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0525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地质学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石油地质学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石油地质学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石油地质学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石油地质学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地质学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石油地质学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地质学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油地质学复习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油田水主要为CaCl2型。

Na2SO4型和NaHCO3型形成于大陆环境、MgCl2型水存在或形成于海洋环境、CaCl2型水存在或形成于深成环境。

地层的封闭性:

CaCl2>

NaHCO3>

MgCl2>

Na2SO4

第二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一、名词解释1.干酪根:

指沉积物不溶于非氧化无机酸、碱和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2.生油门限:

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大和温度的增高,干酪跟开始大量生烃的温度称为干酪跟的成熟温度或生油门限,这个成熟温度所在的深度称为成熟店。

3.氯仿沥青“A”:

用氯仿从岩石中抽提(溶解)出来的有机质,即可溶有机质。

4.油型气:

由腐泥型母质,即I型或II1型干酪跟形成的天然气。

5.煤型气:

由腐殖型母质,即III型或II2型干酪跟形成的天然气。

6.生油窗:

地下液态石油生成的范围。

7.未熟-低熟油:

指所有非干酪跟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

8.生物成因气:

在低温还原环境下,厌氧细菌对沉积有机质进行生物化学降解所形成的富含甲烷气体。

9.烃源岩:

能够生成油气,并能排出油气的岩石。

10.生物标志化合物:

是沉积有机质、石油中那些来源于活的生物体、具有明显分子结构特征、分子量相当大的有机化合物。

二、简答题

1.历史上有哪些主要的油气生成学说?

无机成因说:

碳化物说(门捷列夫)、宇宙说(索科洛夫)、岩浆说(库得梁采夫)、高温生成说(切卡留科)、蛇纹石化生油说(耶兰斯基);

有机成因说2.生物体由有哪几类主要的有机化合物组成?

脂类—脂肪酸和醇;

蛋白质—氨基酸;

碳水化合物—糖;

木质素—芳香酸等。

3.干酪根在结构上有哪些特征?

不同类型干酪根的结构有何区别?

结构特征:

复杂,环状结构,三维网状系统,由多个核被桥键和官能团连接而成。

4.干酪根中主要包括哪几种主要的显微组分?

 

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

5.干酪根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各有哪些基本特征?

I型干酪跟:

原始氢含量高,氧含量低,H/C原子比介于1.25-1.75,O/C原子比介于0.026-0.12;

以脂肪族直链结构为主,多环芳香结构及含氧官能团很少;

主要来自藻类堆积物,被细菌改造有机质的类脂残留物;

生油潜力很大。

II型干酪跟:

原始氢含量较高,氧含量较低H/C原子比介于0.65-1.25,O/C原子比介于0.04-0.13,;

含有脂肪族直链结构,也有较多的芳香结构及含氧官能团;

主要来自浮游生物;

生油潜力中等。

III型干酪跟:

原始氢含量低,氧含量高,H/C原子比介于0.49-0.93,O/C原子比介于0.05-0.30;

多环芳香结构及含氧官能团含量高,脂肪族直链结构少;

主要来自高等植物;

生油潜力小,以生气为主。

6.促使石油和天然气生成的动力有哪些?

温度和时间的作用、细菌的生物化学作用、催化作用、放射性作用

7.根据化学动力学原理,温度和时间在石油生成中各起什么作用?

温度是影响油气生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时间的影响是次要的。

时间与温度的作用是相互补偿。

8.根据油气生成的机理和产物特征,可以把有机质生油过程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热催化生油气阶段、热裂解生湿气阶段、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9.根据有机质的成熟度,可以把有机质的演化过程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高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

10.有机质演化(或油气生成)各阶段如何划分?

生物生气阶段(未成熟阶段)Ro<

0.5%;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成熟阶段)Ro=0.5%-1.2%;

高成熟阶段(高成熟阶段)Ro=1.2%-2.0%;

深部高温生气阶段(过成熟阶段)Ro>

2.0%

11.有机质演化(或油气生成)各阶段中油气生成的机理(动力因素)是什么?

