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1142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

上课内容丰富,现实。

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

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

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

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

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

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

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

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

因此,绝对不能忽视。

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

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

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

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

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

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

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

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

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

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

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

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

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

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的指引下,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漕河镇中心小学

翟磊

2010年1月

口语交际教学工作总结

口语交际能力是言语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和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口语症结所在,寻求良策,加强训练,切实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对此,我就多年来口语教学的点滴体会归纳如下。

一、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语文是教育资源最丰富、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

教科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

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创设情境、设计交际内容。

为了使学生练在平时,练在全体,我利用每天的朝读课时间,创设了“朝读二十分钟口语训练”。

每堂语文课前让同学依次轮流到讲台上进行口语交际,说话内容不限、形势不拘。

如阅读收获、亲历趣事、今日要闻、诗歌故事、谜语谚语等。

同学说完,先请下面的同学自由评议,而后教师点评。

这样长期坚持,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也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

二、强化主动交流意识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学生对口语交际的主体地位要有明确的认识。

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立足点。

在口语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交际需要。

同时,还要将口语交际教学渗透到各学科以及学生课余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氛围中大胆进行口语交际,使学生形成积极、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协调能力。

(二)、学生对口语交际任务要有明确具体认识。

长期以来,口语交际教学往往是善于表达、乐于表达学生的殿堂,他们总是侃侃而谈,老师也是尽可能给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于是口语交际便成了少数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而大多数学生则充当了“忠实观众”。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把交际的明确任务交给每一位学生。

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采取讨论、辩论、课本剧表演、小记者采访、演讲会、朗诵会、自我介绍等多种交流形式,让所有学生都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积极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来。

三、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做教学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

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让学生把在生活所见、所闻、所感向同学、朋友、教师、父母进行讲述,这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还让学生有言可发,有语可说。

如我在教学课文《第一场雪》时,正好遇上了一场大雪,我就把学生置于大雪纷飞的场地,让学生充分玩耍、嬉戏、亲身体验。

这样一来,上这一课时,学生就有感而发,自由畅谈,从而更进一步感悟作者表达上的特点,加深了作者对雪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二)、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把现实生活带回课堂

学生在学习生活之外,享受着课余生活的快乐时光,他们的创造精神也往往会在这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中得以充分体现。

因此,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课余生活带入课堂。

如在教学课文《放风筝》之前,我组织学生几人一组,到操场上亲自放飞风筝,感受放风筝的前前后后。

这样做为下一步上好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理解“哥哥和我”怎样把风筝放上天空铺平了道路,达到了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的良好效果。

四、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的交际信心

(一)、要赞赏成功的学生,让其感受成功。

对表达欲望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以表扬。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他们体会到自身的价值,领会到成就感,增强口语交际的自信心。

(二)、要鼓励沮丧的学生,使他们保住尊严。

在口语交际训练中,难免有学生答非所问、文不对题,势必会引起同学们的嘲笑,无形中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这时候,我们要和颜悦色地走到他身边,用手轻轻抚摸一下他的头或拍拍他的肩,面向全班同学,给以他鼓励:

“你的声音清晰响亮,表情自然大方,虽然内容不太好,但老师相信你经过努力下次一定能做得好的。

”这样他不至于因一次回答失误而丧失交际的积极性,相反,他会激动和感激,力争下次表现更积极,回答更完美。

(三)、要唤醒自卑的学生,使他们发现自己。

俗话说: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在班集体中有部分学生喜欢独处,沉默寡言,常常陷入顾影自怜,自我封闭的境地,对任何事情总是漠不关心,熟视无睹。

针对这种学生,我们要专门为他们创设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并没有遗忘他们,而是时刻关注着他们。

要有意设置一些较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尽力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以肯定、鼓励。

同时对他们讲述演讲大师的成长故事,让他们从中受到启迪,唤醒自卑的学生,转自卑为自信。

总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众多,方法纷呈各异同,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意;

但无论如何,口语交际教学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必须尽最大可能利用好各种资源,多找捷径,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这样,口语交际教学定将取得丰硕成果。

2010年1月18日

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本学期我担任四

(1)班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这个学期里,为了搞好本班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一、全面发展,德育为首。

