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四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0646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北四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北四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北四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北四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北四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北四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Word下载.docx

《苏北四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北四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北四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Word下载.docx

答毕仲举书

苏轼

奉别忽十余年,愚瞽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

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存问甚厚;

且审比来起居佳胜,感慰不可言。

罗山素号善地,不应有瘴疠,岂岁时适尔。

既无所失亡,而有得于齐宠辱、忘得失者,是天相子也。

仆既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

然祸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论巧拙也。

黄州滨江带山,既适耳目之好,而生事百湏,亦不难致;

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福果安在哉!

偶读《战国策》,见处士颜斶(chù

)之语:

“晚食以当肉”,欣然而笑。

若斶者,可谓巧于居贫者也。

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与八珍等;

而既饱之余,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

美恶在我,何与于物!

所云读佛书及合药救人二事,以为闲居之赐甚厚。

佛书旧亦尝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若农夫之去草,旋去旋生,虽若无益,然终愈于不去也。

若世之君子,所谓“超然玄悟”者,仆不识也。

往时陈述古好论禅,自以为至矣,而鄙仆所言。

仆尝语述古:

“公之所谈,譬之饮食龙肉也;

而仆之所学,猪肉也。

猪之与龙,则有间矣。

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

”不知君所得于佛书者果何耶?

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

抑尚与仆辈俯仰也?

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其所期,而先得其所似,不为无害。

仆常以此自疑,故亦以为献。

来书云:

“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衣饱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

”三复斯言,感叹无穷。

无缘面论,以当一笑而已。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审比来起居佳胜比:

最近

B.是天相子也相:

祐助

C.刍豢满前豢:

饲养

D.则有间矣间:

差别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欣然而笑②本期于静而达

B.①晚食以当肉②仆常以此自疑

C.①若农夫之去草②譬之饮食龙肉也

D.①其味与八珍等②抑尚与仆辈俯仰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仆既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

(4分)

(2)学者或未至其所期,而先得其所似,不为无害。

9.据此回信,推测毕仲举来信的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春情

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

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

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减字木兰花

蒋氏女

朝云横度。

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

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

万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

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洞房:

幽深的居室。

②蒋氏女,蒋兴祖之女。

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时,蒋兴祖奋勇抵抗,壮烈殉国。

其女为金贼掳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

(1)王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请找出具体依据。

(2)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

请简要说明。

(3)两词中“飞花”和“飞鸿”的意象,各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王安国词”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

(《诗经·

氓》)

(2),五十弦外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3),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4),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庄子·

逍遥游》)

(5)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7)其为人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

述而》)

(8)牢骚太盛防肠断,。

(毛泽东《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瓦斯科夫凯旋①

[苏联]鲍里斯·

科沃维奇·

瓦西里耶夫

瓦斯科夫押着俘虏,走过里莎牺牲的地方,他不由地拉动了枪栓。

听到枪栓的声音,俘虏们立刻警觉地站了下来,回过头,惊恐地看着瓦斯科夫。

准尉已经像个醉鬼一样东倒西歪了,但他还保持着清醒。

不是现在,时机未到。

瓦斯科夫看了一眼俘虏,又拉动枪栓,关上了保险。

俘虏们放下心来,回过头,继续慢慢向前走去。

沉寂的森林里,只有沉重的步伐响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瓦斯科夫看着前面俘虏的背影,突然变得模糊起来,他赶紧晃晃头,背影又变得清晰起来。

他回头远远地望着姑娘们牺牲的地方,默默地唠叨着:

“我的丽达、热妮亚、里莎、索妮娅、嘉尔卡②,我不知道怎么跟你们说,我活下来了。

咱们再见的日子又远了。

仗,还没打完,也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们的准尉来不及哼上一声,也就躺下了。

我不后悔,我也不害怕,找你们去做伴。

现在想起来,是多美妙的一件事……”

瓦斯科夫回头看了一眼跌跌撞撞走着的俘虏,又回身面向森林,默默地唠叨着:

  “再见了,等以后再回来看你们。

丽达交待的事我一定办好,你们相信我……”

