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秋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秋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秋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共享空间是指建筑中通高几层或者垂直贯穿整个建筑、兼有各种交通和交往等综合功能的室内空间,一般还具备休息、展示、休闲、集会等其他多种功能。
它是美国建筑师波特曼根据人对环境的心理反应创造出来的建筑空间。
共享空间是建筑空间里最有活力的部分:
功能空间和辅助空间在这里相遇,室内外空间在这里发生碰撞。
正因为有共享空间的存在,内部的空间也不再相互孤立,共享空间将这些各自分散的空间整合起来,建筑的生命机体因此通畅起来,也变得健康舒适了。
A.共享空间是形式空间,同时也是精神空间。
B.共享空间让建筑的生命机体变得健康舒适。
C.共享空间能够满足人们对环境的不同要求。
D.共享空间是对交通和交往区域的合理规划。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朱珍传
朱珍,徐州丰县雍凤里人也。
太祖初起兵,珍等八十余人以中涓从,摧坚陷阵,所向荡决。
及太祖镇汴,兼领招讨使,署珍为宣武右职,以总腹心。
于是简练军伍,裁制纲纪,平巢破蔡,多珍之力也。
始尚让以骁骑五千人至繁台,珍击退之。
及黄巢败,珍与并帅李克用追至冤句而还。
寻从太祖以汴、宋、亳之师入西华,破王夏寨,勇冠军锋,以功加秩。
光启元年,署诸军都指挥使,始为上将。
于是军焦夷,败蔡师铁林三千人,尽俘其将。
会滑州节度使安师儒戎政不治,太祖命珍与李唐宾率步骑以经略之。
始入境遇大雪,令军士无得休息驰至壁下,百梯并升,滑州平。
梁山之役,始与李唐宾不协。
珍在军尝私迎其室于汴,而不先请,太祖疑之,密令唐宾察之,二将不相下,因而交诤。
唐宾夜还汴以诉,珍亦弃军单骑而至,太祖两惜之,故不罪,俾还于师。
珍旋师自亳北趣静戎,济舟于滑,破黎阳、临河、李固三镇。
军于内黄,败乐从训万余人,分命聂金、范居实略澶州,与魏师遇于临黄;
魏军有豹子军二千人,戮之无噍类,威振河朔。
复攻淮西,至蔡,夹河而寨,败贼将萧皓之众,皆拥于河溺死之。
进军蔡州,营其西南,既破羊马垣,遇雨班师。
龙纪初,与诸将屯于萧县,以御时溥,珍虑太祖自至,令诸军葺马厩以候巡抚,李唐宾之裨将严郊独慢焉,军候范权恃珍以督之。
唐宾素与珍不协,果怒,乃见以诉其事。
珍亦怒曰:
“唐宾无礼!
”遂拔剑斩之,珍命骑列状陈其事。
太祖初闻唐宾之死,惊骇,与敬翔谋,诈令有司收捕唐宾妻子下狱,以安珍心。
太祖遂径往萧县,距萧一舍,珍率将校迎谒,梁祖令武士执之,责其专杀,命丁会行戮。
都将霍存等数十人叩头以救,太祖怒,以坐床掷之,乃退。
(节选自《唐五代史》,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署珍为宣武右职 署:
任命
B.太祖命珍与李唐宾率步骑以经略之 经略:
经书方略
C.魏军有豹子军二千人,戮之无噍类 噍类:
活着的人
D.太祖遂径往萧县,距萧一舍 舍:
三十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焦夷一战中,朱珍不仅大败了三千蔡州铁林军,还俘获了敌人的全部将领。
B.朱珍在军中曾私自从汴京接出自己的家室,却没有先请示,因而招致太祖的怀疑。
C.朱珍跟乐从训、魏州豹子军和贼将萧皓等作战,都是屡战屡胜,让敌人伤亡惨重。
D.朱珍和李唐宾都是太祖的心腹大将,后来李唐宾因为向太祖诬陷告密,被朱珍杀死。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于是简练军伍,裁制纲纪,平巢破蔡,多珍之力也。
(3分)
(2)始入境遇大雪,令军士无得休息驰至壁下,百梯并升,滑州平。
(3分)
(3)进军蔡州,营其西南,既破羊马垣,遇雨班师。
(4分)
8.从全文看,朱珍在带兵打仗方面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答: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
清江风帆甚快,作此与客剧饮歌之①
范成大
千古东流,声卷地,云涛如屋。
横浩渺、樯竿十丈,不胜帆腹。
夜雨翻江春浦涨,船头鼓急风初熟。
似当年、呼禹乱黄川,飞梭速。
击楫誓、空警俗。
休拊髀,都生肉。
任炎天冰海,一杯相属。
荻笋蒌芽新入馔,弦凤吹能翻曲。
笑人间、何处似尊前,添银烛。
【注】作者于172年冬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次年春经过清江(江支流)填写了此词。
170年作者北渡黄河,出使金国,交涉收复北宋陵寝等事宣。
“呼两”,追想大禹业绩,“乱黄川”,渡黄河。
9.上阕对过江情景的描写有哪些特色?