生物生气阶段机理---生物化学作用;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机理---热催化作用;

高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机理---热裂解作用,C-C键的断裂(液态石油的裂解为主,干酪跟的裂解次要);

深部高温生气阶段机理---热裂解、热变质

12.有机质演化(或油气生成)各阶段形成的主要产物是什么?

生物生气阶段(为成熟阶段)主要产物:

生物甲烷、CO2、H2O,干酪跟、少量高分子液态烃--未熟油;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产物:

液态石油为主,包括一部分湿气;

湿气;

深部高温生气阶段产物:

干气、固体沥青,次石墨

13.有机质演化(或油气生成)各阶段形成的主要产物有什么特征?

生物生气阶段的未熟-低熟油特点:

密度总体偏高,但也有轻质油;

富含高分子量饱和烃;

正烷烃具有奇数碳优势。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产物特点:

正烷烃主峰碳减少,奇数碳优势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碳数减少。

14.天然气成因类型划分的原则有哪些?

成气物质的来源(有机物\无机物)、成气作用的机理15.地壳上的天然气有几种主要的成因类型?

有机成因气(宇宙气、岩浆岩气、变质岩气、无机盐分解气、幔源气)、无机成因气(按成气物质来源分油型气和煤型气;

按成气机理或外营力作用分生物成因气、热降解气、热裂解气)、混合成因气(无机气和有机气的混合)

16.形成天然气的主要母质有哪些?

I、II、III型干酪跟;

原始有机质、无机物

17.天然气的形成机理有哪些?

生物化学反应、热降解作用、热裂解作用、无机化学反应

18.生物成因气有哪些基本特征?

CH4占绝对优势,可高达98%;

富集轻的碳同位素,δ13C1<

-55‰19.油型气有哪些基本特征?

(1)原油伴生气和凝析油伴生气

组成:

重烃气含量高,一般超过5%,有时可达20%-50%;

碳同位素:

δ13C1=-55‰--40‰(原油伴生气δ13C1=-55‰--45‰,凝析油伴生气δ13C1=-50‰--40‰)

(2)裂解气

组成:

以CH4为主(干气),重烃气<

2%;

δ13C1=-40‰--35‰

20.煤型气有哪些基本特征?

甲烷CH4含量较高,重烃气含量较低,一般<

20%;

δ13C1=-42‰--25‰,多数大于-35‰

21.无机气有哪些基本特征?

CH4含量低,以非烃气体为主,CO2常见;

富集重的碳同位素,δ13C1>

-30‰,绝大多数δ13C1>

-20‰22.随天然气(源岩)成熟度的增加,天然气的δ13C1如何变化?

δ13C1随天然气(源岩)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大23.从岩性上烃源岩主要有哪几大类?

粘土岩类烃源岩、碳酸盐岩类烃源岩24.哪些沉积环境(或沉积相)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

浅海相、三角洲相、深水-半深水相、沼泽相25.作为烃源岩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细粒、色暗、富含有机质和微体古生物化石、常含分散状的黄铁矿26.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指哪些方面?

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27.评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指标主要有哪些?

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含量和总烃含量28.在一般条件下,岩石的TOC值达到多少才能作为烃源岩?

生油岩级别

TOC(%)

“A”(%)

总烃(ppm)

Pg(kg/t)

非烃源岩

<

0.5

0.02

100

差烃源岩

0.5-1.0

0.01-0.05

100-250

0.5-2.0

中等烃源岩

1.0-2.0

0.05-0.1

250-500

2.0-6.0

好烃源岩

>

2.0

0.1

500

6.0

碳酸盐岩作为油源岩:

TOC>

碳酸盐岩作为气源岩:

0.2%

29.划分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元素分析方法、显微组分分析方法、岩石裂解方法30.衡量烃源岩成熟度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干酪跟演化特征(镜质体反射率、热变指数TAI、干酪跟的颜色及H/C-O/C原子比关系)、生油岩可溶性的演化特征(正烷烃分布特征和奇偶优势比,甾烷、萜烷异构化比值)31.烃源岩开始成熟的Ro、OEP、CPI的界限是多少?