学校固然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一个人是否成人更为重要。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几个大人宠爱一个孩子的现实,德育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班会课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如结合学校为帮助贫困生而开展的献爱心捐款活动,我组织学生在班会课上谈感受,让同学们知道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道理。

同学们纷纷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特别是一向调皮捣蛋,又比较自私的董成杰一下子把一星期的零用钱都捐了出来,同学们被他的行为感动了。

事实证明,班队活动是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

平时我更是利用一切机会渗透德育教育,使许多同学改掉了自私的缺点,形成了团结互助的班风。

二、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安全是保证教学工作稳步进行的前提。

为保证学生的安全,我时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除利用班会课、队日课进行讲解、学习外,还采取了许多安全措施:

我每天到校后都要对教室进行检查,提前排除安全隐患。

对学生的行为给予一定的约束,针对上下楼梯易出现事故这一情况,我每天派学生值勤,监督、提醒违纪学生,禁止追逐打闹,教育学生上、放学路上注意交通安全。

特别针对我班放学回家乘车的情况(几个学生合租一辆面包车,没有家长监督),经常教育这些学生乘车需要注意的问题,时刻注意学生的言行,把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保证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管理,促进学习。

学生以学为主,学生只有学好知识,长大才能报效祖国,纪律是学习的保证。

有了良好的纪律,才能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因此从开学之初,我就狠抓班风班纪,对违纪学生给予严肃的批评。

每周利用一定的时间,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让学生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

同时我还利用一切身边的事例教育学生奋发向上,如在本学期的“冬季三项”比赛中,报名时竟只有一位同学会跳“双飞”,同学们有些气馁。

我就鼓励同学们针对弱项刻苦锻炼,经过参赛选手的努力,我班最终取得了年级组的第二名。

事后,结合学过的《说勤奋》一课的内容,再一次用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四、班队活动,自谋自划。

为了进一步锻炼班队干部的工作能力、丰富队员们的校园生活,本学期我把手中的权利还给学生。

结合每月队活动计划,有教师制定活动主题,队干部负责筹划,队员们进行节目排练和表演。

虽然,在大人眼里,他们的节目是那样“不上台面”,但学生却老是盼望着星期一班队课的到来。

在这里,他们体会到的是学习的欢乐、集体的友爱。

每次活动,我都尽量请不同的班队干部主持,从开始的只会报报节目的名单,到会写写简单的串词,从中他们的能力得到了提到。

五、搞好卫生,关心健康。

优美的环境使人心情舒畅。

搞好班级卫生,可以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从小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还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少生疾病。

对于班级卫生,我专门安排学生监督,做到卫生工作经常化,不留死角。

为预防学生生病,我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时刻提醒他们吃好、睡好、穿好,对生病的学生给予特殊照顾。

总之,这学期,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个方面有了可喜的进步。

也形成了一个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班风,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亦有出色的表现。

今后的工作,我将更加努力,再创佳绩。

语文习作工作总结

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是极具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为了解决学生“习作难”的问题,多少教师一直在执著地追寻着,不懈地探索着。

从习作教学课例和大家的讨论可以看出,当前小学习作教学除了在打开习作思路方面存在问题外,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习作材料的积累、习作的评改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这些问题简单谈一谈当前习作教学需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

一、“儿童习作无禁区”:

降低习作教学的目标,为学生轻松习作创造条件

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习作焦虑症”,为什么会有?

首先涉及到习作教学理念的问题:

习作教学是研究儿童,还是研究习作?

是重“人”,还是重“文”?

是关注最终的结果,还是关注表达的过程?

当前的习作教学,过多地关注学生的“文”,而不是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独特个体、有着自由思想的“人”的表达的需要,过多地关注习作的内容和结果,而不是关注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情感的体验、表达的惬意、交流的快乐。

一个三年级农村孩子在写《我的理想》是写道:

“我的理想是变成一条狗”。

文中这样写:

“阿爹还没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

阿妈却要我长大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

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

我的理想是变成一条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

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

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不怕了……”

老师在作文上打了个“×

”,并写:

“这也叫理想?

”“这也叫作文?

