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验实习指导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0221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验实习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验实习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验实习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验实习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验实习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验实习指导文档格式.docx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验实习指导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验实习指导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验实习指导文档格式.docx

(2)叶瘟有4种症状类型,即急性型、慢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在一定的条件下,这4种类型的症状可以相互转变,应掌握它们相互转化的条件。

(3)用典型的慢性型叶瘟新鲜标本做徒手切片镜检,注意其层次发展、色泽、病理过程和坏死线的有无。

2、病原物

稻瘟病病菌为PyricuiariagriseaSacc,用挑针挑取少量霉体或培养菌制片镜检,观察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

观察时注意分生孢子基部的足胞和曲膝状的分生孢子梗。

分生孢子梗3—5根成束或单生,不分枝,有2—3个隔膜,顶端曲膝状,分生孢子梨形,通常具2个隔膜,基部有足胞,单个孢子无色,密集时呈灰绿色。

(二)稻胡麻斑病(Ricebrownspot)

(1)观察叶片、穗颈、枝梗和谷粒上的症状,注意叶片、穗颈、枝梗和谷粒上的病斑与稻瘟病的区别。

(2)比较普通型病斑与大型病斑的形状、大小和色泽。

稻胡麻斑病菌为Bipolarisoryzae(Nisik.Miyake)Shoem。

用挑针挑取谷粒上的黑色绒毛状霉体或培养菌制片镜检,观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

注意蠕虫状的分生孢子在不同条件下隔膜形状变化。

(三)稻条叶枯病(Cercosporaleafspotofrice;

Narrowbrownleafspotofrice)

受害叶片上的病斑为短条状的窄条斑,大小约为1—5cm×

0.1—0.2cm,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霉层不明显。

稻条叶枯病菌为CercosporaoryzaeMiyake.

挑取培养菌株观察病菌的形态特征,分生孢子梗褐色或黄褐色,成束或单独从病斑正反面的表皮或气孔抽出,有2—5个隔膜。

分生孢子无色,棍棒状,有2—6个隔膜。

(三)稻云形病

初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渍状斑点,后向下向内扩展,呈灰褐色或褐色的波浪纹,有时产生椭圆形淡褐色大斑,并有暗褐色环状晕圈排成云纹状。

病原物有性世态为Monograalbescens(Thumen)parksiv&

Booth.无性世态为Gerlachiaoryzae(Hash.&

Yok.)Gams。

自制片或玻片标本。

分生孢子梗极短,无色,分生孢子无色大多短新月形,少数纺锤形或梭形,两端弯曲,多数双胞或单胞,少数三胞或四胞,病菌的有性时期常见。

(四)稻褐色叶枯病(Ricebrownleafblight)

注意椭圆形病斑与窄条形病斑的区别。

稻褐色叶枯病菌为Fusariumnivale(Fr.)Ces.var.oryzaeSaccardo.

稻褐色叶枯病菌无性时期与云形病菌很相似,仅分生孢子稍宽,病菌的有性时期在自然界尚未发现。

(五)稻叶黑粉病(Riceleafsmut)

病叶的两面叶脉间产生黑色小点或短条斑,稍微肿起,此为生在叶肉组织内病菌的冬孢子堆。

稻叶黑粉病菌为Entylomaoryzae(H.etp.)Sydow.

取病叶切片镜检观察病菌的冬孢子,冬孢子近圆形或多角形,有二层壁、暗褐色。

三、思考题

1、稻瘟病、稻胡麻斑病和稻褐色叶枯病的症状有何区别?

2、稻瘟病与稻胡麻斑病在穗颈上的症状有何区别?

四、作业

1、绘稻瘟病(慢性型病斑)、胡麻斑病(大型病斑)、褐色叶枯病(初期病斑)何条叶枯病病斑分析图。

2、指出稻瘟病的下列3种情况病斑类型在什么条件下从一个症状转化成另一个症状类型。

(1)急性型→慢性型

(2)白点型→急性型

(3)慢性型→急性型

实验二水稻病害

(二)

熟悉水稻4种细菌性病害的症状和细菌溢的检查方法;

掌握水稻纹枯病、菌核秆腐病、稻恶苗病、稻叶鞘腐败病与水稻叶鞘网病斑的症状及其病原物的形态特征。

(一)稻白叶枯病(Ricebacterialleafblight)

观察普通型(叶枯型)、急性型、凋萎型(枯心型)等症状。

注意:

A、病健交界是否明显:

B、在病斑前端有无灰绿色或灰黄色的断续短条斑。

稻白叶枯病菌为Xanthomonascampestrispv.Oryzae(Ishinama)Dye.。

切取病叶病健交界处组织一小块(约0.3—0.5cm)放在有水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立即在低倍镜下镜检,观察切口处,细菌呈云雾状从切口喷出,此为“细菌溢”。

(二)细菌性条斑病(Ricebacterialleafstreak)

病斑褐色,细窄短条状,对光半透明状,叶面任何部位都可发生,菌浓多而少。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为Xanthomonascampestrispv.Oryzicola(Fangetal)Dye.