他回过头,疲惫的脸上挂着大颗大颗晶莹的泪珠。

瓦斯科夫押着俘虏终于走上了大路。

这是最后的路程了。

瓦斯科夫感到自己燃烧起来了,他身体摇晃着,俘虏的背影变得更加模糊,他一次又一次晃脑袋。

但不管如何,背影还是模糊的,周围的一切也是模糊的……

突然,从四周的森林中,山丘上,河畔冒出无数的红军战士。

他们呼喊着向瓦斯科夫涌来。

是少校和基里亚诺娃带着大部队正在森林里搜寻他们的踪迹。

然而瓦斯科夫似乎什么也感觉不到,他摇摇晃晃地朝前走去,走过了俘虏身旁,一直走向村口。

四面八方都是红军战士,善良的俄罗斯人民。

然而这一切落在瓦斯科夫的眼里,都是一些晃动的影子。

他分辨不出眼前的是谁,只知道一味地晃动着身体朝前走着,走着。

他仍然跌跌撞撞向前走去,一直走向空无人迹的村庄。

瓦斯科夫终于明白他已经回来了。

他想站住,却觉得眼前一阵发黑,整个人重重地跌在地上,昏死过去。

红军向德国发起了总进攻。

“喀秋莎”万弹齐发,射向了柏林。

红军战士冲进国会大厦,将高高飘扬的旗帜插在国会大厦顶上。

欢呼声充满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柏林,莫斯科,巴黎,伦敦,华盛顿……

战争终于结束了。

战后的俄罗斯土地上一片废墟。

然而幸存下来的人们没有停下来哀悼,他们从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中走出来,用百倍的热情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忙碌之中。

推土机把废墟推倒,压路机压过坑坑洼洼的公路,年轻人一队队扛着工具,唱着欢快的歌子向需要他们的地方走去。

瓦斯科夫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打满了遭受摧残伤害的烙印,然而俄罗斯人民却让它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用欢声笑语点缀那些破败的街道。

【注】①节选自苏联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有删改。

该小说讲述了二战期间苏联红军战士英勇抗击德寇入侵的故事。

②小说中牺牲的五位女战士。

1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3.小说多次写到俘虏有何作用?

(6分)

14.小说两次写到瓦斯科夫“默默地唠叨着”,这样写的意义是什么?

15.请探究作品最后一段的深刻意蕴。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中国的孝道

朱大可

①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

一位年轻母亲睡前给母亲端水洗脚,幼子为此深受感动,遂端来一盆热水要给自己母亲洗脚。

洗脚、下跪和磕头的闹剧,从旧帝国一直上演到民国,始终没有终止的迹象,只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它逐渐遭到人们的唾弃。

但今天,在道德全面沦丧,而普世伦理又无法推行的背景下,那些发霉的旧风俗开始卷土重来,成为转型中国的“亮丽风景”。

②但国人的孝道传统,往往表演甚于实绩。

目前的种种亲情表演不过是这种“秀孝传统”的变种而已。

在所谓“亲情经济”的浪潮中,母亲节被强大的市场之手弄成了鲜花节或蛋糕节。

面临着被庸俗化的厄运。

美式文化的渐染,又让很多年轻人怀着崇拜心理,模仿西式传统,把示爱当做时髦,把表演当做品位,

③中国封建社会的孝道,无非是专制主义在家庭结构中的映射。

它从未承载过真正的爱与亲情,而仅仅重申长辈对晚辈的微观权力。

它拒绝家庭成员的人际平等,无视晚辈的人格尊严,进而摧毁主体的独立建构,由此导致服从性和工具性人格的茁壮成长。

  ④如何阐释“孝”的含义,这无疑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儿女跟父母的关系,首先应当建立在人格平等的价值观上,任何一种下跪和磕头的行径,只能把“孝”引向“顺”,也即表达谦卑和顺服的语义,这种所谓孝道,背离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人本主义价值基线,跟爱没有任何本质性关联。

  ⑤母亲节源于希腊,人们藉此向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意;

现代母亲节则源于一名叫做安娜贾维斯的美国女士,她力主设立纪念日来劝慰那些在战争中丧子的母亲,同时创立母亲节来表彰全球母亲的伟大成就。

全世界的儿女都知道,我们应在这一特殊的节日里重申母爱的伟大,学会对母亲报以更为炽热恒久的情感:

学会倾听她们的教诲,尊重她们的抉择,跟她们成为最亲密的朋友,并学会在她们老去之后,照料其衰弱的身体和安慰其孤寂的灵魂。

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以下跪和磕头来表演各类滑稽的“孝行”。

母亲珍爱并引为自豪的,不是那些磕头虫和软脚蟹,而是有尊严地站着的孩子。

(有删改)

16.请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17.文章第②段中“变种”的表现有哪些?