请简要赏析。
(5分)
10.“笑人间、何处似尊前,添银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庄子《逍遥游》)
(2)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4)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5)纵一苇之所如,
。
(苏轼《赤壁赋》)
(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8)子曰:
老者安之,
,少者怀之。
(《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2~14题。
野草莓
吉布鹰升
妈妈松土的时候,找到了一只雏野鸡!
听到这个消息,我乐不可支,情不自禁地拍掌,惊喜地跳起来。
“雏野鸡要喂什么?
”我问。
“当然是喂小小的、白白的蚂蚁蛋,小蚯蚓和麦粒也可以。
”尔果说。
“要是我爸回来就好了。
他可以帮我喂雏野鸡,也能编竹篓什么的,把雏野鸡放在里面多好。
”我说。
“关雏野鸡的竹篓我倒是可以给你编,不过养雏野鸡很辛苦。
再说,你不是要跟你爸到外地读书吗?
”
“是啊……可是,我想这儿的家。
“不过上学最重要。
你看,像我这样的,想到县城读书都没有条件。
你呀,还是听你爸的吧。
“尔果,你说我奇怪不?
我不想离开这里,但又想看看城市是什么样的。
“瞧你,想这么多干什么,你又想你爸了。
我的确很想念在远方工作的爸爸,望着渺茫的远方,我的眼里噙了幸福的泪。
我说,“尔果,要是我真的到外面读书了,咱们要多长时间才能见面?
要是那所学校里的孩子欺负我,咋办?
“不会的,你怕什么!
此时,我们的羊群已经迈着细碎的步子从山冈下来。
葱绿的山冈,湛蓝的天空挂了几朵雪白的云。
山冈下广袤的坡地上那一片片绿油油的燕麦已经抽出了穗子,在风中如波浪起伏。
不一会儿,夕阳西斜,羊群从山冈归来。
每天这个时候,羊儿们都知道该回家了。
风轻轻吹,送来一阵阵草木清香。
山地岩石和树林投下的阴影越来越长。
归鸟的叫声渐渐沉寂。
“嘟霍——嘟霍——”的声音传来时,我想到了妈逮住的那只雏野鸡。
我们赶着各家的羊儿往村子方向走去。
羊道上,羊儿们迈着细碎的步子,腾起了一阵阵细细的尘灰。
村子里,木板房疏疏落落,一缕缕炊烟升腾。
房子附近,广袤的土地里紫色和雪白的洋芋花如星星密布。
牧羊人吆喝着羊往山下走去。
不一会儿,羊儿们回到了棚舍里。
“哥,你回来了?
”阿依高兴地说,“妈带回了一只漂亮的小鸟。
“你说的那只小鸟不是雏野鸡吗?
“不是。
”阿依回答。
“那是什么呢?
“我不知道,但小鸟很漂亮。
妈说它叫‘兹兹瓦沙’。
“你吃的野草莓是妈采来的吗?
“当然是了。
妈是没有时间去采野草莓的。
再说,妈劳作的地方是没有野草莓的。
我进了屋,妈正在烧火煮饭,我问她:
“妈,你不是逮了一只雏野鸡吗?
“是啊!
可是被伍萨要走了。
妈说的伍萨是个会养野鸡的孩子,他家和我家隔了一条小河。
我没想到妈逮住雏野鸡的事一下子被全村人知道了。
妈往火塘里加柴,说:
“伍萨是专门拿这只‘兹兹瓦沙’来换雏野鸡的。
你看,这只‘兹兹瓦沙’多漂亮!
“我才不管,我要雏野鸡。
雏野鸡养大了,可以用来逮其它的野鸡。
“孩子,你养不活雏野鸡。
与其这样,不如让别人去养。
“我不干,谁说我养不活!
”我几乎哭了出来。
“伍萨怕你伤心。
为了逮住这只‘兹兹瓦沙’,他差点儿从悬崖上摔下来。
”
“妈,这怎么说?
“‘兹兹瓦沙’把巢筑在陡峭的悬崖上。
伍萨爬上悬崖,用帽子扣住那只小鸟,下来的时候脚滑,幸好他抓住了崖上的一根树枝。
”妈说,不时“噗噗”地吹着火塘,然后抬眼望着我,“那些野草莓也是长在悬崖斜坡上的。
他去采来这一竹篓的野草莓花了好几个小时,多不容易呀。
我看了看竹篓里的草莓,一颗颗色鲜而饱满。
“人家拿野草莓和小鸟来换,你还哭,亏你还是个小伙子,就这么小气,叫人笑话。
”妈注视着我,“再说,你爸要带你上学了,你哪有时间养雏野鸡呢?