镜检方法同稻白叶枯病。

(三)稻细菌性褐条病(Ricebacterialleafstripe)

叶片上病斑多从叶枕处开始发生,然后沿叶脉向上、向下发展成为深褐色长条斑。

稻细菌性褐条病菌为Pseudomonaspanici(Ellioitt)stapp镜检方法同稻白叶枯病。

(四)水稻细菌性基腐病(Ricebacterialfootrot)

危害水稻茎基及根部;

茎基呈褐色至灰黑色,渐腐烂有恶臭,茎节上有倒生根,重病株心叶青卷,后枯黄,似螟虫危害造成的“枯心”、“枯孕穗”或“白穗”。

挤压病株基部有乳白色菌溢。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为Erwiniachrysanthemipv.zeas(sabet)victoria,ArboledaetMunoz镜检方法同稻白叶枯病。

(五)稻纹枯病(Ricesheathblight)

观察叶鞘、叶片、茎秆上的症状,注意病部菌丝、菌核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水稻纹枯病菌的无性态为立枯丝菌RhizocitoniasolaniK<

hn,有性态为Thanatephorucucumeris(Frank)Donk。

从病部或培养菌株上挑取少许菌丝体制片。

观察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菌丝体除为无色,后变淡褐色,主枝或分枝近似于直角,分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分隔;

菌核扁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外颜色一致,褐色,表面粗糙。

担子无色倒棍棒状,顶端有4个小梗,各产生1个担孢子,担孢子无色,卵圆形或椭圆形。

(六)稻菌核秆腐病(Ricesclerotiumstemrot)

稻菌核秆腐病包括小球菌核病、小黑菌核病、球状菌核病、褐色菌核病、灰色菌核病等。

这些病害的发病部位和症状很相似,主要危害稻株基部,致使茎秆腐烂。

其中以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最常见。

小球菌菌核病与小黑菌核病的症状相似,合称为稻小粒菌核病,侵染稻株下部叶鞘合茎秆,造成茎秆腐烂倒伏,后期茎基部和叶鞘内可见许多细小的黑色菌核。

稻小黑菌核病菌为HelminthosporiumsigmoideumCavaravar.irregulareCrakkeyetTullis.稻小球菌核病菌为HelminthosporiumsigmoideumCavara。

挑取病部的菌核于低倍镜下观察,注意两种菌核病的形状、大小和光泽区别。

(七)稻恶苗病

病株徒长,茎秆淡黄绿色,茎基部节上倒生许多不定根,枯死茎秆表面可产生淡红色或白色霉层。

倒恶苗病菌无形态为Fusariummonilifomesheld.有性态为Gibberllafujikuroi(Saw)Wo.

小型分生孢子卵形或椭圆形,无色单胞或双胞。

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基部有足胞,有3-5个隔膜。

(八)叶鞘腐败病(Ricesheathrot)

观察叶鞘上产生的虎斑状大型斑纹,病斑四周深褐色,中央浅褐色,严重时病斑遍及整个叶鞘,形成包穗或半包穗。

稻叶鞘腐败病菌为AcrocylindriumoryzaeSawada.

分生孢子梗主轴圆柱形或椭圆形,分枝1-2次,每次分枝3-4根,顶枝细长呈轮生状,分生孢子单生于顶端枝端部,单胞,无色,圆柱形或椭圆形,很细小。

(九)稻叶鞘网斑病(Ricesheathnet-blotch)

观察稻株基部近水面叶鞘上产生的黄褐色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

边缘不明显,在近中心部有褐色或深褐色网纹。

剥开叶鞘,可见病组织内生有白色菌丝块、后变淡褐色圆形小颗粒即病菌菌核。

稻叶鞘网斑病菌为CylindrocladiumscopariumMorgan。

稻纹枯病菌无性时期的形态有何特征?

1、绘稻纹枯病菌菌丝图,稻恶苗病菌大小分生孢子图。

2、稻纹枯病、叶鞘腐败病何稻小粒菌核病在症状上有何区别?

3、在田间如何诊断稻白叶枯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褐条病和细菌性基腐病?

4、稻普通型白叶枯病与生理性枯黄有何区别?