对于低中年级孩子的习作而言,我认为要求很低,甚至可以不必成文。

而上述案例中,在老师的眼里,“变成一条狗”的理想显然“不远大”,“思想境界不高”。

而且这样絮絮叨叨的,似乎也不符合作文的“规范”,因此就有了“这也叫‘理想’‘这也叫作文’”的批语。

教师没有看到孩子习作中表达的真情实感,没有感受到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从而没有给孩子应有的肯定、鼓励和安慰,一个“×

”,否定了孩子的理想,否定了孩子的情感,也泯灭了孩子用习作表白心声的热情。

习作是学生生活的直接反映,习作是学生心灵的真实再现,有什么样的生活体验就会有什么样的习作。

尽管我们谈起小学作文教学时都会讲“要引导自由表达,鼓励孩子做真人、写真事、抒真情”,但强调习作的思想性、技术性,在我们的思想深处扎了根,我们常常不经意之间用之作为衡量学生习作的标准,从而不自觉中就忽视了学生生活的独特性和习作的个性。

学生存在“习作焦虑症”的第二个主要问题是习作教学定位太高,“要求太高”,太可望而不可及了。

一是超习作。

习作就是学习习作,有的教师和家长则要求学生不用学就天生写出好文章,是一个“小文学家”。

这种过高的期待使得学生的习作由于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从而丧失习作的兴趣和自信。

我们好多教师既是教师又是父母,试想,当您的孩子牙牙学语时,我们何曾要求过“吐词清晰、语言生动甚至出口成章等”?

哪怕孩子发出一个模糊不清的发言,我们都是那样激动欣喜?

如果当时我们用高要求来强调孩子说话,恐怕孩子一辈子也开不了口了。

我觉得这个道理是相通的。

当前我们的习作教学就存在着这一“超习作”的现象。

二是超目标。

几十年来小学作文教学目标一直“居高不下”,习作教学承载了家长和教师给予的太多的思想方面的要求、表达技巧方面的要求。

比如1978年和1986年的两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都说:

“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

”1978年大纲同时要求小学生作文“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

1986年过渡大纲还在此基础上加了一条“详略得当”,要求更高了。

这些要求脱离了小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影响很大,一直影响到今天。

1992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定位是:

“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究竟“恰当”到什么程度?

这部大纲提出的教学要求是:

“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

”看来这个“恰当”就是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这些对小学生仍然太高。

这些“高要求”,一直影响着我们这一代教师和家长,思想的定势使我们在对学生的习作评价中很难走出来,从而使得习作成为学生心中“难以承受之重”,成为学生心中难以跨越的“坎”。

三是超阶段。

由于对整个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缺乏整体规划和思考,又由于习作教学自身具有极大的灵活度和创造性,造成教师在习作训练中阶段性目标不明显,有着“信马由缰”的倾向,以至于一二年级就要求作文、用高年级习作的要求来指导中年级习作等现象,没有非常清晰地认识和把握各阶段的教学特点和训练重点,这些超阶段的习作练习无疑加重了学生习作的负担,造成了学生对习作的恐慌。

要求孩子写出“有思想、有深度、语言优美”的文章,并进行一些写作技法的指导,结果造成大量的“抄袭”范文、套用范文的现象,作文中出现大量的假话、空话,甚至“编造惊天大案,制造美的谎言”。

诸如此类习作教学目标定位上的偏差,使习作教学远离了学生生活,远离了学生实际,远离了学生心灵,使习作当成“应试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儿童内心表达的需要、交流的需要、生活的需要,这势必增加了学生习作的负担,使学生习作的目的性发生错位,制约了习作能力的发展。

习作的目的是什么?

不是为了应试,不是为了成为文学家,而是表达个人思想的需要,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

如果我们不能顾及孩童习作是内心的需要而一味的苛求,孩子怎敢提起那杆沉重的笔来抒写自己稚嫩的心?

小学作文教学必须明确小学生作文与成人写作的区别。

小学生作文是习作,习作不同于创作;

习与创之别,习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习作,虽然要求学生自能作文,那也是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提高,逐步达到自能作文。

小学生作文是一个练习过程。

其教学目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早已指出的一样:

“小学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于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

朴实说理,不生谬误。

至于修词之工,谋篇之巧,初非必要之需求。

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

”这段话明明白白地指出了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我的理解就是小学作文做到意思清楚明白,语句通顺即可。

因此,在小学生习作上,我们提倡“儿童习作无禁区”!