18.从全文看,作者认为真正的“孝”应当是什么样的?

七.作文(共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马克思说:

“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站起来吧!

郑板桥爱徐青藤(明代画家徐渭)的画和诗,自称为“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19.作文评标准参考2014年江苏高考评分标准。

立意参考:

面对伟大的存在,我们的人生态度可以是:

平等的,批判的,虔敬的,辩证的。

1.(3分)A(不温不火:

形容人的性格温和或者商品销售行情不够火爆;

不瘟不火:

指戏曲表演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形容恰到好处。

以至:

用在一句开头,表示由于前一分句的情况而产生某种结果;

以致:

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

品味:

(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品位:

指物品质量;

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

指人的欣赏水平高,也指人的素质高,修养高。

2.(3分)B(A成分残缺,应为“基于…的考虑”;

C语序不当,应为“广泛地听取”;

D句式杂糅,“显示”改为“判断”。

3.(3分)A(A项“高足”意为高才,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

蟾宫指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语境不合。

4.(3分)D(根据押韵排除B项,依据律诗二、三两联必须对仗可排除A、C项)

【注释】1、黍(shǔ):

糜子。

子实去皮后为黄米。

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饼。

2、离离(lí

):

庄稼一行行排列的样子。

3、蒿(hāo):

一种野草,此处泛指野草。

4、劳:

愁。

5、市朝:

争名夺利的场所。

6、山势:

指北山。

7、堞(dié

城上小墙,即女墙。

8、壕(há

o):

城下小池。

9、缑(gōu)岭:

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东南。

10、登仙子:

指王子乔。

11、碧桃:

传说中仙人吃得仙果。

【译文】茂盛的庄稼中生长着很多野草,过去的人在这里筑城哪知道辛劳?

潺潺流水向东流过,城市变了模样,自北而来的山势起伏,宫殿巍峨高大。

在傍晚的烟云笼罩下,乌鸦乱叫飞到古老的矮城墙上。

凄冷的雨中,大雁迷了路,伫立在空旷的城壕里。

可惜缑氏山修仙得道的仙人,还在西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尽兴吹笙。

5.(3分)A(韩美林先生的回答内容中涉及到不依赖父母、一技之长、自我修养等问题,反推记者所问的问题应当包含这些方面。

从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这点来说,B项不够准确,C、D两项提问均不够全面。

A项的提问内容是要引导韩美林先生对年轻人提一些希望和建议,虽然宽泛了一些,还是能够涵盖另外三项内容。

【参考译文】

转眼间分别已十多年了,我愚钝缺乏识别能力而遭遇坎坷,因而不再能够自列为朋友,没想到老朋友尚能如此记怀,录我在朋友之列。

委屈你从远方亲手写信教导我,问候得很殷切,并且让我详知你近来日常起居生活安好,感激欣慰得说不出话。

罗山向来被称为好地方,不会有瘴疠之毒气,也许是四季舒适吧。

既已没有什么丧失的东西,而且能够感悟到受宠与受辱没有区别、得失不应系于内心,这是上天在祐助你啊。

我因为放纵心意径直向前,没有听从长者的教导而触犯法律。

然而祸事如果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不用说当初是巧是拙了。

黄州临江靠山,既顺适耳目观赏之娱,并且生活所须各种物品也容易得到,早睡晚起,又让我不知所说的祸事在哪里呢?

偶然读到《战国策》,看到处士颜斶说“推迟吃饭时间,从而饭便可变成肉一样的美味”,我欣然而笑。

像颜斶,可以说是善于在贫困中生活的人。

粗茶淡饭,在饥饿的时候食用,它的味道和山珍海味一样可口;

而已经吃饱了之后,各种美味的肉食堆满面前,唯恐别人不端走。

是好是坏在于自我的心态,哪里与外物有什么关系。

你所说的研习佛经与调配药物救治百姓这两件事,认为这是对闲居之人丰厚的赏赐。

对于佛经,我过去也经常阅读,然而头脑昏昧,心智闭塞,不能够领悟其中的精妙之处。

独处的时候,找些其中浅易的内容读读来洗去心灵的尘垢。

这好像是农夫锄草的过程,刚锄掉,马上又会长出来,虽然好像是没有什么补益,然而毕竟比没锄的好。

像那世上的君子,离尘脱俗得以深悟的人,我是没有认识的。

过去陈述古喜好谈论禅道,自己认为已经达到最高境界,因而视我所说的话为浅陋。

我曾对陈述古说:

您所谈论的,好像是食用龙肉,而我所学习的,是吃猪肉,猪肉与龙肉是有很大差别的,然而您整天空谈龙肉,不如我吃猪肉感受到口味美、肚子饱的真实。

不知道您从佛经中所得到究竟是些什么?