答:

Ro大于0.5、OEP和CPI小于1.232.成熟烃源岩的可溶有机质中在正构烷烃分布上有哪些特征?

埋深:

浅处到深处,奇偶优势:

奇数碳优势到奇偶均势,曲线形态:

尖峰状到平滑状,主峰碳位置:

靠后到靠前,成熟度:

低到高。

33.生物标志化合物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来源于活的生物体、具有明显分子结构特征、分子量相当大三、论述题 

1.试述干酪根热降解生烃学说的理论要点。

(1)成岩作用阶段早期(在生物化学作用阶段)

各种生物有机碎片缩合成不同类型的不溶分散在地层中的“干酪根”。

(2)在成岩作用阶段晚期和深成作用阶段早期

随着温度升高,干酪根核与核之间或核外的桥键,先沿“不稳定”即O-N一S等极性键断开,然后是脂链发生断裂;

沥青和烃类脱离干酪根核的束缚,从不溶转入可溶状态,“游离”在生油岩中成为“原始”的石油烃和“游离”沥青组份。

(3)深成作用阶段后期和变质阶段

在更高温度下,游离沥青继续脱去O—N-S等杂原子,烃类则从长链断裂成短键,最终变成CH4气体;

与此同时,干酪根的核则不断缩合,最后只剩下碳原子,变成石墨—两极分化。

2.试述有机质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基本特征(Tissot的干酪根生烃模式)。

(1)生物生气阶段:

Ro<

0.5%,深度从沉积界面到数百米乃至1500米,温度10-60°

,以细菌活动为主,与沉积物的成岩作用阶段基本相符。

产物以甲烷为主,缺乏轻质(C1-C4)正烷烃和芳香烃,到本阶段后期,埋藏深度加大,深度接近60°

,开始生成少量液态石油。

这个阶段生成的大分子量正烷烃C22-C34范围内有明显是奇数碳优势;

环烷烃中1-6环均有,但四环分子显畸峰;

芳香烃以高分子量化合物为主,显示萘和多核芳香烃双峰。

此阶段的甲烷气含量在95%以上,属于干气;

甲烷稳定碳同位素值异常低,介于-85‰--55‰。

(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此阶段Ro=0.5%-1.2%,随沉积物埋藏深度超过1500-2500米,有机物经受的地温升至60-180°

在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成为主要的生油时期。

此阶段,正烷烃碳原子数及分子量递减,奇数碳优势消失;

环烷烃及芳香烃碳原子数也递减,多环及多芳核化合物显著减少。

(3)高成熟阶段:

此阶段Ro=1.2%-2.0%;

当沉积物埋藏深度超过3500-4000米,地温达到180-250°

C-C链断裂,环烷烃开环和破裂,液态烃急剧减少,C25以上高分子正烷烃含量渐趋于零,只有少量低碳原子数的环烷烃和芳香烃;

低分子正烷烃剧增,主要是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在地下深处呈气态,采至地面随温度、压力降低,反而凝结成液态轻质石油,即凝析油并伴有湿气,进入了高成熟期。

(4)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此阶段Ro>

2.0%;

当深度超过6000-7000米,沉积物已经进入变生作用阶段,达到有机质转化的末期,温度超过250°

,以高温高压为特点,已形成的液态烃和重质气态烃强烈裂解,变成力学上最稳定的甲烷;

干酪跟残渣释出甲烷后进一步缩聚,H/C原子比降至0.45-0.3,接近甲烷生成的最低限,其最终产物是干气甲烷和碳沥青或次石墨。

3.石油和天然气在成因上的差异。

(1)石油的有机质来源主要为腐泥型干酪跟;