“城里是没有野草莓的。
孩子,你快吃吧。
那只“兹兹瓦沙”扑棱棱振翅飞起来,却被困在竹篓里。
阿依手指着竹篓,说:
“哥,我们把它放了吧,它好可怜!
我望了望阿依说:
“好吧!
“兹兹瓦沙”扑棱棱从我手里飞走,高兴地飞过我家上空,飞向远方。
阿依吃着野草莓,望着小鸟消失的远方说:
“小鸟多高兴,它会感激我们的。
我也从竹篓里抓了一把野草莓放进嘴里吃了起来,甜甜的,很是舒心。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几个乡村孩童的形象,尓果的多知多能,伍萨的勇敢善良,阿依的憨态可掬,都跃然纸上。
B.文章中有多处对乡村环境的细致描写,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表现小说主旨不可或缺。
C.小说开始部分写“我”与尓果的交谈,交代了“我”即将离开农村到城里上学,这是下文“我”放掉小鸟的主要原因。
D.“我的眼里噙了幸福的泪”,这里的“幸福”是因为“我”即将到城里上学,能够学到知识,还能看到在远方工作的爸爸。
13.请结合全文情节,简要分析“我”在雏野鸡、小鸟事情上的心理变化过程。
14.请结合全文,探究文章以“野草莓”为题的妙处。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世故
朱鸿召
在中国,不懂世故,难以成事;
太懂世故,难成大事。
世故与人情相伴而生,依傍而存。
人情很温暖,很圜涧,世故却很冷漠,很丑陋,甚至很丑恶。
世故不登大雅之堂,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世故是中国人的处世经验,源于人间时事之变迁,人生命运之浮沉,变迁中有利益得失,浮沉中有生命荣枯,趋利避害,尚荣弃枯,所谓会做人,会处事,八面玲珑,什么人都不得罪。
这种经验,往往是语言文字所不可企及的。
先秦诸子中,孔子尚礼倡仁,以恢复周礼,重振纲常伦理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尽管靠开门授徒的学费收入,小日子过得挺滋润,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当时就发现生活中存在一种左右逢源者,谓之“乡愿”。
他痛斥“乡愿,德之贼也”,实际上是无可奈何,为人情世故所困扰。
孟子主张性本善,倡导仁义礼智,颇有大义灭亲之慨,遭到以滑稽善辩著称的淳于髡的责难,如果嫂子落水怎么办?
回答是,可以救助,是为权,权衡轻重,权宜之计,变通之策。
在人情面前,原则让出了局部空间。
放眼望去,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法家认为人性本恶,都留下了人性的一角缺失,从而为人情世故留存了滋生蔓延的缝隙和空间。
老子、韩非与兵家一脉相承,直接建立在对人心人性的琢磨开掘之上,具有某种形而上的精神气质。
从各种兵法,到三十六计,只要能够战胜对手,什么都可以作为手段,什么手段都可以使用,人情世故无所不用其极。
流风遗韵,刀光剑影之外,还有《莱根谭》《增广贤文》,传授的都是历久弥新的为人处事的世故经验、人情技巧和潜规则。
世故是人治社会的生存策略,是专制集权环境下的人生智慧。
最严格的体制,最缜密的制度只要是人治社会环境,在执行过程中就可能被人情所浸润,所腐蚀。
因为哪怕是一个人处于制度之上,可以不受制度约束,这个人便无可避免地要遭遇到人情的簇拥和侵扰。
陈陈相因,上行下效,每个人都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参与者和受害者。
什么卑躬屈膝,摇尾乞怜;
什么奴才嘴脸,阿Q精神;
什么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比恶婆还凶狠,等等,都是世故里的众生相。
诚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道德理想主义可以很崇高,但难免腐败,因为人情世故是一柄犀利的双刃剑。
更严重更复杂的问题是,我们世世代代不断传习操持着人情世故,甚至在私下里羡慕着深谙此道者,却在庙堂高处或高头讲章中,极力回避之,甚至鄙弃之。
就像野草,在每个王朝的早春时节,草色遥看近却无,随着季节的更替,这草色逐渐蓬勃茂盛,终成燎原之势。
尔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节选自《家园里的世故和风流》)
15.对文中“世故”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故”指会做人,会做事,趋利避害,八面玲珑。
B.“世故”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处世经验。
C.“世故”不登大雅之堂,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庸俗潜规则。
D.“世故”也是人治社会、集权环境下的生存策略和人生智慧。
16.对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不会因身份地位的改变而改变对世故的态度。
B.世故就像野草,不被社会公开承认却在暗中蔓延。
C.虽为统治者或专家学者们所不屑不齿,人情世故却依然存在。
D.人情世故对人治社会的消极影响广泛而深重,并且持续存在。
17.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人情世故”的危害。
七、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材料一:
在文化遗产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人们关注略晚于物质文化遗产。
它见证真实历史,承载民族文化,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固态”特征比较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显著特征是“活态”。
因此,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它已经存在的状态,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质上就是保护那些使之存活的人。
(摘编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材料二:
2001年,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2004年,加入世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国务院批准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
2008年,国务院又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147项。