是为了超出生死和三乘,从而成佛吗?

还是注重同我们这类人不相上下相处?

研习佛道的人,本来是追求宁静和旷达的。

而宁静近似于懒惰,旷达近似于放诞。

求学的人或许没有达到期许的境界,却先得到了那所相似的东西,不是没有害处的。

我常常因此怀疑自己,所以也把这些问题呈献出来与你探讨。

你的来信说人行于世间,但求平安无病,解决温饱,不做坏事,就足够了。

我多次品味这些话,有无穷的感悟。

没有机缘当面交流,姑且读读笑笑吧。

6.(3分)C(家畜,此泛指各类家畜的肉)

7.(3分)D(A项:

①连词,表修饰;

②连词,表并列;

B项:

①连词,表目的;

②介词,因为;

C项:

①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音节助词,无义;

D项:

介词,同。

8.

(1)(4分)我因为放纵心意径直向前,没有听从长者的教导而触犯法律。

(“任意”1分,“不用”1分,“触罪罟”1分,句意通顺1分。

(2)(4分)求学的人或许没有达到所期待的境界,却先得到了所相似的东西,不是没有害处的。

(“学者”1分,“所期”1分,“不为无害”1分,句意通顺1分。

9.(4分)①就苏轼被贬一事表示慰问;

②告知苏轼自己的生活近况;

③对苏轼的生活情况表示关心;

④劝苏轼多读佛经并研究配药之方救济百姓;

⑤开导苏轼乐观豁达对待世事。

(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

10.

(1)(3分)暮春(春季)(1分)。

“落红”(1分),“(垂杨)飞花”(1分)。

(2)(4分)①比喻,以流水喻车声;

②白描,“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景物描写不加渲染;

③视听结合,“朝云”“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视觉,“辘辘车声”是听觉;

④动静结合,“朝云横渡”“辘辘车声”是写动,“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写静。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4分)①“飞花”入洞房,反衬词人与恋人天各一方,欢聚不再,蕴含了词人离别之苦;

(2分)②“飞鸿”南归,反衬词人身陷贼手不得自由的处境,蕴含了词人家园之思与国破之痛。

(2分)

“王安国词”

【注释】

1、画桥:

饰有花纹、图案的小桥。

2、落红:

落花。

3、月破黄昏:

谓月光穿透黄昏时的雾霭。

4、余香:

指女子使用的脂粉香味,这里代指人。

5、徘徊:

来回走动。

6、犹解:

还能懂得。

解,能够,会。

7、洞房:

【译文】

美丽的小桥下,流水潺潺,花瓣被雨淋湿,沾在地上。

黄昏过去,月亮升起来了,在马上还闻到帘里的余香。

独个儿默默地徘徊在堂前院里,今夜我的梦魂将追到什么地方?

他呵,怎够不上垂杨那样多情?

垂杨还懂得让花絮飞入我洞房。

【赏析】

上阕集中描绘雨后黄昏,落红片片的暮春之景。

首句点女子居处建筑的精致华美、环境的清静幽雅。

起句的画桥,通常是指朱桥或赤阑桥,唐宋词中往往被写得很美,并同爱情搭上关系。

如温庭筠《菩萨蛮》: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韦庄《菩萨蛮》云:

“骑马过斜桥,满楼红袖招。

”晏几道《木兰花》云:

“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现在词中的主人公也骑着马儿,到了这么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所在:

马蹄得得,流水淙淙,他在桥上按辔徐行,心中该多么自在。

从下面“雨湿”一句看,此时正当雨后。

一场风雨才过,纤尘不起,落红如糁,连空气也变得清新宜人了。

词人在《清平乐·

春晚》词中也写过:

“满地残红官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情景似之,然此词却化悲凉为闲雅,具有不同的情趣。

开篇是一幅清丽旖旎的风光画卷,虹桥细水,雨湿落红,交代了时节,也点明了地点。

如画之境,如诗之景,为后面思情的刻画作了良好的铺垫。

“落红”、“流水”、“飞花”等,历来就是人们在诗词中表现相思之情的特定意象,它包含了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惋惜之情。