天然气的有机质来源主要是腐植型干酪跟,同时腐泥型干酪跟也可以生气,有机质来源更加广泛。

(2)石油的形成需要有利的还原环境,大陆深水-半深水湖泊是陆相生油岩发育的区域,尤其是近海地带的深水湖盆地更有利于石油的生成;

浅水湖泊和沼泽区有利于天然气的生成。

(3)石油和天然气生成需要的温度和压力不同,60-250°

有利于石油的生成,当温度为10-60°

和超过250°

时有利于天然气的生成。

(4)石油主要形成于深成作用阶段,主要由催化裂解作用引起;

而天然气的形成则贯穿于整个有机质演化阶段的始终,成因多种多样,有生物化学反应、热降解作用、热裂解作用、无机化学反应。

四、掌握的基本技能(综合分析题) 

1.根据给定的单井有机质丰度(TOC、氯仿沥青“A”含量等)资料和成熟度(Ro、OEP等)资料,在剖面上确定烃源岩层段,对烃源岩做出简单的评价;

根据给定的单井演化指标(“A”/TOC,烃/TOC,成熟度指标)等划分烃源岩的演化阶段;

能根据一个盆地烃源岩所处演化阶段和演化历史分析其油气资源潜力。

2.能根据给出的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和天然气组成,判断天然气的基本类型。

3.能根据给定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或其分布特征进行简单的油源对比;

能根据给出的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特征和相应的烃源岩地质特征(类型和演化程度)进行简单的气源对比。

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

1、名词解释 

1、储集层:

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

2、盖层:

位于储层之上,能封隔储集层中流体,免于向上逸散的岩层 

3、绝对渗透率:

样中所有孔隙空间总体积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4、相对渗透率:

相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之比值 

5、相渗透率:

岩石中有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 

6、有效渗透率:

岩样中相互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空间总体积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7、区域性盖层:

指遍布在含油气盆地或拗陷的大部分地区,厚度大‘面积广且分布教稳定的盖层 

8、局部性盖层:

指分布在一个或数个油气保存单元内,或在某些局部构造、或局部构造某些部位上的盖层 

9、直接盖层:

指紧邻储集层之上的封闭岩层

10、上覆盖层:

指覆于储集层直接盖层之上的所有的非渗透性岩层 

11、物性封闭:

指依靠盖层岩石的毛细管压力对油气运移的阻止作用 

12、超压封闭:

指依靠盖层异常高流体压力而封闭油气的机理称为流体压力封闭,简称超压封闭 

13、烃浓度封闭:

指具有一定生烃能力的地层,以较高的烃浓度阻滞下伏油气向上扩散运移 

14、排替压力:

指岩样中非润湿相流体排驱润湿相流体的最小压力,也即非润湿相开始注入岩样中最大吼道的毛细管压力。

1.岩石的绝对渗透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岩石的相对渗透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只与岩石本身的性质有关;

相对渗透率与流体饱和度有关。

2.岩石的孔隙按孔径的大小可以划分为哪几类?

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微毛细管孔隙。

3.岩石毛细管压力的大小与哪些主要因素有关?

影响因素:

孔隙、吼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

4.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有哪几类,是什么?

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有原生孔隙、次生孔隙、溶蚀孔、次生溶孔、溶缝。

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是粒间孔隙。

5.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有哪几类,是什么?

原生孔隙、溶洞、裂缝。

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是原生孔隙。

6.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哪些地质作用有关?

有机酸和二氧化碳酸性水的溶解作用、表生淋滤作用 

7.什么是溶蚀作用?

在表生环境中大气淡水对碳酸盐岩的溶解、淋滤和岩溶作用。

8.对碳酸盐岩储集物性的改造有重要意义的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什么环境中?

发生在表生环境。

9.碳酸盐岩溶蚀孔隙发育带的分布与地层不整合面有什么关系?