实验三水稻病害(三)

一、目的要求:

识别稻普通矮缩病,稻黄矮病和稻赤枯病的病状,熟悉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稻谷枯病、稻棉腐病的症状及病原菌形态特征。

(一)稻普通矮缩病(Ricedwarf)

病株矮缩,叶色浓绿,叶片僵硬,分蘖增多,叶片和叶鞘的叶脉间有排列成虚线状的黄白色条点。

水稻普通矮缩病毒为Ricedwarfvirus(RDV)

(二)稻黄矮病(Riceyellowstunt)

发病初期,病株顶叶或其下1、2叶叶尖褪色,出现碎绿斑,后自叶尖渐向叶基变橙黄色,叶脉保持绿色,叶肉变黄,病叶平摆,株形松散,分蘖减少,最后病叶枯卷,此病有“隐症现象”和“恢复现象”。

稻黄矮病毒为Rieeyollowstuntvirus(RYSV).

(三)稻赤枯病(Riceakagaredisease)

1、病状

此病多发生在排水不良或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料的田块中,移栽后2-3周出现病状。

植株下部叶尖产生铁锈状斑点,或不产生斑点而全叶呈红褐色,并逐渐向心叶扩展,最后病株生长停滞,严重时全株枯死。

观察标本的病状,注意病叶斑点的颜色。

(四)稻生理性条斑病(Ricewhitestripe)

此病自秧苗到大田的植株均可感病。

主要病状是在叶片上形成1至数条黄白色的长条斑。

病害由遗传因素引起,防治此病的最好办法是换种。

(五)稻曲病(Ricefalsesmut)

病粒内形成菌丝块,菌丝块逐渐增大,从内外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块状孢子座,后包裹颖壳,同时色泽转为墨绿色,表面龟裂,布满墨绿色粉状的厚垣孢子。

孢子座中的黄色部分常形成菌核。

落入土中的菌核,越冬后,其上可长出1至数枚锣锤状子座。

稻曲病菌有性态为Clavicepsorzae–sativaeHas.无形态为Ustilaginoideavirens(cooke)Takahashi.

用挑针挑取病粒表面的黑绿色粉末,制片镜检,厚垣孢子墨绿色,球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状突起。

(六)稻粒黑粉病(Ricekernelsmut)

病粒外表污绿色或污黄色,内部隐约为黑色,成熟时内处颖壳缝开裂露出黑粉或在裂缝处伸出白色或黑色的舌状物。

稻粒黑粉病菌为Tilletiabarclayana(Bret.)Sacc.&

Syd.

挑取颖壳内的黑粉制片镜检,冬孢子球形,暗褐色,表面密生无色或淡色齿状突起,外围常有一透明的尾状残余物。

(七)稻谷枯病(颖枯病)(Glumeblightofrice)

发病初期,在谷粒尖端侧面产生褐色圆形小斑点,后逐渐扩大至谷粒的大半部或全部,病斑边缘不清晰,后期病斑中央变成灰白色,上生许多黑色小点。

稻谷枯病菌为PhomaglumarumEll.etTracy.

切取病斑中的黑色小点制片镜检,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或卵圆形。

(八)稻棉腐病(Seedandseelingrotofriceplant)

观察谷牙和胚根部破口处长出的放射状或棉絮状菌丝体。

稻棉腐病菌主要为Achlyaspp.

用镊子镊取少许棉絮状病原物镜检,观察病菌的游动孢子囊和多卵球的藏卵器。

在观察时,也可以看到水霉菌,注意棉霉菌与水霉菌在形态上的区别。

稻粒黑粉病的“舌状物”与病菌的“尾状物”是怎样形成的?

四、作业:

1、稻普通矮缩病、黄矮病、赤枯病的病状有何区别?

2、绘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和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图。

3、绘稻棉腐病菌游动孢子囊或藏卵器图。

实验四麦类病害

(一)

识别三种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粒线虫病等病害症状及病原物特征,掌握小麦条锈病菌、叶锈病菌夏孢子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麦类锈病:

小麦条锈病(wheatstriprust)

小麦叶锈病(wheatleafrust)

小麦秆锈病(wheatstemrust)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具体的症状比较,见附表1

小麦条锈病菌为PucciniastriiformisWest.(条形柄锈菌)

小麦叶锈病菌为P.reconditaRob.exDesm.f.sp.triticiErikssetHenn(隐匿柄锈菌)。

小麦秆锈病菌为P.graminispers.f.sp.triticiErikssetHenn.(禾柄锈菌小麦专化型)

