾属水。
这就是火入水中。
为什么要带脾呢?
脾是土。
万物从土生。
土是心肝脾肺肾五脏的中间调节媒介。
咱们今天到这里来,武馆是媒介,媒体。
它是把我们聚到这里的。
没有中间的这个武馆我们聚不到一起。
所以,我们练功中间也有这么一个媒介,要用道家的说法,这个是黄媒,实际上说的就是脾。
把脾气带下一点,心气下去后就不蠕动了,慢慢就产生和气了。
心气、脾气、肾气就容易融合了。
否则,不容易相交、相济。
这是具体一点的说。
我说的这个,你不能意太重了。
淡淡的,一定要淡,知道了就为功。
为什么我说,不说,不说,不能说呢,因为大道无言本无形,说出来,话就死了。
我们一定要灵活的掌握。
就象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炒菜,不像外国人说的要几克盐,西方国家它有数;
咱们呢,是“少许”。
这就是练功里说的:
不即不离,似有似无。
所以我说,想一下下去就行了,淡淡的慢慢散开,看着自己的形体。
“常有欲而观窍”。
窍,就是刚才说的,守着丹田。
“常无欲而观庙”,就是淡化了的,你知道你的身体在坐着、站着就行了。
在练功里,守丹田是观窍。
守全形是观庙。
守丹田是有为,守全形是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里面的循环系统心气和肾气自然就相交了。
如果总是有为的,有意的去守田,想丹田,就要出乱子了。
“常有欲人观窍”是有为法,“常无欲而观庙”是无为法。
实际上,无为应该贯穿始终。
有为是上桩的功法。
什么是上桩,你一坐下(准备练功),就是上桩了。
坐着是坐桩,站着是站桩,练混元功是动桩,打拳是行桩,都要淡淡的。
包括打拳的时候,你知道你在手舞足蹈,知道手在运动就行了。
要看这手运动,不要想着手运动。
看着手过来,到了位置了一定要阴阳互换。
知道就行,知道就为功。
我再强调一次:
知道就为功。
通过三性归一的方法,大概两分钟以后就去守全形,就是无为法。
有为法进入无为法。
这个具体方法就是无极桩的站法、坐法、躺法都有了。
基本上是,头正颈直鼻对齐的,具体的舌抵上颚什么的我就不说了,大家也都知道。
站的时候,脚不要太宽了,底下的涌泉穴要和肩井穴对上,这样口水才会增多,口水多了,回灌丹田。
因为丹田是水库,水库怕干。
我为什么不让你想丹田太多,因为“意”就是火。
想太多了容易走火。
所以说,淡淡的为好。
用什么思想指导它?
以什么为根据练它?
就是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据,以混元的思想为指导,我们在进行行功实践。
具体的方法就是无极桩,就是刚才所说的这个。
先是慢慢的给它放到丹田里,就是让心气和肾气相交,脾气在中间调节一下,才能产生和气。
有了和气才能生财,这个才不是做生意的财。
而是我们身体里的,内部健康就是财富。
五脏六腑健康了,内才就好。
神与气和之后,慢慢的它就发热。
练功首先的生理变化就是发热。
热乐空光。
发热了就说明心气和肾气相交了。
因为火已经下去了,火入水中就相交了。
发热了,我们再通过混元功的降气方法、采气方法,多采天地之灵气。
先是蓄气,纳气有气可用,到一定的时候,这都得因人而异了。
因为每个人跟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练一个小时,有的人练两个小时,有的人练八个小时,没法具体说,多长时间能出现什么现象,生理上起什么变化。
具体到你的气感觉特别足了的时候,用肚脐贴命门它再有点动了的时候,这就是神与气和的过程。