2011年,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91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164项,第一、第二、第三批共收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1530项。
非遗标准的认定是由父子、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我国有一批非遗传承人年岁已高,后继乏人,亟待抓紧培养青年传承人,以避免人亡技失。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在生活,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名录中拥有项目较多的国家有:
中国34项、日本18项、韩国11项、西班牙10项、法国9项等等。
(摘编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2016年)
材料三:
我国政府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务院从2006年起,把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活态性、传承性的特质,保护难度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面临困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社会文明对话更加频繁,文化交流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摘编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民族的传承》)
18.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
B.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因而生命力更强,也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
C.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身口相传,师徒传承等形式传承下来,反映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沉淀、汇聚成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
D.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尤为重要,而有一些非遗传承人年岁已高,如果不抓紧培养青年传承人,可能人亡技失。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传统技艺,一项技艺被创造出来,通过父子、师徒等代代延续,历经数百年不会失传,更不会失去本来面目。
B.目前,我国是全球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文化生态环境最好的国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
C.要实现可持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应维护、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因而需要鼓励、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传承行列。
D.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二者特点不同,但保护方法相同。
20.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八、写作(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处处有矛盾,矛盾可以阻碍相互的交流,矛盾也可以成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语文试题答案
1.B【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本题要求选出“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第一处,一波三折:
原指写字笔阿曲折多姿,后形容文章结构曲折起伏,也形容事情进行中阻碍、变化很多。
跌宕起伏:
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
该处形容艺术人生,故用“跌宕起伏”。
第二处,磨炼:
(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锻炼。
锤炼:
磨炼;
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艺术等精练、纯熟。
该处言艺术创作,故用“锤炼”。
第三处,毕现:
全部显露。
毕备:
全都具备;
完备。
根据语境可知,该处说的是真善美能完全显现出来,故用“毕现”。
故选B。
2.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答题时,依据上下文,结合语句本身逻辑关系以及标点符号推测。
题中,分号前面是两空为一句,后面是三空为一句。
依据上文“由于人多势众,他们觉得自己力大无比,所以就更是这样”可以推测,②①在前,结合后文“便有了这样的想法,也会立刻遏制住这种蛊惑”可以推测④③⑤,在后一句。
3.B试题分析:
B项,“瑞芽”是嫩茶名,“雀舌”是茶叶名,“龙团”指印有盘龙图案的茶饼。
4.A
5.B分析:
B项,略:
攻打,攻占
6.D分析:
D项,文中是李唐宾袒护自己的偏将而向朱珍生气申诉,被朱珍杀死,原
因错误。
7.
(1)于是选士兵训练部队,修订纲纪,平定黄巢,攻破蔡州贼寇,大都是朱珍的功劳。
分析:
简:
挑选(1分),裁决:
修订,制定(1分),纲纪:
制度、军纪(1分)
“壁下”、“升”、“滑州平”句式,各1分。
(2)刚进入滑州境内就遇上大雪,(朱珍)命今军土不准(或不能够)休息,急行到
滑州城墙下面,上百架云梯一起架起(攻域),滑州被平定。
(3)朱珍率军进发蔡州,在它的西南方向安营扎寨,攻占了羊马垣后,遇上下雨就带兵撤回了。
“营”、“破”、“营其西南”句式、句意,各1分
8.答案:
①训练有方;
②军紀严明;
③英勇无畏;
④遇事果决(富有谋略)
译文:
朱珍,徐州丰县雍凤里人。
太祖初起兵时,朱珍等八十多人,以中涓官的身份相追随,摧坚城陷战阵,所向无敌。
到太祖镇守汴州时,兼任招讨使,暂任朱珍为宣武军右职,以掌管心腹将士。
于是朱珍挑选士兵训练部队,制订纲纪。
平定黄巢,攻破蔡州贼寇,多赖朱珍之力。
开始时尚让带领骁勇骑兵五千人来到繁台,朱珍击退他们。
到黄巢失败,朱珍与并州统帅李克用追到冤句而回。
接着跟随太祖率汴、宋、亳州军队进入西华,攻破王夏寨,勇冠三军,因功增加爵禄。
光启元年(885),暂任各军总指挥使,开始做上将。
于是驻军焦夷