溶蚀孔隙发育带主要分布在不整合面以下,一个不整合面可以发育多期岩溶带。

10.除了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储集层外,还有哪些次要的储集岩类型?

火山岩储集层、结晶岩储集层、泥质岩储集层 

11.盖层按其岩性可以划分为哪几大类?

(1)泥质岩类盖层:

页岩、泥岩,与碎屑岩储集层互层共生

(2)盐膏岩类盖层:

盐岩、石膏、硬石膏,多在碳酸盐岩剖面

(3)碳酸盐岩类盖层:

致密灰岩、泥灰岩,碳酸盐岩剖面

12.盖层的封闭机理主要有哪几种?

毛管压力封闭、异常高压封闭、烃浓度封闭、 

13.盖层评价中,除上述微观封闭特征外还要考虑哪些宏观特征?

岩性、忍性、盖层厚度、分布连续性三、论述题

1.试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

(1)物源与沉积环境

1)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碎屑颗粒的构成:

石英、长石、岩屑、云母、重矿物。

一般石英砂岩的储集物性比长石砂岩好

2)、碎屑颗粒的大小及分选:

随着搬运距离加长,粒度变细、分选变好;

沉积介质的强烈扰动有助于提高分选性。

岩石颗粒分选好,颗粒大小均匀,则孔渗性好;

反之分选差,颗粒大小混杂,则大颗粒构成的大孔隙会被小颗粒所堵塞,从而减小了孔渗性。

3)、碎屑颗粒的形状、排列方式:

排列越不紧密,孔渗性越好,立方体>

斜方体>

菱面体。

4)、基质含量基质含量与沉积时的水动力条件有关,愈少愈好。

含量越高,孔隙度、渗透率就越低。

(2)、成岩作用

1)胶结作用(作用结果以充填孔隙为主):

A、胶结物的成分:

泥质、钙质、硅质和铁质。

相对而言,泥质胶结的砂岩较为疏松,渗透性好,其它的则差B、胶结物含量:

愈少愈好。

C、自生粘土矿物胶结物的分布形式。

D、自生粘土矿物胶结物的类型。

E、胶结类型:

结根据胶结物含量与分布状况及颗粒的接触型式

2)、压实作用:

(作用结果以缩小孔隙为主)包括:

机械压实和化学压实(压溶)

3)、溶解作用作用结果:

增大孔隙(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作用)

4)、破裂作用包括构造应力导致的破裂(构造裂缝)和成岩过程导致的破裂(如收缩缝)

沉积条件(环境)和成岩作用改造决定颗粒方面:

大小、分选、磨园、排列方式、矿物成分胶结物:

类型、含量、成分成岩作用:

压实、胶结、溶解、构造作用

2.试述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

(1)、沉积环境

1)各类浅水、高能沉积环境:

形成的沉积物结构较粗,),原生孔发育。

2)生物礁环境:

有利于发育生物骨架孔隙)

3)潮坪环境:

有利于形成晶间孔隙和鸟眼孔隙)

沉积环境是原生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粒间、粒内、生物骨架及晶间孔隙多发育在颗粒粗大的碳酸盐岩中,粒屑灰岩、粗晶灰岩、生物灰岩等,其孔隙度及渗透率的大小与颗粒大小、分选程度呈正比,与灰泥基质含量呈反比。

1)、溶解作用:

溶蚀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

a、岩石矿物成分:

岩石的溶解度顺序为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含泥灰岩——泥灰岩。

b、岩石结构及构造:

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但粗粒碳酸盐岩粒间、晶间孔隙发育,水溶液可较容易地通过,易进行溶解作用。

厚层岩石一般是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沉积的,粘土含量少,质纯且多为中——粗粒结构,因而溶解度大;

薄层岩石不利于溶蚀孔洞发育。

c、地下水的溶解能力:

主要取决于CO2含量及其运动性。

地下水含CO2较多,且水能流动时,则溶蚀作用加快;