它一有动静就已经成脉了。
脉,从内功上讲它就会有变化了。
脉要与气和了。
要入经络了,它是有路线的。
一般发热,大部分人都能发热,动,大部分人也都能动。
关键就是让它怎么形成脉。
这时候我们不能瞎领,千万不能瞎领。
你要跟着它,但是你要知道应该是往尾闾这点看一看。
你一看,它就过去。
它过去之后你就等着它,不要看它动了,你就按照周天搬运,那就不好了。
等着它慢慢的把我们的尾闾关打开,因为我们是后天,这套系统已经不使了,慢慢就关闭了,粘连了。
我们得用心气脾气肾气相交去打开我们的经络。
形成脉之后就要往尾闾这里领一领,这样它就慢慢的要打开你的尾闾关了。
它在那里要有一段过程。
就想泡东西一样,要有一个过程。
有时候会痒痒的,有时候还有点疼,不用害怕,没有关系。
这就是一个具体的方法。
陈项老师讲座(录音笔录)no.2
所以练混元太极,我们要有好的思想。
练太极拳,我们要有观赏性。
不管谁练拳,大家看了恶心,看了不想看,这个拳就没法发展、推广。
所以说它的观赏性要强。
空松圆活真是行云流水似的走起来,让人看了想看。
就像文章似的,引人入胜。
观赏性好,你打得肯定是圆的。
见棱见角的不好看。
刚才冯老师走的时候,送给大家的“松柔圆活静安舒”,实际上就是从观赏性,外观上是松柔的,是圆活的,不是一句空话。
要想真正打好太极拳,在练的时候一定要默默的开始,静静的进行,缓缓的收功。
开始的时候一定要着手,也不要用意去领它。
这里也分主次,也分虚实,也分阴阳。
那只手是主手,那只是从手分的都是很清楚的。
比如我的这个手抬起来,那么我的右手就是主手,抬到这点一放松,往下一放,就马上倒到左手上去了,马上就换了,这就是阴阳的互换。
这时候,我们的眼神也要倒一倒。
看着它起来,一松,就看那边了。
特别是在定势的时候,要看主手的领手。
看着它大概两秒钟,一放松,一定要看一眼丹田。
这就是冯老师书里说的,“气运十分似潮涨”。
水到岸边自然回头,往丹田里回。
就像大海涨潮到了岸边,自然有退潮。
退潮,是丹田先退。
这也是老子说的,“远而返”。
到了岸边了,自然从里面退回来。
从里面先退,不是水到头了退。
我们打拳也是,一个开合,不是手先回来了,是丹田里有一个蠕动,它自然就从三阴经过去,从三阳经回来;
或者从三阳经过去,从三阴经回来。
这时候,看一眼丹田就是在意了,这样你越打丹田气越足;
越打形体越圆活。
不是你想圆就圆的。
如果是做出一个圆,那就是“常有欲”了,欲望太多了。
你不想,它慢慢就圆了。
内气出来时本身就是圆的。
不能欲望太多,不能想的太多。
看丹田不要低头看,用意看一下就行了。
这样就是拿住丹田练了,拿住丹田练功,拿住丹田练拳,拿住丹田养生了。
这就是冯老师在书里说的,“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了。
这时候就有了一开一合了,一开到手上了,形也开了,内气自然顺着经络的走向到手上了。
一松,它又顺着经络回到丹田。
一开百脉全开,一合百脉全合。
一开始练拳入手的时候要这样练,一定要看一眼丹田。
在初学的时候,不要注意手,要多动腰腿。
多动腰,这样内气容易一动就到四肢上去。
我就是这样练的。
所以说,一定要多动腰,一动腰就是想腰了,刚才我说让你想一下丹田,实际上就是动了一下丹田。
这就是拿住丹田练了。
首先静功的时候,用三性归一的方法先练,然后练动功的时候也是往丹田归。
打拳的时候,开要到手梢脚梢,合的时候要到丹田。
虽然打得很好,说的很好,理论性也很好,但是练拳终究是武功。
那有用没用呢?
尤其是年轻人喜欢问这些问题,“这个怎么用?