(1)制片镜检三种锈菌的冬孢子,比较其顶壁厚薄,形状、颜色、柄的长短,其特征见附表2。

(2)镜检3种锈菌的夏孢子。

①秆锈菌的夏孢子长椭圆形,褐色,表面有微刺。

②条锈菌和叶锈菌的夏孢子均为近圆形,芽孔都是散生,难于判别,可用盐酸等法处理鉴定,见附表3

(二)小麦赤霉病(wheatheadblight)

初在小穗颖壳上产生褐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展到整个小穗,病穗呈枯黄色,在病部初期产生粉红色霉层,后期出现黑色小点,病粒皱缩干瘪。

小麦赤霉病菌有性态为Gibberellazeae(Schw.)Petch(玉蜀黍赤霉):

无性态为FusariumgraminearumSchw(禾谷镰孢)

(1)取病穗上的粉红色胶粘状物镜检,注意大型时分生孢子的形状色泽和分隔数目。

(2)切取病穗或稻桩上的黑色小点制片镜检。

注意子囊壳的形状和色泽、子囊内子囊孢子的排列、子囊孢子的形状、色泽和分隔数。

(三)小麦白粉病菌(wheatpowderymildew)

叶片表面初生白色霉点,后扩大呈近圆形或长椭圆形的白色霉斑。

霉斑表面的白粉即为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最后白粉霉层渐变淡褐色,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闭囊壳。

小麦白粉病菌有性态为Blumeriagraminis(Dc.)Speer(禾本科布氏白粉菌);

无性态为OidiummonilioidesNess(串珠粉状孢)。

病菌的菌丝体生于叶表正面,吸器椭圆形,两端呈灰褐色;

子囊长圆形,子囊孢子单胞无色;

分生孢子梗直立,从菌丝体垂直长出,其顶端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

挑取黑色小点镜检,注意闭囊壳、附属丝,子囊及子囊孢子形态特征。

刮去白粉,再撕下寄主表皮镜检,观察吸器的形态。

(四)小麦叶斑病菌(Leafblightofwheat)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也可受害,病斑椭圆形或梭形,边缘黄褐色,中央黄白色。

在叶鞘上形成大型黄色病斑,使叶片或叶鞘枯死,天气潮湿时病班上可形成粉红色霉层,后期在病斑上形成黑色小粒点(子囊壳)。

小麦叶斑病菌为Fusariumnivale(Fr.)Ces

分生孢子镰刀形,一端钝,一端稍尖,无色,刚形成的孢子无隔膜,成熟后可产生1-3个隔膜,不产生厚垣孢子及小型分生孢子。

子囊壳球形,黄褐色,有孔口,子囊筒形,稍弯曲,双壁,内含8个子囊孢子,排成两行;

子囊孢子无色,梭形,多数有一个隔膜。

(五)小麦粒线虫病(wheatnematodedisease)

病株叶片皱缩,扭曲成畸形,节间短,节部青肿,茎秆弯曲,植株矮小,病穗的子房变成虫瘿,病穗比健穗短。

虫瘿比健粒短而圆,小而硬,顶部有小钧,挤开颖壳外露,深绿色,后变栗褐色。

小麦粒线虫病病原线虫为Anguinatritici(steinb)Fillip.etstekn.

线虫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卵长椭圆形,雌雄虫体均为长圆筒形。

三、作业:

1、田间如何诊断小麦三种锈病?

2、绘小麦秆锈病菌夏孢子、冬孢子及经盐酸处理后的小麦条锈病菌、小麦叶锈病菌夏孢子形态图。

3、绘小麦赤霉病菌子囊壳、子囊、小囊孢子及大、小型分生孢子图。

附:

1、结晶紫配法

(1)、取结晶紫2克,溶于20毫升95%酒精中,即成结晶紫饱和酒精溶液。

(2)、加入1%草酸铵水溶液80毫升于上液中,混合即成。

2、注意事项:

盐酸腐蚀性很强,镜检时必须加盖玻片,切勿把盐酸沾在皮肤和衣物上。

实验五麦类病害

(二)

识别四种黑穗病的症状及病原物形态特征。

熟悉小麦颖枯病,大麦网斑病,小麦全蚀病的症状。

(一)麦类黑穗病

(1)小麦秆黑粉病(Wheatflagsmut)

叶片、叶鞘和秆上产生黑粉状的冬孢子团。

(2)大、小麦散黑穗病(WheatandBarleyloosesmut)

全穗被破坏,成为黑粉,外膜易破,散出黑粉。

(3)大麦坚黑穗病(Barleycoveredsmut)

全穗被破坏,变为黑粉,外膜难破裂,不易散出黑粉。

(4)小麦腥黑穗病(Wheatcommonsmut)

穗部颖正常,籽粒变为黑粉,并有鱼腥味。

(1)小麦秆黑粉病菌为Urocystistriticikorn(小麦条黑粉菌)

冬孢子团由1-4个单胞、球形、深褐色有光泽的冬孢子及其外围若干个无色的不孕细胞组成。

(2)大麦散黑穗病菌Ustilagoruda.(Jens)Roster

冬孢子青褐色,球形,表面具细刺,大小为6-8*4.5-5um.