要求学生习作时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就要求学生实事求是,教师则要做到“童言无忌”、“宽容童言”、“呵护童真”,切实把习作的目标降到应有的程度。

提倡在习作教学中,“儿童语言无禁区”!

“儿童表达无禁区”!

“习作内容无禁区”!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感兴趣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语言自由抒发、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内心体验。

只有降低了习作教学的门槛,学生的思想才能得到解放,学生的想象才能真正放飞,学生的语言才会充满灵性,学生的个性和才情才会得以彰显。

二、“胸藏万汇凭吞吐”:

引导学生在缤纷的生活世界和浩瀚的阅读世界中积累素材

小学生学习写文章是一种综合训练,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

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常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的时候就成了极关重要的东西。

基础结实,构思、动笔、修改总不至于太差;

基础薄弱,构思、动笔、修改就没有着落,成绩就很难说了。

”(《叶圣陶文集》)这里说的基础,就是平时的积累。

小学生今天作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在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

平时积累充实,习作就不会感到难了。

现在学生感到习作难,往往觉得“无从下手”,“无内容可写”。

这就是平常的积累不够。

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周围的世界每天发生着多少事情?

学校、家庭、街头……虽事事入了眼,却未必入了心,学生经常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习作时就感到“无米下锅”。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生活一缺少观察,缺少体验;

二缺少思考,缺少发现。

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还要注意在习作时调动学生积累,让学生的各种积累“呈于眼前,浮于笔端”。

而积累的途径,我认为有效的无外乎两种,即充实生活、博览书籍。

1.在具体经历中积累感受,增强体验。

大千世界为学生习作提供了无尽的学习资源。

要让孩子善于从生活中学习积累,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积极为孩子创造感受生活、丰富人生体验的条件和机会。

美国一研究机构提出,10岁以前孩子应该做好32件事,并且告诫孩子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多做做。

这32件是这样的:

在河边草地上打滚;

捏泥团;

用面粉捏小玩意儿;

采集青蛙卵;

用花瓣制作香水;

在窗台上种水仙;

用硬纸板做面具;

用沙子堆城堡;

爬树;

在院子挖个洞穴;

用手和脚作画;

自己搞一次野餐;

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

用沙子“埋人”;

做面包;

堆雪人;

创作一个泥雕;

参加一次“探险”;

在院子里露营;

烘蛋糕;

养小动物;

采草莓;

玩丢棍棒游戏;

能认出5种鸟类;

捉小虫子;

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

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

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窝”;

在公园找10种不同的叶子;

种菜;

为父母做早饭;

和别人小小地打一架。

这些事情,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可以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又可以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还可以使孩子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开阔视野。

现在的孩子现在的孩子整天与电视、电脑、游戏相伴,与考试同行,远离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只知道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情感比较淡漠,写起文章来也不知写什么,教材中虽然有着好多话题,但仍然不能激发起学生写的兴趣,往往会说“这有什么值得写的”。

这首先体现了一种情感的缺失。

如果学生做了这32件事,教师把这些事全部拿来放在课堂上,引导他们回忆曾经做过的事,是怎么做的,这些生动有趣的生活画面必然会像电影一样涌入学生眼前,写起文章来就会有真情地流淌。

而现在孩子写不出,因为他们生活单一,体验苍白。

没有经历,没有感受,大脑空空,要他们写,真是勉为其难,学生也只有抄、套、编,制造假、大、空了。

因此教师要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引导孩子融入到多彩的生活之中,“快乐着孩子的快乐,悲伤着孩子的悲伤”。

和孩子们一起去感受生活的快乐,去品味生活的丰富,去积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生活充实,语言表达才有源头,“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习作只有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融,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富有魅力,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2.指导学生在观察中积累并形成独立思考。

有时存在这样的情况:

尽管教师或家长带着孩子参加了活动,可仍然一些学生参加过后一无所得或印象不深,写出的文章仍是一本流水账,甚至连流水账也记不清。

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

要使生活向充实的方向发展,有两个致力的目标,那就是训练思想和培养情感。

如何训练思想,培养情感?

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不放过点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