”“这个有用没用?
”“我试试”……
我们练的这个有很好的巧妙的应用性。
因为它是人体力学。
每一出手都包含着十三式在里面,一个复合力,就是劲儿。
劲儿,是意、气、力、方法的混合物。
正因为它是意、气、力、方法的混合物,它绝对不是机械的传动力量;
所以说,我们要有巧妙的方法。
这个巧妙的方法从哪来?
从圆中来。
如果你的拳盘不圆,你的方法就使不巧妙。
因为你不顺,一来就跟对方顶上了,不知道引进落空。
所以我们在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它的道理走。
从圆中找,不管怎么使用,都要从圆中找。
有了好的巧妙的应用方法,再有观赏性和理论,这就是三位一体的东西了。
拳的内涵和外延自然就要出来了。
为什么出来?
因为你有了内功了。
这就是它的艺术性,就像一篇好的文章一样。
拳中的内涵和外延是很有说法的,气在内转,劲儿由内换,打起来很有味道。
我们要把内气全松放出来。
为什么让你放松?
实际上是让你把内气松出来。
这就不能不谈一点天人合一的概念了。
什么叫天人合一?
是不是和谐相处就是天人合一?
是不是我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就是天人合一?
我理解的天人合一,是有共性的气体物质相合。
一定要明白这个共性的气体物质,它不是虚无的东西。
它是有共性的,而且还是气体物质,有共性的气体物质。
你看地球的大气层为什么围着地球聚而不散?
这个谁都知道,地球是活的,这是地球松放出来的。
我们在保护好地球的同时,它自然通过山川树木湖泊海洋放出来大气层。
所以地球对它有引力,它才围着地球聚而不散。
地球要全糊上水泥地,铺上沥青,地球就死了。
大气层自然就要散开了,它不会围着地球聚而不散了。
为什么?
你把地球都破坏了,把树全锯了,把水泥全打满了,等于把地球全糊死了。
它不通透了,大气层就要散开了。
实际上我们身体也是这样,要谈到练拳,你特别紧张的时候,不放松,你的身体不通透。
我们为什么强调松柔,我们是把丹田的内气松放出来,那么我们的卫气才会越来越厚。
我们的卫气层就好比地球的大气层,等于内气外放了,内气松放出来了,它自然和外面的地气,大地松放的气和在一起了;
宇宙中的阳光也和在一起了。
它有共性的气体物质,刚才我说的,共性是什么,就是身体里也是有阴阳的。
松放出来的有阳气还有阴的,就是浊的。
浊气重,自然往下落。
身体里阳气和外面的清气混而合一。
它和天空中的,和地球松放出来的,和宇宙中来的这些就融合在一起了。
这是共性的气体物质。
我们松放出内气,身体对它有引力。
因为我们丹田在开合,整体在开合,自然对自己的内气有个引力。
内气和外面的清气合上,和地球松放出的气宇宙中的气合上,就可以带着它,一开一合中就能把它带进来。
因为它是共性的气体物质。
这样丹田就等于是蓄气纳气了。
在练拳里“我善养我浩然之气”这句话就成立了。
浩然,是阔大无边。
如果你练了半天丹田的气送不出来,紧张较劲,你就是一肚子气。
就好像我们打了一桶海水,它就是一桶海水。
只有把水倒进海里,它才是海,才是浩然。
我们身体里的气松出来了,它通透性好,和外面合上了,这是浩然之气。
能松放出来,就是“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所以说,这就是它的外延。
内涵是什么?
它要有一个过程,开始,丹田的气是正压的,是往外的,丹田很鼓。
慢慢的,练到一定程度,丹田反而瘪了。
如果你坚持练是有这个过程的。
刚才我说了,气成脉了之后,把内气引到尾闾上去,精气神合练。
实际上就是把气敛入骨髓。
这个瘪(是怎么会事呢?