反之,则会使碳酸盐矿物被沉淀出来,堵塞孔隙或胶结岩石。

d、地貌:

溶蚀带多发育在河谷、湖岸附近。

e、气候:

温暖、潮湿的地区,植被繁茂(提供大量CO2和有机酸),水量充沛,溶蚀作用最为活跃。

f、构造因素:

不整合面、古风化壳、张性断层区、岩石破碎带、褶皱构造轴部、各类褶皱的交汇部位—孔、缝发育,为溶蚀水

2)、白云岩化作用:

灰岩中的方解石被白云石交代而形成白云岩的作用。

经白云岩化后,岩石晶粒变大,岩性变疏松,物性变好。

3)、重结晶作用:

形成晶间孔晶粒变粗,晶间孔隙变大。

4)、去白云岩化作用当含CaSO4的地下水经过白云岩发育区时,将交代白云岩,产生次生方解石,使方解石晶粒变粗大,孔隙度增大,但分布局限,常呈树枝状

(3)、构造作用(裂缝的形成)

1)岩石成分:

岩石的脆性,脆性越大,越利于裂缝发育。

碳酸盐岩脆性大小顺序是白云岩→→泥(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泥灰岩→→灰质泥岩→→盐岩→→膏岩

2)岩石结构:

主要是颗粒大小及其排列组合。

质纯、粒粗的碳酸盐岩脆性较大,易产生裂缝,且裂缝多。

结晶粗的脆性大,颗粒排列整齐者裂缝密度大,反之则小。

3)层厚及组合:

薄层状碳酸盐岩裂缝密度较大,但规模小,且多为层间缝及层间脱空类型为主。

厚层状的裂缝密度小,但规模大,且以垂直缝或高角度斜缝为主。

3裂缝发育的构造因素1)力的强弱、性质、受力次数)受力强、张力大、受力次数多的构造部位裂缝发育;

2)变形环境)同类岩石在常温常压的应力环境下利于裂缝发育;

3)变形阶段)在一次受力变形的后期阶段,裂缝密度大,组系多。

4)裂缝的分布)构造上裂缝的分布向斜地带裂缝的分布断层带裂缝的分布3.试述盖层的主要封闭机理及其评价指标。

(1)物性封闭:

依靠盖层岩石的毛细管压力对油气运移起阻止作用。

排替压力是评价盖层物性封闭的最常用参数。

对于泥岩来说,由于压实作用,岩石孔喉半径、孔隙度和渗透率都会随埋深增加而变小,排替压力一般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盖层的封闭能力也会随着增加。

(2)超压封闭:

依靠盖层异常高流体压力而封闭油气。

超压盖层不仅能阻止游离相的油气运动,也能阻止溶有油气的水流动,超压盖层是一种更有效的盖层,超压越高,其封闭能力越高。

(3)烃浓度封闭:

具有一定生烃能力的地层以较高的烃浓度阻滞下伏油气向上扩散运移。

油气扩散的原因是浓度差,即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扩散,以求达到平衡。

如果岩层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则岩层出现油气的高浓度,它们也会向上、向下扩散,向下扩散的油气会阻滞下伏储集层油气的向上扩散作用,从而起到一定的封闭作用,因此烃浓度越高,其封闭扩散能力越强。

四、掌握的基本技能(综合分析题) 

1.能根据盖层的宏观特征和微观封特征对盖层做出简单的评价。

第四章圈闭和油气藏

1、圈闭:

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地质场所 

2、油气藏:

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统一的油水界面 

3、溢出点:

油气充满圈闭后,开始流出的点 

4、闭合面积:

通过溢出点的储层顶面构造等高线所圈出的面积 

5、闭合高度:

圈闭的最高点与溢出点之间的海拔高度 

6、构造油气藏:

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

在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构造油气藏 

7、地层油气藏:

储集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称为地层圈闭;

在地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地层油气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