(3)小麦散黑穗病菌为Ustilagotritici(Pers)Jens.

冬孢子青褐色,球形,表面具细刺,大小为5-6*5-7um

(4)大麦坚黑穗病菌为Ustilagohordei(Pers.)Lagerh.

冬孢子绿褐色,球形,表面光滑,大小为6-7*6-8um

(5)小麦光腥黑穗病菌为Tilletiafoetida(Wallr.)Lindr.

冬孢子表面光滑,淡褐色,球形或近球形。

(6)小麦网腥黑穗病菌为Tilletiacaries(Dc.)Tul(小麦网腥黑粉菌)

冬孢子表面具有网纹,淡褐色至褐色,近球形。

(7)小麦矮腥黑穗病菌为Tilletiacontroversa.k<

hn.

冬孢子淡黄色至浅棕色,呈球形,表面也具有网纹,但网脊要高些,网目要阔些。

(二)小麦颖枯病(Glumeboltchofwheat)

颖枯病主要危害颖壳,大多数在颖壳尖端先发病,初产生深褐色斑点,后变枯白色病斑,其上散生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小麦颖枯病菌为SeptorianodorumBerk

分生孢子器扁球形,暗褐色,顶端有孔口,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至圆筒形,直或略弯,初为单胞,成熟时有3个隔膜。

(三)大麦网斑病(Barleynetblotch)

叶片上初生淡褐色斑点,后呈黑褐色,因病斑上有纵横交织的深褐色细线,而色泽深浅不一,略呈网状,故称网斑病,病斑上霉层不明显。

大麦网斑病菌为Drechslerateres(Sacc)Shoom.

分生孢子梗褐色,直或弯曲,基部较膨大,大多数是单生,也有2-3枝丛生的,分生孢子圆筒形,无色或淡黄褐色,有2-10个横隔。

(四)小麦全蚀病(Wheattake-all)

叶片、茎、穗褪色,根部及茎基部干腐变黑,叶鞘内侧有褐色菌丝层(俗称黑膏药)内生有突起的小黑点(子囊壳)

小麦全蚀病菌为Gaeumannomyeesgraminisvar.triticiJ.walker.(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子囊壳褐色梨形,具须、四周有栗褐色的毛茸状物,子囊棍棒状,无色透明,子囊孢子丝状稍弯,无色透明,有3-7个分隔。

三、作业

1、绘小麦秆黑粉病菌冬孢子团图。

2、绘小麦光腥、网腥、散黑穗病菌冬孢子图

3、田间如何诊断小麦散黑穗病与腥黑穗病?

实验六旱粮作物病害

一、目的要求;

掌握甘薯黑斑病、根腐病、甘薯瘟、软腐病和玉米大、小斑病症状及病原物形态特征。

(一)甘薯黑斑病

薯块病斑浅黑褐色,稍凹陷,坚实,薯肉黑褐色,周缘略带绿色,味苦,有刺鼻的臭味。

薯苗受害,多在幼苗茎基的白嫩部分产生黑色病斑,潮湿时在病斑上可产生黑色刺毛状物(病菌子囊壳的长喙部分),病重的种薯和幼茎变黑,腐烂,造成烂床死苗。

观察时注意病斑的形态,颜色和气味。

甘薯黑斑病菌为Ceratocystisfimbriata(甘薯长喙壳)。

子囊壳烧瓶状,具长颈,基部膨大呈球形,子囊壁在子囊成熟时溶解;

子囊孢子无色单胞,钢盔状,圆形。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杆状,厚垣孢子黑褐色,圆形。

(二)甘薯根腐病

根、茎、叶、薯都可受害,但根是主要的受害部分,须根受害,产生褐色的病斑,严重的整个须根变褐枯死。

根茎受害,产生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病斑表皮疏松,病株节间缩短,叶腋处可现蕾开花,薯块呈柴根状,形似腊肠。

甘薯根腐病菌无性态为Fusariumsolanif.sp.batatas(腐皮镰孢甘薯专化型)。

有性态为Nectriahaematococca(血红丛赤壳菌)。

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杆状,多数单胞,少数有一分隔;

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纺锤形,有3-7个分隔,多数5个隔膜;

厚垣孢子近球形,无色或淡黄色。

(三)甘薯瘟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