)练一两年之后,我们会慢慢感觉到丹田没了,丹田自己往里瘪,肚脐好像要贴命门去。
这个术语叫:
气水空,有了“靠山式”了。
什么山?
骨为山。
它往骨头里走了,就有了负压了。
“敛气入骨”就成立了。
敛气入骨是有具体方法和具体过程的,尾闾关的胯关节、尾骨、腰椎,是全身最大的骨关节,在你尾闾关开了时候,就像螺丝长锈了,泡一泡以后渗透了,慢慢就能拧动了。
这个也是,先气沉丹田,或意守丹田,也是起这个作用的。
先是正压,慢慢有了一定压力以后,就是书上说的“骨缝开张,静欲无慌”。
心肾相交以后的纯阳气才能把骨缝“泡开”,打开之后才能进入骨髓,形成一层骨髓的膜。
脑为髓之海,只有进入了骨髓,才能往上走,才能回精补脑。
那个舒服劲儿,是妙不可言的。
非常舒服,因为它是充分的阴阳相交。
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就产生这个效果。
这时候再打拳就不一样了。
一打一松气就出去了,这时候你就能摸到气了。
虽然看不见可是摸得到,一定摸得着。
实际上摸到的就是自己的内气走呢,动作很轻灵可实际上非常沉重,所以这时候虚实转换就非常明显了。
气到没到手上,一伸手你就知道:
到了,一松,丹田“腾”的就是一下。
这是没问题的。
这个东西可以形容是活泼可爱的小东西,它在丹田里是会运动的。
就是冯老师所说的“一粒混元气”。
一粒混元气,不是一粒儿。
不是理解的这个概念。
混元,一动就到手上。
“腾”,丹田就是一下。
这是一粒,这是混元。
这时候你就能摸着走了,打拳真跟游泳一样了。
这个游泳,可不要理解是普通的游泳,不是那个水花乱溅的。
咱们练的时候要体会,于在风平浪静的水里面静静的游过来,漫游。
它永远是头领着,躯干运。
咱们在打拳时候,神领着。
这时候,内气很平稳的就往那儿送过来了,就好像内气托着你。
真有内气托着。
这个内气是什么?
是我们身体松放的。
这不是瞎说,以现代的科学技术:
比如飞机能飞起来,它也是通过气流。
旁征博引,用现在的手段来印证传统的科学:
鸟在飞翔的时候,翅膀里都是旋流。
有往上托的,还有往前推进的。
我们练拳的时候跟这个一样。
否则的话,“熊经鸟伸”是瞎说。
到练的时候你就明白了,确实是熊经鸟伸。
你看,野鸭、大雁飞的时候,脖子一梗,那是鸟伸。
咱们打拳的时候自然索喉,这叫“喉头永不抛”,你能松放出来的时候,我们的整个躯干全是旋流。
这个慢慢咱们都可以印证的。
但是你得练,将来科学的手段达到了,你可以去看。
今天我说的,是我的体会,你一动换,空气产生摩擦,因为你松放出来了,你一运动对它有引力,它自然跟着你走,这时候产生旋流,这就是这个混元。
它通过各种运动的形为,一个内意一个外意。
思想是内意,形体是外意。
就是一个内外的关系,一个阴阳的关系,一个表里的关系。
所以,我们能松放出来,我们对它有引力,我们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这个卫气层石包裹着我们的,因此我们在做各种动作的时候它都有旋流。
这时候我们会感觉我们的身体特别轻。
它有这层气和地球的气以及天空中的气托着。
这就是这个效果,完了之后,一定要收功。
越打气越足才好。
说到这又要说回来,打拳要和鱼一样。
如果你要摸这个鱼,或者你一碰这个鱼,这鱼“扑腾”就是一下,这是混元。
就是拳谱里说的“如烘炉出铁人不敢碰”。
很虚灵,不是和你去较劲。
圆通寺有一副对联:
“会道者一屡耦丝牵大象,盲修者千斤铁棒打苍蝇”,说的很有哲理很有道理。
真的是这样,练的时候要非常安静的练。