这里,画桥、流水、雨湿、落红几个意象的出现,虽未直接透露作意,但已成功地烘托出清幽淡雅的气氛。

其中,“飞不起”三字暗写雨势的猛恶,展现残红“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凄凉景象,暗喻主人公的心境也如落红沾雨般沉重暗淡。

这种心境源于伊人倩影的悄然杳去。

这时,月华透过黄昏的雾霭,给这如诗的画境披上一层柔柔的轻纱,清幽淡雅中又添了一份朦胧静谧之感。

“余香”二字饶有韵味,既含蓄地画出伊人“芳窬散麝、色茂开莲”的风致容颜,又绰约地显露池中明镜悬倩影、屋里衣香胜如花的境界。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就在这画桥流水的小路上,落英缤纷的暮春季节,月白风清的黄昏,帘里的她与马上的主人公邂逅相遇了,但这相遇是那样短暂,使主人公只能透过帘幕中飘溢出的几丝余香中遐想她那绰约的芳姿,娇美的容貌。

另外,词中人物在这优美的环境中信马闲行,不知不觉天色已晚。

“月破黄昏”,写时间变化极有层次:

先是黄昏,而后月出东山,渐渐冲破了黄昏的气氛。

宋人词中善用“破”字,如李师中《菩萨蛮》:

“子规啼破城楼月。

”谢逸《玉楼春》:

“杜鹃飞破草间烟。

”都赋予破字以特殊的美学意蕴。

此处着一“破”字,也烘托了行人对于时间迁移的直感,饶有诗意。

这个人物正在行进中间,突然从路边绣帘中间飘来一阵香气,原来绣阁中女子在晚妆了。

此句极为重要。

古人写诗讲究诗眼,写词讲究词眼。

刘熙载《艺概·

词曲概》去:

“词眼二字,见陆辅之《词旨》。

其实辅之所谓眼者,仍不过某字工,某句警耳。

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

”此句乃为通体之眼,它映照前后,通体生辉,一方面使前已铺叙好的羁旅行役的格局变为爱情之憧憬,一方面又使下片的抒情与上片的写景自然过渡,浑然一体。

下阕描述思念之情。

“何处去”不是无处可去,恰恰是去向杳若黄鹤的伊人处。

采用反面运笔的方法,用得好时,能深化作品的层次。

这里的反面运笔,很成功地突出了主人公魂牵梦绕的焦点。

此情待与何人说,此梦今夜何处去,主人公惟有怅然不知所往而徘徊,恍然无可告语而不语,想人去车走,余香犹在,流水无情、落花有意,今宵梦,谁与共,自是“人生长恨承长东”。

这时.一片飞花突然引起了主人公的注意,杨花犹能穿帘户,追随她共度良宵。

而主人公却连梦魂都无所依,两相对照,令人心伤。

这末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通过杨花飞舞的景象委婉曲折地传达了主人公的一往情深的相思,完成下阕对思情难遣、梦魂不安的主人公形象的刻画。

全词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作者将几个典型意象有机组合,在移步换形中,营造出氛围,以精练的笔墨、含蓄蕴藉地表达了相思之情,在宋初词作中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名家评论】

《宋词三百首》:

结尾两句,因物寄怨,抒写离情。

全词造语工丽,蕴含不尽之意。

《宋词一万首》:

写“春情”,是出门者思妻室之作。

结句有张先“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意,语简意深。

“蒋氏女词”

减字木兰花:

词牌名。

简称《减兰》。

雄州:

今河北雄县。

驿:

古代专供递送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辘辘:

车行声。

白草黄沙:

象征北方凄凉的景色。

无昼夜:

不分昼夜。

燕山:

府名。

【鉴赏】

这是北宋灭亡之际一位被金人虏去的弱女子写的词,描述被虏北行之经历,抒发国破家亡之巨痛。

作者之父本是阳武(河南原阳)县令,在金兵南侵围城时,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妻、子一同遇难。

“其女为贼虏去,题字于雄州驿中,叙其本末”(韦居安《梅磵诗话》)。

由此可以想见作者写作此词时揪心泣血的情景。

雄州,河北省雄县。

开头两句,写被金人用车载向北方出发时的情景。

“朝”,点明出发的时间是在早上;

“云”,点明出发时的环境气氛是那么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