静安舒,要跟鱼似的。
“打拳似游泳”,似鱼在风平浪静的水里面游泳。
一定要这样认识它。
一碰这个鱼就是一个惊乍劲儿,一个抖擞劲儿,这就是混元。
再有,我们在练的时候,就好比没有风的天空中飘下来的一片纸一样,想让它快一点到地上的都不行。
就得看着它。
静心慢练是活桩。
所以说,我们打拳的时候,你就看着拳,这叫“动随其波”。
到头了一放松。
一照丹田,这叫“静同其德”。
必须安静。
“动随其波”,是慢慢看着它,绝对不能到它前面去,要跟它同步。
还不能想。
想了,就过了,就是用意了。
不想,知道。
才是做功,才是练功。
拳就是这样,“不想、知道,为功”。
一想就是意重。
千万不能想。
练拳要这样练:
打拳似游泳,打拳似转换虚实,打拳似倒换阴阳。
一定要虚实到位,不能打到一半就回来了。
一松一定要到脚下,再一静,就回到丹田了。
(否则就像走路时刚走到半道就回来了,有人问:
我怎么总不长啊?
是不长。
你太着急。
没到呢,你就回来了,所以说,那些很快的练对练功没有帮助。
这时候,我们就进入了享受阶段。
没有过多的欲望去表演,刚才说的艺术性还是有点自我欣赏或者给别人欣赏,给别人看,提到艺术就是这样,不是给别人看就是给自己看。
实际上练功停留到这步还不行,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后要自然。
我们为什么练?
我们是为了享受这个,享受生命,享受自然,那么我们就要进入这个无私无欲的享受阶段,正才慢慢的走入了正道,步入了正轨。
这几步我们要树立清楚,第一,我们以什么为指导思想,以什么为理论基础,为思想性要知道。
因为这个不是力气活是意气活。
第二,要有观赏性,打出来一定是空松圆活的,因为不松不静不见里面外面奇妙的变化,所以说“不松不静不见动之奇”,奇,奇妙的奇。
奇妙的内景变化和外景变化。
第三,因为它是武功,是动中静,静中动的功法,自然有好的应用。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方法:
巧妙的人体力学。
因为你有思想,有意的参与:
咱俩一搭手,我的里面在动,你不太清楚。
它发沉,为什么发沉?
因为它动了。
没有动的发沉是用力的,发沉又没有用力是在走意,是静中有动的。
所以说它是有好的,巧妙的方法。
第四,要有艺术性。
拳要由拳的内涵和外延。
第五,享受性。
我们要享受生命享受自然。
说到这,我们就要谈谈养生了。
养生不仅仅是年纪大的人追求,世界里充满了养生。
养生是一个非常宽泛,非常大的一个话题。
忙忙碌碌的大千世界,所有有生命的都是在为养生儿奔忙。
养生是一个境界,“练拳不懂养,百练功不长”。
不会养,就会伤。
我们要在练中养,不能在疲中伤。
我们有了好的思想,走的意气而不是力气,练拳是在练而不是在劳动。
练拳要知道养,以养为主,以练为辅。
大概就是这些,有什么问题咱们再交流。
【陈项先生简介】
陈项先生十五岁学跤,后习通背及正宗霍氏八极,最后师承一代太极宗师、中国武学泰斗冯志强老先生修炼心意混元太极,是冯志强先生的得意弟子、高徒和重要传人,是真正实战派的太极通家,是隐修在京城内不多的、真正的武学大家。
论功力雄沉大气,论技击,推手、散手、沾衣跌无人可及,尤其是陈项先生的低调和宽厚大度的人品更令人仰止。
先后多次应邀出访欧美及日本,交流教学,与各国大级别搏击高手试艺,从未失手,且让对手输得心服口服,在国际上弘扬了中国传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